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喉上、喉返神经损伤诊疗心得
- 格式:pdf
- 大小:248.60 KB
- 文档页数:2
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受侵犯的治疗策略【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受侵犯的治疗策略。
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受侵犯患者20例参加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中评估喉返神经受侵犯程度,对于受侵犯的神经,采取粘连松解。
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前有声音嘶哑及声带异常患者2例(10%)例,术后6个月声音嘶哑4例(20%),声带异常5例(25%)。
结论:治疗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受侵犯应该先进行准确评估,明确病情后治疗以粘连松解,神经减压为主,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大伤害。
【关键词】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侵犯甲状腺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
但由于喉返神经自迷走神经分出后,位于气管食管沟内,只要稍加牵拉或者直接接触即可出现麻痹,导致喉返神经损伤[1]。
因此甲状腺癌手术中不仅需要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还需要保护喉返神经。
另外,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大部分患者的喉返神经可被肿瘤侵犯,增加手术难度,如何正确处理受侵犯喉返神经已经成为甲状腺癌的治疗重点[2]。
通常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喉返神经被侵犯,可将受侵犯神经组织切除,再实施神经吻合术,若甲状腺癌侵犯部位为喉返神经入喉处,由于不能明确神经远端,所以难以实施神经吻合术。
对此,本文研究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受侵犯的治疗策略。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受侵犯患者2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龄32-65岁,平均(41.08±2.74)岁,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受侵犯。
排除标准:①对手术不耐受者;③患有严重心脏病。
1.1.方法术前;通过CT、B超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了解患者肿瘤情况,并用MRI及喉镜了解声带状况间接判断喉返神经功能。
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
甲状腺手术可能会涉及到喉返神经,而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喉返神经损伤可能会导致声带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语音功能和生活质量。
了解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对于甲状腺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1.手术操作技术甲状腺手术中,手术操作技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尤其是对于喉返神经的解剖和保护,手术操作技术的娴熟程度对于避免喉返神经损伤至关重要。
医生在手术中应该注意避免对喉返神经过度牵拉和挤压,尽量保持神经的完整性。
2.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在一些情况下,由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甲状腺手术可能会更加复杂和困难,增加了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
特别是当肿瘤位于甲状腺的上方或侧面,手术操作空间狭小,操作视野不清晰,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
3.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个体差异对于喉返神经损伤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颈部肌肉的位置和张力、颈部血管的位置和分布等因素都可能会对手术操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
二、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措施1.术前评估在进行甲状腺手术之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颈部的CT或MRI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以及与喉返神经相关的解剖结构。
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喉返神经的保护至关重要。
2.手术操作技术医生在手术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喉返神经的直接触碰和挤压,避免对神经的过度牵拉。
手术操作时应该尽量保持颈部肌肉的松弛,以减少对神经的损伤。
在手术中应该尽量避免出血,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度,以减少手术操作的风险。
3.术后康复护理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非常重要。
术后患者应该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对于声带瘫痪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声带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术后随访术后的随访工作同样非常重要。
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能会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这给患者带来了不良影响。
