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如图1,在Rt△ABC 中,AB AC

=,D、E是斜边BC上两动点,且

∠DAE=45°,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连接DF.

(1)试说明:△AED≌△AFD;

(2)当BE=3,CE=9时,求∠BCF的度数和DE的长;

(3)如图2,△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是斜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2的长.

【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E AFC

≌,得到AE AF

=,BAE CAF

∠=∠,

45,

EAD

∠=45,

BAE CAD

∴∠+∠=45,

CAF CAD

∴∠+∠=即

45.

DAF

∠=EAD DAF

∠=∠,从而得到.

AED AFD

()2由△AED AFD

≌得到ED FD

=,再证明90

DCF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A作AH BC

⊥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

1

4.

2

AH BH BC

===

1

DH BH BD

=-=或7,

DH BH BD

=+=求出AD的长,即可求得2

DE.

试题解析:()1ABE AFC

≌,

AE AF

=,BAE CAF

∠=∠,

45,

EAD

∠=90,

BAC

∠=

45,

BAE CAD

∴∠+∠=

45,

CAF CAD

∴∠+∠=

即45.

DAF

∠=

在AED和AFD中,{

AF AE

EAF DAE

AD AD,

=

∠=∠

=

.

AED AFD

∴≌

()2AED AFD

≌,

ED FD

∴=,

,90.AB AC BAC =∠=︒

45B ACB ∴∠=∠=︒,

45ACF ,

∠=︒ 90.BCF ∴∠=︒

设.DE x =

,9.DF DE x CD x ===- 3.FC BE ==

222,FC DC DF +=

()2

2239.x x ∴+-=

解得: 5.x =

故 5.DE = ()3过点A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

1 4.2

AH BH BC ==

= 1DH BH BD =-=或7,DH BH BD =+= 22217AD AH DH =+=或65.

22234DE AD ==或130.

点睛: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注意分类讨论.

2.(1)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 =90°,AB=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 、E.证明: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与应用: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若∠BDA=∠AEC=∠BAC ,试判断△DEF 的形状.

【答案】(1)见解析(2)成立(3)△DEF 为等边三角形

【解析】

解:(1)证明:∵BD ⊥直线m ,CE ⊥直线m ,∴∠BDA =∠CEA=900.

∵∠BAC =900,∴∠BAD+∠CAE=900.

∵∠BAD+∠ABD=900,∴∠CAE=∠ABD .

又AB="AC" ,∴△ADB ≌△CEA (AAS ).∴AE=BD ,AD=CE .

∴DE="AE+AD=" BD+CE .

(2)成立.证明如下:

∵∠BDA =∠BAC=α,∴∠DBA+∠BAD=∠BAD +∠CAE=1800—α.∴∠DBA=∠CAE . ∵∠BDA=∠AEC=α,AB=AC ,∴△ADB ≌△CEA (AAS ).∴AE=BD ,AD=CE .

∴DE=AE+AD=BD+CE .

(3)△DEF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2)知,△ADB ≌△CEA ,BD=AE ,∠DBA =∠CAE ,

∵△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0.

∴∠DBA+∠ABF=∠CAE+∠CAF .∴∠DBF=∠FAE .

∵BF=AF ,∴△DBF ≌△EAF (AAS ).∴DF=EF ,∠BFD=∠AFE .

∴∠DFE=∠DFA+∠AFE=∠DFA+∠BFD=600.

∴△DEF 为等边三角形.

(1)因为DE=DA+AE ,故由AAS 证△ADB ≌△CEA ,得出DA=EC ,AE=BD ,从而证得DE=BD+CE .

(2)成立,仍然通过证明△ADB ≌△CEA ,得出BD=AE ,AD=CE ,所以DE=DA+AE=EC+BD . (3)由△ADB ≌△CEA 得BD=AE ,∠DBA =∠CAE ,由△ABF 和△ACF 均等边三角形,得∠ABF=∠CAF=600,FB=FA ,所以∠DBA+∠ABF=∠CAE+∠CAF ,即∠DBF=∠FAE ,所以△DBF ≌△EAF ,所以FD=FE ,∠BFD=∠AFE ,再根据∠DFE=∠DFA+∠AFE=∠DFA+∠BFD=600得到△DEF 是等边三角形.

3.如图1,在ABC ∆中,ACB ∠是直角,60B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

(1)求出AFC ∠的度数;

(2)判断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在AC 上截取CG CD =,连接FG .)

(3)如图2,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试判断线段AE 、CD 与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AFC =120°;(2)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DF =EF .理由见解析;(3)AC =AE+CD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只要求出∠FAC ,∠ACF 即可解决问题;

(2)根据在图2的 AC 上截取CG=CD ,证得△CFG ≌△CFD (SAS),得出DF= GF ;再根据ASA 证明△AFG ≌△AFE ,得EF=FG ,故得出EF=FD ;

(3)根据(2) 的证明方法,在图3的AC 上截取AG=AE ,证得△EAF ≌△GAF (SAS)得出∠EFA=∠GFA ;再根据ASA 证明△FDC ≌△FGC ,得CD=CG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解:∵∠ACB =90°,∠B =60°,

∴∠BAC =90°﹣60°=30°,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

∴∠FAC =15°,∠FCA =45°,

∴∠AFC =180°﹣(∠FAC+∠ACF )=120°

(2)解: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DF =EF .

