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意义 孙玉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5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孙明辉;刘龙;杨瑞萍;雷旭;刘艳清;陈泽芳;杨靖;李健;谭华炳【期刊名称】《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8(10)4【摘要】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检测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25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分析不同肝癌分期、HBV基因型、HBV DNA载量及HBV感染时长患者AFP和PIVKA-Ⅱ水平的差异,计算AFP和PIVKA-Ⅱ检测HBV相关HCC患者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不同HBV基因型和不同HBV感染时长的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载量和肝癌分期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KA-Ⅱ联合AFP检测的阳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01%、84.57%和88.24%,均显著高于PIVKA-Ⅱ和AFP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筛查HBV相关HCC患者的重要指标,HBV DNA载量、临床肝癌分期结合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有助于HCC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总页数】6页(P1-6)【作者】孙明辉;刘龙;杨瑞萍;雷旭;刘艳清;陈泽芳;杨靖;李健;谭华炳【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湖北十堰442000;房县精神卫生中心内科,湖北房县 4421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湖北十堰442000;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甲胎蛋白、铁蛋白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意义 [J], 文君;李嘉;王春妍;马莹2.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HBV相关HCC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田江川3.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J], 李欢; 陈娟娟; 祝成亮; 张平安4.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鳞状细胞癌抗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J], 李薇薇5.血清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J], 冯家立;徐鲁;宁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甲胎蛋白、铁蛋白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意义文君;李嘉;王春妍;马莹【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年(卷),期】2017(033)009【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PIVKA-Ⅱ)、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单项及联合检测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HBV相关HCC、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并检测PIVKA-Ⅱ、AFP、FER水平,分别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HBV相关HC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产生三项指标联合预测概率的新变量pre.结果血清AFP及PIVKA-Ⅱ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HCC及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446、59.613,P值均<0.001).AFP水平在HBV相关HCC组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4.609、-6.026、-6.031,P值均<0.001),乙型肝炎肝硬化AFP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Z=-2.30,P=0.021);PIVKA-Ⅱ水平在HBV相关HCC组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6.080、-6.595、-5.608,P值均<0.001),慢性乙型肝炎组PIVKA-Ⅱ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Z=-2.153,P=0.031);FER水平在HBV相关HCC患者组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Z=-2.177,P=0.029).单项指标检测诊断HBV相关HCC时,AFP的敏感度最高(79.49%),但FER的特异度最高(94.28%);双项目检测方案中,AFP/PIVKA-Ⅱ方案的敏感度最高(89.74%),FER+AFP和FER+ PIVKA-Ⅱ方案特异度较高(97.14%);三项目检测时,FER/AFP/PIVKA-Ⅱ方案的敏感度较高(92.31%),FER+AFP+ PIVKA-Ⅱ特异度较高(97.14%).结论 PIVKA-Ⅱ、AFP、FER 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血清PIVKA-Ⅱ和AFP对HCC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单项即可很好辅助诊断,二者联合未提高诊断率.【总页数】5页(P1729-1733)【作者】文君;李嘉;王春妍;马莹【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Ⅱ科,天津300193;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Ⅱ科,天津300193;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Ⅱ科,天津300193;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Ⅱ科,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HBV相关HCC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田江川2.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J], 孙明辉;刘龙;杨瑞萍;雷旭;刘艳清;陈泽芳;杨靖;李健;谭华炳3.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J], 李欢; 陈娟娟; 祝成亮; 张平安4.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鳞状细胞癌抗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J], 李薇薇5.血清甲胎蛋白、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以及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J], 班立芳;李广明;孔庆飞;张运涛;陈桂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张华;王新华;刘利辉;刘娜【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肿瘤标志物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到我院收治的34例肝细胞癌患者(HCC)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0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肝脏良性疾病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比较分析二者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肝癌组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57,明显高于AFP(0.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P=0.001);略高于PIVKA-Ⅱ(0.949),但无统计学意义(Z=0.27,P=0.788).PIVKA-Ⅱ和AFP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8.2%和58.0%,特异度分别为85.7%和94.3%;二者联合检测采用并联方式诊断HCC的灵敏度是91.2%(vs PIVKA-Ⅱ,P=0.480;vs AFP,P=0.0026),采用串联方式诊断HCC的特异度为98.6%(vs PIVKA-Ⅱ,P=0.004).结论 AFP和PIVKA-Ⅱ单项检测时,相比AFP,PIVKA-Ⅱ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对HCC的诊断效能,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9(037)003【总页数】4页(P368-371)【关键词】肝细胞癌;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作者】张华;王新华;刘利辉;刘娜【作者单位】益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南益阳 413000;益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南益阳 413000;益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南益阳 413000;益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南益阳 4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R446.61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尤其在我国HCC的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新发HCC病例占全球 50%以上[1,2]。
异常凝血酶原(APT)
异常凝血酶原(APT)介绍:
在缺乏维生素K的情况下,肝细胞不能合成正常的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只能合成无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酶原。
肝细胞癌时,由于癌细胞对
凝血酶原前体的合成发生异常,凝血酶原前体羧化不足,从而生成大量的APT。
APT 测定是反映肝细胞癌的一种标志物。
异常凝血酶原(APT)正常值:
异常凝血酶原<20μg/L (20ng/ml)。
异常凝血酶原(APT)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1.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K缺乏,如使用双香豆素类抗凝药、
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头孢菌素族抗生素)、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婴幼儿特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的肝脏疾病和维生素K吸收障碍等。
2.原发性肝癌。
3.作为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和DIC等非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鉴别诊断。
需要检查的人群:肝癌者要检查,以做肝癌的测定与研究。
老年人和吸烟者要进行定期检查,以防疾病。
