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坚持改革开放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中考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时认清基本国情坚持基本路线1.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2.什么是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个方面。
3.我国为什么仍处于初级阶段?(原因)①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意义(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等):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
③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9.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地位、重要性、意义)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专题突破练九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选择题1.(2021湖南永州二模)中国社会科学刊物《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当年年底,已出了200期,其中刊登了出国考察报告的就有101期。
在这101期中,又以出访日本、南斯拉夫、匈牙利、美国、西欧的见闻五分天下。
以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亟须借鉴国外发展经验B.国际关系格局剧变推动改革开放进程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我国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2.(2021河南五县市部分学校第二次联考)1979年,邓小平提出,我们始终考虑到台湾的特殊地位,不改变那里的社会制度,不影响那里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拥有广泛的自治权,拥有自卫武装力量。
当然,不能有两个中国,也不能有一个半中国。
”材料表明邓小平( )A.允许台湾拥有自治权B.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C.维持两岸关系现状D.萌发“一国两制”构想3.(2021北京东城期末)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 )1954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4.(2021安徽黄山一模)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到,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注:芜湖个体户年广九创办,当时雇工经营),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
他主张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时间,认为这不会伤害到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说法( )A.反映了改革开放仍然停滞不前B.助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C.印证了市场经济理论已成共识D.消除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束缚5.(2021云南昆明“三诊一模”)1987年8月,国家经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会议提出,全国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在1987年内要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
专题能力训练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选择题1.某学者曾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
据此推断“民主增量”包括(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B.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
“一国两制”构想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家庭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不属于政治制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 项。
2.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
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1982年宪法的修订要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而不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这实际上强调了1954年宪法的若干原则在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中一度被破坏,再结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的史实,可知答案为B项。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1978年至1994年,在我国农村的人均纯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由84.93%下降到63.1%,而非农产业收入由7.92%提高到30.7%。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B.土地产权关系得到调整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D.乡镇企业激活农村经济答案:D解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故选D项。
中考政治重点基础知识和热点专题复习宝典1、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体表现。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9、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0、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同时、同步、同等富裕都是错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7、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