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医面诊
- 格式:ppt
- 大小:474.00 KB
- 文档页数:44
中医面诊知识点总结一、中医面诊的基本知识1、面部特征中医面诊是通过对患者面部的肌肤、色泽、形态和表情等方面的观察,来认识疾病的特点。
面诊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中医诊断的重要部分。
面诊主要包括观察面色、口部和鼻部特征、眼部特征、舌象特征、身体部分特征等。
2、中医面诊的作用中医面诊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进一步诊断疾病,还能够为临床施治提供很多参考依据。
3、中医面诊的方法中医面诊的方法主要包括:神色、面色、面部、舌诊、眼、鼻、口、额泄、耳廓、头发及发梢等等。
4、中医面诊的应用范围中医面诊不仅适用于一些内科疾病,还适用于一些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和皮肤病等等。
二、中医面诊的观察要点1、面色中医面诊中的面色是指人脸的生理色彩状态。
从中医学角度看,面色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状况和脏腑功能活动的变化。
中医面诊中有八个面色分别为:正常色、洪色、红色、淡色、灰色、黄色、青色、乌色。
2、眼部特征中医面诊中的眼部特征包括眼神、眼球、结膜等。
从眼睛的状态可以看出人体的精气神征召、骨骼、脏腑、经络等多方面的情况,总体上人们说眼睛是心灵之窗,观察眼睛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
3、舌象特征中医面诊中的舌象特征主要是指舌质、舌苔、舌体、舌根等舌的特征。
中医认为舌象可以表现人体经脉络脉系统全身循行,表明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也是脏腑经络相关有关的一个重要反映点。
4、口部和鼻部特征中医面诊中的口部特征主要包括口唇、口角、口腔、舌头等口部的特征。
鼻部特征主要包括鼻型、鼻孔、鼻头等。
从这些特征可以推断人体气血状况、脏腑功能以及寒热、虚实的表现。
5、身体部位特征中医面诊中的身体部位特征主要包括头发、发梢、头颅、耳廓等。
中医面诊认为头发不仅反映身体健康状况,还反映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况。
三、面部特征与病证关系1、面色与病证关系面色是中医面诊中的重要内容,诊断疾病时可以从面色中寻找一些线索。
中医面诊认为不同的面色反映了不同的脏腑病变,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诊断和推测疾病的性质和病情变化。
中医诊断之——面诊面诊,即医生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对面部整体以及面部五官进行观察,从而判断人体全身与局部的病变情况。
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起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
”说明人体内脏功能和气血状况在面部有相应表现,人们可以通过对面部各种状况的观察,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病情变化。
五脏在面部的分布两眼间为心、鼻梁为肝、鼻头为脾、两眉间为肺、颊外侧为肾望五官知五脏脾气通于口:脾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脾有病状则唇色发黄,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肝气通于目:肝气顺则目清明,目清则能辨五色;肝有病状则目眦发青,会影响视觉。
肺气通于鼻:肺脏和顺健康,则鼻能闻香臭;肺有病状则喘息鼻张,影响呼吸功能。
心气通于舌:心气和顺则舌能辨五味;心气不顺有病状则舌卷短,影响话语清晰。
肾气通于耳:肾气足则耳能听五音;肾气虚则耳鸣耳聋,影响听力。
望面知健康1心反射区在两眼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证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
2肝反射区在外耳道连线与鼻梁中线交叉处。
如这两个部位发青发暗或有斑,可能是脂肪肝。
3脾反射区在鼻头。
若鼻头发红或酒糟鼻者或鼻头肿大,证明脾热或脾大,一般会感觉头重、脸颊疼、心烦等。
4肺反射区在两眉端连线的中点。
若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
5肾反射区在鼻翼水平线与太阳穴垂直线交叉处。
若此部位有痣或痦子,证明此人肾功能先天不足。
一、总论l、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先天功能不足。
2、脸上长斑:表示该部位长期慢性耗损形成的慢性疾病(3~5年形成)。
3、脸上长青春痘:表示该部位脏器现阶段正存在炎症病变(短期形成)。
4、全脸青春痘、斑:是内分泌失调或肝脏免疫功能下降。
二、各论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髮际处(即髮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中医面诊颜面望诊是古代名医扁鹊提出来的,它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望诊,也叫面诊,包括五官察色,望形态、症状、现象等对病人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面诊的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会反映到脸上。
健康人的脸色通常是微黄,是干净红润而有光泽;不健康的人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
小孩脸上通常都是干干净净的;随着岁月的增长以及空气、水、食物添加剂、环境污染、基因变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体健康受到伤害,面部就会逐步产生症状。
