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变声期与歌唱教学

青少年变声期与歌唱教学

青少年变声期与歌唱教学
青少年变声期与歌唱教学

青少年变声期与歌唱教学

摘要:变声期是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后从童声向青春期过渡过程中的必然生理反应。而青少年又处在爱好音乐、喜欢唱歌的年龄,在学校艺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要唱歌。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在青少年变声期,如果科学在开展歌唱教学过程中注意声音保护,避免青春期用嗓过度可能导致的终生声音嘶哑。

关键词:变声期歌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70-01

变声期是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后从童声向青春期过渡过程中的

必然生理反应。在声音方面表现为从童声向具有成人特征的男声和女声的转变。从医学角度讲,变声期特指14~16岁的青少年,因为喉头、声带增长而伴随的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导致讲话、唱歌时的声音与儿童时代不同并持续半年至一年的时期。

一般来讲,变声期始于13~14岁,到18~19岁结束,女孩略早。变声期开始的早晚与地区、生活环境、种族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的规律是南方早,北方迟。据统计,变声期最早为11岁,最晚为20岁,平均值为14.7岁。如果以说话声音的变化来确定变声期的长短,一般约需3~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如果以歌唱发声的变化来确定,大约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甚至三年。

变声过程中,喉头迅速增大,男孩可比原来大1.5倍,女孩则增

唱歌课教学流程

小学唱歌课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其中利用声乐的魅力导入新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导入、谈话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发声视唱练习。 这个环节既要注意避免专业化倾向,又不能忽视它的作用。发声练习与呼吸训练、听音、视唱等技能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之中。 通过视唱练习,使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培养学生的视唱歌曲的音高、音准能力。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视唱音阶,可以从新课歌曲中提取骨干音组成旋律视唱,也可以用新课歌曲中的部分旋律作为练声曲目,形式可以多样。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的特点有针对性练习。同时也可以加入节奏练习。 在这个环节就要注意强调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声音状态的要求。 3、学唱新歌。(至少听5遍,每一遍要有不同的要求) 学唱新歌是唱歌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教师的范唱、视唱曲谱,学唱歌曲、歌曲处理等内容。特别要提出的是要重视歌曲处理,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思维的手段。学生通过音乐思维获得良好的乐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表现音乐。 (1)对于新歌的听得方法:每一遍听都要带着任务和问题来听,不能泛泛地听。既可以是录音,也可以是老师的范唱。如,第一遍听时老师可以提问: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你听完以后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等等问题,学生听完后可以踊跃的回答问题。第二遍听时可以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或节奏等问题。每一遍聆听都要解决一个问题。 (2)新歌的教唱方法:聆听和教唱可以有机结合进行。我们通常在教唱新歌曲时不要打断歌曲的完整性。学生在初接触歌曲时可以试着让学生小声哼唱旋律,如用“Lu”“La”“U”等母音模唱旋律,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歌曲的音准。学生熟悉旋律后可以加入歌词。在整个教唱过程中要把握好歌曲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处理,设计活动有序的穿插和进行,不要有太明显的痕迹。 4、歌曲处理。 歌曲处理要有深度,逐句逐段加以分析。带有感情来歌唱,注意面部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变动,感受音乐之优美。在此环节,可以给学生设计活动或是舞台的形式进行音乐表演或是音乐竞赛。注意学生对歌曲演唱的评价。 5、展示评价、拓展。 在基本掌握新歌的基础上,可以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演唱。如:独唱、齐唱、小组唱、分排唱,还可以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放歌曲音乐欣赏、用乐器演奏歌曲等),与非音乐手段相结合(简介词曲作者、创作背景、影像资料等),增强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还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好地挖掘音乐内涵。此环节应注意,教学拓展与本课歌曲的关联度,在一定的关联度的基础上,对本课内容做音乐多元化的拓展,同时也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音乐审美。 5、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哪些内容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有待于复习巩固,语言要简明扼要。并对此课进行简单的升华处理。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课例《小鸟小鸟》转载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课例《小鸟小鸟》 【课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歌曲《小鸟小鸟》伴奏。 2、跟音乐进行三拍子律动。 二、发声练习 1、复习练声曲《草原清晨》 2、声音要求:好像是从头顶上拉出来的一条线 气息要求:想像自己是一个大胖子在唱歌 三、音准练习 1、唱音阶 1=C 2/2 1-︳2-︳3-︳4-︳5-︳6-︳7-︳1′-︳ 1′-︳7-︳6-︳5-︳4-︳3-︳2-︳1-‖ (1)引导运用科尔文手势唱准音阶 (2)第1遍跟钢琴伴奏演唱→第2遍没有钢琴伴奏演唱 2、轮唱音阶 1=C 2/2 1-︳2-︳3-︳4-︳5-︳5 - ︳5 - ︳

