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
- 格式:pdf
- 大小:162.18 KB
- 文档页数:4
川滇强震震前短期阶段地震活动空间异常特征
刘翔;苏有锦;和宏伟;李宗兴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2005(28)4
【摘要】对1973年以来川滇地区21次6级以上强震的震前地震活动进行了全时空扫描, 发现大多数强震在孕育中期至短期阶段,震源附近会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3级或4级中小地震条带.与强震孕育中期阶段相比,在强震孕育的短期阶段中小地震条带方向出现明显偏转,偏转角度为15°~150°.中小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这种动态异常,可作为强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的一项标志.
【总页数】7页(P313-319)
【作者】刘翔;苏有锦;和宏伟;李宗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保山市地震局,保山,6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5
【相关文献】
1.川滇地区强震前流体异常特征与预测指标体系初探 [J], 王俊;邵志刚;孙小龙;王熠熙;向阳;王喜龙
2.川滇强震前地震活动空间扫描短期特征 [J], 杜方;吴江
3.从强震前中强地震活动探讨川滇菱形块体内未来强震的可能性 [J], 龙德雄
4.川滇地区强震前水氡和水汞短期综合异常特征研究 [J], 唐采;王永安;付虹
5.新疆地区强震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动态图像 [J], 陈虹;刘冬英;沙海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1卷第1期 2021年1月地震E A R T H Q U A K EVol. 41,No. 1J a n.,2021doi: 10.12196/j. issn. 1000-3274. 2021. 01. 016基于时变重力数据的川滇地区场源模型反演和解释,郑秋月、王青华、刘东\黄江培、陈石2’3(1.云南省地震局形变测量中心,云南昆明650041 ; 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3.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95)摘要:时变重力信号能反映地球内部介质迁移引起的不均衡变化,本文利用三维欧拉反褶积方法,通过建立合适的场源模型获得最佳反演参数.并采用水平梯度滤波法消除部分虚假发敗解,优化反演结果。
在此基础上,利用川滇地区2015—2019年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的K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开展对川滇地区重力变化场源特征的定性和定M研究。
结果表明:欧拉反褶积方法能有效反演重力场变化异常的场源•:维空间分布特征,反演结果与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县iW s5. 7地震,2019年6月17 R长宁县M s6.0地震及同年7月4日珙县发生的M s5.6地震位置相对应,揭示了区域内的构造活动特征,为地表时变重力数据的反演和解释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对捕捉与深部构造相关的地S前兆信息、开展强震中长期预测的应用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时变重力信号;欧拉反褶积;场源模型反演;川滇地区中图分类号:P315.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274(2021)01-0205-14引言重力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重力场的非潮汐时-空变化有着充分、明确的物理意 义,地震、地下水、火山活动及各种构造运动和地壳垂直形变等地球内部物质变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地球重力场变化1。
而地震是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强烈表现形式,地震的孕育是应力的持续增加到释放的过程,该过程伴随着物质运动、质 量迁移或者密度变化等,这些地球内部质量迁移引起的不均衡变化,都会引起震区周围重力场的变化。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震精定位傅莺;龙锋;王世元【摘要】Based on seismic station dataset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we performed a multi-stage seismic location method (Hypo2000 + Velest + HypoDD) to precisely locate 7787 earthquakes taking place during 2010~2015 along the eastern boundaries of the diamond block of Sichuan-Yunnan,namely from the southern Dawu to Qiaojia segment.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e location precision is advanced greatly and the epicenter distribution exhibits a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linear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faults.The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is quite intensive at the intersection region among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the Anninghe fault zone,the Xiaojinhe fault zone and the Daliang Mountain fault zone to the east.The depth profile of seismicity shows a clear stepwise activity along the active seismic fault zones.The profile that crosses the faults of the Xinshuihe,Anninghe,and Daliangshan presents a complex interaction among faults near the multiple faults intersection region Shimian,where the earthquakes are obvious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depth.The earthquake is very rare at the depth of 15~20km,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 of the plastic rheology between 14~ 19km calculated by Zhu Ailan.%选用四川及云南地震台站资料,采用多阶段地震定位法(Hypo2000+ Velest+ HypoDD),对四川境内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道孚南至巧家段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7787次地震进行了精定位.精定位后,震源位置精度明显提高,震中分布与地震断裂带线性展布较一致.定位结果显示,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地震分布相对密集,鲜水河南段与安宁河断裂带、小金河断裂带及以东的大凉山断裂带交叉区域相对密集.深度剖面图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分段活动特征明显,横跨鲜水河、安宁河和大凉山等断裂的剖面呈现出石棉附近多断裂交汇处的断层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地震明显分为深、浅两丛.15~ 20km深度范围地震非常稀少,这与朱艾斓提出的14~19km塑性流变的层厚和位置较,致.【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8(034)001【总页数】11页(P60-70)【关键词】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精定位;Hypo2000;HypoDD【作者】傅莺;龙锋;王世元【作者单位】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号 61004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号 61004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号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20世纪70年代,李玶等(1975)、阚荣举(1980)、阚荣举等(1977)分别从地震地质背景和构造运动、强震震源机制解和地震地表破裂带等角度提出了以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以及小江断裂带为东北边界,以规模巨大的红河断裂带为西南边界的川滇菱形块体的概念。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OBSERVATION AND RESEARCH第43卷 增刊1
