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网校 数量关系 精心编制
- 格式:doc
- 大小:410.50 KB
- 文档页数:24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备考资料大汇总两句话与君共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有不努力的考生,没有考不上的公务员一个服务的宗旨:只有你问不出来的问题,没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报考篇2011年国考报考相关知识报考指南报名入口2011年国考职位表下载问题解读专业分类国考各部门简介国考历年分数线国考历年录取率考试大纲大纲解读备考难题你问我答职位库搜索国考省考QQ 交流群报考备考资料汇总更多更全国考报考相关知识点击进入二备考篇2011年国考备考相关知识01-10年真题下载行测75分常识判断精品资料行测75分判断推理精品资料行测75分言语理解精品资料行测75分数量关系精品资料行测75分资料分析精品资料11年国考预测试题申论备考精华资料大汇总五大模块名师视频疑难问题绿色解决通道QQ交流群疑难问题解决通道华图网校论坛疑难问题绿色解决通道华图知道三独家篇2011国考独家策划专题超越成公超值课程成公系列国考十大最热职位最冷职位报名报考官方最新通知公务员博物馆国考天天实时播报2011年国考36计准公务员的一天公务员测评系统千元课程免费听我来当版主温馨提示:1本文档中出现的蓝色字体按住CTRL键,点击即可进入2 建议大家将此文档保存,除此你很那找到这么全面的资料3 文档中内容都真实可信,如有虚假,让我抬头看见小月月,低头看见凤姐。
备战2011国考,行测五大模块精华汇总………………………………………………………一基础知识理清脉络………………………………………………………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备考指导攻克数量关系八大要点华图名师数量关系口诀………………………………………………………二重点题型各个击破………………………………………………………数字推理数量关系中六大基础数列及备考要点行测等差数列题型特点及例题精讲(必考)等比数列及变式递推和数列题型分析及2010年国考行测预测2011年小心构造数列行测数量关系中“数列试错”实例详解数字推理三步法,轻松备考拿高分解决数列问题的三条黄金法则(附真题解析)突破数字推理题的“三把金钥匙”考霸心经!快速解答行测数列题的万能套路(真题详解)数学运算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必考题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之时钟问题行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之排列组合问题例题精讲行测数量关系统筹问题数学运算行程问题专项辅导(行测必考题型)例题精讲公务员考试年龄问题(附练习题及答案)李委明:“牛吃草”问题简析例题精讲行测数量关系运算方法大集合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余数问题不再是难题………………………………………………………三掌握技巧能力提升………………………………………………………全面总结数量关系必考题型和常用公式及速答技巧一网打尽数字推理7种类型28种题型华图宝典数量关系公式帮你解题速度提高100%秒杀行测数学运算题的技巧………………………………………………………四真题实练步步为盈………………………………………………………1 真题天天练分数步步高名师领你学行测2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下载3 数量关系100题4 数字推理100题5 数量关系300题数字推理题型的7种类型28种形式解题方法数字推理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是一个有某种规律的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使之符合数列的排列规律。
2011年424联考资料分析真题简析华图李委明材料一:某省各类农产品(文字、表格材料)[101题]B[解析]糖蔗:1116.11÷13.58,大概约为80-90;油料:84.64÷33.14,大概约为2-3;蔬菜:2567.17÷113.84,大概约为20-30。
结合选项,选择B。
[102题]C[解析]蔬菜的基数明显大于粮食和糖蔗,增长率大于糖蔗,接近于粮食,说明粮食、糖蔗的增产量肯定低于蔬菜。
蔬菜的基数是水果的2倍多,增长率超过水果的1/2,那么蔬菜的增长量也应该大于水果,选择C。
[103题]D[解析]水产品养殖业包括海水养殖业(234.62)和淡水养殖(302.79),前者明显不到一半,排除A、C,也肯定显著超过了1/3,选择D。
[104题]B[解析]糖蔗比水果多:(1116.11-1061.89)÷1061.89≈55÷1062≈5%,但其增长率比水果低8.0%-3.4%=4.6%,说明一年不够追上,需要两年才能追上。
