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48 KB
- 文档页数:1
九曲棹歌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九曲棹歌的原文
二、九曲棹歌的翻译
三、九曲棹歌的意义和背景
正文:
【九曲棹歌原文及翻译】
《九曲棹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歌。
全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曲折的河道、优美的风景以及人们生活的情景。
下面是《九曲棹歌》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韵声咽千楼雨,吴姿态倚十千波。
吴宫画舫闲悠悠。
江南忆,最忆是苏堤。
虞山共长亭一片,都尉江头总是春。
何日更重游?
翻译:
江南真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早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花朵照得红艳艳的,简直比火还要红艳。
春天来到时,江里的水绿得就像蓝色的一样。
怎能让人不怀念江南的美景呢?
在江南的回忆中,最让我怀念的是杭州。
我在山寺中寻找过桂花,还在郡
亭上欣赏过钱塘江的潮头。
什么时候能再次去游玩呢?
在江南的回忆中,其次让我怀念的是吴宫。
吴地的歌声音调悲凉,仿佛吞咽了千楼的雨。
吴地的姿态,倚靠在十千波上。
吴宫中的画舫悠闲自在。
在江南的回忆中,最让我怀念的是苏堤。
虞山和长亭紧紧相连,都尉江头的风景总是充满春天的气息。
什么时候能再次去游玩呢?
《九曲棹歌》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深深眷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 16小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①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
恰洗尽、黄茅瘴。
老惯人间齐得丧。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②。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
②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
凌烟阁图像,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16.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赤璧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
15.【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八归-芳莲坠粉》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者简介: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南宋词人、音乐家。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宋宁宗年号,1195~1200)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有《白石道人歌曲》。
作品简介:《八归·芳莲坠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一首送别词,写客中送客。
上片写别时景色,描绘莲花坠红、梧叶纷飞、蟋蟀凄鸣的秋色,渲染凄凉感伤的气氛。
下片写送别情景,抒写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词以清笔写浓愁,以健笔写深哀,故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颓表,符合白石词中和的特色。
作品原文:八归·湘中送胡德华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作品注释:1、八归:词牌名。
姜夔自度曲。
有仄韵、平韵两体。
仄韵词始于姜夔,双调一百十五字。
平韵体有高观国词,一百一十字,有脱文。
二体虽用韵有平仄之异,而声调则同。
2、暗雨:夜雨。
3、乍:忽然4、篠(xiǎo)墙:竹篱院墙。
篠,细竹。
5、蛩(qióng):蟋蟀。
6、水面琵琶:指白居易《琵琶行》事。
7、啼鴂(jué):亦作“鹈鴂”“鶗鴃”,即杜鹃鸟。
8、未款:不能久留。
9、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10、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九曲棹歌原文及翻译》
九曲棹歌是一种富有诗意的传统水乡游船方式,其中融合了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以下为其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一棹一蒿一拨船,东流不作西流水。
桃花春水合流去,可惜流红满地时。
翻译:
划着桨,拨着篙,轻快的划船声在耳边响起。
向东流的船只不会停滞在西流水的前面。
当桃花盛开,春水荡漾,我们一同乘船流淌在河水中,看着满地的落红,惋惜着这春色的流逝。
原文:
一山一水一重城,含笑呜呼吊屈平。
屈平死后知己少,江南岸畔月明时。
翻译:
一座山,一道水,一座城,我们乘船经过重重山水,不禁为屈原的离去而叹息。
屈平死后,知己寥寥,我们在江南岸边望着明月,心中充满了哀思。
原文:
九曲棹歌声未歇,满江新水绕山行。
渔翁夜语逐潮去,明日问君何处行。
翻译:
九曲棹歌的歌声尚未完全消歇,满江的新水已绕山而行。
渔翁在夜语中随着潮水离去,明天我们又要前往何处呢?
