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必备:巧解统筹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24.62 KB
- 文档页数:2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统筹问题要怎么做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统筹问题要怎么做?”,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统筹问题要怎么做?统筹问题是一个利用数学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它们能发挥最大效率的一类问题。
统筹问题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物资调运、资源安排、工作分配、排队、操作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它们安排得更合理,更快更好地办事,这就是统筹问题的本质。
我建议广大考生必须掌握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通过数学思维安排工作进程,使其效率更优的方式。
一、真假币问题即在若干枚外观相同的硬币中,混有一枚质量不同的假币,其余均为真币,若用天平去称,求一定找出假币所需最少次数的问题。
【例1】:若有三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些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多少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解析】:只需把硬币3等分,任取两枚银元放到天平上如果天平平衡,则说迷宫另外一枚是假硬币;或者把两枚银元放到天平上如果天平不平衡,升高的一侧为假银元。
也就是说当有3枚银元,用天平至少称1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
结论:若有M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些的假银元,则可利用限定条件3N-1【例2】:某人有27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些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多少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A.3B.4C.5D.6【答案】A。
解析:根据结论,找到27≤33,所以三次就可以称出。
具体操作,27枚银元分为3份,每份9枚,任取两份放在天平上称,若天平平衡,那么假银元在未称的那份里;若不平衡,那么假的在轻的那份里。
再把含有假银元的那份分为3份,继续上述过程,再称2次就能确定哪一枚是假银元。
所以一共需要3次即可。
故选A。
二、空瓶换水问题【例3】:若12个矿泉水空瓶可以免费换一瓶矿泉水,现有101个矿泉水空瓶,最多可以免费喝到多少瓶款泉水?A.8瓶B.9瓶C.10瓶D.11瓶【答案】B。
很多考生都已开始着手准备2016年省考了,在复习的过程中,很多考生对于行测数量关系感到很头疼。
这部分的题目比较难,又是影响考生成绩的重大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部分内容。
想学好数量关系这部分的知识,我们首先要培养四大思维方式,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大家一起分享。
1.整除思维在行测中利用数的整除特性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排除答案,选出正确选项,所以一定要掌握常见数字的整除判定方法以及整除的应用环境。
例1.两个派出所某月内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在这个月中共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A.48B.60C.72D.96答案:A2.方程思维方程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知识,那么在行测考试中尤其要注意不定方程的求解。
例2.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个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个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
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A.3B.4C.7D.13答案:D中公解析:设大包装盒有x个,小包装盒有y个,则12x+5y=99,其中x、y之和为十多个。
5y的尾数只能是5、0,那么对应的12x的尾数只能为4或者9,而12x为偶数,故尾数只能为4。
此时,只有x=2或者x=7时满足这一条件。
当x=2时,y=15,x+y=17,正好满足条件,y-x=13;当x=7时,y=3,x+y=10,不符合条件。
综上所述,只能选择D。
3.特值思维特值顾名思义就是假设特殊数值,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解题过程,从而快速解题。
例3.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A和B两个项目。
已知甲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3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7天;乙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1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9天。
如果两队合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两个项目,则最后一天两队需要共同工作多长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4.极限思维极限问题是行测中的常考题型,那么我们要想做好极限类型的题目,必须掌握极限思维。
近年来,各地的公务员考试题中“统筹问题”屡次出现。
统筹问题是一个研究怎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问题,这一题型能够深入地考查考生的统筹安排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公务员在行政工作中所必需的。
