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烟草类型教学要求本章是烟草原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87
《烟草育种学》复习资料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烟草绪论P(性状)=G(遗传)+E(环境).1.烟草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烟草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进化的三要素:变异、遗传、选择3.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群体,它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2)一粒种子不是品种(√). (3)万能的品种是没有的(√)。
(4)永久牌的品种是没有的(√)(5)品种是人工创造的(√)。
(6)品种是经济学上的类别,无直接利用价值就不是品种(√)。
第一章育种目标1.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2.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1)根据卷烟工业发展对原料的要求优先突出质量(适应市场需要,即卷烟工业的要求)(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解决主要限制因素(适应当地生态条件)(3)育种目标必须落实到具体性状上(4)抓主要矛盾,育种目标考虑品种搭配3.烤烟育种目标的制定要求:优质、适产、高抗5.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焦油。
6.亩产量=每亩株数×每株叶片数×单叶重第二章种质资源(重要)1.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 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
又叫:品种资源(cultivar resources ), 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基因资源( gene resources).2.种子资源在烟草育种中的应用:(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2)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3)种质资源可以保护遗传多样性(4)种质资源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5)种质资源保护与知识产权3.原生起源中心(primary origin center):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4个标志: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类型;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烟草第⼀章概论根据调制⽅法的不同,可将烟草分为四种类型——烤烟、晾烟、晒烟和熏烟调制:将⼤⽥收获的新鲜叶⽚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逐渐变黄⼲燥,形成有利于⼯业制品外观并表现出内在品质的过程。
烟草的⽣产特点:产量与品质并重;⽣产⼯序复杂;对环境条件敏感;技术性强;经济价值⾼影响烟叶产质量的因素:⽓候,⼟壤,⼈为,施肥,品种我国烟草种植区划根据⽣态条件(⼟壤、⽓候等)和烤烟品质特性,将我国分为了烟草种植的最适宜类型、适宜类型、次适宜类型和不适宜类型西南烟草种植区:该区包括云南、贵州省全部,四川省西南部和南部以及⼴西省西北部,是我国烤烟主产区之⼀。
优质烤烟、⽩肋烟、⾹料烟主要⽣产基地。
该区⽣产的烤烟颜⾊⾦黄~深黄,烟叶品质较好,化学成分协调,烟叶⾹⽓为中~清⾹型,钾氯⽐值较⾼,部分地区糖含量较⾼,烟叶⾹⽓质好,配伍性和耐加⼯性好,⽆明显质量缺陷,是我国主要的主料烟叶。
东南烟草种植区:属烤烟⽣长的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出产优质烤烟和晾晒烟。
烤烟颜⾊⾦黄~深黄,成熟度好,叶⽚结构疏松,⾝份普遍偏薄,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适宜,化学成分协调。
烟叶烟碱含量相对较⾼,氮碱⽐值相对较低,钾含量也较⾼。
长江中上游烟草种植区:属烤烟⽣长的⽣态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具有优质烟叶⽣长的⽣态环境条件。
区内烟叶类型齐全,烤烟、⽩肋烟、⾹料烟、地⽅晾晒烟均有种植。
黄淮烟草种植区:是我国烤烟种植成功最早的地区之⼀,也曾是我国最⼤的烤烟产区。
该区⽣产的烤烟颜⾊⾦黄,多数地区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物理特性适宜,化学成分协调。
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特点是钾含量普遍偏低,⼀些地区氯离⼦含量相对较⾼,烟叶钾氯⽐值⼀般较低。
功最早的地区之⼀,也曾是我国最⼤的烤烟产区。
