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篇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11
道德的议论文道德的议论文800字3篇道德,是一个多么令人熟悉,暖人心扉的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的议论文8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道德的议论文800字1:——论“老人倒地扶不扶”经过数据统计,如果有老人摔倒在地,55。
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
4%的人会选择找到证人之后再扶;12。
6%的人则选择拨打110;仅有5。
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的主动扶起老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来是因为现在的“碰瓷”事件太多,弄得人们不得不防,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果扶了,那么对方讹诈自己怎么办?如果不扶,道德与心灵上又会受到谴责。
那么,对于这种事件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在我个人看来,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问题,其中心点在于人们对于这种“碰瓷”事件的处理方法,当然,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和道德有关。
为了塑造一个和谐而道德的社会,对于摔倒的老人我们也不可以不管不顾,而且“碰瓷”事件也不是百分百会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来解决此类事情的好方法:一、老人摔倒,我们不应该马上去扶,应该迅速上前询问伤势,观察老人的状态。
因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随便搀扶的,会导致病人的二次受伤,如果老人当时发生了骨折等情况,你的好心搀扶就有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绝不能轻易移动。
二、我们应该迅速观察老人的伤势之后再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
如果老人伤势并无大碍,他不需要搀扶也能够站起来;如果老人伤势较重,那么,你就应该联系老人的家属并及时联系警察和救护车,让他得到更专业的救护。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不搀扶老人,但是你完全可以选择守护在老人身旁,替他遮阳挡雨,递上水,保护老人的安全,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搀扶,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要知道,对于摔倒的老人,要“敢扶”也要“会扶,”对于此类事件我们要按情况处理,不应拘泥于老的处事方法,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样才可以造就美好社会。
以上是我的论点,谢谢!道德的议论文800字2:道德与感恩、法制就像是由此及彼紧紧相连的一条索链:一个在道德上高尚的人,自然懂得感恩,而一个时时都心怀感恩的人,遵守法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精选5篇)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篇1)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
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读后感,实在是笑话。
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
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
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
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
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
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
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
在假日惬意的下午,品上一壶上等的茶,细读《道德经》,感受它对心灵的洗礼也不一定。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久远,但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却一点也没有“久远”的意味。
每读一次,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收获。
以上仅是我对于《道德经》的一些浅见,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这不仅能陶冶我们的素养,也能使国家素养水平整体水平提高。
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篇2)《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范文4篇关于道德的议论文范文篇一古人有云,道德乃人之根本。
现代化的文明社会中,道德就是社会规范对人的本能的制约。
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想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必须争取从一个品德兼优的人做起,只有你持续牢记道德之本,它便会随时伴在你身边。
道德是一种美丽的品质,只要诚实守信,不贪图利益,那你便是一个美丽的人,那你便拥有文明风貌的象征道德。
记忆的深处,我曾是一个美丽的人。
那是一次不经意间的过失。
初夏的一个黄昏,妈妈携带着我去市场买菜。
我拉着妈妈的大手,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蹦蹦跳跳的行走在各摊位的间道中,在妈妈身边大声嚷着:妈妈,我要吃螃蟹嘛,你给我买螃蟹好嘛。
高峰时的人群已慢慢散尽,又随着黄昏的降临,只有各个买卖人的收摊的声响。
我和妈妈来到一个还没收摊的摊位,妈妈问这老爷爷:这个螃蟹怎么卖?老爷爷看还有客人,便高兴的起身迎客:都傍晚了,给你们便宜些吧,嗯,就卖个36元一斤吧。
你看怎么样,这些螃蟹挺鲜活的呢!妈妈也没说什么,拿出钱包就买了36块一斤的螃蟹,便匆匆回家了。
回到家后,妈妈不经意间的提醒,到使我发现那位老爷爷好像多找了钱给我们,我立即跟妈妈说:我们的钱好象拿多了吧,我们要不要去还啊?妈妈说:多了就多了呗,还还什么呀。
我一时不知所措,只有不再追究,可晚上怎么也睡不安稳。
次日清晨,我早早的起了床,拿了积攒的零用钱自己骑着自行车赶往了菜市场,我来到菜市场,老远就看见了那老爷爷的摊位,便兴奋的跑过去,叫到:老爷爷,这是你的钱,你昨天多找了,还给你。
老爷爷很诧异,随即笑道,你真是个好孩子,谢谢你啊。
嘿嘿,我听了可得意了。
道德就似一双手,解开心灵的枷锁;道德就似一道门,需要你用双手将它推开,外面的世界便是一副亮丽的风景秀;道德就似一片洁丽的云彩,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
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议论文优秀8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篇一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
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
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但是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也很简单。
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道德就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他渡过难关。
道德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得。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我们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
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
我觉得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除了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开展的“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手拉手”等有意义的活动外,还必须从小事做起。
比如说,在家里我们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学校里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一道难题,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个座等等。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道德就像是一阵风,它带走的是尘埃,留下的洁净,生活也是如此。
正如世界上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将会多一份温馨与和谐。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篇二“道德’一定是我们一个不陌生的词吧,老师在我们的课堂上也一定讲了很多次了,当然我们家里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你出门前,妈妈正在家里做家务,她就会讲;‘上课认真听哦,要多举手发言,爱护公共财物。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2篇)《道德经》读后感1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________。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
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判断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
因此价值的判断也是变化的。
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
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准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表明了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长发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道德经》读后感2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__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名人名言精选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
——乔叟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
——显克微支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布夫勒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道德活动既受政府官员们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
——洛克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
——阿米尔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贝多芬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
——斯米茨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凯洛夫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
——马卡连柯劳动受人推崇。
道德的议论文15篇道德的议论文15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的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的议论文1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生活、行为的准则规范,是做人的基本标准。
有些人认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有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原来很简单。