2022年 12月Vol.43 Suppl1Dec. 2022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22. S1. 070
第一作者简介:祝意青(1962—),男,学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E-mail:zhuyq201207@126.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4092,U1939205)
川滇藏交界重力场变化及强震危险背景祝意青 隗寿春 赵云峰 刘 芳(中国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1 引言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漾濞发生MS 6.4地震(25.67°N,99.87°E),震源深度8 km;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玛多发生M
S
7.4地震(34.59°N,98.34°E),
震源深度17 km。2次地震均处于南北地震带,发震时间相差仅4 h16 min,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南北地震带地区是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最强烈、地震活动频度最高、强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漾濞M
S 6.4和玛多MS
7.4地震的快速连续发生,未来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形势
如何发展,是地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祝意青等(2003)研究表明,南北地震带地区强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关联现象,在地震孕育过程中,与地震构造有关的一个强震的发生会引起地下介质中应力的重新分配,导致介质非线性应变积累加速,从而使断裂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而触发下一次强震的提前发生。当与地震构造有关的2个距离较远的强震连续发生时,则有可能在与2次强震活动有关的构造断裂区域的黄金分割数附近触发另一个强震。川滇藏交界位于这2次强震活动有关的构造断裂区域。因此,分析研究川滇藏交界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演化特征,探讨重力场变化与地壳运动及构造活动和强震孕育发生的关系,有助于该地区强震危险性 研究。
川滇地区地震动预测模型及其对2021年漾濞6.4级地震的适
用性
王中伟;胡进军;张辉;靳超越;胡磊
【期刊名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年(卷),期】2022(42)1
【摘要】随着川滇地区强震记录的不断增加,为了建立更符合该区域地震动特征的预测模型,文中基于该区域现有的地震动数据,通过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建立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地震动预测模型;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为了分析文中预测模型对漾濞地震的适用性,首先根据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选取合适的漾濞地震数据,计算真实记录的反应谱值与文中模型预测值的残差,通过分析残差研究漾濞地震的反应谱特征与川滇地区其他同震级地震的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文中预测模型在短周期与王玉石等的川滇地区衰减关系存在一定差异,而在中长周期略高于王玉石等的模型,且文中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漾濞地震,但漾濞地震存在远场PGA衰减较快和中长周期地震动强度相对较高的特点。
【总页数】10页(P200-209)
【作者】王中伟;胡进军;张辉;靳超越;胡磊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川滇地区水平向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2.川滇地区中小震地震动衰减特征分析
3.川滇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中等地震动态演化特征
4.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
5.云南漾濞
6.4级地震后川滇地块地震活动性初步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换的频谱,发现它们低频段(<3 Hz )几乎完全一致,高频段(>3 Hz )差异较大。
据此推测激发压力变化导致走时变化的原因是,激发压力变化后不变的低频段和变化的高频段耦合在一起,形成了“伪走时变化”。
激发条件导致的伪走时变化数量级上等于或大于中强地震造成的走时变化,并且技术上目前难以区分开,因此,我们建议在利用气枪震源监测地壳介质应力状态的时候,保持激发条件不变。
Ⅲ-71川滇地区近期断层运动特征分析贾 鹏※ 唐红涛 李瑞莎 张 希(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87跨断层形变监测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展了40多年,是一种观测精度较高、能够直接反映断层活动的形变观测手段,通过分析断层活动性质、运动速率,建立观测模型提取异常观测信息,结合构造应力背景对断层危险性进行研究,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周硕愚等利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板内地壳形变系统动力学,并将系统科学引入断层形变领域,识别“场兆”、“源兆”性断层形变异常,对稳态的偏离做定量描述;施顺英等利用动态灰箱法提取长趋势异常和突跳异常,再用孕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进行合成,来提高异常识别的可靠性;张晶、李瑞莎等利用断层活动协调比来捕获潜在震源区异常变化信息与断层应变积累状态;陈兵、李杰、张希、焦青等利用垂直形变趋势累积率、跨断层垂直位移速率的动态演化以及速率合成方法对震前的跨断层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等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跨断层形变的异常识别指标对地震预报的方法探索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川滇地区的跨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滇西北地区、小江断裂带和石屏建水断裂带的断层形变资料进行速率合成计算,对这些场地的短水准和短基线在芦山地震、汶川地震、丽江地震、永胜地震等地震前后速率合成结果和张压趋势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2011—2015年GPS 资料的面膨胀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川滇地区各活动断裂带(或构造区)与地震活动的几点认识:(1)川滇地区的大多断裂带年均合成活动速率不高,发震时速率接近于0,但地震前1—3年张压趋势变化幅度会显著增多,例如丽江地震、芦山地震、姚安地震和永胜地震等。
川滇百年强震活动的幕式图像与未来强震趋势
黄圣睦
【期刊名称】《四川地震》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依据近百年来川滇强震(M≥6.5)的时序特征和地理图像分别作出了两种不同的活跃幕划分,其差别主要在1941年耿马-澜沧地震的归属不同,但划分其后的1948~1998年的三个强震活跃幕却是一致的.另外还对强震幕的起止标志、重现性及对未来(21世纪初)的强震活动趋势作了简要讨论.
【总页数】10页(P12-21)
【作者】黄圣睦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震局,监测预报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5
【相关文献】
1.川滇强震活动图像特征与趋势讨论 [J], 黄圣睦;朱航
2.川滇当前强震活动图象与地震趋势 [J], 黄圣睦;董瑞英
3.我国西南及其邻区新的强震活动幕与当前地震趋势问题 [J], 黄圣睦
4.新疆及边邻地区强震活动轮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强震活动趋势的估计 [J], 王季达;高国英;王公达
5.川滇强震活动图像特征及其重复性研究 [J], 黄圣睦;董瑞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