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应用解剖
- 格式:doc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鼻应用解剖学Anatomyofnose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耳...一节鼻应用解剖学Anatomy of nose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信息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5日.........................................................................................第一节鼻应用解剖学Anatomy of nose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一、外鼻(external nose )外鼻的一些解剖名称:鼻根nasal root、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背nasal dorsum、鼻翼alae nasi、鼻底basis nasi 、前鼻孔anterior nares、鼻小柱columella nasi、鼻唇沟nasolabial fold一)支架Skeleton 由骨和软骨构成骨支架~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1、鼻骨 nasal bones上窄厚upper part narrow aand thick,下宽薄lower part wide and thin,容易骨折easy to fracture.2、软骨(1)隔背软骨:鼻外侧软骨、鼻中隔软骨(2)大翼软骨(3)鼻副软骨二)皮肤鼻尖和鼻翼为痤疮、鼻疖的好发部位。
三)静脉回流外鼻静脉特点: characteristics of vein of external nose▪ 1.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connect with cavernous sinus▪ 2.面部静脉无瓣膜 no valves in facial vein四)神经运动神经:面神经,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的一些分支。
五)淋巴回流汇入下颌下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
二、鼻腔nasal cavity▪分为鼻前庭nasal vestibule 、固有鼻腔nasal fossa proper(一)鼻前庭(二)固有鼻腔:内,外,顶,底四壁internal ,external,superior ,inferior wall1、内侧壁(鼻中隔nasal septum)由骨和软骨组成Little area2、外侧壁▪上、中、下鼻甲superior ,middle inferior turbinate▪上、中、下鼻道superior ,middle inferior meatus(1)下鼻甲inferior turbinate及下鼻道inferior meatus:鼻泪管nasolacrimal duct的开口(2)中鼻甲middle turbinate及中鼻道middle meatus:中鼻甲基板basal lamella,ground lamella 鼻丘agger nasi钩突uncinate process 筛泡ethmoid bulla半月裂 semilunar hiatus筛漏斗ethmoid infundibulum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OMC(3)上鼻甲supeerior turbinate及上鼻道superior meatus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嗅沟olfactorty sulcus或嗅裂总鼻道 common meatu▪3、顶壁:前段为鼻骨和额骨鼻突构成,中段为筛骨水平板(筛板cribriformplate),有嗅丝通过,易骨折‘,后段即蝶窦前壁。
鼻部应用解剖
Applied Anatomy of Nose
鼻分外鼻、鼻腔和鼻窦,外鼻的形态与面容有重要的关系。鼻腔和鼻窦是嗅觉和呼吸器
官,正常情况下,鼻腔粘膜对吸入的空气有调节湿度、温度和滤过空气中浮尘与细菌作用,
保护下呼吸道的生理功能。鼻腔和鼻窦在发声过程中起共鸣作用。
(一)外鼻
外鼻为皮肤、骨及软骨构成的尖向上、底朝下的三角锥形隆起,居面部中央,自上而下
依次为鼻根、鼻梁、鼻背及鼻尖,下部突起为鼻翼。底部呈三角形,中由鼻小柱分隔成右左
前鼻孔。骨及软骨见图1、2。外鼻动脉由面动脉的鼻外侧支供应鼻翼,内眦支及眼动脉鼻
背支供应鼻上部。外鼻静脉由面前静脉及内眦静脉流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同时与眼静脉相