随着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在此,选择了一些真题进行讲解,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所谓“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统筹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重组、优化等手段把工作的程序安排好,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举个例子,让读者体会一下统筹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想泡壶茶喝,具体情况是:没有开水,水壶要洗,茶杯要洗,茶叶也没有了。
怎么办?办法一:先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着,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二:先做好准备工作,洗水壶、茶杯,拿茶叶,等一切就绪,再灌水烧水,然后等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三: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着,等水开了之后,再洗茶杯、拿茶叶,然后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时间最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是第一种办法最优,因为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例:2011年4月24日联考题某公司要买100本便签纸和100支胶棒,附近有两家超市。
A超市的便签纸0.8元一本,胶棒2元一支且买2送1。
B超市的便签纸1元一本且买3送1,则胶棒1.5元一支,如果公司采购员要在这两家超市买这些物品,则他至少要花多少元钱?A. 183.5B. 208.5C. 225D. 230答案及解析:B。
本题属于费用问题中的统筹优化。
通过比较发现,A超市的便签纸贵,胶棒便宜(4元3支),B超市的便签纸便宜(3元4本),胶棒贵。
所以购买方法是100本便签在B超市购买需75元(买75本,送25本),100支胶棒99支在A超市买需132元(买66支,送33支),还有1支在B超市买需1.5元,故而总钱数为75+132+1.5=208.5元。
故选B。
例:2009年某省政法干警考试真题一个车队有三辆汽车,担负着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分别需要7、9、4、10、6名装卸工,共计36名;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装卸,则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需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卸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总共至少需要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的装卸需求。
统筹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是一个研究怎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历年国考和省考行测中涉及的统筹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黑夜过桥问题、排队问题、任务分配问题、物资集中问题、货物装卸问题。
1.过桥问题过桥问题一般是多个人或者多个动物需要过河,由于过河时间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最终过河时间最短。
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则:(1)尽量让时间相近的两个人一起过桥;(2)让对岸过桥时间最短的人返回。
【例题1】毛毛骑在牛背上过河,他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过河要20分钟,乙过河要30分钟,丙过河要40分钟,丁过河要50分钟。
毛毛每次只能赶2头牛过河,要把4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要多少分钟?A.190B.170C.180D.160解析:甲乙先过河,甲返回,用时30+20=50分钟。
丙丁过河,乙返回,用时50+30=80分钟。
甲乙过河,用时30分钟。
最少要50+80+30=160分钟。
2.排队问题在这类问题中,通常有若干人排队做某事,要求合理安排顺序,使这几个人排队等候和完成事情的总时间最少。
【例题2】A、B、C、D四人同时去某单位和总经理洽谈业务,A谈完要18分钟,B谈完要12分钟,C谈完要25分钟,D谈完要6分钟。
如果使四人留在这个单位的时间总和最少,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分钟?A.91分钟B.108分钟C.111分钟D.121分钟解析:时间越短越靠前,因此谈话顺序为DBAC,停留时间为6×4+12×3+18×2+25=121分钟。
3.任务分配问题在分配任务时要做到人尽其用,因此让“相对效率”高的人去做他擅长的事才能确保整体效率是最高的。
这类问题有诸多变形,分配原则来自对该问题涉及的核心公式的分析。
【例题3】工生产某种装饰用珠链,每条珠链需要珠子25颗,丝线3条,搭扣1对,以及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
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做题技巧2016年江西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uFLnR一、控制时间开销(一)、利用好刚发卷子的五分钟。
考场上一般卷子都会提前5分钟发下来,那么在这5分钟的短暂空隙里,大家完全可以利用它来提前阅览如常识判断、类比推理等题目。
因为这两种题型,前者读完题干就大概知道自己会不会,甚至瞟一眼后对自己是否能解答就心里有数了,这样可以起到在5分钟之内快速解答7-8个常识题,并保证正确率的效果;而后者题干很短,并且选项也都是五六个字的短词组,解答起来也不需要很复杂的思维流程,5分钟几乎可以做完10道类比推理中的绝大多数。
(二)、把控好做题的节奏开考的前一段时间,是人比较紧张的时候,刚接触到一份全新的陌生的试题,心情激动在所难免。
这时候应该做自己最熟悉的题型,不需要特别多的思考,就能很快做出答案的那种,如图形推理,或定义判断等。
题型的选择因人而异,自己把握就好。
另外,对于自己熟悉的题型,在保证准确率的条件下一定要快,在考场上每节省一秒都是很宝贵的,会给后面的题赢得更多的时间,取胜的希望就更大。
我建议的做题顺序是类比--图形--定义--逻辑,把握好这个节奏,就会感觉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信心。
二、难度较大题型手、眼、心并重做过真题的同学或参加过公考的同学普遍觉得逻辑判断难度较大,下面我就以逻辑判断为例说说如何快速做答。
