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变矩器的简单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26
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作用自动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液力变矩器来实现变速功能。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动力的装置,通过液体在转子间流动实现传递扭矩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作用。
一、液力变矩器的组成液力变矩器主要由泵轮、涡轮和导向叶轮组成。
泵轮和涡轮之间充满液体,通常是液压油。
当发动机转动时,泵轮带动液体旋转,形成液体流动。
涡轮受到液体流动的作用,也开始旋转。
导向叶轮位于涡轮前方,用来引导液体流动的方向,从而增加扭矩传递效率。
二、液力变矩器的作用1. 启动和低速行驶:在启动汽车或低速行驶时,发动机转速较低,而车轮需要较大扭矩来提供足够的动力。
液力变矩器可以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传递到车轮,使汽车顺利启动并保持低速行驶。
2. 变速过程:当汽车需要加速或变换档位时,液力变矩器可以实现平稳的变速过程。
通过控制液体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可以有效地调节车速和输出扭矩,使驾驶更加舒适。
3. 提高传动效率:液力变矩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发动机输出扭矩和车轮扭矩之间的不匹配,提高传动效率。
同时,液力变矩器具有一定的减震和保护作用,可以减少传动系统的磨损和冲击。
三、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流动和涡轮的旋转。
当发动机输出扭矩作用在泵轮上时,液体被带动旋转,形成液体流动。
流动的液体带动涡轮一起旋转,从而传递扭矩到传动系统。
导向叶轮的作用是引导液体流动的方向,增加传递效率。
液力变矩器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液体阻尼和摩擦,导致一定的能量损失。
为了提高传动效率,现代汽车通常配备了锁止离合器或多段变速器,以减少液力变矩器的能量损失。
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它通过液体传递动力,实现发动机输出扭矩到车轮的传递,使汽车实现平稳启动、变速和行驶。
了解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对驾驶和维护汽车具有重要意义。
液力变矩器的名词解释液力变矩器(Fluid Coupling)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用于传递动力和变换转矩,并在起步、换挡和降低转速时提供顺畅的驱动力。
它由一个外壳、一个泵和一个涡轮组成,通过油液的粘滞性实现动力传递。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源自流体力学和运动守恒定律。
液力变矩器的外壳通常由钢铁材质制成,具有高度耐磨和耐腐蚀的特性。
外壳内有涂有摩擦材料的摩擦片,用于提高摩擦系数。
摩擦片上有刻有扇形槽的泵轮,又被称为泵。
泵的作用是将油液加压并产生流动。
液力变矩器内还装有一个涡轮,又被称为扇轮或轮子。
涡轮的作用类似于风扇,将流动的油液转化为动力。
涡轮内有叶片,可以使用液压力量作用于其上,从而生成转动力。
泵和涡轮通过油液流动的力量相连,实现转矩的传递。
在液力变矩器的运行过程中,油液被压入泵轮,产生高速的液体流动。
这种高速流动会将动能转化为液压能,并传递到涡轮上。
涡轮随即开始转动,同时传递动力到传动轴和其他相关部件。
这种方式使得液力变矩器能够在不引起机械磨损的情况下实现转矩的调节和传递。
液力变矩器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其变矩性能。
通过调整油液的流动,液力变矩器可以提供不同的转矩输出。
在起步时,液力变矩器可以实现较大的转矩输出,而在高速行驶时,转矩输出相对较小,以提供更好的经济性和燃油效率。
这种变矩调节的能力使得液力变矩器在汽车、工程机械和船舶等各种交通和工业领域广泛应用。
尽管液力变矩器具有许多优点,如顺滑的驱动、良好的冷却和减振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液力传递机制的特性,液力变矩器在传递动力时会有一定损耗。
这导致一部分输入功率会被浪费,使得液力变矩器的效率相对较低。
另外,液力变矩器还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这可能对整个传动系统的重量和尺寸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汽车工程领域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其他的传动装置,如离合器和自动变速器。
这些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液力变矩器,并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性能。
然而,液力变矩器仍然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特别是在大型车辆和工程机械中,因为它们在起步和低速行驶时提供了极佳的驱动性能和可靠性。
铲车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铲车液力变矩器是铲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通过液压原理实现动力传递和变速功能。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在转子间的流动来传递动力,并通过调整液体的流动来实现变速功能。