[105题]D[解析]A选项:肉类的基数显著低于水产品,其增长率略高于水产品,因此其增长量不应该高于水产品,错误;B选项:2008年,肉类和水产品加起来大约1100万吨,而粮食的产品肯定高于1200万吨,错误;C选项:材料中没有提及茶叶的种植面积,错误;D选项:水产品捕捞业包括海洋捕捞和淡水捕捞,前者基数是后者的10倍多,前者减少0.7%而后者增长1.3%,显然减少量会高过增长量,因此总量有所下降,正确。
材料二:法国进出口(文字材料)[106题]C[解析]法国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6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增长量为:1264.7÷(1+14.5%)×14.5%≈1264.7÷(1+1/7)×1/7=1264.7÷8≈158,结合选项,选择C[107题]D[解析]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为:9.8+8.4+4.0=22.2(亿美元),法国对中国出口总额为32.1亿美元,前三者占比为:22.2÷32.1≈0.7,选择D[108题]A[解析]运输设备增长率为99.7%,几乎翻番,今年是8.4,说明去年大约是一半,即4.2,增量也约为4.2,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增长量明显远没有4.2,而家具玩具的量低于化工产品的4.0,增长量更不可能达到4.2了。
说明:“行测判断推理攻略秘籍”是系列文档,如大家需要其他资料可在百度文库中输入“行测判断推理攻略秘籍”搜索,或直接打开“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文辑下载系列文档,文辑网址:/album/view/f34d9d0b79563c1ec5da71f2手把手教你快速解答行测图形推理题图形推理考查的是规律,而规律的体现是变化,变化的基础是不变,变与不变的统一构成了无数的规律。
所以,华图网校专家在此提醒考生,在拿到一图形推理题目时,可从两大角度入手,第一,不变的是哪些?第二,变化的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规律往往就可以得出。
国考中图形推理主要是测评应试者关于图形元素的形状、数量和位置的关系及其变化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图形推理蕴含的三个规律也就是:元素形状的关系及其变化:一般考查元素形状的不同、对称图形、重心的不同、等边图形、公共元素、图形重叠、形状消加、拼合、取舍、折叠、长短、大小等;元素数量的关系及其变化:图形推理的数量变化规律,一般是规律增减、循环增减,成倍变化,图形之间的元素和或差,元素数量的排列等。
元素位置的关系及其变化:主要是指元素旋转(时针、角度、翻转)、移动(上下左右)、相对位置等。
下面以九宫格图形为例,华图网校老师给出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对于此种类型的题目,先整体看,再根据特点一般先从横向分析每一组图形的规律,当横向未发现明显变化时,可从纵向、对角线方向寻找合适的关系。
分清看问题的方向之后,根据图形特征,第一步:看是否为中心对称或对应图形(或者每组图形为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第二步:看是否存在移动、旋转关系。
即看每一组图形是否为相同或相似图形,是否通过移动、旋转或翻转得到;第三步:看元素的数量关系(即有多少种类,或有多少个元素等)第四步:若有阴影,是否为叠加关系;若每一组图形存在相同的部分,考虑相加去同第五步:看图形的构成,比如直线、曲线构成的特点;第六步:若上述步骤完成,仍然没有得到答案,则观察特殊点。
点击:>>政法干警考试历年真题备考资料海量下载<<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2010年政法干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敬请关注华图网校论坛2006年河南省各地招警/人民警察考试面试真题集锦2006年河南省鹤壁招警/人民警察考试面试真题1、根据以下五个词讲一个故事:包公、爱戴、警魂、泰山、手铐2、让你组织一次对于社区群众关于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建议,你该怎么办?3、山西一村民家中被盗,很久没有破案,到县公安局询问情况,情绪激动骂了局长一句,结果被拘留了7天,你对此事怎么看?4、让你带龚某和于某去执行任务,他们之间有矛盾,你该怎么办?2006年河南省新乡招警/人民警察考试面试真题1、说自己的优缺点及适合做什么工作。
2、有邻居单位来我单位考察,接待工作由你负责,你怎么组织?3、事情是不是闹的越大越好,例如农民工工资拖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在媒体报道后就能解决,谈谈你的自己看法。
