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研究综述_李振福
- 格式:pdf
- 大小:331.40 KB
- 文档页数:5
北极航线:缩短航程改变世界李振福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冰层消退,使北极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
狭义的北极航线只包括北极航海线,它分为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部分:绕过西伯利亚北部为东北航道;绕过加拿大北部的为西北航道。
这两个航道更接近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连线(大圆航线),是连接太平洋北部与大西洋北部的最短的航线。
北极航线由于长年由浮冰覆盖、又极其寒冷、环境恶劣,致使一直无法正常通航。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层消退,开发北极航线成为可能。
北极航线已经引起多个国家的高度关注,有的甚至还企图将其划入本国的领海,以便及早掌握丰富的交通和自然资源。
这一新的国际战略通道的形成,将使世界贸易和战略格局产生重大调整。
1北极航线将大大缩短东亚至西欧和北美的航线与传统习惯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航程大大缩短,降低航运成本,将西欧、北美、东亚三大经济区紧密快捷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不受船型、通航能力的限制,因此北冰洋的通航必将使全球的航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此外,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而全球能源供给量不断减少的态势日益严峻。
北极被视为地球上最后一个能源宝库,因此北冰洋的开通为全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极大的舞台,同时也将进一步加速北冰洋航道的开发和利用。
北冰洋的通航同样对我国的航运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减少我国目前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资源贸易机会。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北极航线开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一艘集装箱船投入远东(上海)——西欧(汉堡)航线的运营。
该船的基本数据如下:船长295米、宽32.2米,吃水13.5米,载重7600吨,可装载5000TEU (以满载为例),船上工作人员(含船员)共23人,船员日薪合计12500元-20000元,以24节航速行驶,主机耗重油约40吨/日,辅机耗轻油约2吨/日,国内目前重油油价为约500美金/吨,折合人民币约为3173(1美金=6.345元)元/吨,轻油油价约为800美金/吨,折合人民币约为5076元。
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李振福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1(032)001
【摘要】北极航线问题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加快,而变得愈来愈重要.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能失去话语权,要争得北极航线问题国际机制上的主动权,需要对北极航线的地缘政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成功争取北极航线权益提供理论依据.在使用"五力模型"分析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动力机制和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当采取的地缘政治策略,即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护和发展我国的海权;努力构建中国的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理论体系;制定北极及北极航线地缘政治问题危机处置预案等.【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李振福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0;F50
【相关文献】
1.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能量地形仿真 [J], 李振福;闵德权;马玄慧
2.日本海洋国家战略与北极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研究 [J], 李振福;何弘毅
3.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J], 李振福;刘同超
4.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北极航线安全机制研究 [J], 刘同超;李振福;梁珊珊
5.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趋势分析 [J], 李振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端访谈 Top Talk本刊记者 薛龙玉北极航线,重塑已经开始—— 访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福教授近年来,全球变暖步伐明显加快,北冰洋冰层亦随之加速融化,北极科考数据显示,极有可能在2050年出现夏季无冰状态,连接东北亚与北美、北欧的新的海上航线有望开通。
那么,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世界格局以及国际海运格局将发生哪些改变?中国海洋强国战略针对北极航线应做出哪些思考?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北极航线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首席专家、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福教授。
记者:北极航线的开发现状如何?李振福:从目前来看,北极航线的航线利用、资源开发、破冰技术开发程度还较弱。
北极航线的过境货运船舶类型主要包括油轮、化学用品运输船、杂货船、散货船以及冷藏船;货物类型包括杂货、散货、冷藏食品、石油产品、金属制品、煤炭、器械等。
受通航环境以及破冰能力的影响,北极航线开发程度较弱,尽管货运总量呈持续增长,但多为俄罗斯北方海沿岸运输,过境运输量极少,北方海尚不具备国际过境运输通道的特征。
