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巴喷丁在临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49
加巴喷丁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功能概述加巴喷丁,又名Gabapentin,是一种口服药物,属于抗癫痫和镇痛类药物。
它通过改变神经传导方式来对抗疼痛和控制癫痫发作。
加巴喷丁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痛、癫痫和帕金森病等疾病。
主治适应症加巴喷丁主要用于以下情况:•神经痛: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神经痛等。
•硬皮病:可用于治疗与硬皮病相关的神经痛。
•癫痫: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使用来控制癫痫发作。
•帕金森病:加巴喷丁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和肢体不自主运动症状。
用法用量加巴喷丁的用法和用量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个体情况进行。
常见的用法和用量如下:1.神经痛治疗:–成人:起始剂量通常为300毫克(mg),每日三次口服。
逐渐调整剂量以提供最佳疼痛控制,最大剂量为每日3600mg。
–儿童:用量根据体重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2.癫痫治疗:–成人和儿童(三岁以上):起始剂量通常为300mg,每日三次口服。
剂量逐渐增加至最佳控制癫痫发作的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3600mg。
3.帕金森病治疗:–加巴喷丁用于控制帕金森病的震颤和肢体不自主运动症状。
剂量会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注意:加巴喷丁的用法和用量必须根据医生的指示来进行,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停止用药。
常见不良反应加巴喷丁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头晕、嗜睡、乏力•情绪或行为改变,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语言和记忆困难•肌肉或关节疼痛•消化系统问题,如恶心、呕吐、腹泻•视觉问题,如双视、模糊视觉•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如果出现以上不良反应或其他意外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注意事项在使用加巴喷丁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对加巴喷丁或类似药物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注意告知医生目前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补充剂和草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计划怀孕的妇女在使用加巴喷丁之前应咨询医生。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选择有限且疗效不佳。
本研究旨在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显示,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组在缓解神经痛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较轻。
研究认为该联合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结论是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探讨其应用范围和机制。
【关键词】关键词: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安全性观察,研究结论,临床意义,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所致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疹和神经痛。
在带状疱疹发作后,约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等,但效果并不明显,部分患者仍然难以获得有效的缓解。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治疗方案参考,以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实现疼痛管理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
2. 正文2.1 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和对照组治疗。
2.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4.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
•基层医师园地・阿片药物结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分析祁学锋(临颍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南临颍462600)关键词:阿片药物;加巴喷丁;中重度癌痛;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21)01-0082-02中晚期癌症患者由于肿瘤的占位或者由于侵犯邻近的组织导致神经发生纤维化,导致引起疼痛,这类疼痛通常作为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且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顽固性的疼痛,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增长,其痛感往往比普通的器质性疼痛较为剧烈,且持续的时间较为持久,同时伴随着机体内分泌的紊乱及情绪不稳,临床上以往常规药物进行姑息性的控制及干预,通常药物有很多种,如阿片类药物吗啡,作为临床指南推荐的一类药物,其起效较为明显,但是其在用药的初期不良反应也是显著的[1]o近年来有人提出可以可以联合加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吗啡的用量,但并未得到有效的推广,笔者特进行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经伦委会批注且患者签字后开始研究,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全麻手术治疗患者一共60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将这6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有男17例,女13例。
年龄在55~75岁之间,平均(64.6±3.57)岁。
他们的病程约在0.5~8年之间,平均(2.48±0.26)年。
对照组患者有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56~77岁之间,平均(65.2±4.11)岁。
她们的病程在0.7~8年之间,平均(2.45士0.39)年。
各组患者年龄、以及病程构成等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需要进行疼痛干预治疗,在我院就诊并长期复查随访;②治疗前VAS评分>6分。
二、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工作,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包括凝血功能障碍、循环系统疾病在内的手术禁忌症叫去患者侧卧位,买入鞘内输注系统,连接镇痛泵,同时每2mg 的吗啡加用0.9%的氯化钠100mLo初始的给要速度控制在0.4mL/h,根据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整给药量,直至患者无痛或者轻度疼痛时减少剂量。
加巴喷丁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月31日就诊的70例发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100 mg,3次/d,治疗组给予加巴喷丁300~900mg/d,最大增至1 200mg/d,分3次口服),疗程4周。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1周、2周、4周V AS平分均较治疗钱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 AS平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副作用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加巴喷丁;神经病理性疼痛;V AS;临床疗效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以神经病理性改变为基础的顽固性疼痛,主要表现为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和异常疼痛。