0 0 ︳0 0 ︳1-︳2-︳3-︳4-︳5-︳ 5-︳4-︳3-︳2-︳1-︳1 - ︳1 - ︳ 0 0 ︳0 0 ︳5-︳4-︳3-︳2-︳1-‖ (1)讲解轮唱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赛跑游戏,高声部同学提早4拍先唱,低声部同学在后面追,可以吗?(2)引导学生用内心唱,看老师的手势,听老师的琴声,无声的演唱。 (3)轻声的唱出旋律,进行轮唱练习 四、听辨训练 1、请听辨老师弹的音是单音还是双音,请用你的手势告诉我。 2、你能听出其中一个音高,并哼唱出来吗? 3、你能听出另一个音高并哼唱出来吗? 五、视唱练习,熟悉歌曲低声部旋律。 板书书写《小鸟小鸟》低声部旋律 1、轻声的哼唱旋律 2、教师弹奏双声部,请同学们听一听,刚才的那条旋律还在不在。 3、请同学们用“LU”把这条旋律哼唱出来 4、你能听出另一条旋律吗,并轻声的唱一唱 5、生生合作:请两个合唱团的同学唱高声部旋律,其他同学唱低声部旋律 六、歌曲教学《小鸟小鸟》 1、谈话揭题 2、初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 设问:(1)这首歌曲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用各种词语来描绘一下春天的景色吗?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歌唱是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在众多的演唱教学内容中,演唱技能(音准)是支持表现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演唱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然而,在我们的小学歌唱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唱不准音,唱歌发声的时候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有些学生会自觉脸红,唱过一遍,从此害怕歌唱,害怕上音乐课;也有学生跑调了也浑然不知,还是继续自我陶醉深情地歌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和对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以上这些现象其实都体现了一个歌唱音准问题,歌唱的音准主要指音高的准确与否,它是唱好歌的首要问题。试想学生连歌曲基本的音准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续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呢?因此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对于表现和创造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描述:在一年级的一堂歌唱课中,学唱的是歌曲《这是什么》。歌曲的前面两句歌词都是“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只是在最后的“当当当”音高上发生了变化。第一句是“5 5 5 ―”第二句是“2 2 5―”。可是学生总是把第二句唱成“2 2 5 ―”或者是和第一句一样。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落在中音的5上,一个是落在低音的5上,我们再来唱一次好吗?”可是当学生第二次演唱的时候,仍然出现错音。于是我请学生,先听钢琴弹一次,同时在心里跟唱一次,然后再听我范唱一次,最后再请同学唱一次。我想这样的多次聆听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只有个别同学唱对了,而且很多学生出现了疲惫感。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换了一种方式。我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来,在空中画一画音高组成的小山,再比一比谁画的最美,唱的最准确。这时,学生们马上精神起来,伸出小手跃跃欲试。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来画小山,音高的时候手指在山顶上,音低的时候手指在山脚下。唱了两遍之后,学生就准确的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变声期少儿歌唱训练的几个要点

变声期少儿歌唱训练的几个要点 内容概要:笔者通过自身从事少儿声乐的辅导经验,对变声期少儿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并对这一类歌唱爱好者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和意见,为从事少儿声乐教学的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变声期少儿歌唱训练 歌唱艺术是人类众多艺术种类中的主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研究,歌唱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启发少儿智力,因此,目前有很多家长都把歌唱作为一种培养自己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身心能更健康的成长起来。幼儿的听觉是非常灵敏的,即使孩子在娘胎的时候,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说歌唱艺术与儿童的成长是紧密联系相连的。作为一名从事音乐专业的群众文化干部,在日常的歌唱教学当中接触到更多的是变声期的少儿,下面就谈一谈对变声期少儿歌唱训练的几个要点。 一、变声期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一)变声期的嗓音条件分析。 变声期是人体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它指的是童声发展到男声或女声的特定阶段,男声在15岁左右,女声在14岁左右,一般两到三年可完成变声期的发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喉头迅速发育,导致声音发生变化,相比之下,男孩子声音变化较大,女孩子声音变化不太明显。男孩子的音色变粗、变沉、变暗,音域降低了八度。特别要