4、领导安排由你负责某项工作,在宣布时候有人反对且属无理取闹,你怎么办?5、有人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但是怕别人说自己毛遂自荐,你怎么看?6、你为什么要选择警察这个职业?你认为警察和其他职业有什么不同?7、你和领导一起外出开会,会前会后应该做些什么?8、在一些单位存在一种现象,有些人总是很主动的请求领导将工作给自己,而后来事实证明,这些人并没有做好这件工作的能力。
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换成你,你会怎么做?5、有一个故事是说把抓住的螃蟹放在竹筐里,上面不用盖盖子里面的螃蟹也不会跑出来,因为上面的螃蟹在往上扒的过程中会被下面的螃蟹拽下来。
联系社会现象,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6、你所在的单位在最近由你负责组织开展了向灾区捐款捐物的活动。
在活动临近结束的一次清点过程中,发现有些捐献物资去向不明,并且捐款少了两千元。
你该怎么办?2006年河南省郑州招警/人民警察考试面试真题1、你认为公安工作跟其他工作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被录取了该怎么办?2、有群众来申诉,领导让你负责接待,你怎么处理?3、前段时间组织一群乡村干部到韩国农村里去学习新农村建设,回来之后山东的一位老干部说花了100多万什么都没学到,这钱还不如给农民办点实在事。
某次考试中,小林的准考证号码是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2倍,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4倍,三个数字的和是13,则准考证号码是()。
AA. 148B. 418C. 841D. 814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
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
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BA.169B.358C.469D.736某单位组织职工参加团体赛表演,表演的前半段队形为中间一组5人,其他人按8人一组围在外围,后半段队形变为中间一组8人,其他人按5人一组围在外围。
该单位职工人数为150人,则最多可有多少人参加?A.149B.148C. 138D. 133一个四位数“□□□□”分别能被15、12和10除尽,且被这三个数除尽时所得的三个商的和为1365,问四位数“□□□□”中四个数字的和是多少?A.17B.16C.15D.14一个班级坐出租车出去游玩,出租车费用平均每人40元,如果增加7个人,平均每人35元,求这个班级一共花了()元A.1850B.1900C.1960D.2000某公司为客户出售货物,收取3%的服务费;代客户购置设备,收取2%的服务费。
某客户委托该公司出售自产的某种物品并代为购置新设备,已知公司共收取该客户服务费200元,客户收支恰好平衡,则自产的物品售价是多少元?A.3880B.4080C.3920D.7960小张、小李、小王三人到商场购买办公用品,小张购买1个计算器,3个订书机,7包打印纸共需要316元,小李购买1个计算器,4个订书机,10包打印纸共需要362元。
小王购买了1个计算器,1个订书机,1包打印纸共需要()。
A.224元B.242元C.124元D.142元甲、乙、丙三种货物,如果购买甲3件、乙7件、丙1件需花3.15元,如果购买甲4件、乙10件、丙1件需花4.20元,那么购买甲、乙、丙各1件需花多少钱?()A.1.05元B.1.40元C.1.85元D.2.10元甲买3支签字笔,7支圆珠笔,1支铅笔,共花32元钱;乙买同样的4支签字笔,10支圆珠笔,1支铅笔,共花43元,如同样的签字笔、圆珠笔、铅笔各买1支,共用多少钱?()A.21B.11C.10D.17去商店买东西,如果买7件A商品,3件B商品,1件C商品,一共需要50元,如果是买10件A商品,4件B商品,1件C商品,一共需要69元,若A、B、C三种商品各买2件,需要多少钱?( )A.28元B.26元C.24元D.20元去超市购物,如果买9件A商品,5件B商品,1件C商品,一共需要98元。
学习交流Q Q:1962930或1850593833强化提高班讲义数量关系主讲:魏华刚上篇数学运算一、题目的难度是由题干和选项共同决定的,要根据题干结合选项,优先考虑是否可以排除干扰选项。
注意题目中命题人的基本逻辑,尤其要注意选项的三种布局方式。
【例1】某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A.177B.176C.266D.265【例2】甲、乙两人年龄不等,已知当甲像乙这么大时,乙8岁;当乙像甲这么大时,甲29岁。
问今年甲的年龄为几岁?A.22B.34C.36D.43【例3】2005年第三产业合同外资与实际外资占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A.23.6%与25.2%B.26.6%与19.0%C.23.6%与19.0%D.25.9%与33.6%二、在题目中结合选项布局,要重点关注亲密原则、相关原则、常识原则、相反原则四个选项分布原则。
