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姜洪池
- 格式:ppt
- 大小:6.79 MB
- 文档页数:47
·临床研究·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陶永泽,徐刚,许春生(吉林省前卫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0 引言胰腺因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手术风险性很高,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胰腺手术一直是外科手术的重点与难点。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能够开展的手术也越来越多,腹腔镜下的胰腺手术也逐渐成为外科热点。
在胰体尾疾病的治疗中,传统方式多采用胰体尾联合脾脏共同切除。
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微创理念的提升,胰体尾手术是否需要保留脾脏、能否保留脾脏出现很多争议[1]。
2016年4月至2018年04月我院收治了8例胰体尾疾病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04月我院收治胰体尾切除术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平均(47.18±3.79)岁,病理类型:胰腺体尾癌3例,囊性腺瘤3例,胰岛细胞瘤2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腹腔彩超检查、增强CT检查、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提示为胰腺占位性病变。
所有患者胃底和脾脏血管均未出现曲张,胰周无显著粘连以及浸润改变。
所有患者均同意进行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症,既往开腹手术史,腹腔内及其他脏器转移,肿物侵及血管,需中转开腹手术。
1.3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且将气管插入进行全身麻醉,保证患者头高脚低,且取侧卧位。
脐下5 cm作切口,建立气腹。
完成之后穿刺套管,置腹腔镜探查情况。
于右锁骨中线和脐上3 cm;右腋前线肋部下缘3 cm;左锁骨中线平脐等三个位置进行Trocar穿刺,置入操作器械,保证患者在体位改变之后头部高于脚部且为侧卧位。
探查腹腔,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在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沿胰腺下缘剪开覆盖腹膜,向上分离胰腺间融合筋膜,贯穿至颈部和胰体上部。
分离胰腺上缘且游离脾动、静脉,确保脾动、静脉主干从胰腺上缘游离下来。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文章标题:深度解析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一、引言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和脾脏相关疾病。
该手术具有操作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和青睐。
本文将从手术操作的详细记录入手,深入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手术。
二、手术记录1. 病历概况病人X,男,45岁,主因胰腺癌痛,入院查体发现脾脏也有病变,故推荐进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
2.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腹部CT等。
3. 手术进行(1)体位:采取仰卧位,(2)麻醉:全麻下行手术(3)手术切口:在腹部作3个小切口,分别用于放置腹腔镜探头和手术器械。
(4)操作步骤:先行脾切除术,随后进行胰体尾切除术。
手术操作顺利,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得到保护。
4.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密切观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天拔除胃管,术后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等。
恢复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深入解析1.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脾脏疾病,如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脾囊肿等。
(2)禁忌症: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禁忌于该手术。
2.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优势(1)微创: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2)精准:腹腔镜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操作。
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腹腔内器官损伤等。
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总结回顾本文深入解析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记录,分析了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术后处理情况,结合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处理全面评估了该手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体会
郝龙;洪晓明;沙洪存;尹杰
【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2(34)7
【摘要】目的探讨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肝胆外科2013年4月至2021年4月开展的20例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患者资料。
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8.2±47.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7.4±71.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3±4.0)d。
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6例出现术后生化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
结论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应重视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术中应注意保护胃网膜左血管,可采用悬吊提拉胃体的方法协助视野的显露,并熟练掌握脾动静脉分支的离断技巧。
【总页数】4页(P436-438)
【作者】郝龙;洪晓明;沙洪存;尹杰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肝胆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6
【相关文献】
1.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治疗老年胰尾肿物10例
2.腹腔镜下脾胰体尾联合切除术治疗胰尾占位病变效果分析
3.腹腔镜保脾对比切脾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肿瘤: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的对照研究
4.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胰
体尾癌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研究5.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家论坛•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关键技术杨尹默高红桥庄岩田孝东马永簌杨尹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18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第11届委员会委员,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等多种专业期刊编委,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O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摘要】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