我们如果掌握了面诊的方法和技能,就能一分钟知道健康状况,也就是说一分钟换来一生的健康!下面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中医面诊的简单知识。
一、首先我们来认识面诊图表定位:1额头上三分之一处为心区和心理压力区2二眉毛二分之一向内,除额头上的三分之一心区的部位为肺区。
3二眉毛二分之一向太阳穴画直线为第一肝区。
4二眉中间叫脑区。
5两眼之间的鼻根处,代表心脑血管区。
6两眼与鼻根两侧间,男代表胸腔区、女代表乳腺区。
7整个鼻子的二分之一、鼻子最高处是肝脏的第二位置区。
8鼻梁(最高处)两侧斜坡处位置代表胆区,所谓肝胆相连肝胆相照。
9鼻头代表脾区。
10鼻翼代表胃区。
两侧凹处为十二指肠区。
11颧骨下侧到外眼角与鼻子对齐是大肠区。
12颧骨到内眼角与鼻子对齐是小肠区。
13人中是膀胱区。
14嘴四周代表生殖系统区。
15 下巴是肾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叫疲劳酸痛区。
16整个下巴到耳朵包括耳朵为肾区。
二、脸部症状、现象说明:随着年龄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多,有痘、痔、色斑、痕、纹路:“一般青少年以痘表现,中年人以皱纹表现,老年人则以斑表现。
”l、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先天功能不足。
2、脸上长斑:表示该部位长期慢性耗损形成的慢性疾病(3~5年形成)。
3、脸上长青春痘:表示该部位脏器现阶段正存在炎症病变(短期形成)。
中医面诊面部反映身体健康中医面诊是中医传统诊断的独特技术之一。
通过观察面部的外部表现,中医师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面部被视为身体内脏系统的“镜子”,通过面诊可以发现身体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
本文将探讨中医面诊面部反映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面部反映症状。
一、中医面诊的原理中医面诊基于中医经典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经络学说。
中医相信,人体的内脏脏腑与面部有密切的关联。
通过观察面部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细节,可以判断出身体的阴阳平衡状况、五行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经络的畅通程度。
中医面诊也包括观察面部表情、眼神等细节,因为情绪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二、常见的面部反映症状1. 面色:中医认为面色可反映气血运行状况和机体的阴阳平衡。
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而红润可能表示阴虚火旺。
黄色可能是脾胃不好或肝胆功能紊乱的表现,而青紫色可能表示气血不畅或气滞血瘀。
2. 纹理和斑点:中医相信面部的纹理和斑点可以反映肝脏和脾胃的健康状况。
例如,额头上的痤疮可能与肝气郁结有关,而颧骨上的淡纹可能表示脾胃虚弱。
3. 眼睛:眼睛是心脏的外在表现。
眼部的黑眼圈、眼白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况。
例如,心火旺盛可能导致眼睛发红,心脏气血不足则可能导致眼白发黄。
4. 嘴唇和舌头:上唇和下唇的颜色、形状和湿润程度可以反映肺和胃的功能。
舌头的颜色、形态和苔色可以反映全身的机能状态。
例如,干燥的嘴唇可能暗示肺热,舌苔厚腻可能暗示脾胃湿热。
5. 鼻子:鼻部的形态、色泽以及鼻孔的大小可以反映肺部的状况。
如果鼻子发红或者鼻孔肿胀,可能与肺热有关。
三、调整身体健康的方法中医面诊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身体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
下面是一些改善身体健康的常见方法:1. 饮食调理:根据面部反映的问题,调整饮食结构。
例如,面部出现痤疮可能与油腻食物过多有关,建议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可以适当增加食用补血食物。
中医面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面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舌苔等多方面的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病情。
简单易学的中医面诊辩证,五脏问题都写在脸上,普通人都可以学会今天来介绍一下面诊,《灵枢》中记载∶“鼻者,肺之官也。
目者,肝之官也。
口唇者,脾之官也。
舌者,心之官也。
耳者,肾之官也”,说明人体的内脏功能和气血状况都会在头部有所表现,通过对面部五官的观察,可以对身体状态做出大致判断,然后再通过其他方法来做出具体辨证。
面诊的作用面诊可以先从色诊开始,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办法。
一、通过面部色诊,可以判断气血的盛衰。
比如面部红润光泽为气血充盛,面色淡白无华,为气血不足,面色晦暗青紫,多属于气血瘀滞。
二、可以识别病邪的性质。
比如面部色赤多为热邪,色白多为寒邪,色青紫多为气滞血瘀,面目色黄鲜明多为湿热熏等。
三、还能确定疾病的部位。
按照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青色为肝色,赤色为心色,白色为肺色,黄色为脾色,黑色会肾色。
一旦脏腑有病,其病色就可以明显的暴露于外,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面色变化,来判断不同的脏腑病位。
