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组 PDCA抗生素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3
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的体会目的探讨PDCA 循环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合理性持续改进应用及可行性,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方法利用信息系统对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行分析,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制定干预计划,通过检查及时总结,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反馈和处罚。
结果运用PDCA循环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控制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4.0%降到61.2%,1类切口预防用药率由95%降到39.5%,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合理性由25%上升到100%,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
结论PDCA循环用于医院抗菌药物持续改进中效果明显,可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推广使用。
标签:抗菌药物;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强度;PDCA循环自2011年起,卫生部发文进行连续三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活动方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药物的选择有明确规定。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的选择、剂量、用药时间等,目的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细菌耐药及不良反应产生[1,2]。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运用PDCA循环,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持续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PDCA循环理论是医院等级评审中推荐使用的管理模式,每一个循环都会促进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达到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
1 P(plan:计划)1.1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调查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目前规定:手术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 h给药,1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率不超过3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 DDD,并对手术部位预防用药的抗菌药物合理选用作了目前规定。
利用信息系统对我院2011年5月、6月、7月归档病历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医院专项整治活动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2分析原因1.2.1传统的用药习惯导致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意识差,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后果意识不强,对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的危害淡漠等,导致抗菌药物的使用随意性大,认为不用就不安全。
PDCA循环在规范抗生素正确给药时间中的应用重症医学科抗生素在预防感染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患者心理和生理痛苦的增加、加重经济负担,给药持续时间是否正确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中的其中一项,正确给药时间对于保持药物的有效浓度,保证疗效,预防感染方面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现状2018年初重症医学科护士N0、N1人数所占比例48.84%,加上各层级护理人员在重症医学一科二科调换共15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在为患者使用过程中,未进行滴注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输注时间过短,疗效欠佳。
表1针对重症医学科一病区2018年01月28日—2018年02月22日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输注时间进行调查,对2018年03月16日-04月10日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输注时间进行分析,并将此PDCA之前的数据作为对照组,2018年01月28日之后使用PDCA的数据作为观察组。
二、存在的问题一次治疗量的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输注时间过短,难以根据抗生素种类的不同保证其有效的输注时间。
经头脑风暴法分析,大部分护理人员自诉输注时间为10-20分钟。
三、设定目标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输注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特殊要求的抗生素输注时间为1-2小时(泰能、伏立康唑、万古霉素)。
三、原因分析1.本科室通过召开全体医务人员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征集抗生素难以把握给药时间的原因。
2.鱼骨图分析根本原因通过寻找并分析原因,发现抗生素用药时间不足的诸多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责任护士担心抗生素输注时间长导致其他药物不能按时输注入患者体内的缘故。
五、制定计划W hat :规范抗生素正确给药时间。
Why :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
Who :全体医务人员 Where :重症医学科一区How :通过各种措施的积极落实执行,加强监督,确保用药时间,提高药物疗效。
六、实施阶段1. 设立抗生素监督小组,主要是由护士长、白班护士、药品管理小组组员构成。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临床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然而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药物耐药性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因耐药菌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已接近70万。
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
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住院患者是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对象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较高,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为了减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模式。
本研究旨在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循环反复改进的方式,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提高医疗质量,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问题阐述住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但是过度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和费用,并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风险。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使用强度较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其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通过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医生存在过度开具抗菌药物的现象,部分患者存在盲目要求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导致了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攀升。
由于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了解不深,容易出现抗菌药物选择不当或用药方案不合理的情况,增加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风险的加大。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
