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甲基化的宫颈癌基因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46.88 KB
- 文档页数:4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8年2月C第5卷/第6期Feb. C. 2018 V ol.5, No.64・综述・高危型HPV DNA整合致宫颈癌的机制及检测进展梁 银,张守桃(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属于宫颈癌的一个致病因素,临床认为病毒DNA的整合至宿主基因组这种是引发宫颈癌的关键性原因。
尤其高危型的HPV DNA整合会致使E1和E2区中断或是大部分的缺失,E6、E7致癌的基因则会出现过表达,激活宿主致癌的基因。
本文主要分析了HPV的整合位点,深入研究高危型HPV DNA整合致宫颈癌的机制,提出检测方法,现进行以下综述。
【关键词】高危;HPV DNA;宫颈癌;检测【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6.4.02The mechanism and detection progress of high-risk HPV DNAintegrated cervical cancerLIANG Yin,ZHANG Shou-tao(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Baise 533000,China)宫颈癌指的是发生在宫颈部与子宫颈阴道的一种恶性肿瘤,属常见妇科肿瘤,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
在近30年,宫颈癌发病率每年上升0.6%,全世界每年有20万人因宫颈癌死亡,国内每年将近5万人因为宫颈癌而死。
根据病理学描述性的诊断方法把宫颈癌前病变划分成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宫颈癌前病变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也就是浸润性宫颈癌(I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原位癌等。
1 HPV的整合位点通常病毒整合的位置经常会随机产生,倾向E1、E2、E4、E5区,上述区域区域被侧翼宿主细胞中DNA所中断。
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刘秀文1,2,曹锟1,刘新光11 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东莞523808;2 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摘要: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深入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改善至关重要。
KRAB相关蛋白1(KAP1)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能够参与基因转录抑制、DNA损伤修复、免疫调节、胚胎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等。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KAP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在肿瘤治疗耐药和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
但目前KAP1促进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恶性肿瘤;KRAB相关蛋白1;恶性生物学行为;耐药性;免疫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5.026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5-0099-04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关键。
KRAB相关蛋白1(KAP1)又称三重基序蛋白28、转录中介因子1β,最早于1996年由费雷德曼团队采用亲和层析法分离得到[1]。
KAP1属于TRIM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参与基因转录抑制、DNA 损伤修复、免疫调节、胚胎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等[2]。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KAP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文结合文献就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KAP1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人类KAP1的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3.43,全长6 254个碱基,包含17个外显子。
SOX14基因甲基化水平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曹会玲;赵敬;范永娟;吴尚为;王蓉【摘要】目的探讨SOX14基因甲基化定量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甲基化PCR(QMSP)检测101例宫颈液基细胞样本(包括正常细胞27例,CIN2期24例,CIN3期33例,宫颈癌17例)中SOX14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其在正常、CIN2期、CIN3期及宫颈癌分组中的甲基化水平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SOX14甲基化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SOX14基因甲基化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55,P<0.01).当cut off值为87.21时,SOX14基因甲基化水平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2%和96.30%.结论 SOX14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SOX14基因甲基化水平可能作为宫颈癌诊断的潜在指标.【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8(036)007【总页数】3页(P510-512)【关键词】甲基化;SOX14;宫颈癌【作者】曹会玲;赵敬;范永娟;吴尚为;王蓉【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天津 30020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天津 30005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产科,天津 300192;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天津 300203;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天津 300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R730.2宫颈癌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薄层液基细胞学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但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法的灵敏性较低,HPV用于宫颈癌筛查的特异性较差[1-2]。
近年来,鉴定并筛选肿瘤相关的甲基化标志物是肿瘤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2013年,Senchenko等[3]利用Notl微序列法从人类3号染色体筛选出7个与宫颈癌变相关的甲基化标志物,其中包括性别决定区域Y14(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14,SOX14)基因。