注意的是,变声期阶段,孩子发音器官的血液供给增加,导致声带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声带闭合较差,在歌唱特别是唱高音时非常容易破,声带容易疲劳。 (二)变声期带来的心理变化。 变声期的少儿不仅仅是嗓音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个期间,孩子的心理也跟着发生了转变。变声期前的孩子,演唱的歌曲在自然声区以内,悦耳动听、情绪饱满、自信活泼,而到了变声期,由于声带和喉头的不适,让孩子对演唱失去了自信,开始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孩子甚至产生不敢张嘴唱歌的心态,这种情况也让从事少儿歌唱教学的老师极为头疼,如果不加以重视,不积极引导,会让许多原本很有演唱资质的孩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错过与音乐的结缘。比如,我在为一个少儿合唱团做歌唱辅导工作,其中有一个孩子在上半年参加合唱时,声音清脆响亮,音色悦耳动听,下半年的第一次排练,发现他开始了变声期,并且不敢张嘴唱歌,他说自己的声音不好听、没自信、不敢唱,还想退出合唱团,后来,我开始对他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并积极引导给他树立自信,让他在合唱团里成为领唱的骨干。 二、变声期少儿歌唱训练的2个观念。 (一)不可“谈唱变色”。 变声期少儿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对教学者和家长无疑都造成了较大的困惑。有的教师和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的嗓音,让孩子长期禁声,不唱或者少唱,造成了“谈唱变色”现象。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少儿歌唱工作的群文音乐干部,我认为,不唱或者少唱并不可取,对孩子的嗓音并无好处,而做适当的练习能够更好的保护孩子的音色,帮助孩子渡