通过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该问题进行干预,将有助于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风险。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4.5.7.1-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治旳PDCA案例(心内3病区)抗菌药物旳合理使用状况一般反映在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上。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是指限定日剂量,它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旳一项重要指标。
我科既往在抗菌药物旳使用强度方面基本无扣分状况,但从1月份开始存在扣分,影响我科质控考核,通过科室内部质控小组开会分析讨论后总结经验教训,运用PCDA循环制定整治措施进行整治后,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3月至6月持续达标,现将具体PDCA过程总结如下。
一、P-plan(一)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从1月份开始医院对医疗质量考核状况进行通报后,发现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超标,目旳值28.77,1月份实际值40.46,2月份实际值35.73。
见表1。
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科1-2月份抗菌药物用强度月份实际使用强度目旳强度1 40.46 28.772 35.7328.77(二)查找因素针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状况科内召开质控会议进行分析,寻找因素,见表2、图1、图2。
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旳因素分析表错误!不能识别的开关参数。
导致抗菌药物DDD超标旳重要因素原因频次合计比例医务人员对于DDD旳概念模糊,对药物旳DDD不熟悉6 28.57% 多种抗菌药物旳DDD不同 5 52.38%医务人员未结识到DDD旳重要性471.43%用药无考虑药物DDD旳习惯 3 85.71%抗菌药物旳种类较多 2 95.24%存在经验用药1100.00%图错误!不能识别的开关参数。
柏拉图分析DDD超标因素根据80/20原则,通过度析可见重要因素在于:a)对多种抗菌药物旳DDD不熟悉,概念模糊;b)多种抗菌药物旳DDD不同;c)医务人员未结识到DDD旳重要性。
(三)制定目旳ﻩ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状况进行整治,力求在抗菌药物DDD方面达标,做到低于目旳值。
二、D-do(一)针对重要因素制定改善措施1.科内质控小组切实负责,发挥相应职能。
医务科-运用PDCA循环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目的与背景本协议旨在通过运用PDCA循环方法,规范、优化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医务科工作效率和患者治疗效果。
一、定义1.1 抗菌药物:指用于治疗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感染病原体导致的感染的药物。
二、适用范围2.1 本协议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科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
三、PDCA循环方法3.1 研究和制定计划(Plan):医务科应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计划,并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节点。
3.2 实施计划(Do):医务科应按照制定的计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用量以及使用时机。
3.3 检查和评估(Check):医务科应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不合理或不规范的使用进行纠正和改进。
3.4 改进和优化(Act):医务科应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及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改进和优化,并持续监测改进效果。
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要求4.1 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目录和标准进行使用,严禁滥用或超量使用抗菌药物。
4.2 对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医务科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临床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3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务科应遵守相关规范,包括正确使用药物、合理控制用量、控制使用时机等。
4.4 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测与管理,包括使用情况记录、药物库存管理、不良反应监测等。
4.5 医务科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五、责任与监管5.1 医务科负责制定和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计划,并组织相关培训。
5.2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小组负责监督、评估和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
5.3 医务科负责对违反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并承担相应责任。
六、生效与结束6.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并持续有效。
6.2 本协议可经双方协商一致,随时进行修改和终止。
PDCA法改进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达标问题分析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42号)规定: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s,同时《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进一步要求该指标导向要逐步降低。
但我院2019年上半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5.28DDDs,超出目标值13.21%,较2018年同期增长10.5%(2018年同期为40.98DDDS),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DDDs0由此可见,全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我院近两年呈逐年升高趋势。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规范使用,使用强度尽快达到国家要求控制目标,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结合工作情况,运用PDCA循环原理法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进行重点分析和监管。
1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居高不下的现状统计2019年「6月份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重点分析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量前20位且使用强度未达标的科室,如表1。
全院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量排名前20且使用强度超标的科室有11个,其中对全院使用强度贡献最大的主要是呼吸内科、胃肠痔痿外科、肿瘤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若上述5个重点科室使用强度均达标,则全院使用强度可降低3.02DDD;若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量前20位且使用强度未达标的11个科室使用强度均达标,则全院使用强度可降低4.96DDD o 因此将呼吸内科、胃肠痔媛外科、肿瘤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统计2019年1-6月份呼吸内科、胃肠痔瘦外科、肿瘤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各医疗组(病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及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并结合日常科室抗菌药物专项点评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
1.1呼吸内科使用强度居高不下的现状呼吸内科12个医疗组中以高山、叶胜兰、史小武、王新荣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居高:若高山、叶胜兰、史小武、王新荣医疗组的使用强度能达标,则呼吸内科2019年上半年使用强度从136.87DDD降低到123.20DDD(下降13.67DDD),全院2019年上半年使用强度可下降0.95DDD o1.2胃肠痔痿外科使用强度居高不下的现状表3.胃肠外科2019年上半年各医疗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从表3可知,胃肠外科的9大医疗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不达标,若胃肠外科2019年上半年使用强度达标,则全院2019年上半年使用强度可降低0.54DDD o进一步对该科室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及其消耗量进行统计分析,如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