以上就是九曲棹歌的原文及翻译。
在欣赏这些诗句的同时,我们也领略了水乡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厚重。
每一次乘船游览,都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无题诗词鉴赏无题诗词鉴赏无题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译文翻译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
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
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诗比作宓妃。
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注释解释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
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
啮:咬。
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
玉虎:井上的辘轳。
丝:井索。
汲:引。
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
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
韩掾少:为了韩寿的年轻俊美。
掾:僚属。
少:年轻。
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
宓妃:指洛神,传说为伏(宓)羲之女。
留枕:这里指幽会。
魏王:曹植封东阿王,后改陈王。
诗文赏析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
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
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纪昀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
”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写女子居处的幽寂。
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
[在线翻译]叹庭前甘菊花翻译叹庭前甘菊花翻译篇1:杜甫《兵车行》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文解释:兵车辚辚前行,马儿萧萧鸣叫,出征的战士都把箭挂在腰间。
爹娘妻子儿女奔走相送,尘土飞扬咸阳桥都看不见了。
牵着衣服跺着脚拦在路边哭,哭声一直冲上高空。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的人,征人只说征兵太频繁了。
有的十五岁就到北方防河,到了四十岁还要去西边屯田。
走的时候里常给他包头巾,回头时头发都白了还要戍守边疆。
边疆上作战,血水流得像海水一样,皇帝开拓疆土的意图还没有停止。
你没听说汉家山东地区二百多个州,千千万万的村落长满了野草。
即使有强健的农妇拿着锄犁田,田亩中的苗长得分辨不清。
又何况秦地的兵耐苦善战,与被驱使着的鸡犬没什么不同。
您老人家虽然关心地询问,服役的人又怎么敢诉说心中的怨恨。
而且今年冬天,没有让关西卒休息。
县官急迫地索取租税,可是租税从哪里来呢。
确实知道了生男孩是件坏事,反而是生个女孩好。
生个女孩还可以嫁到邻家,生男孩长大打战只能命丧沙场。
你没看见那青海湖边,自古以来留下的白骨没有人收埋。
新鬼烦恨旧鬼也一起哭,天阴下雨到处鬼声。
词语解释:干:犯,冲。
但云:只说。
山东:华山以东的关东地区。
敢:哪敢,怎敢。
恶:不吉利。
青海:青海湖。
啾啾:指鸣叫声。
1.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
但《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新题。
秦观江城子翻译与赏析秦观江城子翻译与赏析《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秦观江城子翻译与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观江城子翻译与赏析1[出自]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释:(1)西城:指汴京西郑门一带,多种垂杨,金明池在其西北。
系归舟:指杨柳而言。
刘禹锡《杨柳枝》:“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垂杨管离别。
”晏几道《梁州令》:“南楼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
”“西城”三句:写看见早春柳丝轻柔,触动自己的离恨,因而流泪不止。
(2)朱桥:指金明池上朱漆桥梁。
《东京梦华录》卷七:“西去数百步乃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shǔn)”。
碧野朱桥:指游乐之地。
(3)韶华:青春年华。
(4)便做:便使,就使。
译文1:早春的西城外,杨柳如丝般的轻柔,牵动游人离别的忧愁,扑簌簌的泪难收。
还记得当日多情,曾为情郎一系归舟。
碧野红桥边的踏青泛舟已成过去,如今感伤人不见,江水空自流。
美好的时光不会为少年停留,离恨悠悠绵长,简直是无止无休!柳絮飘飞的落花时节,我又登上了江楼。
即便是眼前浩浩的春江都变做泪水,也流不尽我这无尽的离愁!译文2:春风拂动,西域的杨柳百般柔美,让人不免想起曾经的温柔,以及无可奈何的离别,继而泪水夺眶,身不由己. 还记得当年在这柳树下为归来的你系上船绳,绿的田野,红的桥,一切都历历在目,可惜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子.只有这里的水依旧流淌.年少的人啊,浪费了多少美好时光,只知道无缘无故的哀叹惆怅. 在柳絮漫天,花落缤纷的时候,登上高楼远眺,远处的一江春水流淌不息,如果用泪水可以排解忧愁,恐怕我需要流的,不止这一江春水……赏析一:此词写贬谪之哀情。
绍圣元年(1094)春,秦观坐党被贬,行前重游西城金明池、琼林苑,触景生情,忆起当年游园,不禁悲从中来,遂有感而发。