了解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1. 解剖因素喉返神经是颈部重要的神经之一,它负责喉部肌肉的运动和声带的张合。
在甲状腺手术中,由于甲状腺癌往往需要进行广泛的切除,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喉返神经造成直接损伤,尤其是在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时。
2. 术者经验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缺乏经验的医生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容易导致手术操作不规范,增加了喉返神经受损的风险。
3. 术前准备不足对于患者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手术时对患者的解剖结构不清晰,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4. 术中出血和炎症术中出血和炎症会使手术视野变差,增加了对周围组织和神经的损伤风险。
5. 其他因素如局部肿物过大、术中无法明确解剖结构、手术时间过长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喉返神经受损的风险。
1. 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颈部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以明确甲状腺的解剖结构和周围神经的位置。
术前准备还包括手术医生对患者病史的仔细了解和分析,以及手术团队的充分准备。
2. 术者技术水平手术医生应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良好的技术水平。
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建议选择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进行操作,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完善的手术计划手术前应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包括切除范围、手术方式、注意事项等。
充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喉返神经的保护应有明确的方案。
4. 术中精细操作手术医生应对喉返神经进行精细的解剖和保护,尽量避免过度牵拉或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要维持清洁的手术场,减少术中出血和炎症的发生,以保证良好的手术视野。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体会【摘要】目的:评价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方法:将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258例分为暴露喉返神经的治疗组和不暴露喉返神经的对照组。
比较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23例,术后出现声嘶9例;对照组135例,术后出现声嘶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甲状腺癌,二次手术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大甲状腺肿瘤、二次或多次手术及甲状腺癌应暴露喉返神经。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甲状腺手术并发症中报道最多的一个,其发生率报道不一。
是否显露喉返神经成为争论研究的焦点。
2005年6月至2012年1月,我们实施甲状腺手术258例,为是否暴露喉返神经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58例,男189例,女69例。
年龄18~71岁(平均45.6±4.1岁),甲状腺腺瘤及腺瘤囊性变9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甲状腺癌36例(乳头状甲状腺癌9例,滤泡甲状腺癌4例,未分化甲状腺癌5例),再次手术34例。
治疗组(123例)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135例)未显露喉返神经。
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分型、手术方法和手术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全麻仰卧位,肩部垫高,常规显露甲状腺腺体后,先结扎甲状腺中静脉,再切断甲状腺上血管及悬韧带,使腺体松动,再紧贴甲状腺间探查分离甲状腺,并紧贴固有被膜操作。
解剖组将甲状腺侧叶向内牵引,将下极和侧叶向内、上牵引,在侧叶背面甲状腺下动脉深面沿气管食管沟由浅入深分离,发现银色线状组织,追踪至环甲膜入喉处可确定为喉返神经,因为喉返神经在甲状软骨下角下方l cm处入喉,在此处的位置最恒定。
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述方法暴露喉返神经,其中3例喉返神经入喉点周围0.5cm 范围内有出血点,经纱条压迫无效,后经电凝止血。
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而甲状腺癌根治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将重点就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启发。
一、影响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1. 解剖因素:喉返神经是甲状腺手术中最容易受到损伤的神经之一,其较长、曲折的走行路径对手术操作者来说是个挑战。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甲状腺癌的特殊解剖位置,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喉返神经在解剖上较为复杂,容易受到牵拉或挤压,从而增加了损伤的风险。
2. 手术技术因素:手术中切除甲状腺肿瘤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者经验直接影响着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情况。
不同手术方法和技术对喉返神经的保护程度不同,如经皮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来说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更好。