理由:如图2,在AC 上截取CG =CD ,

∵CE 是∠BCA 的平分线,

∴∠DCF =∠GCF ,

在△CFG 和△CFD 中,

CG CD

DCF GCF

CF CF

=

∠=∠

⎪=

∴△CFG≌△CFD(SAS),

∴DF=GF.∠CFD=∠CFG

由(1)∠AFC=120°得,

∴∠CFD=∠CFG=∠AFE=60°,

∴∠AFG=60°,

又∵∠AFE=∠CFD=60°,

∴∠AFE=∠AFG,

在△AFG和△AFE中,

AFE AFG

AF AF

EAF GAF

∠=∠

=

⎪∠=∠

∴△AFG≌△AFE(ASA),

∴EF=GF,

∴DF=EF;

(3)结论:AC=AE+CD.

理由:如图3,在AC上截取AG=AE,

同(2)可得,△EAF≌△GAF(SAS),

∴∠EFA=∠GFA,AG=AE

∵∠BAC+∠BCA=180°-∠B=180°-60°=120°

∴∠AFC=180°﹣(∠FAC+∠FCA)=180°-

1

2

(∠BAC+∠BCA)=180°-

1

2

×120°=120°,∴∠EFA=∠GFA=180°﹣120°=60°=∠DFC,

∴∠CFG=∠CFD=60°,

同(2)可得,△FDC≌△FGC(ASA),

∴CD=CG,

∴AC=AG+CG=AE+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4.已知△ABC中,AB=AC,点P是AB上一动点,点Q是AC的延长线上一动点,且点P从B运动向A、点Q从C运动向Q移动的时间和速度相同,PQ与BC相交于点D,若

AB=82,BC=16.

(1)如图1,当点P为AB的中点时,求CD的长;

(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当点P、Q在移动的过程中,设

BE+CD=λ,λ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λ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4;(2)8

【解析】

【分析】

(1)过P点作PF∥AC交BC于F,由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得出

BP=CQ,根据PF∥AQ,可知∠PFB=∠ACB,∠DPF=∠CQD,则可得出∠B=∠PFB,证出BP=PF,得出PF=CQ,由AAS证明△PFD≌△QCD,得出,再证出F是BC的中点,即可得出结果;

(2)过点P作PF∥AC交BC于F,易知△PBF为等腰三角形,可得BE=1

2

BF,由(1)

证明方法可得△PFD≌△QCD 则有CD=1

2

CF,即可得出BE+CD=8.

【详解】

解:(1)如图①,过P点作PF∥AC交BC于F,

∵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

∴BP=CQ ,

∵PF ∥AQ ,

∴∠PFB=∠ACB ,∠DPF=∠CQD ,

又∵AB=AC , ∴∠B=∠ACB , ∴∠B=∠PFB ,

∴BP=PF ,

∴PF=CQ ,又∠PDF=∠QDC ,

∴△PFD ≌△QCD ,

∴DF=CD=12

CF , 又因P 是AB 的中点,PF ∥AQ , ∴F 是BC 的中点,即FC=

12BC=8, ∴CD=12

CF=4; (2)8BE CD λ+==为定值.

如图②,点P 在线段AB 上,

过点P 作PF ∥AC 交BC 于F ,

易知△PBF 为等腰三角形,

∵PE ⊥BF

∴BE=12

BF ∵易得△PFD ≌△QCD ∴CD=

12CF ∴()111182222

BE CD BF CF BF CF BC λ+==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熟悉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5.已知:4590ABC A ACB ∆∠=∠=,,,点D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

22AD =+,

,M 是线段CD 上一个动点,连接BM ,延长MB 到H ,使得HB MB =,以点B 为中心,将线段BH 逆时针旋转45,得到线段BQ ,连接AQ .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求证:ABQ AMB ∠=∠;

(3)点N 是射线AC 上一点,且点N 是点M 关于点D 的对称点,连接BN ,如果QA BN =, 求线段AB 的长.

