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肼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苯肼参考标准一、引言苯肼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医药、染料等领域。
为了确保苯肼的质量和纯度,制定了相应的参考标准,以便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
本文将深入探讨苯肼参考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苯肼概述苯肼,化学式C6H5NHNH2,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
苯肼具有较高的燃点和爆炸性,可作为强氧化剂和还原剂。
它具有良好的亲核性,可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的氢化、胺基化和羧化等反应。
苯肼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研究、染料合成、金属腐蚀抑制剂等领域。
三、苯肼的质量要求为了确保苯肼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纯度、含水量等指标。
具体要求如下:3.1 外观苯肼应为白色结晶固体,无可见杂质和异物。
3.2 纯度苯肼的纯度应达到99%以上,纯度越高,对后续合成反应的影响越小。
3.3 含水量苯肼的含水量应低于1%,过高的含水量会降低苯肼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3.4 其他指标除了外观、纯度和含水量外,苯肼还需要满足其他一些指标,如熔点、燃点、爆炸性等。
这些指标的要求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需要而定,需在标准中明确规定。
四、苯肼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苯肼符合参考标准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
根据苯肼的性质和质量要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4.1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苯肼质量检测方法。
通过将样品与红外光进行相互作用,测量其吸收光谱,从而判断样品的组分和纯度。
4.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精密、快速的质量检测方法。
通过将样品与流动相在柱上相互作用,利用样品分离和吸附的差异性,来分析和鉴定苯肼的成分和纯度。
4.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分子在气相中分离和迁移的方法,可用于苯肼的质量检测。
通过测量样品在气相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和信号强度,以及与标准物质的比较,来判断苯肼的含量和纯度。
4.4 其他检测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检测方法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合适的检测方法,如核磁共振法、质谱法等。
苯肼的合成方法一、引言苯肼(Phenylhydrazin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医药、染料、农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将讨论苯肼的合成方法,并介绍两种常用的合成路线。
二、方法一:苯肼的酰胺法合成1.1 原理苯肼的酰胺法合成是通过苯肼与底物酰胺的反应,生成对应的苯肼化合物。
1.2 实验步骤1) 将底物酰胺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热至溶解完全,并保持温度。
2) 在酰胺溶液中滴加过量溴化物处理的溴化钠溶液,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3)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蒸干,得到苯肼的酰胺。
4) 在酸性条件下,用浓硫酸溶液将苯肼的酰胺水解,得到苯肼。
5) 对苯肼进行适当的提纯和干燥即可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三、方法二:苯肼的亲电取代反应2.1 原理苯肼的亲电取代反应是通过苯肼与亲电试剂的反应,生成对应的苯肼化合物。
2.2 实验步骤1) 在惰性溶剂中将亲电试剂悬浊,并加入适量的试剂。
2) 加入过量的苯肼,保持反应温度控制在反应条件允许范围内。
3) 在反应时间内,不断搅拌反应混合物。
4) 反应结束后,用适当的方法将产物提取出来。
5) 对产物进行适当的提纯和干燥,即可得到高纯度的苯肼。
四、优劣比较与总结苯肼的合成方法既有酰胺法合成,也有亲电取代反应。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酰胺法合成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易得;但缺点是需要使用溴化物处理的溴化钠,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且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的优点是反应时间短,产品得率高;但缺点是亲电试剂的选择较为有限,且对底物的侧链或取代基有要求。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苯肼合成方法要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底物可得性、产品收率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五、结论苯肼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介绍了两种常用的苯肼合成方法:酰胺法合成和亲电取代反应。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苯肼的沸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苯肼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N3,是一种无色晶体,在水中微溶,可溶于醇、醚、酯、苯等。
苯肼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药物、农药等领域。
苯肼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液体苯肼加热至气化状态所需的温度。
苯肼的沸点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主要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
苯肼的沸点一般在146-148摄氏度之间。
苯肼的沸点较高,主要是由于其分子间氢键作用较强,使得分子间距离变短,相互吸引力增强。
苯肼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含氮原子和苯环,这些结构使得苯肼具有较高的极性和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从而导致其沸点较高。
苯肼的沸点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压的变化会对其沸点产生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或蒸馏过程中,气压降低会使得苯肼的沸点降低,反之在低海拔地区或高压环境下,苯肼的沸点会升高。
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苯肼沸点的影响。
苯肼是一种在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其沸点较高,主要受分子间氢键作用和分子结构影响。
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需要对苯肼的沸点进行准确测定,并考虑环境因素对其沸点产生的影响。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苯肼沸点的了解提供帮助。
第二篇示例:苯肼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具有芳香性质的化合物。
它是一种无色至浅黄色的结晶体,可溶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中。
苯肼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接触皮肤或吸入其蒸气。
苯肼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苯肼转变为气态苯肼所需的温度。
苯肼的沸点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取决于环境的压力。
一般来说,苯肼的沸点在165-169摄氏度之间。
具体数值会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苯肼的沸点与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有关。
苯肼分子内部存在着氮-氢键和苯环,这些键的破裂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从而使苯肼升温至沸点时才能蒸发为气态。
苯肼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也会影响沸点的高低。
苯肼的沸点对于其生产和应用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苯肼phenylhydrazine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本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
胆红素血症,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心脏
损害。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无力、
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较重时尚有呼吸困难、
抽搐、震颤,甚至共济失调、意识不清。
重症者
出现紫绀、黄疸、白细胞减少,并可发生溶血性
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和肝、肾损害。
淡黄色晶体或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不
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醚、苯等多数
有机溶剂。
熔点19.4℃,沸点243.5℃,闪
点70℃。
职业接触限值:MAC:无资料
PC-TWA:无资料
PC-STEL:无资料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注意防护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1031。
一种苯肼的合成方法