3. 术中出血和肿瘤特征:甲状腺癌手术常常伴有大量出血,术中出血量过多容易导致局部视野模糊,从而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增加了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
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程度也会影响手术操作的难度和喉返神经的损伤情况。
4. 术者经验:术者是否具备丰富的甲状腺手术经验、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敏锐的观察能力,都是影响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
经验不足的医生容易在手术操作中使用力度过大或者不当,增加了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二、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措施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甲状腺肿瘤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情况等,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和手术风险评估。
通过综合评估,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手术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风险。
2. 术中保护:在手术中,术者应细心进行解剖学标志,准确识别喉返神经的位置和走行路径,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直接损伤神经。
注意手术时局部视野的清晰度,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3. 术者经验:术者应具备丰富的甲状腺手术经验,并在手术操作中注重细致和耐心,尽可能减少对喉返神经的损伤。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甲状腺癌属于临床常见的癌症类型,从人体全身比例的恶性肿瘤比例来计算,甲状腺癌的比例为1%,这种癌症下分的癌症类别有:头状腺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一般会将手术作为治疗甲状腺癌的首选。
同人体其他类型肿瘤癌症相比较,甲状腺癌的恶化程度不高,且后续康复率较高,但因着甲状腺肿瘤功能、作用以及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以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状有轻有重,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基于此,如何更好的控制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成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便围绕着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为中心,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今后甲状腺癌护理工作带来一些理论上的帮助,使得患者身体康复更加彻底。
【关键词】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对策手术治疗能够帮助甲状腺癌患者,将其原发灶、转移灶做到彻底化的清除,这样便阻隔了癌细胞的转移。
但是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经常出现,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
所以护理工作者要将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当做重点,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一、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一)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所在位置牵涉诸多组织结构,该位置有着较为丰富的血供,这就代表着术中出血症状的发生率更高。
同时,个体解剖结构往往存在变异性的特点,因此,会有很大几率造成喉返神经损伤。
若发生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会有声音嘶哑的症状;若双侧均有损伤,患者则会有失音、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时会造成窒息,威胁生命。
(二)呼吸困难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为气管痉挛、过度麻醉、分泌物非常多、出血压迫以及喉头水肿等。
(三)手足抽搐术后1~3d容易发生低钙血症,多为术中误伤甲状旁腺或损伤血供所致。
(四)乳糜瘘SND是甲状腺癌手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该手术容易损伤颈部淋巴管,若未及时发现处理,可在术后2~3d形成乳糜瘘。
乳糜瘘可大量丢失水、电解质、淋巴细胞及蛋白质,引发低蛋白血症,损伤免疫力,造成感染。
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及体会发表时间:2017-11-13T10:27:24.6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作者:王健[导读] 喉返神经术中暴露增加手术时间是必然的,但是对于患者神经的保护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江阴市南闸医院普外科江苏江阴 214405)摘要:目的研究总结甲状腺手术术过程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经验。
方法自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
于颈丛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术式。
术中注意喉返神经的暴露及保护,术后评价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喉返神经术中均得到满意暴露,无器质性损伤。