线的运营将为收集海冰情况、航道条件、通导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极地考察、科学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者:北极航线将对我国海运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李振福:北极航线不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国际运输网络和全球贸易格局,更会对中国的港口航运、海洋经济贸易、海洋船舶制造、海洋石油开发等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北极航线的开通将提高我国海运安全性和经济性。
北极航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高规格的船舶技术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海盗和恐怖分子袭击的可能性。
同时,北极航线将改变中国沿海港口区位条件,其吸引货源的能力也会提高,进而扩大港口的腹地范围,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陆进出口货物对于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选择,进而促进中国内陆运输网络的发展。
同时,北极航线通航后,将会推动沿海地区加快油气码头建设,促使油品储存、运输、加工等相关产业向其周边集聚,进而推动海洋交通运输发展。
北极航线问题的KIEA方法研究李振福【摘要】北极航线问题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加快,而变得愈来愈重要.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能失去话语权,要争得北极航线问题国际机制上的主动权.针对在处理北极航线问题中遇到的复杂和异常的现象,提出利用管理技术中进行定性分析的KJ法和ISM法以及可拓层次分析法(Extension AH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题诊断,理清了决定北极航线问题的主要因素.可拓层次分析法是基于可拓集合理论,研究当相对重要性程度不确定时如何构造AHP判断矩阵的方法.在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进而讨论了3种方法相结合的优点及应用的局限.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了解北极航线问题现状,发现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帮助实施.【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09(000)012【总页数】7页(P124-130)【关键词】北极航线问题;KJ法;ISM法;可拓层次分析法【作者】李振福【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2.1+5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冰层消退,使北极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
狭义的北极航线只包括北极航海线,它分为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部分:绕过西伯利亚北部为东北航道;绕过加拿大北部的为西北航道。
这两个航道更接近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连线(大圆航线),是连接太平洋北部与大西洋北部的最短的航线。
北极航线由于长年由浮冰覆盖,又极其寒冷、环境恶劣,致使一直无法正常通航。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层消退,开发北极航线成为可能。
北极航线已经引起多个国家的高度关注,有的国家甚至还企图将其划入本国的领海,以便及早掌握丰富的交通和自然资源。
北极航线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引发了关于北极航线争端的国际问题。
北极航线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
人类目前尚未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大约有1/4分布在北极地区,数量至少100亿t;其次,在未来50年里,北极航线很可能会对目前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航线形成挑战。
北极航线货流的现在和未来李振福【期刊名称】《中国船检》【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3页(P29-31)【作者】李振福【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在北极航线开通的背景下,北极航线将成为未来国际海运新的聚集地,是改变世界海运格局的推动力。
分析北极航线的货流的现在和未来,能为我国合理利用北极航线,与北极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提供参考。
同时,北极地区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储备,分析北极航线货流结构也能明确北极航线未来对中国的能源通道价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货流受俄罗斯国内需求影响较大目前,俄罗斯的北方海航道是东北航线的主体部分,其货流数据可代表东北航线货流状况。
据北方海航道信息局统计数据,通过东北航线的船舶有油轮、干散货船、LNG船、渔产品(捕鱼、冷冻)船以及杂货船。
从总体来看,2011年到2014年中,通过北方海航道的商船数量在2011年到2013年保持持续增长,体现了东北航线开通的潜力。
另外,随着海冰的融化,东北航线的经济性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同时俄罗斯喀拉海能源的开采需要运送到欧亚能源需求地,多方面原因导致通过东北航线的商船数量有所增长。
而2014年却有所降低,通过国际环境分析,主要是由于乌克兰危机导致了2014年起西方开始制裁俄罗斯,埃克森美孚公司撤出了与俄罗斯能源公司Rosneft的喀拉海钻油合作项目。
同时,俄罗斯与欧洲国家贸易联系有所下降,综合导致了2014年通过北方海航道的船舶数量不增反降。