北⽅烟草种植区:该区整体为烤烟⽣长的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仅在辽宁东部有少量适宜区。
为我国最⼤的填充型烤烟⽣产基地,新疆是我国⾹料烟主产区之⼀,有少量晒烟出产。
该区⽣产的烤烟颜⾊柠檬黄~桔黄,物理特性较好,烟碱含量整体较低,糖含量相对较⾼。
第二章烟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本章重点:1、根、茎、叶的解剖结构;2、叶片发生规律和叶面积增长规律;3、花芽分化规律;4、叶片细胞组织的分化过程;5、烟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本章难点:1、叶片的发育过程;2、烟株生长发育的宏、微观动态变化规律。
第一节烟草的植物学特性一、根(Root)1、根的形态:烟草是直根系。
根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部分组成,侧根和不定根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在耕层内根系分布的密度和宽度都大,其形态呈圆锥形。
烟草根系的分布:主根可达2m以上,70—80%的根系密集在16—50cm土层内;密集的宽度为25—28cm。
根系分布的深度和宽度与表土条件有关。
2、根系的构造●初生构造:由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和根毛区四部分组成。
根尖的构造属于初生构造。
●次生构造:在根毛区上部成熟根内出现,由形成层分化而成,形成层内侧细胞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外侧细胞分化形成次生韧皮部,使根系增粗。
3、根系的产生●主根来自胚根;●侧根起源于中栓鞘,侧根的输导组织与主根相连,构造与主根相同。
●不定根产生于茎基部形成层,产生于次生木质部外侧。
在环境适宜时,不定根可占根系总量的1/3—1/2,对烟草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4、根的生理机能●吸收机能:主要是通过根尖的根毛区吸收水分和养分,供烟株生长需要。
●合成作用:根系可以合成烟碱、氨基酸、酰胺、激素等物质。
烟叶中的烟碱99.5%以上是在根系,特别是根尖部分合成的。
因此促根发育对提高烟叶中烟碱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茎(Stalk)1、顶芽的形态、构造和茎的形成烟草的顶芽是由叶原基、幼叶和生长点构成的。
种子萌发时,胚芽就开始分化为顶芽,随着烟草个体的生长,顶芽体积不断增大,一方面是幼芽细胞的数目增多,另一方面是顶芽生长点的直径增大,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生长锥。
随生长锥的延长,茎尖不断分化出叶片。
1、顶芽的形态、构造和茎的形成(续)生长锥即烟株营养生长阶段的茎尖,由原体和原套组成。
生长锥顶端扁平形,原套位于外方,仅两层细胞,排列紧密,只进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
*1.烟草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烟草和烟气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变化机制、不同化学成分对烟草质量的影响等进行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
*2.烟草化学主要研究内容:(1)烟草和烟气的化学组成、化学成分的性质及变化机制;(2)烟草只要化学成分与烟草质量的关系;(3)燃吸过程中烟草化学成分变化与烟气化学成分的关系;(4)烟草化学成分与香气、吃味等内在质量的关系和烟草制品加香加料的问题;(5)烟草和烟气化学成分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检测技术;(6)吸烟与健康问题,包括有害物质的去除和创造安全性名优卷烟等。
*3.烟草化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烟草化学作为烟草科学的一部分,对其客观规律的认识是烟草生命科学不可分割的内容;(2)烟草和烟气化学成分与烟草质量关系的研究,统一了客观评价烟草及其制品质量的认识,为从外观质量、内在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安全性等各方面评价烟草及其制品质量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开辟了对烟草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3)烟草及其制品化学成分和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揭示了烟草化学成成分的形成种类和数量不仅与遗传背景有关,更受环境因子控制,从而使各种提高烟草及其制品质量的技术措施得到普遍应用,并不断变革;(4)烟草香味成分的研究,找出了对烟草香味起关键作用的某些组分及形成的本质,使模拟烟草香味成分,人工合成具有烟草本身特征香味的单体香料或混合物直接用于烟草制品加香成为现实;(5)烟气有害成分和卷烟安全性的研究,更增强了烟草研究和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培育出了既保持烟草香味特征,有害物质生产量又较少的烟草品系,生产了有效降低焦油及其有害成分的工艺措施和与之配套的新材料、新设备;(6)烟草成分在生物有机体中的生化研究,开阔了烟草研究工作者的新视野,导致了烟草药理学和药物研究的发端,引起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吸烟动机的普遍关注和极大兴趣;(7)烟草制品作为特殊的消费品,对其质量要求更严格,不仅要求色、香、味俱佳,而且更注重其安全性。