高危型HPV感染、FHIT甲基化与宫颈癌研究进展徐又先;濮德敏【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29)006【总页数】2页(P547-548)【关键词】宫颈癌;甲基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脆性组氨酸三联体【作者】徐又先;濮德敏【作者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柳州545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明:宫颈癌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结果,引起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大约70%型别是HPV16/HPV18两个致癌类型。
但并不是所有感染HPV的女性都一定发展为宫颈癌,且也有少部分宫颈癌患者HPV检测为阴性,因而推测,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还可能有其它的因素参与或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基因的甲基化,特别是抑制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FHIT 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研究发现FHIT基因的染色体脆性位点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特别是在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
现将HPV、FHIT甲基化与宫颈癌关系进行综述。
HPV为环状双链DNA病毒,直径55nm,分子量约5 MD,其基因组长度大约为7 200~8 000bp。
HPV主要感染人的上皮细胞,持续的HPV感染会引发感染部位发生病变,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出的HPV亚型约有200余种,其中约40多种型别可引起生殖道感染,约有20多种型别与宫颈上皮组织的恶性病变有关。
依据HPV型别可分为:低危型,如HPV6、11、42、43、44等,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如HPV16、18、31、33、39、45、52、58等,与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瘤变相关[5,6],其中,HPV16和18型感染率最高。
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要点1 DNA甲基化标志物概述DNA甲基化是一种DNA的共价修饰,具体是指DNA甲基转移酶(DNMTs)将甲基加到DNA CpG序列中胞嘧啶的5'碳位,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
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相比,DNA甲基化标志物具有更早期、更无创、更精准等优点。
因此,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方式获得的痰液、血浆、血清或尿液等样本进行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
一些DNA甲基化异常发生在肿瘤形成的初始阶段,通过检测与肿瘤发展相关的甲基化标志物,可以辅助癌症早期诊断、评估进展风险。
DNA甲基化标志物甲基化水平的增加或降低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可用于治疗或根治性手术后评估肿瘤微小残留病灶(MRD)和监测复发。
此外,DNA甲基化标志物还可作为化疗敏感性的标志,某些特定基因的甲基化可能预示着癌症对治疗的反应,可用于判断化疗药物的疗效,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
2 DNA甲基化标志物的临床检测2.1 临床样本前处理注意事项细胞基因组与游离DNA(cfDNA)均可用于肿瘤DNA甲基化检测,常采用组织、血液样本,也可采用尿液、浆膜腔积液、灌洗液、粪便、拭子等样本。
专家共识:各类样本经采集后,应尽可能减少转运环节与耗时,及早分离检测组分。
血液样本应避免溶血,不可使用肝素抗凝。
检测游离DNA时,采集量应充足,及早采用两步离心法分离无细胞血浆,分离前不可对含红细胞血样进行冻存。
新鲜体液及灌洗液样本如含较多血液成分可进行抗凝处理。
粪便样本推荐采用含防腐剂保存液。
(推荐等级:强推荐)2.2 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技术方法2.2.1 DNA提取与纯化2.2.2 DNA转化2.2.3 DNA甲基化检测平台专家共识:抽提纯化所得DNA应根据样本类型制定质量合格标准并进行评价,包括浓度、纯度和DNA完整性。
cfDNA还应评估片段分布,以排除基因组DNA污染。
DNA甲基化检测需要针对不同的标本类型与检测应用选择适宜的转化方法,并关注转化技术的最新进展。
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摘要】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围绕样本收集、处理,以及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方法展开,通过临床应用验证了该方法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有效性。
结果分析表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讨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认为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于宫颈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并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宫颈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宫颈癌、早期诊断、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临床应用、结果分析、讨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提高生存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目前临床上对宫颈癌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细胞学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准确率不高、易受检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探讨血浆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本研究拟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病毒检测,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误诊率。
血浆中的肿瘤标志物因其便捷、非侵入性和全身性等优势逐渐受到重视。
RUNX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其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113·大 医 生D O C T O R2020年第22期作者简介:陈海涛,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病理组织学诊断。
通信作者:柴琳琳,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肿瘤遗传学方向,E-mail:****************。
定量检测配对盒家族基因1甲基化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应用分析陈海涛 兰建云 胥传海 刘 水 徐林成 柴琳琳 [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006]摘要:目的 分析定量检测配对盒家族基因1(pairedboxed gene1,PAX1)甲基化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高危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理组织诊断的病变级别进行分组,分别为正常宫颈组29例、低级别病变组33例、高级别病变组35例与癌变组28例。
所有患者均完成PAX1甲基化定量检测,观察并分析PAX1甲基化检测结果。
结果 正常宫颈组PAX1甲基化水平为(1.75±0.19)%,低级别病变组为(2.71±1.31)%,高级别病变组为(3.56±1.49)%,癌变组为(4.75±1.5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ROC 曲线显示PAX1甲基化定量检测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AUC 为0.76,最佳阈值为4.12%,灵敏度为89.42%,特异度为79.53%。