异常凝血酶原(APT)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口服抗凝剂、胆酸缺乏、肠道菌群紊乱等情况也会使APT增高,
因此这些人不适宜检测ATP。
检查前禁忌:禁忌暴饮暴食,剧烈运动,要保存安静状态。
检查时要求:抽取血清检测,注意血清不被污染。
异常凝血酶原(APT)检查过程: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APT含量。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1.06.009血清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冯家立1徐鲁I宁勇仏1.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H)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6月间就诊和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纳入HCC患者107例(HCC组),肝硬化患者75例(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71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
对各组患者的血清AFP和PIVKA-I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HCC组血清AFP和PIVKA-1均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检测AFP和PIVKA-口、单独检测PIVKA-H和单独检测AFP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946、0.914和0.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20wg/ml和40mAu/ml分别作为AFP和PIVKA-H诊断HCC的临界值,单独检测PIVKA-H比单独检测AFP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FP+PIVKA-II联合检测,当任意一项指标为阳性时判断为阳性,可以显著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当两项指标均为阳性时判断为阳性,可以显著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性。
结论:血清PIVKA-H灵敏度、特异性均优于AFP,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HC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关键词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肝细胞癌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志码A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alpha-fetoprotein and abnormal prothrombi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FENG Jia-li,XU Lu1,NING Yong^.1.College of laboratory medicine,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 Hubei, 430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combination of serum alpha-fetoprotein(AFP)and serum abnormal prothrombin(PIVKA-H)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opulation attending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2020.107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75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cirrhosis group),65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ronic hepatitis B group)and71healthy subjects(healthy control group)were included.The serum AFP and PIVKA-II of each group of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Serum AFP and PIVKA-II in th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irrhosis group,chronic hepatitis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AUC)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AFP and PIVKA-II was0.946.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AUC)of PIVKA-U was0.914.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AUC)of AFP alone was0.816.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20jig/rnl and 40mAu/ml were used as the cut-off values of AFP and PIVKA-H to diagnose HCC.The detection of PIVKA-H alone has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an the detection of AFP alone,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P+PIVKA-H combined detection,when any one of the indicators is positive,it is judged as positive,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test Sensitivity.When both indicators are positive,it is judged as positive,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pecificity of the diagnostic test.Conclusion: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erum PIVKA-U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bined detection with AFP can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iagnostic tests.Key Words:alpha-fetoprotein;abnormal prothrombi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通讯作者)E-mail:ningyongl28@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其发病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中第5位,在我国位于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4位⑷。
原标题:肝癌的常用血清标志物都有哪些,都代表什么意思?肝癌的常用血清标志物都有哪些,都代表什么意思?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肝细胞癌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肝细胞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因此,肝细胞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成为关键。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检测和辅助诊断肝细胞癌的血清学标志物有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L3)、异常凝血酶原等。
其中甲胎蛋白是肝细胞癌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最常用的标志物。
1.1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最早用来辅助诊断肝细胞癌的血清学指标,血清甲胎蛋白≥400 ng/mL超过1个月,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其他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细胞癌。
1.2 甲胎蛋白-L3甲胎蛋白L3%检测可作为肝细胞癌复发及预后判断指标。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肝硬化高危人群中,甲胎蛋白-L3,可提前预警患者是否存在肝细胞癌。
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若甲胎蛋白-L3降低不明显,提示存在转移灶或残余癌。
1.3 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与肝细胞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复发高度相关,可单独作为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在鉴别肝硬化、慢性肝炎和肝细胞癌能力方面,异常凝血酶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甲胎蛋白。
1.4 GALAD 评分GALAD 评分系统主要是基于肝细胞癌常用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甲胎蛋白-L3、异常凝血酶原水平等构建的数学模型,可提高早期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包括性别、年龄、甲胎蛋白-L3、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 5个指标。
(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的肝硬化等肝细胞癌高危患者,尤其甲胎蛋白阴性患者,建议甲胎蛋白、甲胎蛋白-L3%和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同时结合肝脏超声检查结果,以进一步提高肝细胞癌早期筛查检出率。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濮珏彪;王学锋;彭奕冰【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又称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检测在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
方法收集瑞金医院住院365例患者的血清,其中100例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265例为非原发性肝癌者血清(包括慢性肝病59例、消化系统肿瘤50例、继发性肝癌50例、其他肝脏病变56例和正常对照50例)。
采用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标本甲胎蛋白(AFP)和PIVKA-Ⅱ水平。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
血清AFP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性为63.00%,特异性为84.91%;血清PIVKA-Ⅱ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性为74.00%,特异性为89.81%。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FP和PIVKA-Ⅱ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873。