【例1】编一本书的书页,用了270个数字(重复的也算,如页码115用了2个1和1个5共3个数字),问这本书一共多少页?A.117B.126C.127D.189【例2】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A.8B.10C.12D.15【例3】甲乙两种食品共100千克,现在甲食品降价20%,乙食品提价20%,调整后甲乙两种食品售价均为每千克9.6元,总值比原来减少140元,请问甲食品有多少千克?A.25千克B.45千克C.65千克D.75千克【例4】为节约用水,某市决定用水收费实行超额超收,月标准用水量以内每吨2.5元,超过标准的部分加倍收费。
某用户某月用水15吨,交水费62.5元。
资料分析三、根据下列资料完成以下各题。
11.下列年份中,国家电网公司并网机组总上网电量同比增速最快的是:A.2010 年B.2009 年C.2012 年D.2011 年12.2012 年清洁能源机组并网容量占当年并网机组总容量的比重比上年:A.上升了5.5 个百分点B.上升了2.5 个百分点C.下降了5.5 个百分点D.下降了2.5 个百分点13.下列年份中,清洁能源机组上网电量占当年并网机组总上网电量比重最高的是:A.2009 年B.2008 年启智职教的店C.2012 年D.2011 年14.下列哪一张图能反映 2012 年清洁能源机组并网容量中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的构成:15.关于 2008~2012 年间国家电网公司清洁能源的发展,能够从资料中推出的是:A.新能源发电机组上网电量从 2011 年开始超过核电上网电量B.水电上网电量年均增长率超过同期水电并网容量C.新能源发电机组并网容量翻了 8 番D.核电上网电量保持持续增长四、根据下列资料完成以下各题。
16.2014 年,我国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在校生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了多少人:A.3486B.3733C.7951D.124417.2014 年,教育学和管理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占我国毕业研究生总体比重约为:A.19.5%B.18.4%C.17.6%D.12.3%18.2014 年博士生招生人数最少的学科,其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与上年相比下降了:A.10.2%B.19.3%C.24.9%D.7.9%19.2014 年在校研究生人数排名前三的学科,同期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之和是毕业人数之和的多少倍:A.1.1B.1.4C.1.6D.0.92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A.2014 年,博士生在校人数超过研究生在校人数的 20%学科有 4 个B.2013 年,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数约为 4.5 万人C.2014 年,研究生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学科其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占总体比重同比下降D.2014 年,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数均低于招生数数量关系6.甲和乙进行打靶比赛,各打两发子弹,中靶数量多的人获胜。
公务员国考试题防五大“陷阱”11月29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录用公务员考试就将进行笔试了。
一百多万考生的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和申论两门。
较之以分析写作为主、不可能有所谓正确答案的申论,行测经过多年的考核润色,已有一定规章可循。
京城著名公务员招考专家王永恒和章晓铭介绍,行测的很大一部分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多是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通过对多套历年考题常见错误的分析,两位国考专家总结规律和共性,给大家一一细说“行测”考试中常见的五大“陷阱”。
为进入冲刺阶段的考生提前“排雷”。
陷阱1概念偷换现象“骗人伎俩”诱考生犯错细节推断题通常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段乃至文章的某一细节信息或作出合理推断,考查的是考生在短时间内筛选信息、合理推断的能力。
命题者通常在设置选项时有其惯用的“骗人伎俩”,引诱一部分粗心的考生犯错,从而达到区分考生水平的目的,偷换概念就是常见的“伎俩”。
不少考生正是在这样的题目上“犯晕”,丢分显然很不值当。
●真题举例:周庄旅游收入已经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