结论 定量检测PAX1甲基化可辅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
关键词:PAX1甲基化;定量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Detection PAX1 Methylation in Diagnosis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Uterine CervixCHEN Haitao LAN Jianyun XU Chuanhai LIU Shui XU Lincheng CHAI Linlin[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Yan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Yancheng,Jiangsu 22400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pairedboxed gene1(PAX1)methylation in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Uterine Cervix. Methods A total of 125 patients with high-risk subtype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infection,who were admitted to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ed lesion grade of the patients,which were 29 in the normal cervix group,33 in the low-grade lesion group,35 in the high-grade lesion group and 28 in the cancerous lesion group,respectively.Quantitative PAX1 methylation testing was completed in all patients,and PAX1 methylation testing resul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PAX1 methylation level in the normal cervical group was(1.75±0.19)%,the low-grade lesion group was(2.71±1.31)%,the high-grade lesion group was (3.56±1.49)%,and the cancer group was(4.75±1.57)%(P <0.05). The ROC curve showed that the AUC of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PAX1 methyl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was 0.76,the optimal threshold was 4.12%,the sensitivity was 89.42%,and the specificity was 79.53%. Conclusion Quantitative detection PAX1 methylation can assist in the diagnosis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uterine cervix.Keywords:PAX1 methylation;quantitative detection;cervical cancer;precancerous lesions近些年,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发展愈加丰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捕获杂交法、细胞学筛查的广泛应用,帮助不少宫颈癌前病变以及部分早期浸润宫颈癌患者在早期得到诊断并加以治疗,使得宫颈癌的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低[1]。
70 ・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 基于DNA甲基化的宫颈癌基因治疗进展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E—J Transl Med)2017,4(5) 文章编号:2095—6894(2017)05.70—04
周 萌,唐倩倩,刘 婷,郭剑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 瘤之一.研究表明伴随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的HPV感 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恶变密不可分,而DNA甲基化 正是这个复杂的癌变过程中很早发生,并且最频繁的一系列 分子行为,其改变随着疾病进展而积累,目前已被认为是恶性 宫颈癌的先兆,并被提议用于宫颈癌的早期监测、诊断和预后 评估.本文主要讨论DNA甲基化对于临床上宫颈癌基因治疗 的意义. 【关键词】DNA甲基化;宫颈癌;基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 肿瘤之一,据GLOBOCAN统计,每年有近53万宫颈 癌新发病例,超过26万患者因此失去了生命,其中 85%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由于宫颈筛查工 作的不完善及女性对宫颈疾病的忽视,每年新增发病 人数超过l3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 73%~93%,更占据了约全球新发病例的1/4.值得注 意的是,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活中的不良卫生习惯,原 本多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宫颈癌,如今也“盯上”了 年轻女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已明确显示HPV感染 与宫颈癌有着密切联系¨ . 宫颈癌的发展是由正常上皮到低度鳞状上皮内 病变(1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ision,LSIL)、 LSIL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ision,HSIL),再到宫颈原位癌(carci— noma in situ,CIS),最后形成转移癌.感染高危型 HPV对于宫颈癌的来说是一个关键但不充分的条 件lL2 j.研究表明伴随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的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恶变密不可分,而 DNA甲基化正是这个复杂的癌变过程中发生很早并 且最频繁的一系列分子行为.DNA甲基化改变随 着疾病进展而积累,目前已被认为是恶性官颈癌的先 兆,并被提议用于宫颈癌的早期监测、诊断和预后 评估 .
1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甲基基团在一系列DNA甲基转
收稿日期:2017—02—07;接受日期:2017—02—23 作者简介:周萌.E-mail:535911946@qq.com 通讯作者:郭剑锋.副主任医师,副教授.E-mail:jianfguo@outlook.tom
移酶的作用下转移至CpG二核苷酸胞嘧啶第五位 点 J,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甚至病毒中都起着 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 J,但有研究证明即使 DNA不具备CpG位点,也能发生甲基化,只是程度会 小得多 .哺乳动物70%~80%的CpG胞嘧啶都有 经过甲基化 .在正常细胞中,DNA甲基化影响着 基因表达调控、染色质激活/失活状态的控制、组织特 异性表达以及基因印记 .而在肿瘤细胞中,一方 面,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超甲基化可以导致抑癌 基因失活;另一方面,普遍的DNA低甲基化又会导致 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和细胞转化 引.可见,无论是 DNA的超甲基化还是低甲基化都在宫颈癌发展过程 中频繁发生,引起复杂的基因错误表达,包括致癌基 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转座因子活动,印记丢失等, 加剧了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癌症发生¨ .