采用PIVKA-Ⅱ和AFP不同的联合诊断方案,可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81.0%和98.49%。
结论血清PIVKA-Ⅱ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可作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其与AFP的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总页数】4页(P270-273)【作者】濮珏彪;王学锋;彭奕冰【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相关文献】1.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林晓渊2.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黄斌;古善智;黄满平;熊正平;李国文3.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r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聂影4.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刘业琼;邹珍珍;沈丽娟;史萍5.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J], 宋丽;侯远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医学·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8月第27卷第22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7No.22August 2020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位常见恶性肿瘤,位列第三的肿瘤致死病因,按病理类型占肝癌的85%~90%[1-2]。
由于肝癌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肿瘤中晚期,因此对肝癌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的指标,但单独使用血清AFP 诊断肝癌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尚有欠缺,仍有部分肝癌患者血清AFP 检测呈阴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期诊断HCC 的难度。
近年来,其他血清标志物也逐步应用于HCC 的早期诊断,本研究联合检测血清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 heterogeneity-L3,AFP-L3)、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鳞状细胞癌抗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李薇薇山东省青岛疗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266071[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就诊的40例HCC 患者、42例肝硬化(LC)患者、5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
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AFP、AFP-L3、DCP、SCCA 的水平,比较4项血清标志物单独及联合诊断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结果与健康组比较,HCC 组、LC 组、CHB 组血清AFP、AFP-L3、DCP、SCCA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LC 组、CHB 组比较,HCC 组血清AFP、AFP-L3、DCP、SCCA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74372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荟萃·原发性肝癌临床检测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的应用陈玲玲,杨柳华,印杰(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 启东 226200)0 引言肝癌本身是病发于肝脏部位的恶性病变肿瘤,该疾病分为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
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属于十分常见的腹部癌症之一,原发性的肝癌出现后,在初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在进行检查和诊断确认之后,病情基本上都已进入中晚期,这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目前,对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1 关于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的概念及分析确诊肝癌通常是利用影像学及肝病理组织活检等方式进行,因此不利于疾病的普查,也倒是肝癌早期筛查难度增加。
而早期AFP 被认为是临床进行肝癌诊断的首选血清标志物,但是在长期的实践和调查下表明,AFP 的诊断灵敏度以及准确性都不是很让人满意。
接下来我们主要是研究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检测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的应用及诊断价值。
其中,肝细胞癌(HCC )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恶行肿瘤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癌症发病率当中排名第5位,病死率排名是第3位。
而在实验室的检测当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HCC 的早期判断和诊疗以及预后判断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出现维生素K 缺乏的情况时,肝细胞就无法进行依赖维生素K 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正常合成,就会合成无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酶原。
之前实验室在进行HCC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时主要是采用AFP 检测,其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在39%-65%之间,特异度在76%-94%之间。
因此,其敏感度与特异度都不是很让我们满意,特别是肝细胞癌变的早期阶段,大多数患者血清当中的AFP 浓度不会出现明显的升高,因此就容易导致诊断的延误。
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L3异常凝血酶原及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张晓琼;戴林林【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24(28)7【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lpha-fetoprotein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3,AFP-L3)、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PIVKA-Ⅱ)、糖类抗原1 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 99)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吉安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2组及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AFP、AFP-L3、PIVKA-Ⅱ及CA1 99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AFP、AFP-L3、PIVKA-Ⅱ、CA1 99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结果观察组AFP、AFP-L3、PIVKA-Ⅱ、CA1 9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患者AFP、AFP-L3、PIVKA-Ⅱ、CA1 99水平高于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AFP、AFP-L3、PIVKA-Ⅱ、CA1 99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70、0.806、0.763、0.968,联合检测价值更高。
结论血清AFP、AFP-L3、PIVKA-Ⅱ、CA1 99在肝细胞癌中存在较高表达,能够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
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有助于临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
【总页数】4页(P129-131)【作者】张晓琼;戴林林【作者单位】吉安县中医院;南昌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2.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3.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鳞状细胞癌抗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4.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5.肝特异性对比剂MR扫描联合异常糖链糖蛋白、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L3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常凝血酶原含量的测定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卜丽莎;刘也;朴松旭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0(026)005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中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APT)含量对肝癌的诊断意义,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法在331人中进行血浆APT含量的测定,并与AFP免疫测定相比较.结果:166例肝癌患者中阳性率达到90.4%,高于AFP检测.结论:血浆中APT含量增高对肝癌有诊断意义,本研究所建立的APT含量检测方法对肝癌诊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理想的肝肿瘤标志物.
【总页数】3页(P482-484)
【作者】卜丽莎;刘也;朴松旭
【作者单位】白求恩医大第三临床学院中心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031;白求恩医大第三临床学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31;白求恩医大第三临床学院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
【相关文献】
1.面康霜中红霉素和西咪替丁含量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J], 周旭美;黄怡
2.异常凝血酶原新测定法及其与SFP联检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J], 严慧敏;
黄济群
3.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J], 孔轶
4.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龚丽敏
5.GGT的测定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周华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