我这里讲的方法是手到、眼到、心到,比如翻译推理,大家在看题的过程中,一遍看题,一边在草稿纸上做翻译,翻译出来结果之后,马上看答案,根据否前、肯后排除几个选项,然后再应用推理规则得出正确结论。
做这类题的时候要手中写,眼睛看题,心里思考,这样才能快速、准确的做出答案。
做归纳推理和论证题的时候可以将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论点用笔做标注或写在草稿纸上,然后看选项中,无关的可以直接排除,再根据解题技巧找出答案。
这里用笔做标注或写的目的是为了在看选项的时候不被选项中的干扰信息迷惑,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明了。
巧解货物集中问题统筹问题主要研究如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它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数学运算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统筹问题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是考生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货物集中是统筹问题中的典型题目,货物集中问题即集中统筹问题,是指将几个地点的货物集中放在指定的位置。
同时,使得货物的运费最省。
这类题目如何快速解决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支招。
解决统筹问题两个原则:第一,定:确定集中点,注意集中点只与重量有关,与距离无关,距离是用来计算运费的,我们采用支点法;第二,算:将支点从左到右依次放在两点之间,比较支点两侧总质量大小重量发生转折的点即为集中点。
例题1.某企业有甲、乙、丙三个仓库,且都在一条直线上,之间分别相距1千米、3千米,三个仓库里面分别存放货物5吨、4吨、2吨。
如果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到一个仓库,每吨货物每千米运费是90元,请问把货物放在哪个仓库最省钱?( )A.甲B.乙C.丙D.甲或乙中公解析:采用支点法。
支点在甲乙之间时,是支点右边总重量要大,支点继续往右移动,放在乙丙之间时,支点左侧总重量大,故说明重量在乙处发生转折,答案为B。
例题2.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00公里有一个仓库,共有5个仓库,一号仓库存有10吨货物,二号仓库存有20吨货物,五号仓库存有40吨货物,其余两个仓库是空的。
现在要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存放在一个仓库里,如果每吨货物运输1公里需要0.5元运输费,则最少需要多少运费?( )A.4500元B.5000元C.5500元D.6000元中公解析:本题是计算运费,先确定集中点,再根据运费单价计算即可。
计算集中点根据支点法,将支点放在一号二号之间,支点右侧总重量大,放在二号三号之间还是右侧总重量大,三号、四号是空的,不用考虑,放在四号五号之间还是右侧重量大,此时我们可以虚设一个六号仓库,六号仓库重量为0,放在五号六号之间时,支点左侧总重量大,故重量在五号发生转折,应该将货物集中到五号仓库。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之效率统筹问题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需要掌握的知识比较繁杂,再加上这些知识点的变形,所以考生往往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复习不到重点,或者说试题稍微变形,就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知识点的时候,熟练的掌握原理,明确解题的技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解题流程。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部分,有一类试题,我们称之为效率统筹问题,这类试题给出我们两个人做两件事,两人做事的效率不同,然后需要我们经过统筹,分析出最优的生产结果,这类试题的突破口就在于,首先分析出这两人擅长做什么事情,然后我们就让着两人来做各自的事情,最后经过来分析最优结果。
【真题示例】甲、乙两个服装厂生产同一种服装,甲厂每个月产成衣900套,生产上衣和裤子所用的时间比是2:1;乙厂每月产成衣1200套,生产上衣和裤子所用的时间比是3:2。
若两厂分工合作,按最佳生产方案计,两厂每月共可生产成衣多少套?A.2173B.2193C.2213D.223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统筹问题。
根据题意,甲厂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效率比是1:2,乙厂是2:3,则甲厂生产裤子的效率高,乙厂生产上衣的效率高,那么让甲厂生产裤子,乙厂生产上衣。
让乙厂整个月生产上衣,则一共生产1200+1200×2/3=2000件,小于选项中的数值,所以甲厂既生产了上衣,又生产了裤子,生产上衣,每天可以生产45件,裤子为90件,如果成衣2100,那么甲厂上衣生产时间为100/45=20/9,裤子时间为2100/90=210/9,一共花费230/9,剩余时间为40/9,在这40/9天里面可以生产(40/9)×(2/3)×45=400/3,所以可以生产133件衣服,那么总共生产2233,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从上面的试题,我们就可以发现,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首先要进行效率的分析,也就是效率的统筹,利用效率的不同,对不同人或者工程队进行工作的分配,最后利用时间来进一步分配工作,总体来说,这类试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试题里面算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在考场上面遇到这类试题,我们没有比较好的解题思路的时候,可以有选项的放弃掉,有舍才有得。
近年来,各地的公考试题中“统筹问题”屡次出现。
统筹问题是一个研究怎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问题,这一题型能够深入地考查考生的统筹安排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公务员在行政工作中所必需的。
