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空相忆》鉴赏及译文注释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谒金门词牌格律
摘要:
一、谒金门词牌简介
二、谒金门词牌的格律规则
三、谒金门词牌的典范作品
四、结论
正文:
一、谒金门词牌简介
谒金门,原为唐代宫廷乐曲,后发展成为词牌名。
据传,此词牌名源于唐代诗人韦庄的《谒金门·空相忆》。
谒金门词牌在宋词中较为常见,为双调四十五字,平仄平韵、仄韵。
二、谒金门词牌的格律规则
1.字数:谒金门词牌共有四十五个字,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为二十七个字,后部分为十八个字。
2.句式:谒金门词牌的句式为四句三韵,即前两句为一韵,第三句与第四句为一韵。
3.平仄:谒金门词牌的平仄要求较为宽松,平仄平韵、仄韵本为平声韵,亦可用仄声;本为仄声,亦可为平声韵。
4.韵脚:谒金门词牌的韵脚为平韵和仄韵,即第一句和第三句的末字要求押平韵,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末字要求押仄韵。
三、谒金门词牌的典范作品
以韦庄的《谒金门·空相忆》为例: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看伊书迹。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此词牌格律严谨,意境优美,为谒金门词牌的典范之作。
四、结论
谒金门词牌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其格律规则严谨,对仗工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谒金门词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著名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等均有佳作传世。
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及赏析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
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静静,寄愁何处好?译文:柔风细细,水面上映出一望无际的云朵。
雨过天晴,然而这春色反而令人增加愁怨。
梦中曾与伊人相守,轻轻地为你描画眉毛。
梦醒则唯见帘外落花,这一怀愁绪该向何处排解呢?赏析:此篇写法别致,即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剧烈的反差,从而凸现了伤春意绪,伤离哀怨。
上片写清晓雨霁,水天青青,柔风细细。
这本应当是一片令人兴奋的风光,但词以“春草草”三字陡然折转,露出了心中的苦涩。
过片点明苦恼之由,即梦中曾与伊人相守,梦醒则唯见帘外落花,故生惆怅,难以排解。
结二句直发胸旨,表达了孤寂的情怀。
谒金门·风丝袅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静静,寄愁何处好。
译文风像丝线一般的缠绕,雨水把蓝天浸染得清楚舒晓。
水中倒影的乌云连绵还未曾散绝,雨过天晴的春意却扰乱纷繁。
睡梦里粉黛娥眉的颦蹙谁能扫净抚平。
窗帘外的落花又红又小。
一个人独自醒来的心情悲伤,我这忧愁应当寄予在什么地方才好?解释①一镜句:谓水面上映出一望无际的云朵。
青未了,青色一望无际。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①春草草:意思是说雨过天晴,春色反而令人增加愁怨。
草草,劳心苦恼之意。
《诗经。
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李白《新林浦阻风诗》:“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①轻螺谁扫:谓轻轻地为你描画眉毛。
螺,螺黛,为古代女子画眉之墨,亦称螺子黛。
欧阳修《阮郎归》:“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
谁,此为自指。
扫,描画。
赏析:此篇写法别致,即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剧烈的反差,从而凸现了伤春意绪,伤离哀怨。
上片写清晓雨霁,水天青青,柔风细细。
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文言文《谒金门》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谒金门》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谒金门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词与一个富家女子在春日里独处庭院百无聊赖的生活情景,妙在以眼前的景物和闲闷的举止,点露出人物内心由愁至喜的感情波澜。
上片前两句与下片后两句在意脉上前呼后应,春风吹皱的池水与因鹊声而搅动的心境相互叠合,细微入理;上片后两句与下片前两句在形态上一脉相承,再现出思妇无以遣日的种种情形:闲引鸳鸯,手挼杏蕊,栏干独倚,搔头斜坠,并由此铺垫衬托出闻鹊后的惊喜。
由于描写自然细致、寓意微妙入情,“风乍起”两句历来为人激赏。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谒金门》宋词赏析导语:冯延巳的《谒金门》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谒金门》宋词赏析,欢迎阅读!原文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