【答案】(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2AB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可以补全图形;

(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证明;

(3)作QE ⊥AB ,根据AAS 证得QEB BCM ≅,根据HL 证得

Rt QEA Rt BCN ≅,设法证得2AB CD =,设AC BC x ==,则2AB x =,22

CD x =,结合已知22AD =+,构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1)补全图形如下图所示:

(2)解:∵∠ABH 是

ABM 的一个外角,

∴ ABH BAM AMB ∠=∠+∠

∵ABH HBQ ABQ ∠=∠+∠

又∵45HBQ BAM ∠=∠=︒ ∴ ABQ AMB ∠=∠

(3)过Q 作QE ⊥AB ,垂足为E , 如下图:

∵⊥QE AB

∴90QEB BCM ∠=∠=︒,

在QEB 和BCM 中,QEB BCM QBE BMC QB BM ∠=∠⎧⎪∠=∠⎨⎪=⎩

∴ QEB BCM ≅(AAS) ∴EB CM =,QE BC =,

在Rt QEA 和Rt BCN 中 ∵QE BC =,

Q A BN = ∴Rt QEA Rt BCN ≅ (HL)

∴AE CN CM MD DN ==++

∵点N 是点M 关于点D 的对称点,

∴MD DN =

∴22AE CM MD EB MD =+=+

∴ ()2222AB AE EB EB MD EB MD CD =+=+=+=

设AC BC x ==,则2AB x =,2CD x =, 又∵22AD =

,2 AD AC CD x x =+= ∴2222x x += 解得:2x =

∴ 22A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正确作出辅助线、构建方程是解答的关键.

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

6.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DE.点G是线段BC的中点,连结AG,交BD于点F,过点D作DH⊥BC,垂足为H.

(1)求证:△DCE为等腰三角形;

(2)若∠CDE=22.5°,DC=2,求GH的长;

(3)探究线段CE,GH的数量关系并用等式表示,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2

2

;(3)CE=2GH,理由见解析.

【解析】【分析】

(1)根据题意可得∠CBD=1

2

∠ABC=

1

2

∠ACB,,由BD=DE,可得∠DBC=∠E=

1 2∠ACB,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CDE=

1

2

∠ACB=∠E,可证△DCE为等腰三角

形;

(2)根据题意可得CH=DH=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G=GC,2+1,即可求GH的值;

(3)CE=2G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可得BG=GC,BH=HE,可得GH=GC﹣HC=GC﹣

(HE﹣CE)=1

2

BC﹣

1

2

BE+CE=

1

2

CE,即CE=2GH

【详解】

证明:(1)∵AB=AC,∴∠ABC=∠ACB,

∵BD平分∠ABC,

∴∠CBD=1

2

∠ABC=

1

2

∠ACB,

∵BD=DE,

∴∠DBC=∠E=1

2

∠ACB,

∵∠ACB=∠E+∠CDE,

∴∠CDE=1

2

∠ACB=∠E,

∴CD=CE,

∴△DCE是等腰三角形

(2)

∵∠CDE=22.5°,CD=CE2,

∴∠DCH=45°,且DH⊥BC,

∴∠HDC=∠DCH=45°

∴DH=CH,

∵DH2+CH2=DC2=2,

∴DH=CH=1,

∵∠ABC=∠DCH=45°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点G是BC中点

∴AG⊥BC,AG=GC=BG,

∵BD=DE,DH⊥BC

∴BH=HE2+1

∵BH=BG+GH=CG+GH=CH+GH+GH2+1∴1+2GH2+1

∴GH

2

(3)CE=2GH

理由如下:∵AB=CA,点G是BC的中点,∴BG=GC,

∵BD=DE,DH⊥BC,

∴BH=HE,

∵GH=GC﹣HC=GC﹣(HE﹣CE)=1

2

BC﹣

1

2

BE+CE=

1

2

CE,

∴CE=2GH

【点睛】

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在△ABC中,AB=BC=AC=20 cm.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匀速运动.已知点P,点Q的速度都是2 cm/s,当点P第一次到达B点时,P,Q两

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

(1)∠A=______度;

(2)当0<t <10,且△APQ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

(3)当△APQ 为等边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 的值.

【答案】(1)60;(2)

103或203;(3)5或20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2)需分∠APQ=90°和∠AQP=90°两种情况进行解答;

(3)需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解答:①由∠A=60°,则当AQ=AP 时,△APQ 为等边三角形;②当P 于B 重合,Q 与C 重合时,△APQ 为等边三角形.

【详解】

解:(1)60°.

(2)∵∠A=60°,

当∠APQ=90°时,∠AQP=90°-60°=30°.

∴QA=2PA .

即2022 2.t t -=⨯

解得 10.3

t = 当∠AQP=90°时,∠APQ=90°-60°=30°.

∴PA=2QA .

即2(202)2.t t -=

解得 20.3

t = ∴当0<t <10,且△APQ 为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为

102033或. (3)①由题意得:AP=2t ,AQ=20-2t

∵∠A=60°

∴当AQ=AP 时,△APQ 为等边三角形

∴2t=20-2t ,解得t=5

②当P 于B 重合,Q 与C 重合,则所用时间为:4÷2=20

综上,当△APQ 为等边三角形时,t=5或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动点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分类讨论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8.(1)已知△ABC中,∠A=90°,∠B=67.5°,请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由,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

(2)已知△ABC中,∠C是其最小的内角,过顶点B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请探求∠ABC与∠C之间的关系.

【答案】(1)图形见解析(2) ∠ABC与∠C之间的关系是∠ABC=135°-3

4

∠C或∠ABC=3∠C

或∠ABC=180°-3∠C或∠ABC=90°,∠C是小于45°的任意锐角.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角度,要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运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计算出可能的角度,或者先从草图中确认可能的情况,及角度,然后画上.