随着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在此,选择了一些真题进行讲解,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所谓“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统筹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重组、优化等手段把工作的程序安排好,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举个例子,让读者体会一下统筹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想泡壶茶喝,具体情况是:没有开水,水壶要洗,茶杯要洗,茶叶也没有了。
怎么办?办法一:先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着,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二:先做好准备工作,洗水壶、茶杯,拿茶叶,等一切就绪,再灌水烧水,然后等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三: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着,等水开了之后,再洗茶杯、拿茶叶,然后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时间最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是第一种办法最优,因为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例:2011年4月24日联考题某公司要买100本便签纸和100支胶棒,附近有两家超市。
A超市的便签纸0.8元一本,胶棒2元一支且买2送1。
B超市的便签纸1元一本且买3送1,则胶棒1.5元一支,如果公司采购员要在这两家超市买这些物品,则他至少要花多少元钱?A. 183.5B. 208.5C. 225D. 230答案及解析:B。
本题属于费用问题中的统筹优化。
通过比较发现,A超市的便签纸贵,胶棒便宜(4元3支),B超市的便签纸便宜(3元4本),胶棒贵。
所以购买方法是100本便签在B超市购买需75元(买75本,送25本),100支胶棒99支在A超市买需132元(买66支,送33支),还有1支在B超市买需1.5元,故而总钱数为75+132+1.5=208.5元。
故选B。
例:2009年某省政法干警考试真题一个车队有三辆汽车,担负着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分别需要7、9、4、10、6名装卸工,共计36名;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装卸,则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需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卸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总共至少需要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的装卸需求。
公务员中的常见统筹规划能力题解析公务员考试中有一类常见的题型是与统筹规划相关的。
在这些题目中,考察的是考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否合理、全面地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并能够思考问题的整体性和时效性。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统筹规划能力题进行解析。
(正文内容从这里开始)统筹规划,是指在资源有限、目标矛盾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全面、科学的方案,实施合理规划,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项需求。
在公务员考试中,统筹规划能力题常常以情景描述的方式出现,考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条件、要求和目标,通过分析和综合判断,制定出最佳方案。
例如,题目可能会描述某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要求考生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因素。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回答:1. 理解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描述,了解背景和问题的核心所在。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关注水资源短缺问题,并考虑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因素。
2. 分析因果关系: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需要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出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可能是自然环境的原因,也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我们确定解决方案的重点和优先级。
3. 制定目标:根据问题的描述,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
例如,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我们可能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目标,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平衡点。
4. 分析可行性: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分析每个可行方案的优缺点,并评估其可能的风险和影响。
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需要权衡各种因素,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5. 提出解决方案:在考虑了上述因素之后,我们可以提出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应该是全面、科学的,能够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合理平衡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因素。
6. 合理论证:在解答题目时,我们需要对提出的方案进行合理论证。