术后仅3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均在2周后症状缓解或消失,4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所有患者未出现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亦无术后呼吸困难表现,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暴露并保护喉返神经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体会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
术后是否存在喉返神经损伤同样作为评价甲状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点。
本科室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研究总结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经验,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共30例。
男12例,女18例,年龄38~56岁(41.7±5.2岁)。
甲状腺左侧病变11例,右侧病变10例,双侧病变9例。
其中良性病变者21例,其余为恶性病变。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术式,包括: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
1.2手术方法及指标观察患者仰卧位,采用颈丛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满意后,肩下垫枕显露颈部,常规消毒铺巾。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在20世纪初期,甲状腺切除术最大的并发症是出血和术后感染,并且还有很多手术死亡的病例。
随着对局部解剖认识的深入、手术操作的熟练,因甲状腺切除手术所致死亡的病例已甚少报道。
取而代之最多的是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提高[1],颈清扫术的增多,副神经损伤、乳糜瘘等并发症也不少见。
现将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之防治列举如下:1喉返神经损伤在甲状腺癌手术过程中,最能引起手术医生的特别注意的是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即使这样,术中损伤仍常有报道,而且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损伤神经的原因主要有术中大出血,盲目慌乱钳夹组织止血、神经变异、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操作粗暴、分离欠细致,大束血管神经一并结扎、过度牵拉腺体、腺体切除后,处理腺体残端时误缝误扎神经等。
因此,要求术者操作应精细、耐心,术野应清晰、层次要清楚。
少量渗血可压迫止血,不要急于结扎止血。
遇明显血管出血甚至大出血时,在负压吸引配合下看清出血点后钳夹止血,不要盲目钳夹或大块组织结扎。
暴露腺体时,不宜过度牵拉甲状腺,行腺叶次全切除时,注意保留腺体背面的包膜,残面止血时,避免过深钳夹或缝扎;腺叶全切时,宜在离断峡部后,由内侧向外侧紧贴真包膜剥离甲状腺背侧。
处理甲状腺上极和下极血管时,应紧贴腺体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及分支,在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穿行时,暴露神经与结扎血管应交替进行。
当某叶肿瘤可疑癌变时,应常规行此腺叶的全切除术,以避免二次手术[2]。
2喉上神经损伤临床上喉上神经损伤(外侧支)更常见,多由于损伤后症状轻微,较快恢复,未引起重视而已。
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可导致声带松弛,发声音调降低,发音易疲劳。
喉上神经损伤无特殊处理,由于症状较轻,多可在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通过健侧代偿而使症状基本缓解。
术后应禁饮流质,局部可以用热敷、理疗等方法,呛咳、误咽等症状多可缓解。
手术修复,特别是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有望为喉上神经损伤的治疗开创新径,如喉上神经端端吻合术,神经减压术,颈丛与喉上神经吻合术等,但由于喉上神经较细小,这些技术的开展仍在摸索试行中。
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喉上、喉返神经损伤诊疗心得
发表时间:2012-07-18T16:29:44.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郭英明
[导读] 术中发现喉返神经损伤应立即暂停手术,查找损伤的原因。
喉返神经被切断,应立即解剖出两断端并予吻合。
郭英明(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民医院 154800)
【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74-02
【摘要】目的讨论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喉上、喉返神经损伤。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喉上神经内侧支位置较深,行程短,而外侧支较纤细,被切断后常难以吻合。
挫伤或因牵拉、粘连、血肿压迫等引起的暂时性麻痹多可恢复。
因此,喉上神经损伤多予非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喉返神经损伤应立即暂停手术,查找损伤的原因。
喉返神经被切断,应立即解剖出两断端并予吻合。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上、喉返神经损伤诊断治疗
1 喉上神经损伤
1.1病因
手术者对喉上神经分布、走向等解剖知识不熟悉或手术操作粗暴等是引起术中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
喉上神经内侧支分出时位置较高、行程较短,在舌骨大角平面分出后即穿过甲状舌骨膜入喉。
因此,喉上神经内侧支损伤的机会较少,多因过度牵拉或血肿压迫所致。
喉上神经外侧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关系密切,入喉前部分与甲状腺上动脉并行,将至甲状腺上极时才与血管分开。
甲状腺肿大时,尤其甲状腺上极较高者,其上极更贴近喉上神经,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易损伤喉上神经外侧支。
特别当甲状腺上动脉结扎线松脱,或其他原因引起甲状腺上动脉出血时,慌乱中盲目钳夹止血极易误伤喉上神经。
对喉上神经的过度牵拉、术后局部血肿压迫等亦可引起暂时性喉上神经麻痹。
1.2临床表现
喉上神经内侧支损伤后,因喉部黏膜感觉消失、会厌反射消失,常引起误咽及呛咳。
术后进食时可因会厌反射消失而使食物或饮水误入气管,严重时可发生吸入性肺炎。