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为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首选。
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可疑为浸润性恶性病变或病灶与脾血管、脾门关系密切者,应果断放弃保脾术式,改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Strategies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Laparoscopic Splenic-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YangYinmo,Gao Hongqiao,Zhuang Yan,Tian Xiaodong,Ma Yongsu.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First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031,ChinaFunding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81672353,81172184and30972879)Corresponding author:Yang Yinmo,Email:yangyinmo@[Abstract]For the potential long-and short-term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splenectomy,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ap SPDP)is a feasible and comparably safe approach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benign or low-grade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body and tail of the pSPDP could be accomplished by using either the Kimura's or the Warshaw technique,In Kimura*s technique,the integrity of both the splenic artery and vein are preserved,while in the Warshaw*s technique,main trunk of splenic artery and vein are ligated and dissected with preservation of left gastroepiploic arteiy.Laparoscopic Kimura's procedure coulf be performed safely by experienced surgeon,with low incidence ofsplenic necrosis or abscess formation.However,in case of close adhesion of tumour with vessels or splenichilar,combined splenectomy should be performed in time.[Key words]Laparoscopy;Spleen-sparing pancreatic body-tail resection;Splenectomy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及操作器械的更新发展,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基础上,兼具视野清晰、操作精准微创等特点,对机体创伤应激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D01: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4.0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2184、81672353、30972897)作者单位:100031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通信作者:杨尹默,Email:yangyinmo@ 和远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句o对于胰体尾癌患者,基于肿瘤根治的必要性,需整块切除胰体尾标本,同时清扫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干左侧的淋巴结及神经纤维组织,并须联合切除脾脏以达到彻底清扫脾动脉干周围和脾门淋巴结的目的,以改善患者预后,R0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33%⑷。
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牟一平;严加费【摘要】@@ 胰腺位置深在,显露困难,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切口感染、裂开及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由于胰体尾与脾脏均由脾动脉供血,并经脾静脉回流,传统的观点认为两者是一个解剖单位,对胰体尾病变往往施行胰体尾切除(distal pancreatectomy,DP)+脾切除术.【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0(015)009【总页数】3页(P644-646)【作者】牟一平;严加费【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6【正文语种】中文胰腺位置深在,显露困难,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切口感染、裂开及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由于胰体尾与脾脏均由脾动脉供血,并经脾静脉回流,传统的观点认为两者是一个解剖单位,对胰体尾病变往往施行胰体尾切除(distal pancreatectomy,DP)+脾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视野清、患者创伤轻、康复快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胆囊切除、脾脏切除、结直肠切除等手术,并开始用于肝脏和胰腺手术。
近年,随着对脾脏免疫和造血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外科手术技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师对单纯胰腺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术。
笔者自 2003年 11月已为 50例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患者施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其中 11例保留脾脏,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疗效满意[1-5]。
本文对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有关问题做一简介。
原则上,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适应证与开腹手术一致,主要是胰体尾良性、交界性或低度恶性病变、病灶远离脾门、未侵及脾动静脉,且不适合行剜除术者。
•专家论坛-腹腔镜保留脾血管胰体尾切除术临床体会李维坤郭春光田艳涛本文附视频扫码可现看田艳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胃癌、胰腺癌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工作。
国內较早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消化道重建术及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手术及腹腔镜胰体尾等治疗的探索。
先后发表统计源论文、SCI收录期刊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8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及2016年全国胃癌手术大赛特等奖、2017年生命时报金柳叶刀奖。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特色临床医学等课题研究工作,同时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兼任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绿色医疗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10余种杂志编委或特约审稿专家。
