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原料学概论3
- 格式:pptx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章:概论1•烟草生产有什么特点?答:1、产量与质量并重;2、生产工序比较复杂:3、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4、农业用工多:5、产地集中,技术性强:6、烟叶经济价值髙。
2.烟草起源于何地,何时传入中国、传入中国的途径?答:1、大多数烟草专家认为烟草起源于中南美洲。
1492年,当航海家哥伦布探险到美洲新大陆时,发现了烟草。
2、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1573 —1619年)传入中国。
3、传入途径,可靠的说法有三条路线:(1)由航海水手将种子从菲律宾一台湾一内地如福建一传到其他地区,这在1563-1640 年间;(2)由印尼或越南一广东一传到务省去,这大约在2620 —1627年间:(3)由日本一朝鲜及辽东,约在1616-1617年。
3.我国有哪几大烟区?答:1、北部西部烟区(最大的烟区):包括的地方广阔,黑龙江四北部,吉林西部,内蒙古、甘肃大部,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占了大半个中国。
本烟区上地面积辽阔,但热量资源不够。
不适宜种植普通烟草,勉强栽后又早花,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够,温度低,生长不良,发冇不正常,质量极低。
但可以栽培黄花烟草,也可叫黄花烟区。
兰州的水烟,新疆莫合烟很有名。
2、东北烟区: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的大部分,本烟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热量不足,由于纬度偏高,冬季漫长、寒冷,生长期短,北部生长期仅100-120天,南部可达140-180 天,多数地区>10° C的积温不足3000° C,北部仅2000° C左右。
3、黄淮海烟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河北、山西、山东全部,陕四、河南大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及京、津两直辖市。
本区地域辽阔,各地热量差异大。
4、长江上中游烟区: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四部、甘肃南部和四川盆地。
热量较充足,雨量充沛,^10° C的积温4500-5500° C,年降雨M 800-1500mm,但部分地区日照条件较差。
烟草栽培学第一章概述1烟叶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1)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3)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4)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2翠壁1号,红花大金元可以提价30%。
3一基四化:烟叶生产实施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新三化:烟叶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质量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
4烤烟生产的特点:(1)质量是生产的第一目标;(2)生产环节多,技术性强,投入较高;(3)对环境条件敏感;(4)病虫害较多;(5)用途单一,要实行计划生产。
5烟草栽培学:是研究烟草,环境,农艺措施及相关关系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烤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起源:美洲中南部2传播:16世纪末传到中国。
先到台湾,然后山东.河南.安徽,最后是西南(1938)3植物学分类:属于茄科,烟草属,先发现烟草属有66个种,但被人类利用的只有黄花烟草和普通烟草按制品分类:卷烟,雪茄烟,斗烟,水烟,鼻烟,嚼烟。
按品质特点,生产技术和用途分类:烤烟,晒烟,晾烟,白肋烟,香料烟,黄花烟。
4烤烟的器官建成(1)根组成:主根,侧根,不定根。
功能:吸收水养分,固定支撑地上部,合成烟碱。
根分布:0—50cm(80%—90%)宽(直径80cm),实际生产中)—20cm(耕作层)(2)茎构造:节和节间。
功能:运输,贮藏,支撑叶片。
每个叶腋都有一个主芽,2—3个副芽,打顶使生长更快。
(3)叶单株叶数(少在20—30片,多在70片以上),少叶型质量较好。
叶片着生部位:三大部位是下部(脚叶,下二棚,7—8片),中部(6—8片)上部(上二棚,顶叶7—8片);五个小部位是脚叶(3—4片),下二棚(4片左右),腰叶(7—8片),上二棚(4片左右),顶叶。
质量顺序:脚叶—顶叶—下二棚—上二棚—腰叶。
(4)株型塔型,简型,橄榄型。
质量:塔型,简型,橄榄型(5)叶面积系数实际面积/(叶长x叶宽)5烤烟生育过程一苗床期(60—90天不等)(1)出苗期(播种—移栽)出苗:子叶平展,现绿;种子胚根长出前水占种子的70%,要求苗床湿润,萌发的最低温度为7.5—10℃,幼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最低17℃,最高30℃(2)十字期(出苗—形成十字),第一,二片真叶与两片子叶交叉形成十字。
烟草化学成分分析讲义任课教师:保志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烟草质量与烟草化学成分一、烟草质量(综合概念)烟草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安全性。
1、外观质量是指人体感官直接感触和识别的烟叶外观特性,即人体感官可以作出判定的烟叶外观质量因素,是以眼观、手摸、鼻闻等经验性感觉判定,是烟叶分级的主要依据。
2、内在质量是指烟叶燃烧时,吸烟者对香气、吃味的综合感受,包括香气、吃味、劲头、杂气、刺激性、余味等。
评吸是鉴定内在质量的重要手段。
3、物理特性是指烟叶的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能,包括烟叶的填充性、抗碎性、吸湿性、燃烧性、弹性等。
4、化学成分包括烟叶化学成分和烟气化学成分。
烟草品种特征由烟草的化学成分决定,任何影响烟草化学成分的因素(包括烟草品种、种植、加工等)都会改变烟草的品种特征。
因此对烟草化学成分的研究对于指导烟草的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5、安全性是指化学农药残毒和卷烟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状况等。
(焦油、烟碱、亚硝酸盐、亚硝胺、CO、NO、NH2、HCN等)小结:优质烟叶和烟制品:具有完美的外观特征、优良的内在品质(即香气和吃味)、完善的物理特性、协调的化学成分、无毒无害相对安全。
烟叶和烟制品的质量概念具有地域性、时间性和适应性。
二、烟叶化学成分与烟草质量的关系烟草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含量,是烟草化学研究的基础。
烟草内在化学成分是烟叶品质的“内在”标准,烟叶外观特征是内在化学成分的具体体现。
(一)烟叶化学成分与外观质量的关系1. 颜色与光泽烟叶的颜色是鉴别烟叶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烟叶中总氮量、烟碱含量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较高时,烟叶的颜色较深。
同时,一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烟叶颜色与光泽。
(1)烟叶生长过程产生的色素。
如质体色素中的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些色素在烟叶调制过程中绝大部分被分解。
新鲜烟叶中色素的组成及总量随着烟草的品种类型和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烟草化学成分分析讲义
