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手术台就是阵地】
- 格式:pptx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第1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
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2、教学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
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
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4、培养概括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等(三)解决办法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二、说教法、学法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
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课文原文及赏析《手术台就是阵地》课文原文
一天,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给一百一十多个伤员做了手术。
当战士们送来一批批需要急救的伤员时,他总是先说一句话:“把他们送到我的手术台来!”有一次,白求恩发现一个小护士给伤员换药时,没有用药水冲洗伤口,就责怪小护士。
小护士解释说,因为药用完了。
白求恩听后毫不迟疑地弯下腰,从附近的水潭里捧来一把泥,捏成软膏状,敷在伤员的伤口上,然后用纱布包扎起来。
还有一次,白求恩做手术时,发现一个战士的腿被炸断了,流血不止。
他急忙上前把战士抱上手术台,但战士疼得晕了过去。
白求恩毫不犹豫地割去了战士受伤溃烂的肉,并作了包扎。
当战士醒来看到自己的腿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在抗日前线,白求恩大夫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战士,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连续工作,忘我奋斗。
他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战士和群众。
赏析: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通过描述白求恩大夫在抗日前线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展现了他崇高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运用具体的事例,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伤员的关爱。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抗日前线英勇战士们的敬意和赞美,使读者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三年级上册26手术台就是阵地小练笔《手术台就是阵地》篇一手术台,在很多人眼里,那就是一个冰冷的、充满消毒水味道的地方。
可在白求恩大夫眼里,那就是阵地啊,就像战士们在战场上坚守的阵地一样重要。
我想起了我生病那次,那可真是一场我自己的“小战争”。
我发着高烧,整个人晕乎乎的,就像被一个巨大的棉花糖包裹着,软绵绵的,浑身使不上劲。
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到了医院后,看到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我突然就有了一种安全感。
那时候,我就觉得医院像一个堡垒,而医生和护士们就是堡垒里的守护者。
我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里,医生要给我打针。
我一看到那尖尖的针头,心里就直打鼓,“妈呀,这玩意儿扎进去得多疼啊。
”我小声嘟囔着。
医生可能看出了我的害怕,笑着对我说:“小朋友,别怕,就像被小蚂蚁咬了一口。
”我心里想:“哼,哪有这么大的蚂蚁啊。
”不过医生的话还是让我稍微放松了一点。
当针头扎进去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嘶”了一声,感觉那一瞬间像有一把小火苗在我的胳膊上烧了一下。
这时候我就想啊,我这还只是打个针就这么害怕,那白求恩大夫在那么危险的环境下做手术,得多勇敢啊。
在战争时期,炮火连天的,子弹就在耳边呼啸而过,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坚守在手术台上。
也许他的耳边也会有那种“嗡嗡”的声音,就像有无数只苍蝇在围着他转,可他的眼睛里只有病人,他的心里只想着要把病人治好。
如果把手术台比作战场,那手术刀就像是战士的武器。
白求恩大夫拿着他的“武器”,与病魔战斗。
他可能也会害怕,毕竟子弹不长眼啊。
可是他为什么还能那么坚定呢?我觉得他心中有一股信念,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他。
这信念就是要拯救每一个受伤的战士,让他们重新回到战场上。
我又想到了现在的医生们,他们虽然没有像白求恩大夫那样在枪林弹雨中做手术,但是他们也在自己的“阵地”上奋斗着。
疫情期间,那些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的“阵地”就是那些临时搭建的隔离病房。
他们在里面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出来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脸上还被口罩勒出了一道道印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9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壹五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2、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二、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D员,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D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四、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挨大血发弹空没五、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六、作业:读熟课文,继续了解背景资料。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三、引导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棒、恩" 等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丰富词汇量,提高书写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2.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 的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4. 通过默读、朗读、讨论、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2. 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1. 理解白求恩在危险环境下坚持手术的行为和他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2. 引导学生将白求恩的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播放白求恩的事迹视频、讲述白求恩的故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收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等教学工具。
3.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故事导入,引发好奇。
教师讲述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让学生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和危险,以及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强。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的作用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表明了手术台在手术过程中处于一种重要且具有战斗性质的地位。
首先,手术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进行战斗的战士,他们的任务就是排除健康威胁,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这场战斗是一场无情的战斗,这意味着,对于那些在手术台上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医生、护士和技师来说,他们必须承受病魔之刃,认真地为病人准备手术前的狭窄、不可预测的战场,并使用他们的手术技能将死神远离病人。
其次,由于手术台上有同样的目标,医生、护士和技师也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团队,也就是一个有效的“战略”,为患者精心准备手术,实施手术,进行重要的安全检查,以及确保患者的恢复。
手术室的团队必须忠诚和勤勉,以保证战斗的最佳结果。
第三,把手术台比作一个战场,也有助于强调手术台上存在的一些重要道德准则,比如尊重病人的权利,保护病人的隐私,拒绝祈祷和宗教信仰,把患者放在首位,保证没有医患双输,等等。
总的来说,将手术台比作阵地,可以让那些呆在手术台上的医护人员保持高度的敬意和勇气,充分承担他们的职责,在每一场手术中取得最佳的结果。
手术台就是阵地阅读理解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一篇描写白求恩大夫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的文章。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
1. 文章主要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战场上的哪些英勇事迹?
文章主要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战场上坚守手术台,救治伤员的英勇事迹。
他不顾敌人的威胁,坚定地留在手术台旁,挽救了众多伤员的生命。
2. 白求恩大夫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
白求恩大夫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出色。
他坚守手术台,不顾自己的安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
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医护人员的大爱精神和无私奉献。
3. 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展现了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展现了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例如,他不顾敌人的威胁,坚定地留在手术台旁;他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伤员的生命;他拒绝
撤离,坚持在手术台工作,直到最后一刻。
这些细节描写都展现了白求恩大夫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
4.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文章的主题是对白求恩大夫的崇敬和纪念。
通过讲述白求恩大夫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文章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纪念之情,同时也彰显了医护人员的大爱精神和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