本文将从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首先,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包括泵轮、涡轮和导向轮。
泵轮和涡轮之间通过液体相互作用来传递动力,导向轮则用来控制液体的流向。
当铲车发动机工作时,泵轮受发动机输出轴的动力驱动,液体被泵轮抛出,形成高速液体流。
涡轮接收泵轮抛出的液体流,使液体流动能量转化为动力,从而驱动铲车的传动系统。
导向轮的作用是控制液体流向,通过调整导向轮的位置来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从而实现变速功能。
其次,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的流动和液压原理。
当铲车需要进行加速或减速时,导向轮会调整液体的流向,使液体流动的能量得到调整,从而改变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转矩和速度。
在铲车启动和行驶过程中,液力变矩器能够根据实际工况自动调整输出转矩和速度,以满足铲车的动力需求。
这种自动调整的特性使得铲车能够在不同工况下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提高了铲车的工作效率和驾驶舒适性。
总的来说,铲车液力变矩器是铲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通过液压原理实现动力传递和变速功能。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的流动和液压原理,通过调整液体的流向来实现变速功能。
液力变矩器能够根据实际工况自动调整输出转矩和速度,以满足铲车的动力需求,提高了铲车的工作效率和驾驶舒适性。
因此,了解铲车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对于提高铲车的使用效率和维护保养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液力变矩器的结构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机械装置,主要用于提高汽车、摩托车等车辆的扭矩和功率。
它由一个中心柱、两个齿轮、一个油缸和一个液力囊组成。
中心柱是液力变矩器的主要部件,它支撑着两个齿轮。
两个齿轮通过油缸相互连接,齿轮的旋转带动油缸中的油液旋转,从而实现变矩器的转换。
液力囊是另一个重要部件,它储存着油液,并通过一个泵将油液压力送到变矩器中。
液力变矩器中的油缸和泵是非常重要的部件。
油缸是连接两个齿轮的部件,它通过压缩油液来推动变矩器旋转。
泵是负责将油液从油缸中抽取出来,以便储存到液力囊中。
除了提高扭矩和功率之外,液力变矩器还具有其他优点。
例如,它可以平稳地输出矩力,不会像传统发动机那样产生振动和噪音。
此外,液力变矩器还可以通过维护和更换零部件来减少维修费用。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机械装置,可以提高车辆的扭矩和功率,并且具有其他优点。
了解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
液力变矩器原理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利用液流的转动动能转换为机械动能的装置。
液力变矩器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携带动能的工作液体在叶轮和导向叶片之间产生流动,并通过液体的阻力来达到变矩的目的。
液力变矩器主要由泵、液力涡轮和导向叶片组成。
泵是液力变矩器的动力源,它通过转子和叶轮之间的传递力,将动力传输给工作液体。
液力涡轮是液力变矩器的传递装置,将来自泵的动能转化为液体的动能。
液力涡轮旋转起来,推动液体形成旋涡流动,然后经过导向叶片的引导,使液体重新进入泵来实现循环。
当液力变矩器处于空转状态时,工作液体从泵中的转子中吸入,然后经过泵的叶轮的动力传输给液力涡轮,液力涡轮开始旋转。
由于液体的阻力作用,液力涡轮的旋转速度较泵的旋转速度慢,形成了一种转速比。
当液力变矩器连接到负载上时,液力涡轮带动负载一起旋转,使液体在液力涡轮和导向叶片之间产生流动,并通过流动的液体来传递转矩。
转矩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流动量和液流的速度。
液力变矩器通过调节工作液体的流量和转速比来实现变矩的效果。
当负载较大时,液力变矩器会自动调整液流量和转速比,进而实现输出更大的转矩。
这使得液力变矩器在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常见的动力传递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
设备中。
它的工作原理十分复杂,但通过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初
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主要由泵轮、涡轮和导向叶轮组成。
当液力变矩器
工作时,泵轮受到输入轴的动力驱动,它会将液体压入涡轮,涡轮
受到液体的推动而旋转。
同时,涡轮的旋转也会带动输出轴的运动。
在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过程中,液体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液
体通过泵轮和涡轮之间的传递,形成了一种流体耦合,使得输入轴
和输出轴之间可以实现动力的传递。
这种流体耦合的机制,使得液
力变矩器具有了很好的扭矩变换特性,可以在不同转速下实现较大
的扭矩输出。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简单的液体流动模型来解释。
当
液体从泵轮流向涡轮时,它会受到涡轮的阻力,从而产生一定的扭矩。
这个扭矩会随着液体的流动速度和涡轮的阻力而变化,从而实
现了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动力传递和扭矩变换。