2宫颈癌和低甲基化 DNA的低甲基化是在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 早期便存在并且频繁发生的重要基因激活机制.寄 生序列、转座因子、致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等被激活带 来的甲基化导致了基因组不稳定性加剧和癌症的发 生 卜 j.在早期的研究中,通过与正常样本进行对 照,Kim等 已证明宫颈癌和宫颈发育异常均与逐 步发生的普遍DNA低甲基化有关.据报道,由于低甲 基化所导致频繁发生的杂合性丢失与印记丢失也发 生在宫颈癌中 18 3.Flowler等H 的研究表明宫颈癌基 因组的确与普遍的DNA低甲基化有关,而后者又与 叶酸水平相关.大量的研究表明宿主基因组和HPV 基因组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都经历了低甲基化. Badal等 证明HPV基因组超甲基化可抑制瘤性转 化,而低甲基化却能促进癌症发生.Missaoui等 的 研究表明尽管癌前病变和正常人的甲基化水平差距 甚微,但侵袭性宫颈癌样本却有明显的低甲基化.
3宫颈癌与超甲基化 CpG岛和启动子区域的DNA超甲基化是基因沉 默的重要机制,也是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一类频繁并 且早期出现的分子事件 .在宫颈癌中,抑癌基因的 失活与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到转移癌的每一步变 化都紧密相连.过去几十年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已经 证明DNA甲基化改变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能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E—J Transl Med)2017,4(5) 用于其早期监测、诊断、预后以及新治疗方法的发 展 .事实上已经证明超甲基化和基因沉默可干扰 不受HPV感染影响的多条信号通路,涉及到细胞增 殖、凋亡、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连接、血管 再生、侵袭和转移 .
4宫颈癌与甲基化的I临床应用 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在宫颈癌 发生的较早阶段就出现了,可用来作为早期检测的生 物标记物.近来研究已明确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中确 定的甲基化模式,使之成为用于疾病分级和预后评估 的合理选择 .Thangavelu等 发现COL17A1启动 子在乳腺癌中超甲基化,而在宫颈癌中低甲基化. COL17A1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准确地预测了基因错 误表达的方向和包括宫颈癌在内的五种上皮癌侵袭 性的增加.这意味着COL17A1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 可用来预测患者结局,而且,针对COL17A1的表观遗 传预示着能阻止患者癌灶转移的新方法. 4.1 甲基化的早期监测作用 由于HPV可以被机 体的免疫反应清除出体内,所以HPV感染并不都会 导致宫颈癌,因此很有必要发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 异性的选择性标记物,找出DNA甲基化特征将得到 最佳临床效果.表观遗传改变被认为远早于遗传学 改变,并在癌症的发生、进展及恶变过程中扮演了非 常重要的角色 .另外,异常的DNA甲基化早在低 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时就有发生,因此可以单独或与现 有监测方法联合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 引,该方法已 被证实可以增加现有监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并且早期即发生DNA甲基化的例 表1超甲基化基因在宫颈癌的预后总结 71 子有:CADM1、CACNA2D2、C13ORF18、DAPK1、MAI、 MGMT、miR124.2、JAM3 PAX1 PCDHA4 PCDHA13 JAM3、RASSF1A、RAR一[32、SOX9、VIM “ .这些基 因中某些基因的超甲基化可以在血、尿以及脱落细胞 样本中检测到.DNA甲基化检测、HPV筛查及细胞 学监测一起可以作为宫颈癌早期检查的有效方法. 4.2甲基化的预后作用尽管目前宫颈癌的诊断是 基于阴道镜、MRI及CT等多重检查手段的结果,但 要预测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却仍相当具有挑战 性 引.一些学者认为异常的DNA甲基化可被有效 运用于抗癌药物敏感性预测及预后评估.例如:Banno 等_3 证明了CHFR基因超甲基化可作为预测紫杉醇 在宫颈腺癌治疗敏感性的敏感性标记物.抗癌药物 伊立替康(CRT一11)的敏感性是由Wemer DNA解旋 酶基因(WRN基因)的甲基化决定的;WRN基因被 证明在人类宫颈鳞癌和腺癌细胞系中超甲基化并沉 默,抑制WRN基因表达可以增加CRT一11的抗癌效 果 .宫颈癌DNA甲基化调节基因中APC1A、 CHD1、CHD13、CACNA2D2、COX-2、DKK3、HPV-L1、 LRIG1、MYOD1、RASSF1A、RASSF2、VIM有很明显的 预后意义 珀 J.除了甲基化调节基因,某些基因的异 常表达在宫颈癌中也具有预后意义.例如:CDd4v6、 COX一2、CXCR7、EGFR、HIF.1ot、MYC、survivin和XRCC1 已被当作宫颈癌的主要治疗靶向,它们的高水平表达 导致宫颈癌细胞对铂类药物反应不佳 拍。.尽管还 未被结论性地证明,这些基因却很可能是通过DNA 甲基化而得到调节.目前,针对HIF—lot的拓扑替康 正处于宫颈癌治疗的第1和第2临床试验阶段 卜 . 超甲基化基因在宫颈癌的预后总结于表1.