我觉得道德就是诚实守信,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道德就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爱护公物……道德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几乎触手可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记得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上完英语课坐公共汽车回家,上车之后见有一个空位便坐了下来,这时,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颤颤悠悠地上了车,而这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老奶奶脸上流露一丝失望的神色。
我心里想:我要不要给老奶奶让座呢?要是我不让座,万一老奶奶站不稳,摔着了怎么办?再说了,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而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这么一想,我便鼓起勇气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这儿吧!”老奶奶坐下后,笑眯眯地对我说:“小姑娘,谢谢你了。
”周围的叔叔阿姨也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心里也像吃了蜂蜜一样甜。
还有一天晚上,妈妈正在做饭,见妈妈忙,我便主动帮着洗菜切菜,吃完饭后,又帮妈妈洗了碗,擦了桌子,还扫了地,妈妈直夸我是个好孩子。
我也感到心里美滋滋的,便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道德需要我们一同去遵守,一同去落实。
如果人人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无限美好!道德的议论文2小时候我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因为不用心,整天丢三落四的。
看到我这样的情况,爸妈都非常的生气,不知道教导过我多少次,可就是改不掉。
那一次寒假,期末考试考的不好,爸妈知道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可能是多次的不听话已经另他们麻木了吧,这次只让我自己去反思。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精选13篇)道德的议论文1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生活、行为的准则规范,是做人的基本标准。
有些人认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有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原来很简单。
我觉得道德就是诚实守信,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道德就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爱护公物……道德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几乎触手可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记得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上完英语课坐公共汽车回家,上车之后见有一个空位便坐了下来,这时,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颤颤悠悠地上了车,而这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老奶奶脸上流露一丝失望的神色。
我心里想:我要不要给老奶奶让座呢?要是我不让座,万一老奶奶站不稳,摔着了怎么办?再说了,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而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这么一想,我便鼓起勇气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这儿吧!”老奶奶坐下后,笑眯眯地对我说:“小姑娘,谢谢你了。
”周围的叔叔阿姨也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心里也像吃了蜂蜜一样甜。
还有一天晚上,妈妈正在做饭,见妈妈忙,我便主动帮着洗菜切菜,吃完饭后,又帮妈妈洗了碗,擦了桌子,还扫了地,妈妈直夸我是个好孩子。
我也感到心里美滋滋的,便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道德需要我们一同去遵守,一同去落实。
如果人人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无限美好!道德的议论文2道德是一个无形的警钟,它看不见。
摸不着。
那么道德在哪里呢?道德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有许多有道德的人,他们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
然而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都无法忘却……那是搬到河口不久,一天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前脚刚踏出家门准备去散步,后脚却又回来了,这让我和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爸爸好象看透了我们的心思,说:“外面楼到太脏了,没人打扫是不行的,我看我今天不要出去散步了,去扫一下楼道,做做义工”。
个人思想道德总结范文(3篇)个人思想道德总结范文(3篇)个人思想道德总结范文篇1 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掌握了学习方法,变成了学习的主人,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为自己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矗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使我在个人修养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本专业更深一层次的知识做好了准备。
在思想品德上,我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
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
对office办公软件和其它流行软件能熟练操作,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
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
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
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是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心,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
完善自我实现未来目标。
我相信:努力一定能赢得精彩!塑造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
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这几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必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之中,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能力。
由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高人一筹。
除了工作方面的提高、毅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人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将自己塑造成有用的人才,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道德经名篇精选
1.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2.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3. 第八章:上善若水
4. 第十章:载犊之车
5.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6. 第二十三章:天下共道
7. 第二十四章:物患之学
8. 第二十五章:至人无己
9. 第三十七章:道法自然
10. 第四十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1.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华斯容
12. 第四十七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13. 第五十一章:道生一,一生二
14. 第五十六章:知足者常乐
15. 第六十七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16.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于为天下先
17. 第八十一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这些是《道德经》中的一些经典章节,虽然只是精选,但都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54 道德篇 人类对待知识的态度,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而人类态度的高下优劣完全取决于做人的德行。因此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55 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注释】 ①就:靠近、看齐。 ②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论语》中提出做人的格言,即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56 【讨论】
学习生活中你过多追求的是什么?现在你知道君子什么是有所为什么是有所不为了吧!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57 善于反思就是在完善自己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⑴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⑵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⑶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论语·里仁》
【注释】 ⑴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 ⑵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⑶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译文】 第一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58 第二则: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评析】 《论语》书中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以求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格。这种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通过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得自己的人格能够不断得到修善、完美。《论语》中还有很多谈到有关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显然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反观我们自己,身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所谓“文明人”,在很多地方是否显现出不文明的行为,是否对自己这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反省:看一看我们的校园,看一看抽屉里面的垃圾,还有占位的书;看一看图书馆或阅览室里被人随意丢在桌面上的书,还有那没有放回原位的凳椅;看一看饭堂里人头涌涌,有人为找不到座位而着急,有些人却把书包放在另一张凳子上,然后很舒服地坐着就餐;再看一看我们的课桌文化,再听一听课堂上忽然想起的优美铃声或者令人恶心的吐痰声……你进行反省了吗?