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
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
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2009年试题)A.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B.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D.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先别看下面的答案,想想选什么)分析“文化传播”与“文化”概念偷换章晓铭分析,上面这段文字,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旅游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出现前述现象的原因:陈逸飞的画向世界宣传了周庄。
综合两部分,可以得出结论: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其他三个选项中,B选项的干扰最大。
1 / 24 第四章 数量关系 目 录 第一讲:代入排除法„„„„„„„„„„„„„„„„„„„„„„„2 第二讲:十字交叉法„„„„„„„„„„„„„„„„„„„„„„„3 第三讲:数列与平均数(上)„„„„„„„„„„„„„„„„„„„3 第四讲:数列与平均数(下)„„„„„„„„„„„„„„„„„„„4 第五讲:工程问题„„„„„„„„„„„„„„„„„„„„„„„„5 第六讲:浓度问题„„„„„„„„„„„„„„„„„„„„„„„„6 第七讲:牛吃草问题„„„„„„„„„„„„„„„„„„„„„„„7 第八讲:边端问题„„„„„„„„„„„„„„„„„„„„„„„„8 第九讲:行程问题(上)„„„„„„„„„„„„„„„„„„„„„9 第十讲:行程问题(下)„„„„„„„„„„„„„„„„„„„„10 第十一讲:几何问题„„„„„„„„„„„„„„„„„„„„„„11 第十二讲:年龄问题„„„„„„„„„„„„„„„„„„„„„„12 第十三讲:容斥原理(上)„„„„„„„„„„„„„„„„„„„13 第十四讲:容斥原理(下)„„„„„„„„„„„„„„„„„„„14 第十五讲:排列组合(上)„„„„„„„„„„„„„„„„„„„15 第十六讲:排列组合(下)„„„„„„„„„„„„„„„„„„„16 第十七讲:统筹问题„„„„„„„„„„„„„„„„„„„„„„17 第十八讲:比赛问题„„„„„„„„„„„„„„„„„„„„„„18 第十九讲:抽屉原理„„„„„„„„„„„„„„„„„„„„„„19 第二十讲:时钟问题„„„„„„„„„„„„„„„„„„„„„„20 第二十一讲:做差数列„„„„„„„„„„„„„„„„„„„„„21 第二十二讲:做商数列、多重数列„„„„„„„„„„„„„„„„22 第二十三讲:分数数列、幂次数列„„„„„„„„„„„„„„„„23 第二十四讲:递推数列„„„„„„„„„„„„„„„„„„„„„24 2 / 24
第一讲:代入排除法 课前自测 【自测题1】(浙江2011-57)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 ) A. 169 B. 358 C. 469 D. 736 【自测题2】(广东2011-8)三个运动员跨台阶,台阶总数在100-150 级之间,第一位运动员每次跨3 级台阶,最后一步还剩2 级台阶。第二位运动员每次跨4 级,最后一步还剩3 级台阶。第三位运动员每次跨5 级台阶,最后一步还剩4 级台阶。问这些台阶总共有( )级? A. 119 B. 121 C. 129 D. 131 知识点 1、“代入排除法”是数学运算题型当中最重要的技巧,这种方法结合题干与选项双向判断,是处理行测“客观单选题”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2、“代入排除法”广泛运用在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组)问题、同余问题、和差倍比问题、年龄问题、行程问题、周期问题等等题型。 3、“代入排除法”还可以利用数字的基本特性来完成,这就要求广大考生掌握基本的数字特性,特别是对倍数的判断。 例题精讲 【例1】(吉林2011 甲级-6,吉林2011 乙级-6)大小两个数的和是50.886,较大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等于较小的数,则较大的数为( )。 A. 46.25 B. 46.26 C. 46.15 D. 40.26 【例2】(上海2011B-61)韩信故乡淮安民间流传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一次,韩信率1500名将士与楚军交战,战后检点人数,他命将士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命将士5 人一排,结果多出3 名;命将士7 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 名,用兵如神的韩信立刻知道尚有将士人数。