香烟学的知识点总结一、香烟的历史沿革香烟起源于古代的美洲土著部落,最初是将烟草卷成圆筒形,用来进行宗教仪式。
16世纪初,西班牙人将烟草传入欧洲,后来逐渐传入亚洲和其他地区。
19世纪末,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香烟的制作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进,使得香烟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烟草制品。
二、香烟的制作工艺1. 烟叶的选取香烟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烟叶的质量,通常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
上等级烟叶叶片完整,颜色一致,无杂质;中等级烟叶叶片完整程度一般,颜色稍差,可见一些杂质;下等级烟叶叶片不完整,颜色斑驳,杂质较多。
2. 烟丝的制作烟丝是指经过处理后的烟叶,通常经过切割、蒸馏、发酵等程序处理后,再进行干燥和定型等工序,最终成为卷烟所需的原料。
3. 香烟的卷制香烟的卷制是将烟丝和烟叶包装在纸卷内,并通过机械卷制成形,最后再割切成一定长度。
4. 香烟的包装包装是保护香烟不受湿气、阳光和机械损伤等影响,使得香烟在长途运输和长时间储存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品质。
三、香烟的成分香烟主要含有烟草、焦油、尼古丁和一些其他化学物质。
其中,烟草是主要原料,尼古丁是香烟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致瘾作用。
而焦油则是香烟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四、香烟的危害1. 导致疾病长期大量吸烟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肺癌、心脏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危害环境香烟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手烟,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群造成危害。
3. 影响社会秩序吸烟所产生的二手烟、香烟烟头等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也影响了社会的公共秩序。
在香烟学的研究中,除了以上的知识点外,还包括了香烟与文化、香烟与经济、香烟的宣传与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说,香烟学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我们多角度的去了解和认识。
在当前全民抵制吸烟的大环境下,香烟学的研究也应该更加注重香烟的危害性及其监管,为全民健康出谋划策。
烟叶调制工(四)专业知识第一章烟草栽培第一节育苗管理一、烟苗对环境的要求(一)水分风干的烟草种子含水量为6%~8%,生命活动微弱,因此萌发时首先需要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透性增加,酶活性加强,促进呼吸作用,有利于物质转化。
包衣种子播种前最好将种子充分晾晒,这样不但有利于种子后熟,而且有利于包衣裂解。
种子萌发时吸水应达到65%~70%,此时,水分供应不充足则萌发慢,而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易导致烂芽。
因此,像云南大部分产区,光照好,空气干燥,基质表面水分散失快,在种子萌发阶段以基质保湿为主,可采用黑色遮阳网覆盖以降低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或者采用基质表面喷水的措施,促进烟苗均匀整齐出苗。
贵州、重庆、湖南、湖北等产区,则要防止棚内湿度过大,基质水分过多,烂芽或者出苗后烟苗窒息而死。
烟苗 5 片叶以后,可经常通风,保持苗床表面经常有水平空气流动,降低病害发生。
(二)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1~12oC,烟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oC。
1~2oC 的低温会使烟苗遭受冷害,2~10oC 温度下烟苗停止生长。
因此,播种时气温宜稳定在15oC。
由于早春播种,气温较低,育苗前期管理应以保温增温为主,但若棚内湿度过大(相对湿度90%以上),则应及时通风排湿。
烟草种子萌发出苗前后,严格控制温度在30oC 以下,否则会造成烧芽烧苗现象,严重影响出苗率。
5 片真叶以后,烟苗受害温度可达38oC,高温造成叶片变褐枯死,因此 5 片真叶后,要加强大棚通风和光照,保持棚温25~28oC,以利于培育壮苗。