关于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分析

关于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06T11:42:28.9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8期作者:万婷[导读]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一小学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就是演唱歌曲,这同时也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并参与的表现形式之一。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一小学138000 摘要: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就是演唱歌曲,这同时也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并参与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应重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演唱自信心,促使他们能在歌唱中受到熏陶,享受到美的愉悦。本文主要谈一谈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分析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我国各中小学校并不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认为其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教师的重心都放在语数外这些重要的课程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音乐课程也逐渐突显出其重要性。小学音乐课程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歌唱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歌唱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歌唱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歌唱练习。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使其发现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图像、影音、音效等来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培养学生对歌唱的热爱之情,其次,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加入一些故事元素,丰富音乐素材。音乐作品多样化,题材各式各样,我们也可以说其实一种情绪的表达,有喜悦、有悲伤、有感动等。为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故事融入音乐作品中,以使其更富有活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将其完美地演唱出来。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将王二小的故事描述于学生,以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再次,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能够自主地去探究,从而对音乐歌唱学习产生兴趣。 二、注重示范,产生共鸣 在开展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示范作用,为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的示范,以促使我学生进行模仿。教师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要做到声情并茂,要感染学生,将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传递于学生,以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大树妈妈》这一课的时候,应当先把整首歌曲演唱一遍,让学生熟悉其节奏和曲调,便于学生了解《大树妈妈》这首歌曲的风格和内容,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富有神韵。 三、根据生活体验,表达歌曲情感 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例如,在学习《劳动最光荣》这一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谈论下自己进行劳动时的感受,将劳动中的辛苦和劳动之后的满足感代入歌曲中,以便于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能够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熟悉歌曲的节奏。比如说学习《我心爱的小马车》的时候,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生活中其对小马的印象,让学生根据歌词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张和情感,从而让学生想象自己牵着小马前行的那种愉悦感。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此歌曲的曲风较为活泼,充满愉悦感。 四、引导学生互动,参与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授学生歌唱技巧的时候,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以改善枯燥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唱《小红帽》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大灰狼、小红帽和猎人,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练习中,并且可让学生以《小红帽》作为音乐背景来进行情境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使其充分掌握此歌曲的唱法。又如,学生在学习《大鹿》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利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分别饰演歌曲中的三种动物,通过音乐剧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其能够了解歌曲中所阐述的友情的力量,并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演唱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 五、注重教师和学生同唱一支歌 小学生能在周围环境及情境的相互作用下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良好情境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生歌唱时,应注重自身的参与性,用自己的积极参与来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歌唱互动,通过相互之问的配合完成歌曲演唱。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促使学生能在歌唱的世界中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通过歌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终身爱好音乐的美好情趣。歌唱教学手段的创新不仅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还能帮助学生增进跟教师、跟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敏耿劲松浅谈小学歌唱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大众文艺,2015,(16),40-41。 [2]沈梦洁小学歌唱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究[J].黄河之声,2015,(15),50-51。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课件.docx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小节: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1、《魔王》 (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 听前提问: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 (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 (2)聆听原文《鳟鱼》 (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合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对于鼓励小朋友去唱歌,培养其歌唱兴趣,增加其歌唱信心,同时激发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演唱之中不仅要求有情与景的渗入,还要求准确的发音技巧,完善的表演形式。如何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合唱习惯,怎样让以群体形式组织起来的学生自然和谐地展开二部声合唱,这是我们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孜孜以求去探索的问题。 【关键字】小学音乐合唱技巧二部声情感 合唱较之于独唱,音域更为宽广,音色也更加丰富,因而对于调动学生演唱兴趣有着独特的优势。学生个人通过加入合唱群体,在增加歌唱信心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挖掘他们表演潜能。然通过对目前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进行了解发现其中总是多多少少存在音准以及和谐性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与教师教学引导方式不无关系:比如合唱当中学生往往是被要求演唱不同声部,而一些老师却只教唱某一个声部;再比如合唱需要增加练习的次数,于是有老师就让学生每天反反复复单调的齐唱,这样一来,收效甚微。 一、以情激趣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反思与总结,我们了解到将小朋友置于或真实或营造的情景之中,能够最自然地调动起他们的感官感受,从而自觉的去探索、去领悟,去把握音乐之中的情感,使合唱技巧的顺利掌握成为一种可能。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努力地在课堂上为小朋友们创造情境,其次为契机和主线,激发学生情趣,寓教于乐,在乐中“以情带声”。 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之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幻想与乐趣,反映的正是音乐与自然的主题,让我们在音乐感悟之中到大自然之中穿梭,感悟各种奥秘。笔者在教授《回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置身其境,借助PPT特地为他们播放了少数民族少男少女在碧波上,在林里山间渔歌互答的视频,同时插入了《回声》这支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几乎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力。他们一边欣赏,一边不自觉的就会哼出旋律,在大自然灵秀神奇的风光中,带着好奇和兴奋,自然而然体

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制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推陈出新的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我是草原小牧民》时,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唱这首歌,也让学生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我通过制定歌曲感受、舞蹈表演让学生体会音乐美、蒙古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震撼力。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