连,并汇入海绵窦。
图1 图2
(二)鼻腔
鼻腔由鼻中隔分为两个不规则形的腔,居颅前窝底与口腔上腭间,约呈梯形,向后经后
鼻孔与鼻咽相通,有内、外、顶、底4壁。
1.鼻腔顶壁:前窄后变平,由筛骨板构成,与颅前窝相隔。筛板长约16~27cm,宽约
3.0~6.0mm,厚约1.0~2.0mm,上有嗅神经纤维通过。
2.鼻腔下壁:前2/3为上颌骨腭突,后1/3为腭骨水平部。其前方由上颌骨形成前
鼻棘,为鼻腔手术中一重要标志,以前鼻棘测量为基点,测得国人各主要点的距离为:前鼻
棘至蝶窦前壁最短距离为5.5~6.0cm,至蝶鞍底中点为7.0cm,至视神经孔为7.0cm。
前鼻棘至蝶鞍中点连线与鼻底呈31°夹角,与视神经孔连线夹角小于30°。
3.鼻腔内侧壁:鼻腔内侧壁为鼻中隔,主要由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及犁骨构成。
鼻中隔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可形成偏曲、嵴及棘等畸形,影响鼻呼吸功能。鼻中隔上覆
粘膜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供应(图3、4)。
图3
图4
4.鼻腔外侧壁: 鼻腔外侧壁高低不平,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及相应的三个鼻道。
从前至后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骨、筛骨、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组成,与筛窦及上颌窦
相邻(图5)。中鼻甲附着于筛迷路上部内侧面,可作为鼻内筛窦手术的重要标志(图6、7)。
5.鼻腔的血管神经:鼻腔的动脉有:①上颌动脉的蝶腭动脉分支供应鼻腔外侧壁、鼻
中隔及鼻底。②眼动脉的筛前、筛后动脉供应鼻腔中鼻甲游离缘平面以上的鼻腔外侧壁及鼻
中隔。静脉随动脉伴行汇入面静脉、翼丛及眼静脉(图8)。鼻腔的感觉神经由三叉神经的眼
支和上颌支分出。鼻粘膜血管的收缩、舒张及腺体分泌,由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所控制(图
9)。鼻粘膜的嗅觉由分布于嗅区粘膜的嗅神经纤维司职(图10)。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三)鼻窦
1.额窦:居额骨中,2岁时开始发育。前壁较厚,后壁较薄,为颅前窝前壁;底壁为
眼眶及前筛房顶壁。额窦开口位置不尽相同(图11)。
2.筛窦:亦称筛迷路,居筛骨中,内含大小及数目不等的气房,由中鼻甲的附着缘分
隔为前后两组,前筛房位于中鼻甲基板前下,后筛房位于基板后上(图12、7)。筛窦约呈长
方形,顶为筛板及筛顶与颅前窝相隔;底为中鼻道;内侧即鼻腔外侧壁的上部,外侧为菲薄
的板。鼻内筛窦手术中,应特别注意筛窦顶壁内外侧部并非在同一平面,内侧的筛板约12%
常低于外侧筛顶8mm,80%低4~8mm,仅8%在同一平面。
3.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为鼻窦中最大者,左右各一,两侧大致对称。上颌窦呈
锥体形,有5个壁: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下部,相当于锥体的底,内上方有骨裂口称上颌窦
裂孔,由粘膜封闭,中有上颌窦开口;顶壁为眶底,与眼眶相隔;底壁即上颌乐槽突;为各
壁最厚者;前壁形成尖牙窝,窝内有上颌动脉终末支眶下动脉。上颌窦成人容积平均15ml (图
13)。
图11
图12
图13
4.蝶窦:居蝶骨体内,有6个壁:上壁,与颅前窝、视神经交叉及脑下垂体相隔;外侧
壁与颅中窝相隔,在骨壁与硬脑膜间从上至下有海绵窦、颈内动脉及第Ⅲ、Ⅳ、Ⅵ颅神经。
骨壁常有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压迹;内侧壁为窦间隔;后壁较厚,其后方为桥脑及基底动脉;
前壁外与筛窦相邻,内为鼻咽顶;下壁亦为鼻咽顶的一部分,其外下方有蝶腭动脉经过。按
窦腔发育及与蝶鞍的关系,常将蝶窦分为6型(图14)。
图14
(四)鼻腔及鼻窦与毗邻解剖
1.前颅底区的解剖:额窦后壁、眶顶壁、筛窦顶、鼻咽及蝶窦顶形成前颅底区(图15、
16)。前颅窝底骨壁由额骨、筛骨及蝶骨组成。上覆硬脑膜,上为大脑额叶。硬脑膜在额嵴、
鸡冠、筛板、海绵窦等处与骨壁粘连较紧密,不易分离。在视交叉前沟内有视神经交叉及视
神经进入视神经管,双侧海绵窦内依次为颈内动脉,第Ⅲ、Ⅳ、Ⅵ颅神经(图15、17)。
2.侧颅底的解剖:包括咽旁顶、翼腭窝、颞下窝、中耳乳突天盖和颞骨岩部(图18)。
3.眼眶及视神经管:眶顶由额骨眶板组成,内后方有视神经孔与眶上裂,与颅前窝相
隔,前上与额窦相邻。眶下壁由上颌骨及颧骨组成,与上颌窦相隔。内侧壁由泪骨、筛
骨板及蝶骨小翼组成(图19)。
图15
图16
图17
图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