(2)在(1)的基础上,由“特殊”到“一般”,需要把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列方程,可得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试题解析:(1)如图①②(共有2种不同的分割法).

(2)设∠ABC=y,∠C=x,过点B的直线交边AC于点D.

在△DBC中,

①若∠C是顶角,如图,则∠CBD=∠CDB=90°-1

2

x,∠A=180°-x-y.

故∠ADB=180°-∠CDB=90°+1

2

x>90°,此时只能有∠A=∠ABD,

即180°-x-y=y-

1

90

2

x

⎛⎫

-

⎪⎝⎭

∴3x+4y=540°,∴∠ABC=135°-3

4

∠C.

②若∠C是底角,

第一种情况:如图,当DB=DC时,∠DB C=x.在△ABD中,∠ADB=2x,∠ABD=y-x.

若AB=AD,则2x=y-x,此时有y=3x,

∴∠ABC=3∠C.

若AB=BD,则180°-x-y=2x,此时有3x+y=180°,∴∠ABC=180°-3∠C.

若AD=BD,则180°-x-y=y-x,此时有y=90°,即∠ABC=90°,∠C为小于45°的任意锐角.

第二种情况:如图,

当BD=BC时,∠BDC=x,∠ADB=180°-x>90°,此时只能有AD=

BD,∴∠A=∠ABD=1

2

∠BDC=1

2

∠C<∠C,这与题设∠C是最小角矛盾.

∴当∠C是底角时,BD=BC不成立.

综上所述,∠ABC与∠C之间的关系是∠ABC=135°-3

4

∠C或∠ABC=3∠C或∠ABC=

180°-3∠C或∠ABC=90°,∠C是小于45°的任意锐角.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1)问是计算与作图相结合的探索.本问对学生运用作图工具的能力,以及运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等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第(2)问在第(1)问的基础上,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把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并结合“方程思想”探究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本题不仅趣味性强,创造性强,而且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9.在等边△ABC中,点D在BC边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DE=DA(如图1).

(1)求证:∠BAD=∠EDC;

(2)若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M(如图2),连接DM,AM.求证:DA=AM.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ACB=6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外角性质,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DM=DA,然后结合(1)可得∠MDC=∠BA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DM=60°即可.

【详解】

解:(1)如图1,

∵△ABC是等边三角形,∴∠BAC=∠ACB=60°,

∴∠BAD=60°﹣∠DAE,∠EDC=60°﹣∠E,

又∵DE=DA,

∴∠E=∠DAE,

∴∠BAD=∠EDC.

(2)由轴对称可得,DM=DE,∠EDC=∠MDC,

∵DE=DA,

∴DM=DA,

由(1)可得,∠BAD=∠EDC,

∴∠MDC =∠BAD ,

∵△ABD 中,∠BAD +∠ADB =180°﹣∠B =120°,

∴∠MDC +∠ADB =120°,

∴∠ADM =60°,

∴△ADM 是等边三角形,

∴AD =AM .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了轴对称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性质.

10.如图,在ABC ∆中,CE 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D CE ⊥于点F 交BC 于点D (1)若9628BAC B ︒︒∠=∠=,,直接写出BAD ∠= 度

(2)若2ACB B ∠=∠,

①求证:2AB CF =

②若 ,CF a EF b ==,直接写出BD CD

= (用含 ,a b 的式子表示)

【答案】(1)34;(2)①见详解;②

2b a b

- 【解析】

【分析】 (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2)①证明B BCE ∠=∠,得出BE=CE ,过点A 作//AH BC 交CE 与点H ,则,H BCE ACE EAH B ∠=∠=∠∠=∠,得出AH=AC ,H EAH ∠=∠,得出AE=H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HF=CF ,即可得出结论;

②证明AHF DCF ≅,得出AH=DC ,求出HF=CF=a ,HE=HF-EF=a-b ,CE=a+b ,由 //AH BC 得出

AH AE a b BC BE a b

-==+,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 解:(1)∵9628BAC B ︒︒∠=∠=,,

∴180962856ACB ∠=︒-︒-︒=︒,

∵CE 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282

ACE ACB ∠=∠=︒, ∵AD CE ⊥,

∴902862CAF ∠=︒-︒=︒,

∴966234

BAD

∠=︒-︒=︒.

故答案为:34;

(2)①证明:∵22

ACB B BCE

∠=∠=∠

∴B BCE

∠=∠

∴BE CE

=

过点A 作//

AH BC交CE与点H,如图所示:

则,

H BCE ACE EAH B

∠=∠=∠∠=∠

∴AH=AC,H EAH

∠=∠

∴AE=HE

∵AD CE

∴HF=CF

∴AB=HC=2CF;

②在AHF

△和DCF中,

H DCF

HF CF

AFH DFC

∠=∠

=

⎪∠=∠

∴AHF DCF

∴AH=DC

∵,

CF a EF b

==

∴HF CF a

==,由①得AE HE HF EF a b

==-=-,BE CE a b

==+∵//

AH BC

AH AE a b

BC BE a b

-

==

+

CD a b

BC a b

-

=

+

2

BD b

CD a b

=

-

故答案为:

2b

a b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等,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此题的关键.