中学生变声期该如何歌唱

中学生变声期该如何歌唱 随着儿童的生理发育成长,喉头和腔体逐渐长大,声带不断发生质的变化,说话声调也发生变化,有时感到嗓音不适或声音嘶哑的现象。这就进入了变声期。处在变声期的中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给中学音乐歌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使中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正确解决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和变声后期的训练方法。 变声初期是儿童声带发育的稳定时期,也是童声训练的最好阶段。自然音域在小字组a到小字二组e之间,男女生喉结和声带相差不大,声音清脆明亮。这期间混声区声音是儿童原有的自然基础音,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以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到头声共鸣,再利用头声区发声向下唱到混声区的低音,扩大共鸣,解决自然的局限。在呼吸训练过程中,利用儿童的自然呼吸,象闻花香一样口鼻同时呼气,讲解一些浅显的胸腹式呼吸法,为变声期的呼吸训练打好基础。 变声中期是儿童嗓音发育最明显的变化时期,也是中学歌唱教学最关键的时期;由于进入变声期声带充血,分泌物增多,声带闭合较差,唱歌不易控制;由于中学生缺乏演唱技巧,在歌唱过程中出现男高音“捏”;女高音“挤”;唱低音就“压”;唱强音就“吼”,唱弱音就“虚”的毛病。要解决诸多毛病,在歌唱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利用变声初期的基础和方法,使混声区和头声区以及咽腔共鸣各声区的转换统一协调。咽腔是混合共鸣的枢纽,上连头腔,下连胸腔,前通口腔,是形成混合共鸣的关键环节。咽腔共鸣的关键在于放开喉咙,人们常把“松开喉咙”比喻成“打呵欠”,自然地放松下巴,松开牙关,打开颌关节(用手指按面颊侧面耳杂前面,如有一凹洞就松开了),下腭自然下垂,舌头放平使咽部形成一个管状,保持声音的通畅;配合气息的支持使头腔、口腔、咽腔和胸腔融为一体;以流畅、柔和、优美的声音代替变声期沙哑、干燥的声音。 二、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联合型胸腹式呼吸法。 呼吸分为吸气和呼气,吸气时身体自然放松,象“闻花香”一样口鼻同时吸气,把气息吸到肺部,使两肋和后腰部以及腰带周围有较明显的膨胀感觉,这样膈肌下降,胸腔扩大,气息充满肺部,在深度和广度上增加了气息的容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吸到“丹田”,气息到“丹田”后应关闭声门,稳住气息,不让气息泄出,两肋和腰部应保持吸气时的扩张状态,有一种‘后坐’的感觉,然后转为呼气状态;发声前气息稍微流出一点,不要猛冲,让气息自然、舒展、流畅、柔和而不僵硬,横膈膜回升,两肋和腰部有控制的恢复原状。这种科学的呼吸方法即为整体共鸣注入动力,又保护了嗓子,利于变声期的声带发育,为解决变声期的‘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气息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声带发育和演唱效果。 变声期的气息运用是解决‘难点’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哈哈大笑不会笑出破声,向远处喊人不会喊出岔音,因为人本能的声音与气结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音域宽广,声音丰满而具有穿透力和爆发力,这正是歌唱中要找的感觉。但演唱中要根据演唱内容决定音高、音量的变化,使声音和气息协调平衡,表达出歌曲的内涵。 演唱高音时,吸气要深,要稳而适度,支点要低,感到有一种向下向后的‘后坐’力量,象喊人一样运用气息,感觉声音是从眉心中发出,使声音圆润、高亢,具有穿透力,这样就可以解决变声期唱高音‘捏’和‘挤’的毛病。 演唱低音时,把气提起一点,象说话时的用气,两肋和腰部两样不能松懈,气息有一种向上的支撑力量控制住,保持音的音高位置,使声音聚而坚,感觉声音象是从喉头发出。演唱低音时多用胸腔和口腔共鸣,声音低沉、雄厚、有力,解决变声期唱低音‘压’的毛病。 演唱强音时,要表达刚劲有力的情绪,气流较快流量大,一定要注意气息的运用;气息要吸到‘丹田’,饱满而富有‘后坐’力,两肋和腰部保持挤压腰带的感觉,使气息平衡而富有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 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歌唱教学。这几年,听了好多关于歌唱教学的公开课。听完后,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我觉得这些课中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即老师对歌曲的教学流于表面,缺乏对歌曲学唱部分展开深入的教学。老师对歌曲教学就像蜻蜓点水般匆匆掠过,总认为学生听一遍就对歌曲有了大致的印象,听两遍就轻轻地跟唱了,听三遍则基本学会了,歌唱教学也就到此为止,紧接着进行创编表演或拓展活动。 而我们的学生呢?他们只是跟着琴声或者录音张口就唱,而不关注自己的歌唱是否动听,是否带给自己或者别人美的享受,歌声直白而响炸,喊唱现象经常发生。这到底是怎么了呢?所以,怎样使用歌唱中的教学方法,使少年儿童唱出动听美妙的歌声呢?我认为模仿、动情、想象、总结经验是给孩子们教唱的最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 一、模仿是开启歌唱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模仿你歌唱时的姿势、口型、表情、正确的吐字方法,模仿你对气息的控制。这是提高歌唱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姿势,才能使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配合,协调动