目前常用治疗药物有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5%利多卡因贴剂、曲马多和阿片类物质等[1]。
本文旨在探讨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1日~2011年1月31日在我院就诊70例发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8例,女32例。
其中脊髓损伤后神经痛12例,带状疱疹后遗痛35例,椎间盘压迫引起的根性神经痛13例,三叉神经痛10例。
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营养、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100mg,3次/d,治疗组给予加巴喷丁300~900mg/d,最大增至1 200mg/d,分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4周。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一些常见疾病依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比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感觉异常和水疱形成。
虽然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是抗病毒治疗,但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却一直是临床难题。
本研究旨在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研究背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疼痛性神经损害疾病,疼痛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等,但疗效不佳,且易出现不良反应。
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是两类临床上常用的神经痛治疗药物,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三、研究方法3.1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00例。
3.2 研究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给予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常规治疗。
两组均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3.3 疗程:连续治疗4周,观察2周为一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
3.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四、研究结果4.1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
4.2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3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4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该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泰勒宁联合加巴喷丁在老年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討泰勒宁联合加巴喷丁在老年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泰勒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V AS得分与5-HT水平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V AS评分、5-HT水平以及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接近的情况,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改善情况更明显,表明治疗效果更好,P<0.05。
结论泰勒宁联合加巴喷丁在老年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应用中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改善带状疱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标签:泰勒宁;加巴喷丁;老年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在临床上,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较多,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侵犯患者周围神经与皮肤,出现丘疹、红斑、水疱等症状,严重的皮损部位还会出现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本研究从本院一定时段中收治的带状疱疹老年患者中选取80例临床资料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现分析对比结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老年患者中选取80例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如下:①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②入院时经诊断均符合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标准;③患者V AS评分超过6分;④患者接受本院治疗前后均未服用其他镇痛药物[2]。
排除患有心血管系统性疾病、肝肾脏重要器官严重损害、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3]。
根据本院采用的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5~77岁,平均年龄(70.4±6.2)岁,病程14~30 d,平均病程(22.7±5.4)d。
对照组患者男女均为25例,年龄66~76岁,平均年龄(70.5±6.1)岁,病程16~30 d,平均病程(70.6±6.3)d。
虫围鉴疸匡堂苤查垦!i!塑!旦!堡型!!堕!丛!!塑些!塑§:!;:(!)加巴喷丁药理学及其在神经痛治疗方面的研究张挺杰倪家骧(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北京100053)加巴喷丁(1一氨甲基环己烷乙酸)是一种新的抗癫痫药物,它首先作为7一氨基丁酸(GABA)类似物用于治疗痉挛,后证实具有强大的抗癫痫效应。
加巴喷丁开始只用于不完全性癫痫的治疗,但不久证实其在慢性疼痛综合征尤其是神经病理疼痛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加巴喷丁药理学特性及其在神经性疼痛治疗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一、化学结构加巴喷丁结构上与GABA类似,带有一个环己烷环,是一种水溶性、味苦、白色晶体物质,分子量171.34,在生理pH环境下以两性离子体形式存在,带有明显的电荷,其pKa分别为3.68和lo.70【1』。
室温下稳定,其水溶液有少量内酰胺形成,在pH6.0时其形成显著减少。
二、药代动力学加巴喷丁只有口服制剂,在小肠通过弥散和易化转运被吸收,由于载体转运具有饱和性,其生物利用度与剂量成反方向变化。
生物利用度300mg剂量约为60%,600mg剂量约为40%,而1600mg剂量降至35%。
单次300mg口服后3~3.5h血浆峰值浓度为2.99m∥L。
加巴喷丁分布容积约为o.6—0.8L/kg,脑脊液中浓度为血浆浓度的20%,大约为o.09一o.14斗g/“,脑组织中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80%。
生理pH值下加巴喷丁高度离子化,在人的胰腺中不会蓄积,脂肪组织中浓度亦很低。
加巴喷丁在体内不代谢,它以原形随尿液排出而消除,消除半衰期在4.8~8.7h之间。
有肾功能损害者对其清除能力降低,故该类病人应减小剂量。
血液透析可以加速加巴喷丁的清除,因此对于接受血透治疗的病人应增加剂量。
与其它抗癫痫药不同,加巴喷丁对肝脏微粒体酶没有诱导或抑制作用幢]。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加巴喷丁的血浆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年龄>65岁的病人其血浆浓度可达年轻人的两倍,因此老年人服用要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