二、苗床规格(一)小棚小棚规格是长10m,宽 1.4~1.5m,高0.8~1.0m,每个棚的面积约15m2。
用直径8mm 的钢筋或5mm 厚的竹片做拱架,拱间距离约100 cm,拱高约100cm,置同一高度。
为加固棚架,对苗床两头的钢筋弓,中间各用 1 根木桩支撑。
苗床的内边缘与拱第一章烟草栽培架的水平距离约25cm。
盖上尼龙网纱,以隔离虫源,防治病毒病和虫害等发生。
烟草育种选修复习提纲烟草育种学绪论一、烟草育种学的任务和意义1、烟草育种学概念烟草育种学是研究和繁育烟草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烟草育种学的性质烟草育种学是烟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与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烟草品种改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种子生产和推广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的专业能力。
是烟草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3、烟草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烟草性状的遗传规律、运用各种技术创造优良新品种、繁育良种二、优良品种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一)品种的概念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定遗传性,主要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相对一致性,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其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的需要。
(二)优良品种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品质 2增加效益 3.增强抗逆性三、建国以来我国烟草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及发展趋势(一)主要成就1.品种资源工作2.合理利用地方品种。
3.引进品种的合理利用4.新品种选育5.育种新技术的应用6、建立了一支较强的烟草育种及配套技术研究队伍(三)我国烟草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差距1 缺乏育种策略问题研究2育种目标摆动较大3 遗传资源贫乏,育种亲本过度集中,遗传基础狭窄4 遗传育种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有力的基础研究5 育种手段、检测手段落后。
6 品种产权缺少保护,影响育种工作者的积极性。
7 主栽品种依赖国外引进,可供选用的品种单一。
(四)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及发展动向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与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加强3.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仪器,4.开拓育种新途径(五)烟草面临的新任务暨育种目标。
1 提高烟叶质量,突出提高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
2 增加抗病性,由抗一种转向兼抗两种以上主要病害的多抗性。
3 兼顾丰产性、适应性,能够适产稳产。
原料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烟草概论第一节烟草的起源和传播一、烟草的起源二、烟草的传播(一)世界烟草的传播(二)我国的烟草传入1、传入我国的年代烟草传入我国的年代约在明朝万厉年间,即1573~1619年。
2、烟草传入我国的路线:据考证,烟草传入我国可能有三条路线:①菲律宾—台湾—福建—内地。
②南洋(印尼或越南)—广东—内地。
时间约在1620~1627年间。
③日本—朝鲜—辽东—内地。
时间约在1616—1617年。
第二节烟草的类型一、烟草的类型按烟叶的调制方法、栽培特点、品质特点和植物学特性分类,我国一般把烟草烤烟、晾烟、晒烟和熏烟四大类,也有把烟草分为烤烟、晾烟、白肋烟、香料烟、黄花烟六大类。
不同品种、栽培条件、调制方法所生产的烟叶,其品质特点有明显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类型。
二.烟草制品(一)卷烟(二)斗烟(三)水烟(四)雪茄(五)嚼烟(六)鼻烟第三节烟草的生产特点一、产、质并重( 1、矛盾与统一 2、质量是生命线 3、市场情况)二、农业用工多,生产工序复杂1、农业用工多2、生产工序复杂( 1、农业生产 2、工业生产)三、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可塑性大)四.产地集中,技术性强五、烟叶的经济价值高第四节烟草生产概况一.我国烟草生产概况(一)我国烟草生产发展与现状(二)建国以来我国烟叶生产的主要成就:1.烤烟产量已能满足国内卷烟生产需要2.烤烟品质明显提高,优质烟叶比例增高3.新类型烟草引种成功,建立了生产基地4.栽培调制技术的进展5.运用现代生物新技术,开展烟草遗传育种第五节我国烟区的划分一、烟区的划分的意义二、第二次烟区的划分的依据烟区的划分主要是从生态条件考虑的。