作,从而获得正确的声音。可是如果单一的和学生讲解这些歌唱时的姿势原理,学生就会感到非常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喜欢模仿的这一特点,让学生看一些少儿歌曲大赛的视频,让他们模仿那些小演员们在歌表演时的姿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看完后我就让学生来说一说歌唱时的姿势。学生们都踊跃举手,有的说:“身体直立,保持放松。”我说:“对呀,你们有没有看见哪个人在唱歌的时候是弯腰驼背的?只有把身体直立了我们美妙的声音才能够出的来。”有的说:“我刚才看见他们站的时候两只脚成‘丁’字形。”“你观察地真仔细,这样能够保持身体的平稳,歌唱时身体就不容易摇晃。”还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在唱歌时头也要放平。”“这正是我要说的,有的同学刚才在模仿时把头低着,你们想想声音能唱出来吗?”学生们听后都摇摇头。于是我接着讲:“头要放正,不要过高或过低,眼睛向前平视前方。”讲完后我又让学生练习了一遍,有错的相互纠正。接着我趁热打铁,让个别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下歌唱时的坐姿,让其余的学生讨论台前同学的坐姿是否正确。最终在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一个结论:坐时的姿势应该是在站的基础上,只坐半张椅子,身体直立自然而不紧张。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二来课堂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 二、歌唱中的呼吸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08T16:45:45.7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作者:江惠眉 [导读] 江惠眉四川省乐山市翡翠实验学校 614000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11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钟声的敲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吹起了自己的号角,中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音乐新课程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引导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 一、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念 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事实也确如此。然而,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到了让学生觉得“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的地步。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哆来咪’,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是谋杀……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使得我们的音乐课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 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市的音乐教育者们本着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信念,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二、通过教学设计和实践转变教师观念和角色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 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而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学习声乐的孩子如何度过变声期文档

学习声乐的孩子如何度过变声期文档How the children who study vocal music spend the peri od of changing voice 编订:JinTai College

学习声乐的孩子如何度过变声期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演讲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 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 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本文档根据题材主题演讲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每个人的成长都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变声期,这一时期人的声音会发生变化,由童育过渡到成人声音,在这时期必须要保护好嗓子,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日后孩子的歌唱发声 水平甚至也会影响说话的质量。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收集关于学习声乐的孩子如何度过变声期,欢迎借鉴参考。 一、儿童变声期的特征 变声期不能度过消极,应进行一定的声乐训练。对于变 声期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训练要非常耐心、细心地进行。变声期可分三个阶段,即: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变声后期。 变声初期: 嗓子会出现不听使唤时而会发出怪育,乍一开 始变声时,唱歌的声育变化不是很明显,主要表现在说话的时候,声音会发闷、破音。处于变声期的孩子为了唱歌毫不费力,最好用五六度的自然育域去训练发声和唱歌或者采用降调演唱

歌曲,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咬吐字和呼吸器官,这样的做法对以后的唱歌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变声中期:声音在这一阶段变化特别明显,出现说话、唱歌声音变化很大,声音发粗、沙哑失控等症状。在这一阶段学生应在乐感上和听觉上进行训练,目的就是在这一时候即让声带在这一骱段得到休息又能得到相应的训练。 变声后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说话的声音会和成年人一样低沉,浑厚,但是由于他们的喉肌。呼吸肌无力,音域窄,所以他们唱歌声音不稳定,声音发虚,歌唱性不强。声音完全定型还需要2-4年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真假声的界限特别明显,育域也只有八九度,他们应该在加强气息支持的训练。也可以进行开喉、共鸣发声、放松舌头下巴的训练。 二、儿童变声期的声乐训练方法 (一)准确掌握儿童变声期的声音变化 成人教学模式是歌唱教学的大环境中的基本教学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声音是动态变化的,尤其声乐教学是特别重要的,声音的传递就是它的基本要求,不同的年龄段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对比,女孩的变声期前后变化不是特别的明显,音色以及音域的变

