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儿早产儿特点及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30
早产儿儿的发育特点早产儿各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脏器功能不完善。
了解早产儿的发育特点,让早产儿更健康的生长,有效地防止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1.体温: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较足月儿不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更大,极易散热;且胎龄越小早产儿的棕色脂肪越少,代偿产热的能力差,而且基础代谢也很低、肌肉运动较少,不能有效地产生热量,早产儿更容易发生低温状态,引起硬肿症。
早产儿的汗腺发育不良,当外界温度过高,也会引起发热。
早产儿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外界温度升高时升高,随着外界温度降低是降低,需要给予早产儿一个舒适、恒定的外界温度,以保持早产儿正常的体温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呼吸不规则,且呼吸浅表,常有间歇或呼吸暂停。
早产儿的哭声低且若弱,肺的扩张受限制,易出现青紫,在喂奶后更为明显。
早产儿的呼吸肌发育不全,咳嗽反射也较正常足月儿弱,气管内的痰不容易咳出,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吸入性肺炎。
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少,易出现呼吸困难。
3.消化: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不健全,常出现哺乳困难,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长,容易呛咳和吐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早产儿的胃肠分泌、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导致喂养不耐受、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
胎粪形成少,及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延迟.4.肝脏:早产儿的肝脏功能未发育完善,肝脏合成有助于代谢的酶类及蛋白质较少,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导致水肿;胆红素结合、排泄能力差,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黄疸较重、持续时间亦较长、消退较慢,易引起严重黄疸或核黄疸;肝脏贮存维生素K较少,产生凝血因子少,所以早产儿常容易出血。
维生素D代谢差,易出现低血钙;肝糖原储存少,易出现低血糖。
5.免疫: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低下,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全身感染(败血症)。
同时也由于皮肤薄,有脐带伤口存在,易患皮肤感染、脐炎;如伴有羊水早破,生产时有急救或使用了气管插管也容易发生感染。
新生儿早产和足月儿的护理要点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
然而,早产儿和足月儿在护理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早产和足月儿的护理要点,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宝宝。
一、早产儿的护理要点早产儿是指在孕期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
由于他们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早产儿需要更加细致和特殊的护理。
1.保持温暖: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感到寒冷。
在护理早产儿时,要确保他们保持适宜的体温。
可以使用保温箱、温暖的衣物和毯子来帮助他们保暖。
2.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可能需要呼吸支持设备,如呼吸机。
在使用呼吸机时,要密切监测婴儿的呼吸情况,并定期检查氧气浓度。
3.饮食管理:早产儿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需要特殊的饮食管理。
最初,他们可能需要通过管道进行喂养,逐渐过渡到吸吮乳汁。
在喂养早产儿时,要确保乳汁的温度适宜,避免过快或过多的喂食。
4.感染预防: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
在护理早产儿时,要注意洗手和消毒,避免带有细菌的物品接触婴儿。
定期检查早产儿的体温和其他症状,如发热或呼吸急促,以及及时就医。
二、足月儿的护理要点足月儿是指在孕期达到37周及以上出生的婴儿。
相比早产儿,足月儿的器官和系统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需要特殊的护理。
1.皮肤护理:足月儿的皮肤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
在护理足月儿时,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剂和化妆品。
定期检查婴儿的皮肤,注意是否有红疹、湿疹或其他异常。
2.喂养管理:足月儿通常可以通过吸吮乳汁来喂养。
在喂养足月儿时,要确保正确的吸吮姿势,避免乳汁进入婴儿的气道。
注意观察婴儿的吃饱和吃饥的表现,及时调整喂养量。
3.睡眠安排:足月儿的睡眠时间较长,需要充足的休息。
在安排足月儿的睡眠时,要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
定期检查婴儿的睡眠姿势,确保他们的头部不会被压迫。
4.情感交流:足月儿已经具备与父母和护理人员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