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相关基因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9
EGFR基因G719S和T790M位点突变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高保真度DNA聚合酶藕联硫代磷酸化修饰的特异性检测引物构成的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检测基因突变的技术平台在筛查临床宫颈癌患者组织DNA中EGFR基因G719S、T790M两位点突变的应用,并分析两位点突变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EGFR-TKI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方法:采用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检测EGFR基因18外显子G719S位点和20外显子T790M位点突变进行检测。
首先,分别提取健康志愿者全血基因组DNA和组织DNA。
先以健康全血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得到两位点的融合片段。
再将融合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得到包含两位点的野生模板,进行测序鉴定。
并以野生型质粒为模板,利用Muta Primer2.0软件设计定点突变引物,实施体外定点突变,得到两位点的突变目的产物,并将延伸反应产物克隆到T载体,氨苄青霉素与蓝白筛选得到突变模板质粒,并通过测序分析确认。
以这两位点为靶点,设计G719S和T790M两位点的野生型特异性检测与突变型特异性检测引物,并硫化修饰引物3’末端,利用高保真度DNA聚合酶介导的PCR进行引物延伸反应。
再通过成功构建好的平台下对宫颈癌组织DNA样本中EGFR基因G719S和T790M位点突变进行检测,统计分析EGFR基因两位点突变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并指导EGFR-TKI靶向合理用药。
结果:利用体外定点诱变技术成功构建EGFR基因两位点野生型质粒和突变型质粒。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对两位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使用突变型质粒模板,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能够与突变型等位基因特异性检测引物延伸,而不配对的野生型等位基因特异性检测引物不能被延伸,没有非特异性条带。
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对80例临床宫颈癌组织DNA样本进行检测,均没有检测出两位点突变,与DNA测序结果一致。
宫颈癌遗传学研究进展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排名妇女恶性肿瘤第四位。
近年来,对宫颈癌的遗传学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宫颈癌与遗传学有关宫颈癌的发病涉及到多种因素,其中遗传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宫颈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发病率在家族中的传染性高于一般人群。
因此,对宫颈癌的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发现许多与宫颈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
其中,一些基因变异可以增加人体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并最终发展为癌症。
此外,一些基因变异还能影响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等过程,这些过程的异常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引发了对宫颈癌的基因检测的兴趣。
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中特定的基因变异来评估患某种病的风险的方法。
宫颈癌的基因检测主要是检测一个名为HPV E6、E7的基因是否存在异常,相关研究表明,这种基因变异是宫颈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HPV病毒与宫颈癌关联紧密HPV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高危HPV亚型感染与高危宫颈上皮细胞转化为癌前病变以及最终发展成为宫颈癌密切相关。
HPV感染也被认为是导致其他一些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之一。
HPV病毒的病原学与基因结构已被充分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是广泛的感染HPV的重要条件。
HPV病毒的基因编码能力有限,紧密依赖宿主细胞核内基因组和细胞周期调节系统来完成其生命周期和病理过程。
为了更好地防治宫颈癌,开展了许多针对HPV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目前广泛使用的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这一疫苗能够预防4种常见的HPV 亚型感染。
除此之外,一些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能对HPV感染和宫颈前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宫颈癌遗传学研究的进展遗传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为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带来了一定的盼头。
近年来,国内科学家先后对HPV感染和宫颈癌遗传的相关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致癌基因和预测患宫颈癌的标记。
宫颈癌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陈数珍1 马文丽1 郑文岭12(1. 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广州,5105152. 华南基因组研究中心,广州, 510800 )摘要: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工具。
方法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找到宫颈癌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使用BRB-ArrayTools软件包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到宫颈癌相关基因;利用Panther在线分析软件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物学分析。
结果在宫颈癌组织共找到37条差异表达基因,上调23条,下调14条。
这些基因的功能大致分为细胞骨架结构、转运载体、细胞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细胞粘附、细胞凋亡等。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并获取生物内在信息;宫颈癌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基因表达改变所致,为确定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标志与新治疗靶位开辟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宫颈癌差异表达基因芯片 GEO 生物信息学中图分类号:R113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related genes and theirbioinformatics analysisShuzhen Chen1, Wenli Ma1, Wenling ZHENG1,21.Institut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South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2.Southern Genomics Research Center, Guangzhou, 5108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reveal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y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ovide new tool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 Methods Obtain the gene chip data of cervical cancer from GEO, then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data using BRB-ArrayTools. Find cervical cancer related genes, and analyze them by bioinformatics using Panther. Results Thirty-seven differential genes in cervical cancer sample were identified, with twenty-three up-regulated and fourteen down-regulated genes. These genes participate in cell structure, transporter,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cell adhesion, cell apoptosis and so on. Conclusion using bioinformatics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gene chip data and gain the internal information; multiple abnormal gene expression play a role in cervical carcinogenesis, develop new view for ascertaining the new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 target.Keywords: cervical cance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 chip GEO bioinformatics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宫颈癌的疗效欠佳,预后不理想,其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第二;它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宫颈癌相关基因DNA甲基化研究进展近年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表观遗传的改变有很大联系。
DNA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重要的分子机制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对宫颈癌DNA甲基化的研究越来越多,发现多种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生了甲基化修饰,且这种表观遗传学改变与宫颈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许多研究提出宫颈癌有关的DNA甲基化检测可能用于临床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或预测。