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03-11T17:23:50.1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4期作者:曲晓玲 [导读] 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绕岭小学266600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能够充分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就应该合理地进行合唱教学方式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本文主要研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以期能够促进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合唱教学缺乏兴趣 合唱本身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准确地掌握每一个音节的唱法,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不同的声部,这是因为在实际进行合唱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相应的演唱部分,为了充分地保证合唱效果的和谐,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是在长期的练习中,学生往往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情况会严重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缺少优秀的合唱题材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问题还在于适合的歌曲太少。当前儿童歌曲的创作萎靡,很少有人专门为儿童创作合唱歌曲,歌曲没有把握住孩子的兴趣点,因而不受欢迎。没有适合儿童年龄又切合儿童心理的歌曲,孩子们对音乐教学就会失去兴趣。要想使合唱教学在课堂上真正开展起来,儿童合唱歌曲的创作现状需要改变。 3.合唱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就现有师资水平来看,农村小学、偏远地区小学的文化课师资配备不足,音乐教师往往由别的学科教师兼职。即使在大中城市,音乐教师的水平差距也很大。因此,要想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合唱队伍,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合唱艺术和指挥能力,增加合唱教学的实践活动。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开展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自己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由于在平时的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合唱的曲目数量有限,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采取的是独唱和齐唱的方式,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学习的主动性还没有完全形成,在教师对独唱教学的示范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失去兴趣,心思也不再集中于课堂学习中,甚至是开始与同伴嬉戏打闹,影响课堂教学秩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取播放优秀的音乐歌剧视频给学生看,让他们通过视频中的合唱形式更加了解合唱的这种音乐表达形式,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合唱的这一学习中来。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音频技术,适当地插播一些音乐合唱曲目,这些曲目既要生动活泼,积极欢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他们营造出一种音乐学习的氛围,提高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提高对音乐合唱的认识。 2.教学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有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小学音乐合唱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条件的差异和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由简单开始教学,逐渐提升教学的难度。例如:在刚接触到教材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教材里的曲目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该首先挑选出比较容易的合唱曲目,由简单入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开始能很快就掌握到教师的教学,对音乐合唱的学习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有效的音乐合唱技巧 不同于语文和数学这种常识学科的学习,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合唱技巧要求较多。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可因为过于追求教学效率而忽略对学生的基础技巧的培养。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从地起。”在对小学音乐合唱的有效性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得出培养有效的音乐合唱技巧是提高音乐合唱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发声练习。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声技巧训练,由于这一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时注重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使学生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共同纠错,相互鼓励下完成发生练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教学,让学生根据视频中形象生动的画面来进行发声练习。 当然,提升合唱有效性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提高学生的音准。音准的好坏关系着合唱的效果好坏,小学生对于音准这种概念大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采取生动形象的比喻来使学生理解音准这一概念。在教学之外,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给予他们及时正确的指导,了解每个学生的嗓音特色,并及时纠正他们在合唱中的不良习惯。就目前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倾向于采用达尔文手势来纠正学生的音准,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多利用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准和音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器乐设备帮助小学生提高音准,利用视频教学也是一个有助于提高音准的好选择。 4.教师努力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对音乐合唱学习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地进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以认识到合唱教学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往往是基于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专业知识的提升,不断地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行自身魅力的提升,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喜爱。最后,还应该提高学生对合唱歌曲的喜爱和欣赏,因为反复地进行合唱歌曲的训练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相关歌曲的欣赏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认清各种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要积极地分析现存的教学问题,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为主,由简单入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以此来提升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师素质的提升,激发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科学的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合唱技巧,才能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变声期的歌唱训练

浅谈变声期的歌唱训练 【摘要】变声期是儿童发声器官发育成长和嗓音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和掌握儿童变声期嗓音变化发展的规律,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训练方法,使他们的嗓音既得到妥善保护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正确地运用嗓音,发展其歌唱能力。这对于从事青少年音乐教育与声乐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变声期歌唱训练嗓音保护 【abstract】 the period of one,s voice changed is the key period for children s voice organ development . it is important to comprehend the developing rule of children,s organ developing. in order to give them a good protedion of their voice organ and made them understood how to use their voice organ reasonable. we should teach them science way of training and sing. and know some knowledge of voice is also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or a people who will be a teacher of music. 【key words】 the period of one,s voice changedsinging —train health care of voice 变声期的歌唱训练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嗓音正处在突变阶段,常见的是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女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