三、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解答题压轴题(难)

11.阅读下列材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将多项式2

(0)ax bx c a ++≠变形为2()a x m n ++的形式,我们把这种变形方法,叫做配方法.运用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能对一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例如:

22222111111251151151124112422242222x x x x x x x ⎛⎫⎛⎫⎛⎫⎛⎫⎛⎫++=++-+=+-=+++- ⎪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用配方法将281x x +-化成2()x m n ++的形式,则281=x x +- ________;

(2)用配方法和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228x x --进行因式分解;

(3)对于任意实数x ,y ,多项式222416x y x y +--+的值总为______(填序号).

①正数②非负数 ③ 0

【答案】(1)2(4)17x +-;(2)(2)(4)x x +-;(3)①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所给方法解答即可;

(2)材料所给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3)局部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写成非负数的积的形式即可完成解答.

【详解】

解:(1)281x x +-

=2816116x x ++--

2(4)17x +-.

(2)原式=22118x x -+--

=2(1)9x --

=(13)(13)x x -+--

=(2)(4)x x +-.

(3)222416x y x y +--+

=()()22214411x x y y -++-++

=()()221211x y -+-+

>11

故答案为①.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方法,根据材料学会配方法并灵活运用配方法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阅读材料)

因式分解:()()221x y x y ++++.

解:将“x y +”看成整体,令x y A +=,则原式()22211A A A =++=+.

再将“A ”还原,原式()21x y =++.

上述解题用到的是“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

(问题解决)

(1)因式分解:()()2154x y x y +-+-;

(2)因式分解:()()44a b a b ++-+;

(3)证明:若n 为正整数,则代数式()()()

21231n n n n ++++的值一定是某个整数的平方.

【答案】(1)()()144x y x y +-+-1.(2)()2

2a b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把(x-y )看作一个整体,直接利用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即可;

(2)把a+b 看作一个整体,去括号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即可将原式因式分解;

(3)将原式转化为()()

223231n n n n ++++,进一步整理为(n 2+3n+1)2,根据n 为正整数得到n 2+3n+1也为正整数,从而说明原式是整数的平方.

【详解】

(1)()()[][]21541()14()(1)(144)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2)()()2244()4()4(2)a b a b a b a b a b ++-+=+-++=+-; (3)原式()()

223231n n n n =++++

()()2223231n n n n =++++ ()2

231n n =++. ∵n 为正整数,

∴231n n ++为正整数.

∴代数()()()

21231n n n n ++++的值一定是某个整数的平方. 【点睛】

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掌握整体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13.阅读理解题: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 2=﹣1,这个数i 叫做虚数单位.那么形如a+bi (a ,b 为实数)的数就叫做复数,a 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 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例如计算:(2+i )+(3﹣4i )=5﹣3i .

(1)填空:i 3= ,2i 4= ;

(2)计算:①(2+i )(2﹣i );

②(2+i )2;

(3)若两个复数相等,则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必须分别相等,完成下列问题:已知:(x+3y )+3i=(1﹣x )﹣yi ,(x ,y 为实数),求x ,y 的值.

(4)试一试:请你参照i 2=﹣1这一知识点,将m 2+25(m 为实数)因式分解成两个复数的积.

【答案】(1)i ;2(2)①5②3+4i (3)x=5,y=﹣3(4)m 2+25=(m+5i )(m ﹣5i )

【解析】

【分析】

(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2i 的概念直接运算;

(2)利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展开,根据21i =-计算即可;

(3)根据虚数定义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4)根据21i =- 将25转化为2(-5)

i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详解】

(1)∵21i ﹣=,

32422•1222112i i i ﹣i ﹣i ,

i i i (﹣)(﹣),

∴====== 故答案是:i ;2;

(2)①2224145(i )(﹣i )﹣i +

=+=+= ; ②2224414434(i )i i ﹣i i +=++=++=+ ;

(3)∵

331(x y )i (﹣x )﹣yi ++= , 31353x y ﹣x ,﹣y ,x ,y ﹣;

∴+==∴== (4)22555m (m i )(m ﹣i )

+=+ . 【点睛】

本题考查新型定义题型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运算、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

14.阅读理解:

把两个相同的数连接在一起就得到一个新数,我们把它称为“连接数”,例如:234234,3939…等,都是连接数,其中,234234称为六位连接数,3939称为四位连接数.