标签:DNA甲基化;宫颈癌;生物标志物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1-2]。
传统上癌症的发生发展被视为一种遗传疾病,表观遗传学机制对于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模式的维护和正常发展十分必要,表观遗传学受到破坏将导致基因功能改变及细胞恶性转化。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与遗传学(genetics)相对应的概念。
遗传学改变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的学科。
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结果,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
除基因组的改变外,近年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表观遗传的改变有很大联系。
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RNA干扰、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ting)和DNA编辑(RNA editing)、基因沉默、核仁显性和休眠转座子激活等。
其中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重要的分子机制之一,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3-4]。
基因组正常而甲基化模式改变与肿瘤的演变发展有着密切联系[5]。
1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调控基因表达及染色体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所谓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trasferase)的作用下将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的甲基基团共价结合到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原子上,生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
hpv基因组序列
HPV (人乳头瘤病毒) 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传播,常引起生殖器疣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特别是宫颈癌。
HPV基因组是由一段双链的DNA序列组成,约有8,000个碱基对。
HPV的基因组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早期区 (E区)、中间区 (M区) 和晚期区 (L区)。
E区包括六个基因,编码早期蛋白E1、E2、E4、E5、E6和
E7。
这些蛋白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调节病毒基因的表达、病毒复制和病毒感染。
E1和E2参与病毒复制,E6和E7与肿瘤发生相关。
M区包括两个基因,编码中间蛋白E8和E9。
这些蛋白与病毒DNA复制和病毒感染有关。
L区包括两个基因,编码长期或晚期蛋白L1和L2。
这些蛋白是形成病毒颗粒和感染新细胞的主要组分。
HPV基因组的序列与不同的HPV类型相关,已发现超过100种不同的HPV类型,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高危型HPV感染与多种癌症,如宫颈癌、肛门癌和口腔癌等相关。
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疣。
对HPV基因组序列的研究有助于了解HPV感染和与癌症相关的分子机制,也为研发HPV疫苗和筛查方法提供了基础。
《宫颈癌患者生存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挖掘和研究》篇一一、引言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寻找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生存情况及预后效果的生物标志物成为宫颈癌研究领域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宫颈癌患者生存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挖掘和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宫颈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
这些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肿瘤相关基因、蛋白质、细胞因子等。
其中,部分标志物已在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效果监测中得到应用。
然而,这些标志物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仍有待提高,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生存情况。
三、生物标志物的挖掘方法为了更好地挖掘宫颈癌患者生存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首先,基因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相关基因的筛查和鉴定。
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可以检测出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基因变异。
其次,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分析宫颈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从而发现与疾病发展及患者生存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
此外,细胞因子、免疫相关分子等也是研究的重点。
四、研究实例分析以某项研究为例,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大量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生物样本,发现了一种与患者生存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某种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该标志物被证实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此外,还有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多种与宫颈癌发展及患者生存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这些发现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效果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未来研究方向未来,宫颈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将朝着多个方向发展。
首先,研究者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以提高其特异性和敏感性。
其次,研究者们将关注这些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如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效果监测等。
此外,还将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312·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下降趋势,但每年仍有750 000例新增患者及311 000例患者死于子宫颈癌[1]。
子宫颈癌致病因素涉及高危型HPV感染、表观遗传改变和基因序列突变。
研究[2]表明多种生物过程的基因变异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基因遗传变异使患者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患病后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子宫颈癌诊断和预后对于患者的个体化和精确治疗至关重要。
· 论著 ·基于TCGA数据库筛选调控mRNA表达的子宫颈癌相关基因石凤1,陈志鸿2,李光景1,陈升才1,罗小琼1,王俊利1 (右江民族医学院 1. 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2. 基础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 目的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 ) 数据库筛选调控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遗传突变基因,并探讨突变基因的临床价值。
方法 从 TCGA 数据库下载子宫颈癌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和表达谱数据。
通过R 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
通过DAVID 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 (GO ) 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KEGG ) 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String 和Cytoscape 进行蛋白网络互作分析。
筛选与蛋白表达水平相关的突变基因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GO 和KEGG 富集分析显示突变基因负调控RNA 聚合酶Ⅱ启动子区域、参与Notch 信号通路及多种致癌过程。
DNAH17、FBXW7和SYNE2 3个突变基因与相应的mRNA 表达水平显著相关 (P 分别为0.020、 0.029、0.031)。
SYNE2高表达显著降低子宫颈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P = 0.008)。