自1996年Cuschieri等&1'首次成功开展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i pancreatectomy,LDP)弓丨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腹腔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经验的积累以及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技术在胰腺外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也逐渐成为胰体尾切除最具优势的胰腺术式。
对于胰体尾切除术,传统观念认为胰腺与脾同属一个解剖单位,行胰体尾切除时需将脾脏一并切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脾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脾切除后可能引起各种后遗症,包括血小板增多、血栓形成、癌症风险增加和脾切除术后感染&2-'。
脾切除术后严重感染的风险估计为1/(400~500患者•年),致死性为1/(800-1000患者•年)[5]o2002年,Shoup等&6'研究同期保留脾切除术与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的感染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
ERAS策略在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作者会实时更新码内资源,将该二维码作为与读者交互的长期入口,为读者和作者提供增值服务,同时有效提高自身论文学术影响力。
“OSID开放科学识别码”ERAS策略在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钱建平1,2,朱碧娟1,张起帆1,王恺1,孙世波1,朱碧丽2,李加2,付霞2,张思云1,李欢娱1,谭清1,周杰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广州510515,1.普通外科学肝胆胰外科,2.惠侨医疗中心)随着对脾脏免疫、造血、抗肿瘤及抗感染等相关功能的深入研究与认识,以及在尽量保留健康器官功能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SPDP)来治疗胰体尾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保留脾脏并不影响肿瘤根治性,且可避免脾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对于患者远期预后有益,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SPDP可以分为两种术式,即Kimura法和Warshaw法。
Kimura法在切除胰体尾的同时全程解剖出脾动脉、脾静脉并予以保留,Warshaw法则将脾动静脉主干与胰体尾一并切除,但需保留胃网膜左血管和胃短、胃后血管以维持脾脏血供。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展,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逐渐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其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基础上,兼具微创、术野清晰、操作精准等特点,患者术后创伤应激小、疼痛轻、感染率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无统计学差异。
从解剖学层面来看,LSPDP操作相对困难,术中大出血等风险较高,对手术团队要求更高。
目前开展LSPDP的中心越来越多,不少文献肯定了LSPDP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lap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splenectomy,LDPS),LSPDP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可缩短住院时间,保留脾脏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要优于联合脾脏切除的患者。
脾脏外科进展许守平;姜洪池【摘要】@@ 脾脏外科的发展依赖于脾脏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能够产生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因子,是机体储血、造血、滤血、毁血的主要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肿瘤、内分泌及产生备解素及促吞噬肽等作用.【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0(016)002【总页数】4页(P134-137)【关键词】脾脏;手术方法;功能【作者】许守平;姜洪池【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腺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腺科,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6脾脏外科的发展依赖于脾脏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能够产生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因子,是机体储血、造血、滤血、毁血的主要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肿瘤、内分泌及产生备解素及促吞噬肽等作用。
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将脾脏外科近几年来的若干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近年来,脾脏的免疫功能研究较多,其中备解素和促吞噬肽颇具代表性。
备解素能够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介导脾脏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衰老细胞等)。
脾脏切除后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存在缺陷,易导致机体感染或肿瘤发生。
促吞噬肽能够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功能。
脾脏切除的病人外周循环血中促吞噬肽的浓度降低,因脾脏是裂解IgG重链产生促吞噬肽的主要场所,进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功能低下。
此外,脾脏内部分B-1a细胞不经过分裂立即分化成浆细胞分泌IgM,而脾脏之外的B-1a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分化成浆细胞迁移到脾脏,说明脾脏发挥体液免疫作用效率较高[1]。
最近研究还发现,脾脏白髓边缘带中富含CD205+树突细胞[2]。
关于脾脏抗肿瘤作用研究也颇多。
脾脏含有大量巨噬细胞、NK细胞,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产生干扰素、促NK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强溶解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且与备解素、抗体、补体等联合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儿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乔宝成;胡继国
【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
【年(卷),期】1996(005)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儿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方法。
由于脾脏的免疫功能及抗肿瘤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也受到人们的关注。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乔宝成;胡继国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6
【相关文献】
1.儿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J], 顾长虹;乔宝成;孙玉琢
2.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9例分析 [J], 赵龙;苗毅;姚捷;钱建军;柏斗胜;李振南;丁向民;蒋国庆;王小东;金圣杰
3.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儿童病例中的应用 [J], 慕晓龙;屈振繁
4.ERAS策略在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J], 钱建平;李欢娱;谭清;周杰;朱碧娟;张起帆;王恺;孙世波;朱碧丽;李加;付霞;张思云
5.腹腔镜Kimura术式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分析 [J], 简以增;钟桂红;陈小鹏;徐樟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