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励志古诗词《谒金门》原文及赏析
《谒金门》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谒金门》是宋代诗人李白的名作,以壮阔而具有深刻气息的语言和描绘,客观把握山水景物、哲理思想和一个宏大博大的世界观。
诗中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表达了当时遥远山路上漫漫崎岖的场景。
“白云深处有人家”表现出久远寸草不生的荒凉地带,也隐喻了在苦难挫折中如此艰辛的景象。
此时此刻,把自己的内心打开,只想着一个期盼,通过能力和担当,去谒见那一切不可触碰的伟大高峰,使之变为可能达到的,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精神力量。
接下来,他把景色描述的更加细致,用诗-词的形式,表达了走在山路上,停车休息,看着枫叶红于二月花,给人以生机勃勃、芳菲无穷之感。
在细致而又美丽的描绘中,诗人又深情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谒见金门的决心,这是想要追求高目标、努力去实现理想的精神,也就是励志精神。
通过《谒金门》这首诗,我们看到了它无限绚烂多彩的情绪,更能从中体会到李白追求自由,不断追求进步的励志精神,这无疑是一种最美的精神,也是激励我们勇敢追求理想的最大力量。
《谒金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谒金门冯延巳【原文】风乍[1]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2]红杏蕊。
斗鸭阑干[3]遍倚,碧玉搔头[4]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1]乍:忽然。
[2]挼(ruó):用手轻轻搓揉。
[3]斗鸭阑干: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栏,颇施小巧。
”古时民间有以斗鸭为戏,众人围而观之。
[4]搔头:指妇女头上的碧玉簪。
冯延巳(903~960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
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
曾任南唐宰相。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
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
其词集名阳春集。
【赏析】这首词写女子在春天里愁苦无法排遣和希望心上人到来的情景。
上片开头写景:风忽地吹起,把满池塘的春水都吹皱了。
这景物本身就含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妇女们的心。
它用一个“皱”字,就把这种心情确切地形容出来。
女主人公的心情也像池水一样,涌起阵阵涟漪。
面对着明媚的春光,她的心上人不在身边,该怎样消磨这良辰美景呢?她只好在芳香的花间小路上,手揉着红杏花蕊,逗着鸳鸯消遣。
可是成双成对的鸳鸯,难免要触起女主人公更深的愁苦和相思,甚至挑起她微微的妒意,觉得自己的命运比禽鸟尚不如。
她漫不经心地摘下含苞欲放的红杏花,放在掌心里轻轻地把它揉碎。
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尽管她也像红杏花一般美丽、芬芳,却被另一双无情的手把心揉碎了。
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并无多大价值,但在写作艺术上,它那细致、委婉而又简练、生动的描写手法,却值得我们借鉴。
《谒金门》的译文及赏析
谒金门①
翁元龙
莺树暖,弱絮欲成芳茧。
②流水惜花流不远,小桥红欲满。
原上草迷离苑,金勒晚风嘶断。
③等得日长春又短,愁深山翠浅。
【注释】
①谒金门:这是一首春情词。
②芳茧:这里指飞絮滚卷成雪球状,如同蚕吐丝成茧。
③金勒:束勒马头的缰具,在这里代指所骑之马。
【译文】
莺儿在树上欢唱,春风清和温暖,柔弱的柳絮随风滚动成团,似一颗颗白*的蚕茧。
流水爱惜落花,不忍载着它们漂远,小桥下边积满了红*的花瓣。
青青原野上的草,茫茫没有边,只有凄凉的晚风声音不断,听不到游子归返的骏马嘶鸣。
等呀等、盼呀盼,眼看夏至春将完,山间翠*日渐浓,仍比我心中的忧愁浅。
【赏析】
翁元龙的词,景妍而境清,情真而意切,杜范形容为“如荷湿露”,周密赞其“真花间语”,本篇就是这样的佳作。
全篇犹如一幅艳丽的春光图画。
上片描绘春景:暖树啼莺,晴空飘絮,流水惜花,小桥涨红,是一派烂漫春光。
下片写春郊游冶之乐,显得游人潇洒俊逸,活脱脱是春之主人。
韦庄《谒金门》阅读原文及赏析韦庄《谒金门》阅读原文及赏析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①谒金门,词牌名。
②羽玉,白鸥。
③高轴,高卷。
(1)上阕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春景,试结合诗歌概括其具体表现。
(2分)答:春水涨满小溪;(2)春雨染绿溪边新柳;(3)春雨初霁后白鸥双双戏水。
(答对1个要点给1分,答时3个要点给2分。
)(2)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5分)答:诗歌表达了深闺女子盼远怀人的情怀。
(2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写出了少妇殷切盼望之态;以眼前所见“云淡水平烟树”等苍茫渺远之景,烘托了女子盼人而未见的惆怅失落之感;“千里目”借助想象,进一步抒发了女子望眼欲穿的.殷切期盼之情;(2分。
答出1个要点给1分;3个要点任答,2点,给2分)上阕绘生机盎然之春景,反衬出女子的春愁闺怨。
(1分)附注释1 新绿:指开春后新涨的溪水。
2 双羽玉:比喻鸟的翅膀像玉一样。