4.3 甲基化与表观遗传治疗 与遗传学改变不同, 表观遗传改变的可逆性使得将它应用与疾病早期监 测、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成为可能.表观遗传的可逆 性可用来恢复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目前, 放化疗联合是宫颈癌治疗的标准方案,即在进行放疗 时联用一种放射增敏剂——顺铂 .目前用于表观 遗传的药物分为两类:核苷类似物和非核苷类似物. ①核苷类似物整合于DNA,并通过构成共价键封锁 DNA甲基转移酶,现阶段正试验用于恶性血液病治 疗 .②非核苷类似物通过结合催化亚基封锁DNA 72 甲基转移酶并限制其表达_5引.一些研究表明在宫颈 癌细胞系的治疗中通过启动子超甲基化可使沉默基 因复活,Zambrano等 通过对4名患者管理肼苯哒 嗪产生了APC和MGMT的去甲基化.ER,GSTP1, DAPK,RAR—B,FHIT以及p16INK4A这些基因中至少 有一个发生去甲基化,程度如下:0 mg/d,40%; 75 mg/d,52%;100 mg/d,43%;150 mg/d,32%.肼苯 哒嗪剂量在5O一100 mg/d之间的耐受性很好,达到明 显的去甲基化效应以及在不改变普遍甲基化水平下 的基因复活.Tanaka等 的研究则表明宫颈鳞状细 胞癌对于SN38的耐药性可通过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恢 复敏感性.除此之外,去甲基化药物的细胞治疗也可 使宫颈癌细胞对顺铂敏感 卜5 61.综上所述,表观遗传 药物作为放疗增敏剂或化疗增敏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5结论 不论是HPV还是宿主细胞基因组,在宫颈癌各 个阶段都发生着大量表观遗传改变,包括普遍的低甲 基化、关键肿瘤抑癌基因的超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识别这些异常甲基化的基因可以生成非侵袭性生物 标记物以用于早期监测、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估 疗效以及新治疗方法的探索.DNA甲基化标记物及 甲基化程度千差万别,目前我们仍缺乏一个稳定的甲 基化基因模版以应用于临床.因此,新的甲基化标记 物需要被识别、监测、实践.一方面需要增加利用现有 去甲基化药物的临床探索试验,借用甲基化谱分析识 别应答因子及毒副作用.另一方面是要找出宫颈癌特 异性的表观遗传驱动因子,然后对严格筛选后的患者 行临床试验.这些标记物在目前宫颈癌监测和预后评 估方面的应用很可能促进宫颈癌的个性化治疗及达 到更好的临床结局.我们可以期待DNA去甲基化在 未来的宫颈癌治疗中将占据一席之地.由于甲基化监 测试验简单快速,稳定可靠,易于实现和理解,可以提 供高度敏感和特异的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后续的研 究来阐明用于宫颈癌早期监测、诊断、预后评估及新 治疗方法设计的标记物以更好地管理宫颈癌患者.对 这些表观遗传改变的进一步研究将加深我们对宫颈 癌的理解.另外,探索新的表观遗传改变标记物的实 验正在进行中,这些将用于疾病监测.伴随DNA甲基 化及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表观遗传的可逆性使得 表观遗传治疗前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