在实际应用中,液力变矩器通常用于需要变速的机械设备中,比如汽车的变速箱、工程机械的液力传动系统等。
它的工作原理使得这些设备可以在不同工况下实现理想的动力输出,从而提高了机械设备的适用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流体耦合的机制,通过液体的流动和扭矩变换实现了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它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机械设备的性能提升和工作效率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持。
简述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常用于传动系统中的液压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输给变速器,以实现车辆的行驶。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动能来进行动力传递,并调节转速和变矩。
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和液力偶合器组成。
泵轮由发动机通过传动轴带动转动,而涡轮与变速器相连,用于输出动力。
液力偶合器充当了泵轮与涡轮之间的传递介质,使其能够通过液体的动能将动力传递下去。
在液力变矩器中,液体的动能传递是通过涡轮和泵轮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
当发动机启动时,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开始旋转,并将液体抛出,形成一个液体环流。
这个液体环流通过涡轮,使涡轮开始旋转。
涡轮上有许多扇叶,当液体环流经过涡轮上的扇叶时,液体的动能被吸收,从而转动涡轮。
液力变矩器中的液体环流不仅由泵轮驱动,同时也通过通过涡轮的转动产生的动力传递回泵轮,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
这种液体环流的闭合和动能的传递,使得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液体传递到变速器,实现车辆的运动。
液力变矩器不仅可以传递动力,还能够调节转速和变矩。
当汽车需要快速起步或加速时,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液体环流的作用,能够增加输出动力和转矩,从而实现高速传动。
当车辆需要减速或停止时,液力变矩器通过减少液体环流的作用,降低输出动力和转矩,从而实现减速和停止。
液力变矩器的调速和变矩功能是通过调节液力偶合器的结构和液体的流量来实现的。
液力偶合器的结构和扇叶的形状可以调节液体环流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转速和转矩的调节。
同时,液体的流量也可以通过液力偶合器的结构来调节,进一步实现对转速和转矩的控制。
总结一下,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的动能来实现动力传递,并通过液力偶合器的结构和液体的流量来调节转速和变矩。
其工作原理包括液体环流的形成和闭合、液体环流的动能传递以及液力偶合器的结构和液体流量的调节。
液力变矩器在传动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高效的动力传递和精确的转速调节。
液力变矩器原理介绍液力变矩器由可转动的泵轮和涡轮,以及固定不动的导轮三个压焊接而成,而工程机械和一些军用车辆所用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轮则是用铝合金精密铸造而成的。
泵轮泵轮是液力变扭器的主动元件,与变扭器壳制成(或焊接)一体,变扭器壳体总成用螺栓固定于发动机曲轴后端凸缘上,随曲轴一起旋转。
泵轮内部有一系列径向向后弯曲的叶片,以给工作液一个额外加速度和附加能量。
叶片内沿装有让变速器油平滑流动的导环。
泵轮是和电动机轴连接的主动轴上的工作轮,其功用是将输入的机械功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动能,即相当于离心泵叶轮,故称为泵轮。
当电动机带动泵轮旋转时,泵轮内的液体质点随之旋转,这是液体一边绕泵轮轴线做旋转运动(牵连运动〉,一边因受离心力作用而沿径向叶道流向泵轮外缘并进人蜗轮中。
由于液体的连续性,当流到蜗轮内缘处又沿泵轮的内缘流回泵轮,从而形成环流运动(相对运动)。
可见,工作液体质点既做旋转运动,又做环流运动,因而液体质点的绝对运动轨迹是螺管状的复合运动。
涡轮涡轮是液力变扭器的从动元件,它通过花键与行星齿轮变速器输入轴连接,从运动的液体吸收动能并把动能转变为旋转动能。
如同泵轮一样,涡轮也装有许多叶片。
但是:1)涡轮叶片多于泵轮叶片,以提高传动效率。
2)涡轮叶片的弯曲方向与泵轮叶片弯曲方向相反,既相对于顺时针转动的方向而言,所有的叶片都向前弯曲。
涡轮叶片与泵轮叶片相对放置,中间有一很小的间隙。
在泵轮与涡轮间,油流方向突然改变,以减少振动损失。
涡轮的作用相当于水轮机的工作轮,它将工作液体的动能还原为机械功,并通过被动轴驱动负载。
泵轮和涡轮具有相同的形状、相同的有效直径(循环圆的最大直径)只是轮内径向辐射形叶片数不能相同,一般泵轮与涡轮的径向叶片数差1~4片,以避免引起共振。
当液体进人蜗轮后,对蜗轮叶片产生冲击力,并形成冲击力矩推动蜗轮旋转,液体被减速降压,液体的动能转换戚蜗轮的机械能而输出做功。
由此可见,被力耦合器是依靠工作液体环流运动来传递能量的,而产生环流运动的先决条件是寒轮转速;于蜗轮的转速,郎二者之向存在转速差(滑差)。
液力变矩器(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是一种用于传递动力和变换扭矩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自动变速器系统中。
液力变矩器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动力传递:液力变矩器可以将内燃机的动力传递给传动系统,实现车辆的运动。