(1)请写出一个六位连接数 ,它 (填“能”或“不能”)被13整除.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D (m ,m +8)在第二象限,点B (0,n )在y 轴正半轴上,作DA ⊥x 轴,垂足为A ,已知OA 比OB 的值大2,四边形AOBD 的面积为12. (1)求m 和n 的值. (2)如图2,C 为AO 的中点,DC 与AB 相交于点E ,AF ⊥BD ,垂足为F ,求证:AF =DE . (3)如图3,点G 在射线AD 上,且GA =GB ,H 为GB 延长线上一点,作∠HAN 交y 轴于点N ,且∠HAN =∠HBO ,求NB ﹣HB 的值. 【答案】(1)4 2 m n =-?? =?(2)详见解析;(3)NB ﹣FB =4(是定值),即当点H 在GB 的 延长线上运动时,NB ﹣HB 的值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 【分析】 (1)由点D ,点B 的坐标和四边形AOBD 的面积为12,可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2)由(1)可知,AD =OA =4,OB =2,并可求出AB =BD =25,利用SAS 可证△DAC ≌△AOB ,并可得∠AEC =90°,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证; (3)取OC =OB ,连接AC ,根据对称性可得∠ABC =∠ACB ,AB =AC ,证明△ABH ≌△CAN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由题意()()218122 m n n m m --=?? ?++-=?? 解得4 2m n =-??=? ; (2)如图2中, 由(1)可知,A (﹣4,0),B (0,2),D (﹣4,4),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 【答案】10 【解析】 【分析】 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 【详解】 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2.如图,△AEF是直角三角形,∠AEF=900,B为AE上一点,BG⊥AE于点B,GF∥BE,且AD=BD=BF,∠BFG=600,则∠AFG的度数是___________。 【答案】20° 【解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AFG,∠EBF=∠BFG=600,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F=2∠A,∠A+∠AFB=3∠A=∠EBF,因此可得∠AFG=20°. 故答案为:20°.

3.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则较小的锐角是_______. 【答案】30° 【解析】 【分析】 设较小的锐角是x,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设较小的锐角是x,则另一个锐角是2x, 由题意得,x+2x=90°, 解得x=30°, 即此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30°.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4.如图是小李绘制的某大桥断裂的现场草图,若∠1=38°,∠2=23°,则桥面断裂处夹角∠BCD=__________. 【答案】119° 【解析】 【分析】 连接BD,构△BCD根据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CD的度数. 【详解】 如图所示,连接BD, ∵∠4=∠1=38°,∠3=∠2=23°, ∴∠BCD=180°-∠4-∠3=180°-38°-23°=119°. 故答案为:119°.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连接BD,构△BCD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_____.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的坐标满足|a﹣b|+b2﹣8b+16=0. (1)如图1,求证:OA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 (2)如图2,过A作OA的垂线,交x轴正半轴于点B,点M、N分别从O、A两点同时出发,在线段OA上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不包括点O和点A),过A作AE⊥BM交x轴于点E,连BM、NE,猜想∠ONE与∠NEA之间有何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3,F是y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连接FA,过点A作AE⊥AF交x轴正半轴于点E,连接EF,过点F点作∠OFE的角平分线交OA于点H,过点H作HK⊥x轴于点K,求 2HK+EF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8 【解析】 【分析】 (1)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AN=AM,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即可得结论; (2)如图2,过A作AH平分∠OAB,交BM于点H,则△AOE≌△BAH,可得AH=OE,由已知条件可知ON=AM,∠MOE=∠MAH,可得△ONE≌△AMH,∠ABH=∠OAE,设BM 与NE交于K,则∠MKN=180°﹣2∠ONE=90°﹣∠NEA,即2∠ONE﹣∠NEA=90°;(3)如图3,过H作HM⊥OF,HN⊥EF于M、N,可证△FMH≌△FNH,则FM=FN,同理:NE=EK,先得出OE+OF﹣EF=2HK,再由△APF≌△AQE得PF=EQ,即可得 OE+OF=2OP=8,等量代换即可得2HK+EF的值. 【详解】 解:(1)∵|a﹣b|+b2﹣8b+16=0 ∴|a﹣b|+(b﹣4)2=0 ∵|a﹣b|≥0,(b﹣4)2≥0 ∴|a﹣b|=0,(b﹣4)2=0 ∴a=b=4 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AN=AM ∴OA平分∠MON 即OA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 (2)过A作AH平分∠OAB,交BM于点H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_____度. 【答案】80 【解析】 【详解】 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 2 ∠CPE=∠F+∠1, ∠ANE=∠E+2∠1=∠CPE=2∠FMA,即∠E=2∠F=2×40°=80°. 故答案为80. 2.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 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 【答案】12°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 【答案】720°. 【解析】