生态条件主要是以无霜期、温度、雨量、日照、地势和土壤作为根据。
无霜期: 烟草移栽于大田必须在断霜之后,而收获应在早霜来临之前结束。
霜冻影响烟叶生长。
成熟后期或即将成熟的烟叶,受霜冻的侵袭,将降低产量和品质。
温度: 烟草原产于亚热带,是喜温作物,温度在20℃以下,就很少有烟草的种植。
第二部份烟草专卖品生产经营基础知识学习要点:1.烟叶生产、初加工、收购与运输2.烟草制品生产加工、包装标识及质量判定方法3.烟草制品的市场营销及分销渠道4.假冒卷烟的危害、类型、特征及卷烟产品鉴别方法5.卷烟辅助材料种类及规格6.烟草专用机械的分类、生产经营7.烟草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第一节烟叶生产、初加工、收购与运输烟草属于双子叶植物纲、烟草属,分黄花烟、普通烟(红花烟)和碧冬烟三个亚属。
目前已经发现有66个种,但大部分属于野生,栽培种只有黄花烟草和普通烟草,烤烟属于普通烟草。
烟草分类可按产地、用途、品质特点、农业性状、植物学特征、调制方法等不同进行。
我国一般根据调制方法的不同和品质特点,将烟草分为烤烟、晾烟、晒烟、熏烟等。
其中,烤烟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大。
虽然我国烟草生产和分布十分广泛,但各产区间的自然条件、烟草类型、生长发育、栽培管理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提示全国范围烟草生产的地域差异,同时考虑国家制定计划和指挥生产的方便,将烟草种植区分为北部西部烟区、东北部烟区、黄淮海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长江中下游烟区、西南部烟区和南部烟区七个大区。
一、烟叶生产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烤烟的生长可分为幼苗生长阶段和大田生长两个阶段,即苗床期和大田期。
(一)烟草育苗一般把种子播种到移栽这段时期称为苗床期,烟苗在苗床需55~60天左右才能成苗,但北方烟区和南方烟区之间有一定差别。
烟苗在苗床的生长可分为出苗期、十字期、生根期和成苗四个时期。
成苗后的烟苗即可进行大田移栽。
我国烟草育苗的方法主要有托盘育苗和漂浮育苗等。
1.托盘育苗托盘育苗是借鉴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先进育苗技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东北烟区使用,目前已在我国北方烟区广泛应用。
育苗操作的特殊性在于:先在塑料大棚里制一母床进行育苗,待烟苗到大十字期时再移入托盘。
主要育苗设施和材料包括塑料大棚、育苗盘、营养土等。
2.漂浮育苗漂浮育苗是美国率先推出了水培(无土)育苗技术。
教案烟草种植技术培训一、引言烟草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非粮作物之一,在人类生产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烟草种植的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将详细介绍烟草种植技术的培训内容。
二、培训内容1. 烟草的选择与筛选首先,培训将介绍如何选择适宜的烟草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烟草品种,以保障烟草种植的成功。
2. 土壤准备和改良为了获得健康的烟草植株,培训将讲解土壤的准备和改良方法。
包括清除杂草、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水分含量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烟草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3. 播种与育苗培训将重点介绍烟草的播种和育苗技术。
讲解种子的选取和处理方法,培养育苗的技巧,包括选择适宜的育苗基质、控制温湿度等。
同时,还将介绍如何进行苗期管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成功种植烟草的关键。
培训将详细介绍田间管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定植和间作等技术要点,教导农民如何根据气候和烟草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管理,提高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5. 收割与加工培训将讲解烟草的收割和简单加工技术。
包括确定收割时机、烟叶处理和打包的方法等。
同时还会介绍如何保证烟草的质量,降低损失以及有效保存烟叶等技巧。
三、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农民将掌握以下技能:1. 掌握烟草品种选择、土壤准备和改良等基础知识;2. 熟悉烟草的播种和育苗技术,掌握苗期管理的要点;3. 具备田间管理的技能,能够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掌握烟草生长周期;4. 熟悉烟草的收割和加工技术,掌握保证烟草质量的方法;5. 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加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四、总结本次烟草种植技术培训将为农民提供全面的烟草种植知识,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