3 弄晴:指禽鸟在初晴时鸣啭、戏耍。
4 翠帘高轴:指翠帘高卷。
5 簇:丛集;聚集。
6 寸心:指心。
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7 千里目:谓远望之目。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由两个生动的画面组成。
杨慎评此词:“丽语,景真如画。
”(《草堂诗余》卷一引)上片春雨初霁图,“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重在写景。
画面是一片生机,春意盎然。
一溪新绿,几行柳黄,双飞鸥白。
大笔一抹,颜色斑斓,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尤其巧妙地用了“染就”、“弄晴”、“对浴”等字眼,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的效果。
下片是深闺思远图,“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重在写人。
画面上的少妇,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而看到的只是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
《谒金门·空相忆》鉴赏及译文注释《谒金门·空相忆》鉴赏及译文注释《谒金门·空相忆》空相忆,无计得传音讯。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悼亡诗古诗简介《谒金门·空相忆》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
关于此首诗,宋杨浞《古今词话》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记载说法不一。
作者经过刻划主人公的心态,由触景生情,往事不胜回想,而转入一种欲寄书寻觅的痴情。
描绘爱姬的才貌。
她既有“天上嫦娥〞之美貌,又有才思,工文善书,笔迹清秀。
表达了作者的哀痛之感。
译文触景生情徒然相忆,没有方法再传音讯。
天上嫦娥人世不识,欲寄信件何处寻觅?疲倦小睡觉来无力,不忍再看伊人书迹。
满院落花春色清寂,悲伤断肠芳草色碧。
注释①书:信。
②觉:醒。
③伊:她。
书迹:指曩昔的来信。
④无计:没有方法。
⑤寄书句:意思是本想请嫦娥代为传书,但因不相识,而无处寻觅她。
赏析/鉴赏这首词的布景是韦庄有一个资质美丽、文明修养也很高的宠姬被蜀主王建强行夺去,韦庄追念此人,写了此词和小重山。
此说法不一定牢靠,很可能是为某一个分手今后音讯不通的旧时情人而作。
诗篇史上,真诚、悲哀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久的魅力。
日子中一些有某种留念含义的小物品,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溏相同,在爱情的波涛里激起层层涟漪。
这首词经过一纸旧日情人的旧信件,在词人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然后勾起了很多的回想。
全词以信件为中介,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很多回想,由此产生了巴望与意中人再传音讯、寄信件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睡,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心情,并用风光加以衬托。
全词融写实、写景和抒发于一炉,疏中见密又赋有日子气息,脉络清楚,心意真诚,将深切的悼亡之情表达得低回悠扬,余韵袅袅。
这首词写一个男人对女子的怀想。
上片侧重勾画主人公的心思活动,是直吐衷肠。
由回想而动情,由动情而遥想,再传达深切思念的痴情。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状和景象描绘。
谒金门《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十一字)·△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二十四字)《谒金门》(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杨花落》、《出塞》、《东风吹酒面》、《不怕醉》、《醉花春》、《春早湖山》)。
敦煌曲词中有:“得谒金门朝帝庭”句,疑即此本意。
《金奁集》入“双调”。
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1]谒金门·春半朱淑真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
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
“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
“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
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
“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
“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
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
此句写得新颖奇特,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不管人事。