从具体船型来看,其变化不尽相同:油轮是东北航线通过商船的主要船型,油轮数量在2011年到2013年从17艘增长到31艘,而在2014年降到26艘,体现了西方制裁对东北航线能源运输的重要影响;干散货船2011年到2013年变化不大,2014年直接降到了1艘;LNG船只在2012年出现过,可见东北航线LNG运输尚未兴起,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渔产品船2011年有6艘,2012年到2014年最多只有1艘,可见渔产品发展潜力小,未来在北极航线货流中将仅占据极小部分;而件杂货船舶则保持着增大的趋势,在2014年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后反而增长到14艘,而通过件杂货船出发到达港口分析,发现杂货船装载到达港几乎都是俄罗斯北极港口,可见件杂货运输基本上是俄罗斯国内运输。
北极航线:中国的机会和挑战李振福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北极与南极不同,除拥有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外,还具有重要的交通价值(空中和海上航线)。
其中的海上航线——北极航线是连接太平洋北部与大西洋北部的最短航线,但因地处北极,气候寒冷,一直无法全线通航。
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冰层消退,使北极航线的全线通航成为可能,加之北极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北极因此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
对于中国来说,在北极航线问题上既存在着机会,也面临着威胁。
1中国北极航线问题面临的机会(1)降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加我国对外航运和贸易的经济利益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劳动密集型经济领域拥有欧美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我国有些领域还需进口欧美国家的技术产品。
随着我国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欧美高科技产品的配件生产任务逐渐转向中国,然而这都得靠完善的物流进行支撑。
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当今时期的物流业仍然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分拨路线过长的问题,企业的物流成本仍然无法得到真正的有效控制。
根据2009年的最新计算和预测,夏季北冰洋海冰全部融化的状况将在10年内出现,比原来估计的要早30年。
届时,一条跨越北冰洋的“海上高速公路”将形成,进一步缩短欧洲与太平洋沿海地区之间的距离。
中国通过北极航线到达北美和欧洲的航程都将缩短,但幅度不一。
从我国东部港口出发,通过北极航线的西北航线到达北美东岸的航程,与穿过巴拿马运河航线的航程相比将大大缩短(图1)。
图1 中国沿海诸港最便捷的远洋航线与北极航线海运里程差从我国东部港口出发,通过北极航线的东北航线到达欧洲的航程,相比于经由红海和地中海航线的航程也有很大程度的缩短。
以上海港为例,上海到北海、波罗的海、欧洲西部等地港口的航程将缩短四分之一,上海以北的港口则可缩短近二分之一的航程。
当今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依赖海运,如果202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达到5.3万亿美元,那么海运运费将在5300亿美元左右(中国海运运费通常占外贸总额的十分之一),由此可预测利用北极航线可节省614~1468亿美元。
北极航线促进航运影响中国北极航线:促进航运影响中国李振福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从16世纪起,欧洲国家就一直梦想能打通经北冰洋到达东方的便捷通道,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北极航线探险虽兴盛一时,终因不具备商业航运价值而沉寂。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一些科学家乐观预测,在未来30年内北冰洋将出现夏季无冰年,北冰洋“黄金水道”开通成为可能。
北极航线打通对整个世界海洋运输格局的影响、北冰洋区域蕴藏的丰富资源以及随之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吸引了世界的眼球。
目前,在环球海上航行中,只能通过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来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甚至需绕道非洲南部好望角,与这些航线相比,北极航线一旦开通将大大缩短航程,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和经济利益。
如日本的集装箱从横滨到荷兰的鹿特丹港,经非洲的好望角需要航行29天,若经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经苏伊士运河需要22天,但如果同样的船舶采用北极航线,则仅需15天就可以到达。
此外,北极航道一旦开通,还可减轻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日益严重的拥堵,避开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的威胁。
北极航道开通不仅会直接改变原有的世界海洋运输格局,还将使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整体提升。
新航线将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催生一些新的居民点,促进现有港口、城市规模壮大,航线经过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也将随之增强。
同时,新航线将分散一部分原有航道的贸易货物,降低原全球航运线的分量和地位,航线所在国的影响和地位也将受影响。
地球中路战略地位下降,北极地区战略地位抬升,这种变化将导致世界重心向北方偏移,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格局。
1北极航线开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航运对于地处西北太平洋的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北极航线的开通将在国际分工和产业布局方面具体地影响到我国沿海城市发展及其经济的战略布局。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处于东亚贸易的核心位置,出口量和进口量巨大,这些进出口货物绝大多数通过海运方式进行流通。
因此,北极航线一旦开通,将成为连接东亚、北美和西欧的新的海上通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中国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海运距离,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