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农民才能更好地掌握烟草种植技术,创造出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烟草种植模式。
我们相信,在这次培训的指导下,农民将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为我国烟草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章烟草和烟制品类型第一节烟草的类型划分由于烟草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相当广泛,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栽培措施和调制方法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品质特点各异的烟草类型(这里不是指植物学上的分类),另一方面,烟草消费形成的多样化也促进了烟草类型向着复杂化方向发展以至于形成了目前世界上的多种多样的烟草类型。
它们都具有自己特有的品种、特定的栽培及调制方法和独具特点的品质。
如有的是在自然条件下栽培;有的是在遮荫条件下栽培;有的采用烤制、晒制或晾制,有的则采用明火烤制;有的香气浓郁,有的生理强度大,有的填充力强,燃烧性好等。
不同类型的烟草在工业上也有自己特定的用途。
因此,为了更好地生产不同品质特点的烟草,给卷烟工业提供稳定的、多类型的原料,以满足人们的不同消费习惯,有必要对如此众多的烟草类型进行详细而又系统的分类。
然而,烟草类型的多样性又给烟草类型的划分带来一定的困难。
到目前为止,尽管划分类型的方法很多,但国内外尚无一个统一的、完善的标准。
就目前世界上烟草类型的划分情况来看,各国的标准极不一致,有的按植物学的分类,有的按商品类型划分,有的则按调制方法和颜色进行划分,如美国将国内大量生产的烟草分为烤烟、明火烤烟、晾烟、雪茄芯烟,雪茄内包皮,雪茄外包皮六类。
世界上统计烟草产量时把烟叶分为烤烟、香料烟、深色晾晒烟、白肋烟、淡色晾烟、深色晾烟雪茄烟、深色明火烤烟7类。
在我国过去是根据调制方法分为烤烟、晒烟、晾烟,然后在晒烟和晾烟中又划分出几个类别,凡调制过程中以晒烟为主的列入晒烟,凡以晾制为主的列入晾烟,并按不同的调制方法,给合颜色进行归纳分类。
最近几年的文献中又把烟草按植物学形态、产地来源、调制方法和品质特点分为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黄花烟和地方性晒晾烟。
此外,我国烟草工业系统也曾按香气和用途对晾晒烟划分11个类型;香料型、半香料型、似烤烟型、白肋烟型、调味型、雪茄型、亚雪茄型、填充型、皮丝烟型、马合烟型。
《烟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合专业:农学类本科学时数:学分数:编写日期:年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烟草栽培学》是农学类本科重要的选修课,是从事于烟草生产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手掌握烟草生产的理论和现代栽培技术,有利于学生拓宽识面,就业和发展。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烟草的植物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学时)教学内容:烟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烟草的起源和传播,烟草的类型,烟草的植物学特征,烤烟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烟草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四川及凉山烟草可持续发展规划。
、了解烟草的发现史和遗传背景、分类。
、理解烤烟的植物学特征与栽培上的联系。
、掌握烤烟生产发育必需的外界环境。
重点:烟草植物学特征与栽培学的关系,优质烟生长的生态条件。
难点:生产优质烟的外界条件和要求,烟草起源和传播与烟草生产的关系。
第二章烤烟漂浮育苗,(学时)教学内容:漂浮育苗的概念,原理和优越性,漂浮育苗的田间设施,基质和营养,漂浮苗的播种和田间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漂浮育苗的概念,原理和优越性。
、理解田间建棚的关键技术,对基质的要求。
、掌握装盘技术,营养液的配制、方法、烟苗田间管理和剪叶技术。
重点:苗池的管理和剪叶技术。
难点:大棚的温、湿管理,炼苗技术。
第三章烤烟营养与施肥(学时)教学内容:烟草对养分的吸收规律、烟草生长发育必需元素和缺素症状。
教学要求:、理解烟草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和缺素症状。
、了解、、对烟草的作用。
、掌握烟草对营养的吸收数量、时期和方法。
重点:、施肥的数量、比例、时期。
、测土施肥、平衡施肥的技术。