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是因忧伤至极而发出的怨恨,是自哀自怜的绝望心声。
剥削阶级社会的女子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常常怨天尤人。
《诗·鄘风·柏舟》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的是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却强迫她给另一个人,她誓死不肯,呼娘唤天,希望能谅察她的心。
《谒金门·空相忆》鉴赏及译文注释
《谒金门·空相忆》鉴赏及译文注释
《谒金门·空相忆》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悼亡诗
古诗简介
《谒金门·空相忆》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
关于此首诗,宋杨浞《古今词话》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记载说法不一。
作者通过刻划主人公的心态,由人去楼空,往事不堪回忆,而转入一种欲寄书寻觅的痴情。
描写爱姬的才貌。
她既有“天上嫦娥”之美貌,又有才情,工文善书,字迹娟秀。
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感。
译文
人去楼空徒然相忆,没有办法再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间不识,欲寄书信何处寻觅?困倦小睡觉来无力,不忍再看伊人书迹。
满院落花春光清寂,伤心断肠芳草色碧。
注释
①书:信。
②觉:醒。
③伊:她。
书迹:指过去的来信。
④无计:没有办法。
⑤寄书句:意思是本想请嫦娥代为传书,但因不相识,而无处寻找她。
赏析/鉴赏
这首词的背景是韦庄有一个资质艳丽、文化修养也很高的宠姬被蜀主王建强行夺去,韦庄追念此人,写了此词和小重山。
此说法不一定可靠,很可能是为某一个分手以后消息不通的旧时情人而作。
诗歌史上,真挚、沉痛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恒的魅力。
生活中一些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小物品,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溏一样,在感情的波澜里激起层层涟漪。
这首词通过一纸昔日情人的旧书信,在词人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从而勾起了无数的回忆。
全词以书信为中介,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无数回忆,由此产生了渴望与意中人再传消息、寄书信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睡,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情绪,并用景色加以陪衬。
全词融纪实、写景和抒情于一炉,疏中见密又富有生活气息,脉络分明,情意真挚,将深切的悼亡之情表达得低回婉转,余韵袅袅。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怀想。
上片着重勾画主人公
的心理活动,是直吐衷肠。
由回忆而动情,由动情而遐想,再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
“把伊书迹”是此词词眼。
[4]
上片着重勾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首三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句句相联,环环相扣。
首句“空相忆”,平地奇峰突兀而起,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基础。
这三个字既笼罩全篇,又包孕无遗。
一个“空”字不仅表现了“相忆”数量的以简代繁,而且写出了这种“相忆”的深和苦,“空相忆”是情至深处的痴人语。
“无计得传消息”是紧承首句而答,意思是无法传递消息。
第三句“天上嫦娥人不识”,是写欲向那位“天上嫦娥”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
“嫦娥”形容伊人体貌之美,“天上”;则暗示了伊人已仙去。
至此,才看出相忆成空是由于生死相分,幽明相隔。
第四句“寄书何处觅”与第二句“无计得传消息”意思大致相同,显示了要通款曲情意的执着和真切。
向亡人通消息、寄书信,看似无理,实是深情的反应。
这最后一句将自己虽欲寄书而无处寄书以至于最终不合瞄书的款款情意,以反问的形式加以表达,更是含蓄曲折,哀婉动人。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从而传出了幽深的隐曲心绪。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两句以形传神,将上下片衔接得异常紧密。
“新睡”二字暗示出是困倦已极的不由自主的睡。
“无力”紧应“新睡”,睡醒之后应觉得有力,此言无力,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
沈际飞说:“‘把伊书迹’,
四字颇秀。
”(《草堂诗馀正集》)“伊”字,口吻非常亲切。
“把伊书迹”可见伊人兼有才情。
“不忍”二字更妙,正写出“伊书”的感人至深,宜于表现出伤心人看与不看的矛盾心理。
“把伊书迹”不仅“颇秀”,而且是这首词通体皆活的词眼。
这句词语意淡而情深,故沁人心脾。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两句别出心意,宕开一笔,以景作结。
“满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