已知尚有将士人数是下列四个数字中的一个,则该数字是( )。 A. 868 B. 998 C. 1073 D. 1298 【例3】(浙江2011-55)甲、乙各有钱若干元,甲拿出1/3 给乙后,乙再拿出总数的1/5 给甲,这时他们各有160 元。问甲、乙原来各有多少钱?( ) A. 120 元 200 元 B. 150 元 170 元 C. 180 元 140 元 D. 210 元 110 元 【例4】(四川事业2011-6)水果店运来一批石榴和苹果,其中苹果的重量占总重量的9/20,苹果比石榴少200千克,运来石榴( )千克。 A. 2000 B. 1800 C. 1100 D. 900 【例5】(重庆村官2011-9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其和的21倍,则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是( )。A. 3 B. 4 C. 7 D. 12 【例6】(河南选调2011-41)小李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羽毛球拍,在付钱时,他漏看了羽毛球拍价位个位上的“0”,准备付158 元。售货员说:“您看错了单位,应该付410 元才对。”那么一个书包的单价是多少元? A. 158 B. 130 C. 98 D. 88 【例7】(河北事业单位2011-18)饭店购进了三种蔬菜,其中白菜的重量占2/7,黄瓜的重量和其他两种蔬菜重量之和的比是2∶3,黄瓜比白菜多12千克。共购进蔬菜( )千克。 A. 35 B. 75 C. 105 D. 150 【例8】(河北事业单位2011-11)把一张纸剪成8 块,从所有的纸片中取出若干块,每块各剪成8 块,再从所有纸中取出若干块,每块各剪8 块„„如此下去,到剪完某一次后停止,所得的纸片总数有可能是( )块。 A. 2008 B. 2009 C. 2010 D. 2011 本讲答案: BA BCCCC BCC 3 / 24
第二讲:十字交叉法 课前自测 【自测题1】(江苏2006B-70)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多少?( ) A. 2∶5 B. 1∶3 C. 1∶4 D. 1∶5 【自测题2】某单位共有员工25 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8 岁,其中男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0 岁,女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5 岁,问男员工比女员工的人数多多少?( ) A. 2 人 B. 3 人 C. 4 人 D. 5 人 知识点 “十字交叉法”是数学运算题中一种经典的技巧,对符合使用条件的试题有近乎“秒杀”的效果。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简化方程的形式,凡是符合下图左边方程的形式,都可以用右边的“十字交叉”的形式来简化:
rabrBArBABbAa
例题精讲 【例1】(陕西2008-14)某班一次数学测试,全班平均91 分,其中男生平均88 分,女生平均93 分,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多少倍?( ) A. 0.5 B. 1 C. 1.5 D. 2 【例2】某超市购进西瓜1000 个,运输途中碰裂一些,未碰裂的西瓜卖完后,利润率为40%,碰裂的西瓜只能降价出售,亏本60%,最后结算时总的利润率为32%,碰裂了多少西瓜?( ) A. 80 B. 75 C. 85 D. 78 【例3】(河北选调2009-57)车间共有40 人,某次技术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0 分,其中男工平均成绩为86 分,女工平均成绩为78 分,该车间有女工多少人?( ) A. 16 B. 24 C. 25 D. 30 【例4】(河北选调2009-47)一只松鼠采松籽,晴天每天采24 个,雨天每天采16 个,它一连几天共采168 个松子,平均每天采21 个,这几天当中晴天有几天?( ) A. 3 B. 4 C. 5 D. 6 【例5】某公司2011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650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2%,而其它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0%,那么,该公司2011 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多少?( ) A. 3920 万元 B. 4410 万元C. 4900 万元 D. 5490 万元 【例6】(国家2011-76)某单位共有A、B、C 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 岁、24 岁、42 岁。A 和B 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 岁,B 和C 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 岁。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 A. 34 B. 36 C. 35 D. 37 本讲答案: CD CADCC C