难点:四种施肥方法的比较及优劣。
第四章烟草移栽和大田管理(学时)教学内容:移栽期的确定和移栽技术,地膜覆盖技术,优质烟的田间长相,大田保苗和中耕、培土,抗旱与防涝,打顶抹杈。
教学要求:、了解适时移栽的意义和最佳期的确定。
、理解大田保苗、中耕除草、培土的意义。
、掌握优质烟的田间群体长相和个体长相。
卷烟原料基础知识前言烟草是用途单一的特殊商品;是卷烟使用价值及品质形成的主要原料;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只占总耕地面积的7%,但经济价值较大,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农民收入,都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章烟草的起源与栽培历史第一节烟草的起源与演变烟草属于茄科的烟属,目前已发现的烟属有66种。
关于烟属原产地的论证,A 中国说 B 非洲说 D 美洲说第二节烟草的传布一、世界烟草的传布迄今发现人类使用烟草的最早证据,是建于公元432年的墨西哥贾帕思州的倍论克一座神殿里的浮雕。
该浮雕展示了玛雅人在举行祭祀典礼时以管吹烟和头人吸烟。
另一证据是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公元650年左右印第安人居住过的洞穴中遗留的烟草和烟斗中吸剩的烟丝。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看到当地人吸食烟草。
1558年去美洲航海的水手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第二年传入西班牙。
1560年传入法国。
1565年传入英国。
1585年英国人从美洲带回烟草和烟斗,吸烟风气开始盛行西欧各国。
17世纪头十年,烟草就已传入俄国、土耳其、波斯、非洲东海岸、菲律宾、日本和中国。
1612年詹姆斯墩开始商业性栽培烟草。
二、我国烟草栽培简史我国烟草栽培的起源和传布,根据可查到的历史资料,当是始于16世纪中叶,万历(1573-1620)时始出于闽广之间。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我国吸烟已开始盛行。
18世纪以后,我国烟制品逐渐增多,应用范围也渐广,制烟已趋向手工工业生产。
19世纪中叶,我国烟草商品化生产有所发展,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大连等大商埠的烟叶流转量已相当可观。
以上所指的都是晒、晾烟,至于我国烤烟栽培的历史则较晚。
烤烟在我国的传布和卷烟的输入,是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掠夺而同时发生的,1890年(光绪十六年)美商老晋隆洋行开始贩运纸烟来我国推销。
其后,美国烟草公司先后在港沪办过一些小厂,就地卷制,于是吸用纸烟的习惯逐渐在我国养成。
1902年国际烟草托拉斯—英美烟草公司在伦敦成立后,向世界各地迅速扩展,在我国上海、天津、青岛、沈阳、营口、哈尔滨、汉口等地建立卷烟厂,并在上百个城市中设立推销网点,形成了一个垄断我国卷烟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的庞大机构。
第一章烟草的基本概念烟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见图1.1 ),烟草属大约有60多种,但真正用于制造卷烟和烟丝的,基本只有红花烟草,此外还有少部分用黄花烟草,其他品种很少用。
按自己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烟草是烟草行业的总称,而这里所谓的烟草人们将其称之为“烟”。
图1.1烟草1.1 .烟草的组成1.1.1.烟草的相关量词箱(通常烟早内部人员成为件,1箱=5件)、条、包、支1、箱作为烟草的一个包装,通常库存的烟草产品都是以箱为单位运输、存储的。
箱的规格根据烟的种类不同也有差异,一般来说软包烟的长度会短一些,宽度差不多,而高度就差的相对大些,一般来讲应该是465*255*585 (长宽高单位厘米)。
2、条零售或者批发时所说的一条烟或者几条烟。
根据烟的种类不同条的规格也不同,通常为27.5*8.5*4 (长宽高单位厘米)。
(见图2.2 )图2.2 条烟3、包人们描述烟最常用的量词单位。
根据烟的类型包的规格也有所不同,通常硬包86 *54* 22 (长宽高单位毫米),软包为83 * 52.3* 20.7 (长宽高单位毫米)(见图2.3 )。
图2.3包烟4、支烟草的最小计量单位,因为烟有不同的种类,所以烟支的长度差异较大,普通的为84mm当然还有100mn不等。
(见图2.4)图2.4烟支1.1.2. 烟的组成库存的烟草一般以箱为单位存储运输,而箱烟由条烟组成,一般50条组成一箱。
而条烟有包烟组成,一般一条里装有10包烟。
包烟由烟支组成,一般为20支,也有6支和10支装的。
最后,烟支是由烟丝、白纸、烟嘴、水松纸组成。
烟丝的成分有:一氧化碳、焦油、尼古丁(烟碱)、苯并芘等有害化学物质。
而烟嘴是一种类似于海绵的混合物,可以过滤烟丝的渣子和水蒸汽。
而白纸也称卷烟纸,它是一种专供包卷烟草制作香烟的薄页型纸,纸质洁白(白度为82%^ 87%),紧密、柔软细腻。
不透明度高。
具有较高的纵向抗张强度、一定的透气性和适合的燃烧速度。
主要原料是漂白麻浆,也掺用部分漂白木浆或草浆,经高黏状打浆、加填(碳酸钙)和少量助燃剂(用以协调卷烟纸和烟草丝的燃烧速度),在长网造纸机上抄造后,切卷成盘(见图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