【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 60 ︒ ︒ =6, 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6﹣2)×180°=720°, 故答案为720°.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4.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答案】8; 【解析】 【分析】 根据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相等,各个外角也相等,直接用 360°÷45°可求得边数. 【详解】 ∵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 ∴360°÷45°=8 即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和正多边形的性质(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相等,各个外角也相等). 5.若(a﹣4)2+|b﹣9|=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 【答案】22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4=0,b-9=0, 解得a=4,b=9, ①若a=4是腰长,则底边为9,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9,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若b=9是腰长,则底边为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9、9、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 =9+9+4=2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非负数的非负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ABC 中,AB=AC=BC,∠BDC=120°且BD=DC,现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所在直线于M,N两点,连接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1)如图1,若∠MDN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猜想:BM+NC=MN.延长AC到点E,使CE=BM,连接DE,再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可证.请你按照该思路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2)如图2,若点M、N分别是AB、CA的延长线上的一点,其它条件不变,再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用证明). 【答案】(1)过程见解析;(2)MN= NC﹣BM. 【解析】 【分析】 (1)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根据△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可以证得△MBD≌△ECD,可得MD=DE,∠BDM=∠CDE,再根据∠MDN =60°,∠BDC=120°,可证∠MDN =∠NDE=60°,得出△DMN≌△DEN,进而得到 MN=BM+NC. (2)在CA上截取CE=BM,利用(1)中的证明方法,先证△BMD≌△CED(SAS),再证△MDN≌△EDN(SAS),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如图示,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

∵△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BD=CD,∠DBC=∠DCB,∠MBC=∠ACB=60°,又BD=DC,且∠BDC=120°, ∴∠DBC=∠DCB=30° ∴∠ABC+∠DBC=∠ACB+∠DCB=60°+30°=90°,∴∠MBD=∠ECD=90°, 在△MBD与△ECD中, ∵BD CD MBD ECD BM CE , ∴△MBD≌△ECD(SAS), ∴MD=DE,∠BDM=∠CDE ∵∠MDN =60°,∠BDC=120°, ∴∠CDE+∠NDC =∠BDM+∠NDC=120°-60°=60°,即:∠MDN =∠NDE=60°, 在△DMN与△DEN中, ∵MD DE MDN EDN DN DN , ∴△DMN≌△DEN(SAS), ∴MN=NE=CE+NC=BM+NC. (2)如图②中,结论:MN=NC﹣BM.

八年级上册邵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邵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1,△ABC 中,沿∠BAC 的平分线AB 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1A 1C 的平分线A 1B 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 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 与点C 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 是△ABC 的好角. (1)如图2,在△ABC 中,∠B>∠C ,若经过两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则∠B 与∠C 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20°,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为______时,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答案】B 2C ∠∠= 140°、120°或80° 【解析】 【分析】 (1)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 1B 1B 2=∠C ,∠AA 1B 1=∠B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 ∠AA 1B 1=2∠C ,根据等量代换可得∠B=2∠C ;(2)先求出经过三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3∠C ,进而可得经过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n ∠C ,因为最小角是20o,是△ABC 的好角,根据好角定义,设另两角分别为20mo,4mn°,由题意得20m+20mn+20=180°,所以m(n+1)=8,再根据m 、n 都是正整数可得m 与n+1是8的整数因子,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详解】 (1)根据折叠性质得∠B=∠AA 1B 1,∠A 1B 1B 2=∠C , ∵∠AA 1B 1=∠A 1B 1B 2+∠C , ∴∠B=2∠C 故答案为:∠B=2∠C (2)如图:∵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 1B 1,∠C=∠A 2B 2C ,∠A 1B 1C=∠A 1A 2B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 1A 2B 2=∠C+∠A 2B 2C=2∠C ; ∵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B+∠AA 1B 1-∠A 1B 1C=∠BAC+2∠B-2∠C=180°, 根据三角形ABC 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 ∴∠B=3∠C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 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2019A BC ∠与2019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020A ,得2020A ∠,则2020A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202α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 21211112222 a A A A A a ∠=∠=∠=∠=,,…,依此类推可知2020A ∠的度数. 【详解】 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 ∴11118022 A ACD AC B AB C ∠=?-∠-∠-∠ 1118018022 ABC A A ABC ABC =?-∠+∠-?-∠-∠-∠()() 1122 a A =∠=, 同理可得221122a A A ∠= ∠=, … ∴2020A ∠= 20202α. 故答案为: 2020 2α. 【点睛】 本题是找规律的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时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 2.如图,Rt △ABC 中,∠C=90°,∠BAC 的角平分线AE 与AC 的中线BD 交于点F ,P 为CE 中点,连结PF ,若CP=2,15BFP S ?=,则AB 的长度为_______.

【答案】15 【解析】 【分析】 作辅助线EH AB ⊥交AB 于H ,再利用等量关系用△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解底边AB 的长度 【详解】 作EH AB ⊥ ∵AE 平分∠BAC BAE CAE ∴∠=∠ EC EH ∴= ∵P 为CE 中点 4EC EH ==∴ ∵D 为AC 中点,P 为CE 中点 =x =y PEF PCF CDF ADF S S S S ==△△△△∴设, 15x BEF S =-△∴ 15+x+y BCD BDA S S ==△△∴ y=15+x+y-y=15+x BFA BDA S S =-△△∴ 15x+15+x=30BEA BEF BFA S S S =+=-△△△∴ 1=302 BEA S AB EH ?=△∵ =15A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辅助线的运用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 3.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得出的结果为2005°,小芳立即判断他的结构是错误的,小明仔细地复算了一遍,果然发现自己把一个角的度数输入了两遍.你认为正确的内角和应该是________.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2019A BC ∠与2019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020A ,得2020A ∠,则2020A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202α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 21211112222 a A A A A a ∠=∠=∠=∠=,,…,依此类推可知2020A ∠的度数. 【详解】 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 ∴11118022 A ACD AC B AB C ∠=?-∠-∠-∠ 1118018022 ABC A A ABC ABC =?-∠+∠-?-∠-∠-∠()() 1122 a A =∠=, 同理可得221122a A A ∠= ∠=, … ∴2020A ∠= 20202α. 故答案为: 2020 2α. 【点睛】 本题是找规律的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时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 2.如图,在△ABC 中,∠B=50°,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_______°.