烟草是一种常见的卷烟制作原料,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不仅对卷烟的味道、口感和香味产生影响,还与卷烟的危害性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烟草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和主要成分。
烟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尼古丁、烟碱、烟酸、烟碱酸等。
其中尼古丁是烟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强烈的药理作用。
烟草中尼古丁的含量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该技术可实现对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
通过GC-MS技术,可以对烟草中的尼古丁进行定量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尼古丁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此外,烟草中还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
这些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和化肥,其含量对烟草质量和卷烟的健康危害有一定影响。
为了分析烟草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对烟草样品进行快速分析。
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化学成分外,烟草中还含有多种其他成分,如有机酸、多糖、类黄酮等。
为了对这些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高通量测序,实现对烟草中DNA和RNA 的快速分析和鉴定。
综上所述,烟草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烟草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一步研究其对卷烟的质量和健康危害的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对烟草工业的发展和卷烟的品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烟草化学成分分析讲义任课教师:保志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烟草质量与烟草化学成分一、烟草质量(综合概念)烟草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安全性。
1、外观质量是指人体感官直接感触和识别的烟叶外观特性,即人体感官可以作出判定的烟叶外观质量因素,是以眼观、手摸、鼻闻等经验性感觉判定,是烟叶分级的主要依据。
2、内在质量是指烟叶燃烧时,吸烟者对香气、吃味的综合感受,包括香气、吃味、劲头、杂气、刺激性、余味等。
评吸是鉴定内在质量的重要手段。
3、物理特性是指烟叶的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能,包括烟叶的填充性、抗碎性、吸湿性、燃烧性、弹性等。
4、化学成分包括烟叶化学成分和烟气化学成分。
烟草品种特征由烟草的化学成分决定,任何影响烟草化学成分的因素(包括烟草品种、种植、加工等)都会改变烟草的品种特征。
因此对烟草化学成分的研究对于指导烟草的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5、安全性是指化学农药残毒和卷烟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状况等。
(焦油、烟碱、亚硝酸盐、亚硝胺、CO、NO、NH2、HCN 等)小结:优质烟叶和烟制品:具有完美的外观特征、优良的内在品质(即香气和吃味)、完善的物理特性、协调的化学成分、无毒无害相对安全。
烟叶和烟制品的质量概念具有地域性、时间性和适应性。
二、烟叶化学成分与烟草质量的关系烟草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含量,是烟草化学研究的基础。
烟草内在化学成分是烟叶品质的“ 内在” 标准,烟叶外观特征是内在化学成分的具体体现。
(一)烟叶化学成分与外观质量的关系 1. 颜色与光泽烟叶的颜色是鉴别烟叶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烟叶中总氮量、烟碱含量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较高时,烟叶的颜色较深。
同时,一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烟叶颜色与光泽。
(1)烟叶生长过程产生的色素。
如质体色素中的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些色素在烟叶调制过程中绝大部分被分解。
新鲜烟叶中色素的组成及总量随着烟草的品种类型和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香烟学的知识点总结一、香烟的历史沿革香烟起源于古代的美洲土著部落,最初是将烟草卷成圆筒形,用来进行宗教仪式。
16世纪初,西班牙人将烟草传入欧洲,后来逐渐传入亚洲和其他地区。
19世纪末,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香烟的制作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进,使得香烟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烟草制品。
二、香烟的制作工艺1. 烟叶的选取香烟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烟叶的质量,通常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
上等级烟叶叶片完整,颜色一致,无杂质;中等级烟叶叶片完整程度一般,颜色稍差,可见一些杂质;下等级烟叶叶片不完整,颜色斑驳,杂质较多。
2. 烟丝的制作烟丝是指经过处理后的烟叶,通常经过切割、蒸馏、发酵等程序处理后,再进行干燥和定型等工序,最终成为卷烟所需的原料。
3. 香烟的卷制香烟的卷制是将烟丝和烟叶包装在纸卷内,并通过机械卷制成形,最后再割切成一定长度。
4. 香烟的包装包装是保护香烟不受湿气、阳光和机械损伤等影响,使得香烟在长途运输和长时间储存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品质。
三、香烟的成分香烟主要含有烟草、焦油、尼古丁和一些其他化学物质。
其中,烟草是主要原料,尼古丁是香烟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致瘾作用。
而焦油则是香烟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四、香烟的危害1. 导致疾病长期大量吸烟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肺癌、心脏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危害环境香烟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手烟,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群造成危害。
3. 影响社会秩序吸烟所产生的二手烟、香烟烟头等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也影响了社会的公共秩序。
在香烟学的研究中,除了以上的知识点外,还包括了香烟与文化、香烟与经济、香烟的宣传与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说,香烟学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我们多角度的去了解和认识。
在当前全民抵制吸烟的大环境下,香烟学的研究也应该更加注重香烟的危害性及其监管,为全民健康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