【讨论】
你有自我反思的习惯吗?我们的哪些行为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呢?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59 “知、仁、勇”乃君子之道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这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之道,是成为君子的三个必要条件。“知”就是知识和智慧。人能勤学敏思,有了知识和智慧,才会明道达义,故而不为各种是非和利益所迷惑。“仁”就是对于他人的爱心。人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才会品行高尚,胸怀坦荡,内省不疚,故而无所忧虑。“勇”就是敢于担当,敢于牺牲。人能见义勇为,才会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志道直前,故而无所畏惧。在这三条中,“仁”是道德核心,思想境界;“知”是学问和智慧,“勇”是胆量和行为。“仁”是体,“知”和“勇”是用。关于“知”和“仁”的关系,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这就是说,一个治理天下的人,如果只是学问和智慧达到了条件,而不能坚守仁德,即使得到天下,最终也必然会失去。关于“勇”和“仁”的关系,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这就是说,仁者一定勇敢,但仁者之勇是大智大勇,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而缺乏仁的精神的“勇”,是匹夫之勇,会干出许多伤害仁德的事,是不可取的。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60 【讨论】 真正有道德的人应该做到哪些呢?你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吗,你应该做到哪些呢?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61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即你不希望别人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你,那你也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人生智慧。 如何才能够理解别人,如何有能实现与别人的沟通,进而被别人理解呢?那就要首先以己之心推及对方,而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就不至于犯固执、狭隘、自以为是、鼠目寸光之类的毛病。看起来这不是一件难事,但是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个人要超越自我的小天地,与天地万物相融通,需要经历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批判的过程。一个人批判别人可以,而要真正批判自己来还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这个看似复杂的道理,其实有个最浅显的基础,即:人和人都是相通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你的喜爱憎恶,也会是别人的喜爱憎恶。理解了这一层,也就是把握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连通的命脉。在次基础上,孔子讲人应该以诚待人、关爱他人、关爱自然,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精神文化教养,自觉地承担人生与社会责任,进取向上、充满人格魅力的生活。 这种己心推他心的想法反过来看可以理解为“你的麻烦就是我的麻烦”,这已经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一种博大的人生智慧。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62 【讨论】 当别人强迫你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你心情如何呢?那我们就换位思考一下吧? 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63 自以为是的结果往往是自欺欺人
【原文】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论语 子罕》 【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己见。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常人遇事往往用自己的私心随意揣度,孔子以道义
为标准,不随心所欲、妄自猜测;常人说话办事不能做到随机应变,常常一意孤行,孔子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相机而动;常人好固执己见,孔子则是无可无不可,不故步自封;常人立世行文多标新立异,沽名钓誉,孔子则不刻意追求名声显赫。
【评析】
上面一段话例举了为人的要克服的四种心理问题:任意猜疑,死板教条,
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这四种心理问题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如果人不能及时地克服这几个问题,那么就会落得孤家寡人、山穷水尽的下场,甚至会因此身败名裂。
“毋意”是提“不凭空揣测”。当事情尚未发生时,迹象尚不明显时,总有人喜欢表现聪明,预先猜想结果。猜对了,则是先见之明;猜错了,则是事有蹊跷。这或许有些益智游戏的性质,可以用来打发时间,而不足以认真去当一回事。
“毋必”是指“不全盘肯定,坚持一定要如何”。任何言论,都是以“全称命题”最有力,譬如,“所有的人都好学”,当然要比“有些人好学”,更能显示说话者的权威。但是麻烦亦在于此,因为全称命题的弱点很明显:只要找出一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64 个人不好学,它就站不住脚了。因此,说话或判断时,最好留些余地,以免将来后悔。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在涉及他人时,就须有宽容的心胸。
“毋固”是指“不拘泥固执”。人的习惯,不论在思想上或行为上,一旦形成之后,就不易更改,僵化而不知变通。即使时空不同,对象有别,我们也照着旧有的模式去进行。如此较为安稳,但缺乏创造力,也无法适应新的挑战。
“毋我”是指“不自以为是”。人不能没有自我的抉择,人也须对自我负责;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执著”自我的一切。自我的正确态度是开放的,相信自己可以在知、情、意方面,不断发挥潜能,日渐成长。这才是善待自我的最佳办法,这才是自我超越,即是自我实现。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讨论】 你能够做到不任意猜疑,不死板教条,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吗?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