这可以包括引用相关的数据和研究成果,或者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分析,以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行测技巧:统筹问题行测技巧:统筹问题行测考试题目内容越来越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而统筹问题往往与我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因此经常会出现此类型的考试题目。
统筹问题又分为不同的题型,包括空瓶换水、排队取水、货物集中等等,今天就跟统筹问题中的三个根底题型。
一、空瓶换水所谓空瓶换水,就是给出一种兑换规那么,然后让我们计算最后可以喝到几瓶水或者总共买了几瓶水的问题。
我们要理清它的兑换规那么,也要理解一瓶水包括一份水和一个空瓶。
1、规那么及空瓶数,求最多能喝到的水数。
例:假设12瓶矿泉水空瓶可以免费换1瓶矿泉水,现有个矿泉水空瓶,最多可以免费喝到几瓶矿泉水?A.8瓶B.9瓶C.10瓶D.11瓶解析: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目的是喝到水,而不是换瓶子,12个空瓶换1瓶水,可以写成12空瓶=1瓶水=1空瓶+1份水,移项后可得11空瓶=1份水。
÷11=9…2,因此可以免费喝到9瓶水。
2、规那么及喝到的水数,求至少应买多少瓶水。
例:6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某班同学喝了213瓶汽水,其中一些是用喝后的空瓶换来的,那么,他们至少要买多少瓶汽水?A.176瓶B.177瓶C.178瓶D.179瓶解析:这类问题可以先买213瓶汽水喝完后可有213个空瓶,这些空瓶可以退掉213÷6=35……3,说明可以退掉35瓶汽水,这样总共需要买213-35=178瓶汽水。
二、排队取水排队取水问题实际上就是时间安排问题,如何才能节省时间,使得效率最高。
考察内容经常有排队理发,排队接水,排队结账等等。
我们先来考虑一个问题,假设总共有五个人要理发,当第一个人理发时,有几个人在等他呢,显然是四个,所以总共等待的时间就是四份,而第二个人理发时,只有三位等待者,所以等候时间也就只有三份了,所以我们肯定要优先选择理发时间短的。
所以是根据时间从短到长来排序。
例:理发室里有一位理发师,同时来了五位顾客,根据他们所要理的发型,分别需要10、12、15、20和24分钟。
江西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2016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必备:巧解统筹问
题
根据最新的江西公务员招考信息和考试大纲,《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江西中公教育整理了江西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2016年江西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类题型,这类题型会让人一眼看上去无法下手,找不到思路,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去考虑,从出题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这类题型是很简单的一类题型。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公考中常遇到的一类问题,一般统筹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1.找较轻的假币问题
【例1】有3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
【中公解析】只需把这3枚银元分成3等份,任取两枚放到天平上,若天平平衡,则另外一枚是假币,若天平不平衡,则升高的一侧是假币。
【例2】有9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
A.2
B.3
C.4
D.5
【答案】A
【中公解析】先把这9枚银元3等分,然后任取两份放在天平,则一定能确定假币在哪一份中;再把假币在的那份取出,分为3等份,就是例1的情况,只需再称一次即可,一共称2次即可。
【例3】有11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多少次,就一定能够找到假银元?
A.2
B.3
C.4
D.5
【答案】B
【中公解析】由于不是3的整数倍,因此我们可先取出来10个银元平均分成2份,若假银元不在这两份中,则剩下来的那个银元即是假银元,只需要一次称量。
若假银元在这两份中,则把该份的银元再取出4枚平均分成两份,再进行一次称量,仍需分情况讨论,若假银元不在这两份中,则剩下的那枚为假银元,即共需两次;若假银元在此两份中,还需称量
江西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
一次,即总共需要3次,而题干的问法是“至少需要几次才能保证”这种最不利的情况,因此,我们选取B项,3次。
综上,若有3n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n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
若银元的总个数不是3n,如:32<11<33,找出该数字介于3的相邻的两个多次方之间,再取较大的那个n值即可。
2.巧妙利用题干中的条件来满足问法
【例4】有一架天平,只有5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
现在要用这架天平把300克味精分成3分等份,那么至少需要称多少次?
A.3
B.4
C.5
D.6
【答案】A
【中公解析】第一次,先用30克和5克的砝码称出35克的味精;第二次,再用35克的味精和30克的砝码称出65克的味精,这样就得到了100克的味精;第三次用100克的味精称出100克的味精,就满足了将这300克的味精进行3等份。
3.其他统筹问题
【例5】某制衣厂两个制衣小组生产同一规格的上衣和裤子,甲组每月18天时间生产上衣,12天时间生产裤子,每月生产600套上衣和裤子;乙组每月用15天时间生产上衣,15天时间生产裤子,每月生产600套上衣和裤子。
如果两组合并,每月最多可生产多少套上衣和裤子?
A.1280
B.1300
C.1320
D.1360
【答案】C
【中公解析】要满足能让每月生产的上衣裤子最多,应该是求两组合作的最高效率,那么就应该让精于做某事的一方只做此事。
就做上衣而言,乙的效率高于甲,就做裤子而言,甲的效率高于乙。
应考虑让乙做上衣,那么30天可以做1200件上衣,甲做1200件裤子只需24天,剩下的6天应该能做120套上衣和裤子,所以两组合并,每月最多可以做
1200+120=1320套上衣和裤子。
总之,一般统筹问题由于出题面很广,能够充分发挥出题者的思维,因而备受出题者的喜爱。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针对这类题型通常没有什么固定的解法,但是解决这类题型的基本
原则都是一样的,即选出最省时、省力、或是省钱的方案。
中公教育江西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江西公务员行测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