结论 DNAH17、FBXW7和SYNE2基因突变可调控mRNA 的表达水平,为子宫颈癌的遗传突变风险提供重要的生物信息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子宫颈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8-4646 (2021) 04-0312-06网络出版地址 https:///kcms/detail/21.1227.R.20210407.1139.026.html DOI:10.12007/j.issn.0258‐4646.2021.04.005TCGA -based screen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related genes that regulatemRNA expressionSHI Feng 1,CHEN Zhihong 2,LI Guangjing 1,CHEN Shengcai 1,LUO Xiaoqiong 1,WANG Junli 1 (1. Reproductive Medicine Center of Affiliated Hospital,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aise 533000,China;2. Basic Medical College,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aise 5330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sing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 database to screen for mutant genes that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cells. Method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d data on expression profil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downloaded from the TCGA database. We used R software to analyze differences in genetic expression;we used online DAVID software to perform gene ontology enrichment analysis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 enrichment analysis o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and we used String and Cytoscape software to analyze protein network interactions. In addition,we used R software to screen for mutant genes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and we analyzed survival curves. Results Gene ontology and KEGG enrichment analyses showed that mutant genes contributed to multiple oncogenic processes,participated in Notch signaling pathways,and negatively regulated the RNA polymerase Ⅱ promoter region. Three mutant genes (DNAH17,FBXW7,and SYNE2)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ir corresponding proteins (P = 0.020,0.029,and 0.031,respectively ) . Moreover,high SYNE2 expression levels significantly reduced disease -free survival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P = 0.008) . Conclusion DNAH17,FBXW7,and SYNE2 mutations regulate mRNA expression;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creased risk posed to patients with genetic mutations for cervical cancer. Keywords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cervical cancer;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860313) ;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20170505) 作者简介:石凤 (1995-),女,初级技师,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王俊利,E -mail:**********************收稿日期:2020-07-28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16:10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第50卷 第4期 2021年4月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Vol.50 No.4 Apr. 2021·31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癌症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筛选与癌症相关的早期分子诊断和治疗靶点是目前重要的手段之一。
hpv58基因结构HPV58基因结构HPV58(人类乳头瘤病毒58型)是一种DNA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
它是一种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和其他相关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了解HPV58的基因结构对于研究其致病机制和开发相关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HPV58的基因组由约8000个碱基对组成,包含了八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ORFs),这些ORFs编码了多种蛋白质,包括早期蛋白(E1、E2、E4、E5、E6和E7)和晚期蛋白(L1和L2)。
早期蛋白在HPV58感染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
E1和E2蛋白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调控,E4蛋白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E5蛋白干扰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而E6和E7蛋白则是HPV感染和致癌的主要因素。
E6蛋白与细胞的肿瘤抑制基因p53相互作用,破坏其功能,导致细胞失去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
E7蛋白与细胞的肿瘤抑制基因Rb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转化。
晚期蛋白L1和L2是构成HPV颗粒的主要蛋白,它们通过自组装形成病毒壳体。
L1蛋白是最主要的组成蛋白,负责形成病毒壳体的外层结构,而L2蛋白则参与病毒的DNA包装和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除了这些主要的蛋白质编码区域外,HPV58的基因组还包含了一些非编码区域,这些区域在病毒的复制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长控制区(long control region,LCR)是一个位于早期和晚期蛋白编码区之间的区域,含有多个调控元件,参与病毒复制和转录的调节。
研究表明,HPV58的基因结构与其他高危型HPV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解释了HPV58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对HPV58基因结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其致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HPV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
已经有多种HPV疫苗上市,其中包括针对HPV16和HPV18的疫苗,这两种型别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型别。
然而,对于其他高危型HPV,如HPV58,目前尚未有特定的疫苗。
hpv16 基因组结构
HPV16是一种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的亚型,它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HPV16的基因组结构包含大约7.9千碱基对,包括8个开放阅读框(ORFs)。
这些ORFs编码了多个蛋白质,包括6个早期蛋白(E1、E2、E4、E5、E6和E7)和两个晚期蛋白(L1和L2)。
其中,早期蛋白主要参与病毒的复制和调控。
E6和E7蛋白是HPV16最主要的致癌蛋白,它们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E6蛋白可以抑制宿主细胞的进程抑制蛋白(p53),从而阻止宿主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凋亡,同时也能促进细胞的增殖。
E7蛋白则主要通过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如Rb蛋白)相互作用,改变宿主细胞的细胞周期,使细胞增殖无节制。
晚期蛋白L1和L2主要参与病毒的组装和包膜,并且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总体来说,HPV16的基因组结构和编码的蛋白质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这些基因和蛋白的功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目标。
DE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的
开题报告
【摘要】宫颈癌发生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
DEK基因是一种具有转录调控和核蛋白结合特性的核酸结合蛋白,已有研究指出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DE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由某些类型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但并不是所有感染HPV的女性都会得宫颈癌。
因此,认为其他因素如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可能也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DEK 基因介导了许多基因的表达和调节,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宫颈癌。
因此,对DEK基因在宫颈癌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可以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收集200例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和200例健康对照者样本,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DE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然后分析DEK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患病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DEK基因对宫颈癌的作用机制。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DE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可以为宫颈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同时,该研究结果也可以为相关性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