关于韦应物经典诗词鉴赏【篇一】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胖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赏析】本诗是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所作。
其时蒸郁闷热的夏日刚刚过去,一夕海上风雨,更让官署内的池阁倍显清凉。
诗人设宴召集来宾,虽时禁荤腥,不过新鲜果蔬,清酒几盏,又有来宾们作优美诗文助兴,也足以怡情悦性,畅舒胸怀。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此欢娱之时还能想到自己虽然身居高位,却还未能让本地人民都过上康乐的生活,一片忧民爱民之心,让人感动。
诗末赞扬苏州不仅是财赋丰饶之区,而且人才荟萃,人才胜于资财,可见刺史对于辖地的热爱与自豪,结尾丰满有度。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友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赏析】悲凄凄地离别了友人元大,船儿渐行渐远进入到江烟水雾当中,回首眺望江岸,只见远树茫茫;耳边,这时依稀回荡着零落的暮钟。
作者是洛阳人,如今他离别客地返归家乡却不能引以为喜,因为他觉得世事有如波上之舟,浮沉摇摆不受控制。
他感到前路茫茫,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朋友,心中因而不胜悲凉。
“归棹”两句是传诵名句。
全篇体现出韦诗气象清华、淡而有味的风格,读罢让人怀情不尽。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赏析】作者因为官署斋舍内的寒冷而念及自己的好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道士。
在这个风雨欲来的黄昏,他遥想起道士涧底束薪、山中煮石那超脱却不免清苦的生活,心中生出了携酒前去以慰其寂寞的想法。
不过远望着空山落叶,终觉仙踪缥缈,难以寻觅,故而唯有惆怅而已。
全诗一片空明,中涵万象,无一字不佳,贵在自然超妙。
【描写西湖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描写西湖的古诗1、《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杭州回舫》唐·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3、《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唐·白居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4、《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唐·刘禹锡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唐·许浑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6、《题磻溪垂钓图》唐·罗隐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7、《重别西湖》唐·李绅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8、《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岳鄂王墓》元·赵子昂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2、《忆西湖》明·张煌言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孙恪传原文及翻译广德中有孙恪秀才者,因下第游于洛中。
至魏王池畔,忽有一大第,土木皆新,路人指云:“斯袁氏之第也。
”恪径往扣扉,无有应声。
户侧有小房,帘帷颇洁,谓伺客之所。
恪遂褰帘而入。
良久,忽闻启关者一女子,光容鉴物,艳丽惊人,珠初涤其月华,柳乍含其烟媚,兰芬灵濯,玉莹尘清。
恪疑主人之处子,但潜窥而已。
女摘庭中之萱草,凝思久立,遂吟诗曰:“彼见是忘忧,此看同腐草,青山与白云,方展我怀抱。
”吟讽惨容。
后因来褰帘,忽睹恪,遂惊惭入户。
使青衣诘之曰:“子何人,而夕向于此?”恪乃语以税居之事,曰:“不幸冲突,颇益惭骇。
幸望陈达于小娘子。
”青衣具以告。
女曰:“某之丑拙,况不修容。
郎君久盼帘帷,当尽所睹,岂敢更回避耶?愿郎君少伫内厅,当暂饰装而出。
”恪慕容美,喜不自胜,诘青衣曰:“谁氏之子?”曰:“故袁长官之女,少孤,更无姻戚。
唯与妾辈三五人,据此第耳。
小娘子见求适人,但未售也。
”良久,乃出见恪,美艳愈于向者所睹。
命侍婢进茶果,曰:“郎君即无第舍,便可迁囊橐于此厅院中。
”指青衣谓恪曰:“少有所须,但告此辈。
”恪愧荷而已。
恪未室,又睹女子之妍丽如是,乃进媒而请之,女亦忻然相受。
遂纳为室。
袁氏赡足,巨有金缯。
而恪久贫,忽车马焕若,服玩华丽,颇为亲友之疑讶。
多来诘恪,恪竟不实对。
恪因骄倨,不求名第,日洽豪贵,纵酒狂歌。
如此三四岁,不离洛中。
忽遇表兄张闲云处士,恪谓曰:“即久睽间,颇思从容。
愿携衾绸,一来宵话。
”张生如其所约。
及夜半将寝,张生握恪手,密谓之曰:“愚兄于道门曾有所授。
适观弟词色,妖气颇浓,未审别有何所遇?事之巨细,必愿见陈,不然者,当受祸耳。
”恪曰:“未尝有所遇也。
”张生又曰:“夫人禀阳精,妖受阴气;魂掩魄尽,人则长生;魄掩魂消,人则立死。
故鬼怪无形而全阴也,仙人无影而全阳也。
阴阳之盛衰,魂魄之交战,在体而微有失位,莫不表白于气色。
向观弟神采,阴夺阳位,邪干正腑,真精已耗,识用渐毁,津液倾输,根蒂荡动,骨将化土。
【回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杜甫回棹
宿昔试安命,自私犹畏天。
劳生系一物,为客费多年。
衡岳江湖大,蒸池疫疠偏。
散才婴薄俗,有迹负前贤。
巾拂那关眼,瓶罍易满船。
火云滋垢腻,冻雨裛沉绵。
强饭莼添滑,端居茗续煎。
清思汉水上,凉忆岘山巅。
顺浪翻堪倚,回帆又省牵。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几杖将衰齿,茅茨寄短椽。
灌园曾取适,游寺可终焉。
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
篙师烦尔送,朱夏及寒泉。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