当发动机运转时,液力变矩器将引擎输出的旋转动力传递给传动系统,驱动车辆前进。
扭矩变换:液力变矩器可以通过液力传动的方式实现扭矩的变换。
当车辆启动或行驶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起动扭矩或爬坡扭矩时,液力变矩器可以通过液力传递,提供额外的转矩增益,以满足车辆的需求。
车速调节:液力变矩器能够通过调节内部液体的流动状态,实现车辆的速度调节和传动比的变化。
根据车辆驾驶需求和工况变化,液力变矩器可以自动调整液体的流动特性,以实现不同车速和传动比的变化。
隔离振动:液力变矩器具有一定的缓冲和隔离振动的功能。
在发动机运转时,液力变矩器可以通过液体的阻尼效应,减轻或消除发动机运转时的振动和冲击,提高车辆的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总之,液力变矩器作为自动变速器系统中重要的传动装置,具有动力传递、扭矩变换、车速调节和隔离振动等功能,为车辆提供了平稳的动力输出和灵活的变速控制。
写出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通过液力传动来实现扭矩变化的装置。
它由涡轮、泵轮和导向轮组成,涡轮和导向轮之间通过一定的介质液体相互传递力矩。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涡轮:液力变矩器内部的涡轮叶片连接到传动系统中的输入轴,涡轮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动能转换为液体流动的能量。
2. 泵轮:液力变矩器内部的泵轮叶片连接到传动系统中的输出轴,泵轮的作用是将液体流动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输出的动能。
泵轮与涡轮相互嵌套,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
3. 导向轮:液力变矩器内部的导向轮将导向流体的流动方向,控制液体流速和流量。
4. 液体传递扭矩:当液体从涡轮流向泵轮的过程中,液体将受到涡轮的力矩作用,导致泵轮开始转动,传递扭矩给输出轴。
液力变矩器的扭矩传递过程主要是通过液体的动量变化而实现的。
5. 液体损耗:液力变矩器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液体损耗,这是由于液体的粘性和摩擦导致的。
液体损耗会影响液力变矩器的效率,并且会使得液
力变矩器发热。
通过调节液位,可以改变液力变矩器的扭矩输出,从而实现不同扭矩需求的传动。
液力变矩器主要用于汽车、船舶和工业机械等领域。
简述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动力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和工业机械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体在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动能转换来实现传递扭矩和功率。
液力变矩器无需接触零部件,具有平稳传动、扭矩比可调、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受到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和导向轮组成。
泵轮和涡轮之间充满液体,当泵轮转动时,液体从泵轮传递到涡轮,从而传递动力。
导向轮的作用是引导液体流动,从而提高液体的传递效率。
二、液体的传递当发动机启动后,液力变矩器开始工作。
液体从泵轮叶片上受到动能的作用,形成液流速度。
液体流动到涡轮叶片上时,液体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涡轮转动。
液体在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动能转换实现了动力的传递。
三、液体的扭矩调节液力变矩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扭矩比可调。
液体在传递过程中,其扭矩转换比取决于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叶片数量、形状和液体的流动状态。
如果需要改变传递的扭矩,可以通过改变泵轮或涡轮的位置或形状来实现。
四、液体的散热液力变矩器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通过液体散热系统来进行散热。
一般情况下,液力变矩器使用冷却液或液体潜热来散热,以保持液体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确保液体的传递效率和液力变矩器的稳定工作。
五、自锁作用由于液力变矩器内部流体传递动力的原理,液力变矩器具有自锁的作用。
当发动机怠速或轻负荷工况下,泵轮和涡轮之间的液体流动速度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传递动力,此时液力变矩器会起到减速的作用,从而避免了发动机怠速时车辆的冲击感,提高了行驶的平顺性。
六、应用范围液力变矩器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起重机、船舶、机床和工业生产线等领域。
在汽车中,液力变矩器不仅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还能够实现变速箱的无级变速,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舒适性。