许多病例可发生饮水时呛咳,而进食时无呛咳的现象。
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后,因环甲肌瘫痪,使声带松弛,喉部肌肉协调运动改变,因而发声时音调变低、音质改变、发音无力,讲话易疲劳。
一般不出现声音嘶哑,喉镜检查时双侧声带无麻痹,但发声时声带松弛。
1.3治疗
喉上神经内侧支位置较深,行程短,而外侧支较纤细,被切断后常难以吻合。
挫伤或因牵拉、粘连、血肿压迫等引起的暂时性麻痹多可恢复。
因此,喉上神经损伤多予非手术治疗。
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氢化可的松和局部理疗等。
如有误咽、呛咳时,可减少饮水和流质饮食,减慢进食速度,避免严重误咽。
经过一定时间后病人可逐步适应、部分代偿。
有吸入性肺炎时应注意抗感染治疗。
1.4预防
手术者应熟知甲状腺周围的解剖关系,尤其在处理甲状腺上极时要特别警惕喉上神经损伤。
分离甲状腺上动脉时,不宜分离至距甲状腺过远、过高。
在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时,应尽量靠近甲状腺上极分别在直视下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
2 喉返神经损伤
2.1病因
喉返神经的下段常位于气管外侧1~2cm处,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密切,可行走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浅面,或行走于动脉的深面,或交错于动脉分支之间,或位于气管旁和黏附于气管侧方的甲状腺之间,或直接穿行于甲状腺组织内。
手术时若不注意该部位喉返神经走向的解剖学特点,则有损伤的可能。
常见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①切断、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未注意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在解剖不清楚的情况下误将喉返神经切断;②因部分喉返神经上行时不在气管食管沟内,而在气管旁或穿行于气管旁甲状腺后包膜内,切断甲状腺峡部后游离气管旁甲状腺过深而损伤喉返神经;③术中甲状腺下动脉出血时有盲目钳夹止血而损伤动脉旁的喉返神经;④在甲状腺切除后,缝合甲状腺残端时缝合过深,将喉返神经结扎;⑤行甲状腺侧叶全切除时,将甲状腺后包膜完全翻起,喉返神经可能紧贴后包膜而致损伤;⑥自甲状腺下极处显露喉返神经,向上解剖时使较长段喉返神经与周围组织游离,致使神经缺血;⑦部分病人术中未见喉返神经损伤,发音也正常,但术后发生声音嘶哑,喉镜检查有声带麻痹。
可能与喉返神经受到缝合线牵拉、术后组织水肿或有小血肿压迫等引起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有关。
2.2临床表现
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后导致同侧声带麻痹,表现为声音嘶哑。
如神经被切断未能立即吻合或修复失败将导致永久性损伤,经过一段时间后,声音嘶哑症状可通过对侧声带代偿部分恢复,但喉镜检查时,损伤侧声带始终处于瘫痪状态。
如神经仅被轻轻钳夹或缝合结扎后缝线立即拆除,引起的暂时性声带麻痹一般在术后2周左右可逐渐恢复,但严重神经挫伤恢复期可能在3~6个月或以上。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后两侧声带麻痹可立即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窒息。
2.3治疗
2.3.1术中发现喉返神经损伤应立即暂停手术,查找损伤的原因。
2.3.2喉返神经被切断,应立即解剖出两断端并予吻合。
2.3.3如为钳夹或缝合所致的损伤,应立即松开血管钳或拆除缝线。
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氢化可的松和局部理疗,经过一段时间可自行恢复。
2.3.4如术中发音正常而术后发生声音嘶哑者,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多能恢复,不必立即或近期再次手术。
2.3.5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时因声带瘫痪使声门阻塞,立即引起通气障碍。
应立即行气管切开,解除气道阻塞,并保持呼吸通畅。
直至声带麻痹恢复后方能拔除气管套管。
如6个月后神经损伤仍不能恢复则可考虑行声带固定术,使声门开放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2.4预防
甲状腺手术中注意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是关键。
因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密切,且两者的伴行关系常有变异,因此,在行甲状
腺部分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时,对甲状腺下动脉的处理,一般以不显露、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为宜,紧贴甲状腺下极表面结扎切断进入甲状腺真包膜处的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既可保证止血效果,又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同时有利于维持甲状旁腺的血液供应。
尽管在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时不必常规显露神经,但术者应清楚喉返神经解剖位置及其可能出现的变异情况,在靠近神经进行解剖而神经未显露时,应特别谨慎。
尤其在处理甲状腺下极血管时,组织解剖结构应清楚,避免大块结扎和因出血而盲目钳夹,以免误伤喉返神经。
如果不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病例,在靠近神经分离时,先用血管钳轻轻夹住准备切断的组织令病人发声,了解声音变化情况,无声音嘶哑时再行钳夹、切断,可避免误伤神经。
如有声音改变,应立即停止,仔细解剖分离出神经后再继续手术。
因部分喉返神在气管食管沟上方、气管外侧紧贴甲状腺后包膜上行,而不是在气管食管沟内。
因此,在切断甲状腺峡部后,游离气管普遍黏附的甲状腺组织至气管外侧便于残端缝合即可,不必游离过深而误伤喉返神经。
部分喉返神经紧贴甲状腺后包膜上行,手术中应尽量保留甲状腺后包膜,切除甲状腺组织后,行残端止血和缝合时,亦应注意勿钳夹、缝合过深,否则可能将喉返神经结扎。
在行甲状腺全切除时,最好在甲状腺下极附近显露喉返神经,并妥善保护,向上追踪直至环甲关节处,以确保避免误伤。
但不需将其全程游离,否则可能因缺血等原因引起手术后暂时性声带麻痹。
参考文献
[1]白耀. 甲状腺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高绪文,李继连.甲状腺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