第三讲:数列与平均数(上) 课前自测 【自测题1】如果某一年的七月份有5 个星期四,它们的日期之和为80,那么这个月的3 号是星期几?( ) A. 星期一 B. 星期三 C. 星期五 D. 星期日 【自测题2】(湖南长沙事业2010-57)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18,如果再加上一个数丙,这时三个数的平均数比甲、乙两数的平均数多5,那么数丙是( )。 A. 140 B. 130 C. 124 D. 127 知识点 基本知识点:总和=平均数×个数 4 / 24
等差数列中:平均数=中位数=(首数+尾数)÷2 例题精讲 【例1】(河北选调2009-53)一个房间里有10 个人,平均年龄是27 岁。另一个房间里有15 个人,平均年龄是37 岁。两个房间的人合在一起,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 A. 30 B. 31 C. 32 D. 33 【例2】(吉林2010-7)某班一次期末数学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5.5 分,后来发现小林的成绩是97 分误写成79分。再次计算后,该班平均成绩是95.95分。则该班人数是( )。 A. 30 人 B. 40 人 C. 50 人 D. 60 人 【例3】(北京2011-75)某学生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 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 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 A. 1 B. 2 C. 3 D. 4 【例4】(石家庄事业单位2011-92)10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5,那么其中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 ) A. 14 B. 15 C. 16 D. 17 【例5】(安徽2008-12)某日小李发现日历有好几天没有翻,就一次翻了6 张,这6 天的日期加起来数字是141,他翻的第一页是几号?( ) A. 18 B. 21 C. 23 D. 24 【例6】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为1680,它们的和为( )。 A. 26 B. 52 C. 30 D. 28 本讲答案: CC DBACB A
第四讲:数列与平均数(下) 课前自测 【自测题1】(安徽2010-7)在1--101 中5 的倍数的所有数的平均数是( )。 A. 52.5 B. 53.5 C. 54.5 D. 55.5 【自测题2】(重庆村官2011-98)某7 个数的平均数是16,去掉一个数,剩下的6 个数的平均数是17,问去掉的数是( )。 A. 12 B. 10 C. 14 D. 13 知识点 基本知识点:总和=平均数×个数 等差数列中:平均数=中位数=(首数+尾数)÷2 例题精讲 【例1】(2011 年917 联考-58)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小周五个人的收入依次成等比,已知小赵的收入是3000 元,小孙的收入是3600 元,那么小周比小孙的收入高:( ) A. 700 元 B. 720 元 C. 760 元 D. 780 元 【例2】(江苏2011C类-31)已知数据23、25、26、27、28、24、20、33、35、46,用这10 个数分别减去其平均数,所得10个数值的和为?( ) A. 3 B. 2 C. 0 D. -3 【例3】(国家2012-78)某成衣厂对9名缝纫工进行技术评比,9名工人的得分恰好成等差数列,9人的平均得分是86分,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分,那么前7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多少?( ) A. 602 B. 623 C. 627 D. 631 【例4】(北京社招2009-12)训练时,若干新兵站成一排,从一开始报数,除了甲以外其他人报的数之和减去甲报的数恰好等于50。请问共有多少名新兵?( ) A. 10 B. 11 C. 12 D. 13 【例5】(深圳教育2010B-17)已知有若干个连续的奇数:1,3,5,7,9,11,13„所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