病色的分类病色主要有青,赤,黄,白,黑五种表现,它们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1,青色主血瘀,肝病,寒证,痛证和惊风,多因为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
面色淡青,多为虚寒证。
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或者剧痛,或者也可以见于肝病;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并且伴有胸部憋闷疼痛,多属于心阳虚衰兼心血瘀阻导致的胸痹;如果小儿高热,眉间,鼻柱和唇周围色青者,多属于小儿惊风或者是惊风的先兆。
2,赤色主热证。
多因为热盛而脉络扩张,面部气血充盈所导致的。
满面通红,多属于外感发热,或者是脏腑火热炽盛导致的实热证;两颧骨潮红者,多属于阴虚阳盛的虚热证。
3,黄色主脾虚和湿证。
多是因为脾虚导致运化功能减退,气血不足,面部失荣,或者是湿邪内蕴导致的。
如果面部淡黄没有光泽,多属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导致的;如果面色淡黄并且有浮肿的感觉,是脾气虚弱,湿邪内生导致水肿所致的;如果面目身尿都发黄,极有可能是黄疸;如果黄色鲜明就跟橘子皮一样,多为湿热所致,多为肝胆湿热或者脾胃湿热;如果黄色晦暗就像烟熏一样,多为寒湿郁滞所导致;最后面色苍黄的多属于肝郁脾虚。
中医颜面望诊口诀
中医面诊,是通过观察面部的色泽、形态、纹理等,来诊断人体内脏的病变和身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中医颜面望诊的口诀:
1. 视色:观察面色,寒热湿燥,阴阳盛衰。
2. 瞻形:看面部轮廓,皮肤光泽,肿胀凹陷,五官状况。
3. 问诊:询问面容情况,眼耳鼻喉口牙。
4. 闻气:嗅气息清浊,判断内脏健康。
5. 摸口:触摸舌苔舌质,面部肌肉紧张松驰。
6. 看脉:观察面部血管,脉络分布情况。
以上是中医颜面望诊的口诀,在实际诊断中,医生还需要结合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全面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1 -。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知识精华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是中医诊断的三大基本方法,是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背部、手部来发现疾病的一种手段。
以下是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的知识精华:
1. 面诊:中医面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舌苔、眼底、口唇等进行判断,以了解患者的气血、脏腑、经络、病邪等情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黄瘦可能是脾虚湿滞等。
2. 背诊:中医背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背部情况,如皮肤、毛发、脊柱等,了解患者的病情。
例如,背部出现红疹可能是病邪侵袭,背部出现湿疹可能是湿热内蕴。
3. 手诊:中医手诊是通过触诊患者手部,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经络气血等情况。
例如,手指发凉可能是寒邪侵袭,手掌发热可能是肝火旺盛等。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能够帮助中医医生发现患者疾病的根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 1 -。
老中医秘不外传的面诊秘诀第一、中医面相诊病两眉间为肺,颜色白黄则有病。
两眼间为心,颜色白黄发亮有病。
鼻梁为肝,颜色发红乌暗则有病。
鼻羽为胆,黄的为病,白中带点为结石,两鼻孔为胃,色白则有病;两咀角为肾,颜色白淡则有病,白中带点为结石。
第二、秘传面相疾病总抉肾亏眼肚黑,脾热准头红,肝盛两眸赤,寨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肾绝耳黑稿。
湿盛面皮黄,肝热皮毛燥,肺热眼颧红,夹色眼昏暗,足伤月脖沉。
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气虚面浮肿,多寒面唇青,痛病眉心皱。
火燥额堂乌,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颧赤清肝肺,肥盛痰要除。
瘦人肝火盛,赢弱气虚防,困喉发噎食,困口发胃寒,泄泻面黄白。
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泄,眼圆突防狂,似鹤成痨症,如紫定骨蒸。
鬼惊面蓝黑,绝胃口门青,服毒白人口,发红下血症,面黄如染纸。
肠风及血崩,眼沉成眼病,鼻丑腰不宁,怪部黑忧症,斑缠亦同评。
悬针灵锁印,中焦病必成?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痰盛面光亮。
气紧腰痹防,鼻耳暗将亡,诸病宜查此,临症不张忙。
第三、疾病在面部表现祥析心经受病盯盾心皱,悬针破印,山根断,眉连印眉毛重主心经或心病。
“肝经受病一眉骨强起,颧骨高竖,人瘦筋现,眼多红筋,面皮紧瘦,颈筋多粗,肌重肉松,鼻脊露骨,细小无肉,此为肝病阴虚见血。
馏似醉者,色泽常常清而忽昏浊劈惨者,皆是不常之变,尽为卒死之兆。
病人若目兵妻视,舌卷缩者,谓之心绝,即日死。
面惨色黄,唇青短缩者,谓之脾绝,不出十日死。
齿牙干焦,耳黑而聋者,为谓肾绝,不出旬日死。
口中纪很不合及眼睛翻恶者,谓之肝绝,不出十日死。
发直干脆者,不出半月死。
面色忽如马肝,望之如青龙之黑,不出三日死。
四墓发黑色者死。
年上横黑气者死。
病人得紫色者皆痉,得黑色者皆死。
面有三黑:墨黑吉,漆黑吉,炭黑凶。
水色如黑漆,不欲如炭,如乌羽者生候,如烟煤者死候。
面有三红:鸡冠红吉,朱砂红吉,大红者死。
火色欲如白裹朱砂,不欲如蓝,如翠羽者生候,如草滋者死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