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传递动力,实现了传递扭矩和功率的功能,并具有扭矩比可调、自锁作用等特点,因此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TS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自动传动系统(Auto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简称ATS)是现代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械和液压装置,实现了汽车的自动换挡功能。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ATS的工作原理,包括液力变矩器、齿轮组、离合器、控制单元以及传感器等五个方面。
正文内容:1. 液力变矩器:1.1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构造: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和导向叶片组成,它们通过液体的流动来传递动力。
1.2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当发动机转速增加时,泵轮会加速液体的流动,液体的动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从而实现动力传递。
2. 齿轮组:2.1 齿轮组的构成:齿轮组由多个齿轮组成,每一个齿轮都有不同的齿数和直径。
2.2 齿轮组的工作原理:通过不同大小的齿轮组合,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从而实现不同档位的换挡。
3. 离合器:3.1 离合器的作用:离合器用于连接和断开辟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
3.2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当离合器踏板被踩下时,离合器片会与飞轮分离,断开动力传递;当离合器踏板松开时,离合器片会与飞轮接触,重新连接动力传递。
4. 控制单元:4.1 控制单元的功能:控制单元负责监测车速、发动机转速和驾驶员的操作,并根据这些信息控制液力变矩器、齿轮组和离合器的工作。
4.2 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获取车速和发动机转速等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换挡策略,发出信号控制液力变矩器、齿轮组和离合器的工作。
5. 传感器:5.1 传感器的种类:ATS中常用的传感器有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油压传感器等。
5.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通过感知车辆的状态,如车速和发动机转速等,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以便控制单元做出相应的调整。
总结:综上所述,ATS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液力变矩器、齿轮组、离合器、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等五个方面。
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的流动实现动力传递,齿轮组通过不同大小的齿轮组合实现不同档位的换挡,离合器用于连接和断开动力传递,控制单元负责监测和控制ATS的工作,传感器则感知车辆的状态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
简述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是一种利用液力传递力矩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车辆中,如汽车、船舶、起重机等。
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的静压力和动力转换产生驱动力和加速扭矩,从而实现动力传递和变速的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由三个主要部件组成:泵轮(pump impeller)、涡轮(turbine impeller)和导向叶片组(stator)。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涡流阶段(Torque Phase)、过渡阶段(Stall Phase)和轴向转动阶段(Acceleration Phase)。
1.涡流阶段(Torque Phase):在涡流阶段,发动机中的转动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液力变矩器的泵轮。
泵轮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工作液体由泵轮中心向边缘流动,并向外界形成一个旋转的涡流区。
在该涡流区中,工作液体与涡轮叶片接触,产生一个相反的涡流方向。
由于涡轮上的涡流方向与泵轮的涡流方向相反,涡轮受到一个阻碍旋转的力矩。
该旋转涡流的力矩正是液力变矩器实现加速转动的原理。
2.过渡阶段(Stall Phase):当涡流阶段的涡流产生足够大的力矩时,涡轮开始转动。
转动的涡轮将工作液体重新引导回泵轮,形成一个封闭的液体环流,进入到下一阶段。
在此阶段中,液力变矩器起到传递转动力矩和承载转动负载的作用。
3.轴向转动阶段(Acceleration Phase):一旦涡轮开始转动,液力转换器就进入了轴向转动阶段,同时涡轮的旋转速度也开始加速。
液体在泵轮和涡轮之间的流动变得更加强烈,通过液流的不断加速转换能量,并继续传递转动力矩。
在此阶段中,液力变矩器将转动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轴,实现机械设备或车辆的加速。
总结起来,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静压力和动力转换产生驱动力和加速扭矩。
通过涡流阶段、过渡阶段和轴向转动阶段的连续工作,液力变矩器实现了动力传递和变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