【答案】65 【解析】 如图,∵AE平分∠DAC,CE平分∠ACF, ∴∠1=1 2∠DAC,∠2=1 2 ∠ACF, ∴∠1+∠2=1 2 (∠DAC+∠ACF), 又∵∠DAC+∠ACF=(180°-∠BAC)+(180°-∠ACB)=360°-(∠BAC+∠ACB),且 ∠BAC+∠ACB=180°-∠ABC=180°-50°=130°, ∴∠1+∠2=1 2 (360°-130°)=115°, ∴在△ACE中,∠E=180°-(∠1+∠2)=180°-115°=65°. 3.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COB=____. 【答案】105°.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角可知:∠ECD=45°,∠BDC=6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如图,∠ECD=45°,∠BDC=60°,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2cm和8cm,设第三边中线的长为x cm,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3<x<5 【解析】 【分析】 延长AD至M使DM=AD,连接CM,先说明△ABD≌△CDM,得到CM=AB=8,再求出2AD的范围,最后求出AD的范围. 【详解】 解:如图:AB=8,AC=2,延长AD至M使DM=AD,连接CM 在△ABD和△CDM中, AD MD ADB MDC BD CD = ⎧ ⎪ ∠=∠ ⎨ ⎪= ⎩ ∴△ABD≌△MCD(SAS), ∴CM=AB=8. 在△ACM中:8-2<2x<8+2, 解得:3<x<5. 故答案为:3<x<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的关键在于画出图形,数形结合完成解答. 2.一机器人以0.3m/s的速度在平地上按下图中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从开始到停止所需时间为__s.

【答案】160. 【解析】 试题分析:该机器人所经过的路径是一个正多边形,利用360°除以45°,即可求得正多边形的边数,即可求得周长,利用周长除以速度即可求得所需时间. 试题解析:360÷45=8, 则所走的路程是:6×8=48m, 则所用时间是:48÷0.3=160s.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a﹣b﹣c|+|a﹣b+c|=______.-- 【答案】3a b 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解:∵a、b、c为△ABC的三边, ∴a+b>c,a-b<c,a+c>b, ∴a+b-c>0,a-b-c<0,a-b+c>0, ∴|a+b-c|-|a-b-c|+|a-b+c| =(a+b-c)+(a-b- c)+(a-b+c) =a+b-c+a-b- c+a-b+c =3a-b-c. 故答案为:3a-b-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如图,在△ABC中,∠A=60°,若剪去∠A得到四边形BCDE,则∠1+∠2=______. 【答案】240.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2=180°+60°=240°. 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 【答案】4 【解析】 【分析】 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 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连接111,,AC B A C B ∵111,,A B AB B C BC C A CA ===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 【答案】1.5或5或9 【解析】 【分析】 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详解】 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 12AP •CE =12 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 •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 2.如图,△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G ,BD=2DC ,S △GEC =3,S △GDC =4,则△ABC 的面积是_____.

八年级上册襄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襄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1,△ABC 中,沿∠BAC 的平分线AB 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1A 1C 的平分线A 1B 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 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 与点C 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 是△ABC 的好角. (1)如图2,在△ABC 中,∠B>∠C ,若经过两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则∠B 与∠C 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20°,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为______时,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答案】B 2C ∠∠= 140°、120°或80° 【解析】 【分析】 (1)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 1B 1B 2=∠C ,∠AA 1B 1=∠B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 ∠AA 1B 1=2∠C ,根据等量代换可得∠B=2∠C ;(2)先求出经过三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3∠C ,进而可得经过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n ∠C ,因为最小角是20º,是△ABC 的好角,根据好角定义,设另两角分别为20mº,4mn°,由题意得20m+20mn+20=180°,所以m(n+1)=8,再根据m 、n 都是正整数可得m 与n+1是8的整数因子,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详解】 (1)根据折叠性质得∠B=∠AA 1B 1,∠A 1B 1B 2=∠C , ∵∠AA 1B 1=∠A 1B 1B 2+∠C , ∴∠B=2∠C 故答案为:∠B=2∠C (2)如图:∵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 1B 1,∠C=∠A 2B 2C ,∠A 1B 1C=∠A 1A 2B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 1A 2B 2=∠C+∠A 2B 2C=2∠C ; ∵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B+∠AA 1B 1-∠A 1B 1C=∠BAC+2∠B-2∠C=180°, 根据三角形ABC 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 ∴∠B=3∠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