合成苯肼的方法,该方法是以苯酚和水合肼为原料,用三聚磷酸钠作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合成苯肼,反应体系中保持水合肼过量,以使苯酚反应完全,反应过程中不断将反应生成的水分离除去,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回收水合肼,剩下的液体经分离催化剂、用碳酸钠溶液和纯水洗涤后得到苯肼成品。
与传统的重氮化反应工艺合成苯肼相比,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副产物和废弃物少,能耗低,收率在90%以上,催化剂可循环使用,生产成本低,是一种节能环保型新工艺。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苯肼化学品英文名:phenylhydrazine;hydrazinobenzene化学品别名:苯基联胺CAS No.:100-63-0EC No.:202-873-5分子式:C6H8N2用途:是染料,医药,农药工业重要中间体。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对皮肤有刺激性。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吸入有毒。
可能有发生不可逆性作用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皮肤敏化作用,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急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皮肤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造成严重眼刺激,吸入会中毒,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苯肼化学品英文名:Phenylhydrazine分子式:C6H8N2分子量:108.14CAS号:100-63-0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吸入会中毒。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可能致癌。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致癌性类别1B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1吸入会中毒H341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H350可能致癌H372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苯肼与苯肼盐酸盐
苯肼是一种有机化合物,通常用于合成药物、染料和其他化学品。
其结构由一个氨基和一个大写字母"N"组成,类似于马或弓的形状,说明该分子是一种碱性的胺。
同时,其有两个关键的特点:一是含有氮元素,二是具有碱性。
苯肼盐酸盐则是一种盐类化合物,由苯肼和盐酸反应生成。
其结构中,氨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形成了一个盐酸根离子。
这种盐类化合物通常具有水溶性,可以溶于水或其他溶剂中。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苯肼化合物,如苯肼硫酸盐、苯肼硝酸盐等,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剂、反应物或中间体的作用。
在某些有机合成过程中,苯肼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剂,与其它化学物质进行反应以合成所需目标化合物。
例如,苯肼可以与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腙类化合物。
总的来说,苯肼与苯肼盐酸盐是一类具有特定化学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染料等多个领域。
苯肼分解-回复苯肼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7N3。
它具有类似苯环的结构,但有三个不同的氮原子取代苯环上的三个氢原子。
苯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会发生分解反应。
苯肼的分解可以通过热分解或者化学分解来实现。
在热分解过程中,苯肼会在高温下分解为苯和氨气。
而在化学分解中,苯肼会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而分解。
一种常见的苯肼分解反应是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气体。
该反应通常在氢氧化钠溶液的存在下进行。
苯肼在碱性溶液中会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氮气、苯胺和水。
苯肼与碱性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如下所示:C6H7N3 + 6NaOH →6H2O + C6H5NH2 + 3N2该反应中,苯肼分子中的苯环上的氮原子会被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OH-)离子取代,生成苯胺分子。
同时,苯肼中的两个氮原子会结合释放出氮气。
苯肼的这种分解反应在实验室中常被用作制备氮气的方法之一。
氮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在各种化学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除了与碱性溶液反应外,苯肼还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并分解。
例如,它可以与酸性杂环化合物反应得到相应的胍类化合物。
这些胍类化合物可以进一步用于合成药物、农药和染料等有机化合物。
总结起来,苯肼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有机化合物,但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它可以通过热分解或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来分解。
其中,与碱性溶液反应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分解反应,生成氮气、苯胺和水。
苯肼的分解反应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制备氮气和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等。
了解苯肼的分解过程对于研究其反应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有毒!苯肼PhenylhydrazineC6H8N2 CAS号:100-63-0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黄色至淡棕色油性液体;熔点/凝固点(℃):19.5;初沸点和沸程(℃):243.5(分解);闪点(闭杯,℃):88;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无资料;下限:1.1引燃温度(℃):174;溶解性:与水混溶。
液体。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对皮肤有刺激性。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吸入有毒。
可能有发生不可逆性作用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吸入本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生成的蒸气或气溶胶(雾、烟),可对身体产生毒害作用。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引起毒害作用。
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皮肤直接接触可造成皮肤刺激、中毒,吸收后可导致全身发生反应。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本品能造成严重眼刺激。
眼睛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并伴随有疼痛。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禁止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使用适合火灾类型的合适的灭火剂。
禁用:无特别说明。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未制定PC-STEL:未制定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1、物质的理化常数
CA
国标编号: 61813
100-63-0
S:
中文名称: 苯肼
英文名称: Phenylhydrazine;Hydrazinobenzene
别名: 苯基联胺
分子
分子式: C6H8N2;C6H5NHNH2
108.14
量:
熔点: 19.4℃ 沸点:243.5℃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10;
蒸汽压: 70℃(蒸汽压1.33kPa/115℃ )
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醚、苯等多数有机溶
溶解性:
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淡黄色晶体或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状:
危险标记: 14(剧毒品)
用途: 用于有机合及用作分析试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的溶血作用,并能促进高铁血红蛋白的生成和损害肝、肾、心脏等器官,中毒表现有头痛、头晕、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进一步则出现黄疸、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尿及蛋白尿,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188mg/kg(大鼠经口);80mg/kg(兔经口);人经口0.2g,中毒。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4600nmol/皿。
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500umol/皿。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最低中毒剂量(TDL0):30mg/kg(孕17~19天),对新生鼠行为有影响。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的测定:样品用装盐酸溶液的鼓泡器吸收,加磷钼酸,用比色法测定(NIOSH法)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20mg/m3(皮)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1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催化氧化装置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