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人教版新课标高考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第一部分:模块二复习方案第二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oc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专题二功和能[考题·考点统计][考纲·考点展示][重点·规律阐释]通过对近3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对功和能的考查主要有以下2部分:1.功、功率与动能定理部分:考查与功、功率相关的分析和计算及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题型为选择题或与牛顿运动定律相结合的计算题。
2.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部分:以直线运动、平抛和圆周运动为情景,考查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能量转化及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能量问题,以计算题形式命题为主。
[备考·应试指导]命题预测2016年高考,可能在四个方面命题:一是功和功率,题型为选择题,难度中等;二是动能定理,题型为选择或计算题,若为选择题难度较小,若为计算题难度中等偏上;三是功能关系,题型为选择题或计算题,难度中等偏上;四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题型为选择题或计算题,难度中等偏上。
备考对策1.功和功率(1)正确判断功的正负,掌握计算恒力的功和变力的功的方法。
(2)在理解功率两个公式P =W t 和P =F v 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利用P =F v 计算瞬时功率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分析机车两种启动方式的方法和技巧。
2.动能定理(1)熟练掌握动能概念及计算动能变化量的方法。
(2)熟练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特别是和图象有关的题型。
3.机械能守恒定律(1)掌握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概念及相关计算。
(2)掌握机械能守恒条件及判断物体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3)熟练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式解决相关问题。
4.功能关系加强综合运用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的能力,关注以竞技体育或近现代科技为背景命制的题目。
考点1功和功率的计算:本考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多与功能关系、电磁场以及物体运动一起考查。
1.恒力做功的公式W =Fl cos α(通过F 与l 间的夹角α判断F 是否做功及做功的正、负)。
[专题视点[宏观把握I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 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 冲突及评价标准、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串主干知识]社会基本护盾 人氏娜众 价值观导尙柞用 常个标准 三个杂幷[明热点考向]1 •结合社会生活的热点材料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结合关注民生的材料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结合当前的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内容、创造与实现。
[高考考点[微观细硏]知识整合一社会发展的规律一、高考真题分类研究——找规律 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 (2014 •苏高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弓I 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 生活方式。
这说明( )A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 .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解析:创新设计”属于社会意识,相关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造就了信息专题三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豪展谛劭统厂主值现心社发真人价实4D项,不选B项。
题干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故选体现的是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涉及创新对社会制度的发展和思维方式变革的作用,A、C两项不选。
答案:D2. (2013浙江高考)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
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问候的变化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A .①②B .③④C.①③ D .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
专题二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在复习本专题时,宏观上一定把握好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等,微观上要把握好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的否定观等知识。
[串主干知识][明热点考向]本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从命题内容上看,重视重点原理与方法论的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
知识整合一坚持联系的观点一、高考真题分类研究——找规律考点(一)联系的普遍性1.(2015·江苏高考)右图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寓意。
漫画中的这个人装满了一车土,但切断了运土的道路,这样是无法把事情办成的,说明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项符合漫画主旨,当选。
答案:A考点(二)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2.(2015·全国卷Ⅰ)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材料给我们的信息是卤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镁有毒,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人们可以利用事物的特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同时表明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③④符合题意。
专题一⎪⎪政治生活主体集释之(一)——公民和政府复习本专题的内容要注意把握一个“根本原因”,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以及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因此,我国公民才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才能依法有序地多途径多方式进行政治参与;我国政府才能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才能依法行政、履行职能并自觉接受监督等。
另外,还要注意结合两大主体各自的知识,理解和把握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串主干知识][明热点考向]1.公民的常考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民主的特点;公民的监督权;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2.政府的常考点:宗旨和原则;基本职能;依法行政;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3.公民和政府关系的常考点: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自觉接受公民的监督。
知识整合一公民材料中涉及该主体常见称谓:网民、群众、老百姓、居民、村民、专家学者、张三(某人)等。
一、高考真题分类研究——找规律考点(一)人民民主专政1.(2011·江苏高考)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时抓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根本原因”,即可选出A项;题干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B项不选;C项是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意见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选;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考点(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2.(2014·安徽高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方法与计划汇总目录:1.语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方法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点辅导2.数学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四大策略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计划3.英语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计划高考英语二轮复习:听力考点归纳高考英语第二轮复习重点内容及策略4.地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规划5.历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规划6.物理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验指导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如何提升解题能力7.综合高考二轮复习如何加速度高考二轮复习注重问题会拿高分语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方法一、基础知识(词语、成语、病句)复习要点:①落实近义词的区别,积累常见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②讲解语法知识,介绍常见病句类型及判断方法。
复习措施:①加强练习,最好能在每天课堂上完成一套基础知识小练习。
指导学生做好错题小结,进行练习反思。
②指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在比较中记忆、积累,将无序的字词有序化。
③引导学生熟悉病句的六种类型。
收集各种典型病句。
④借助学生错题小结,多考查学生常错的字词病句,促使其过手掌握。
l、字音、字形题:音、形、义结合2、词语题(包括成语和熟语)词语辨析:①有相同和不同语素的,重点分析不同语素。
②没有相同语素的,重点分析具体语境。
熟语:注意感情色彩、使用范围、使用对象。
3、病句辨析题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方法:①检查句子主干,看是否成分残缺。
②推敲词语运用,看是否搭配不当。
③心里默读,看是否有句式混用或语序不当。
④综合思考,看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二、语文语言运用专题语言运用题的考试内容有语段压缩、语句扩展、句子仿写、句式转换、图文转换、病句修改、句子排序、修辞手法。
做题的技巧是审好题干,照章办事。
复习要点:①复习语用的各种基本题型及解题要领。
②收集近年来出现的语用新题型,预测题型变化的趋势。
复习措施:①精选语用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要领。
②加大“压缩语段”“句式变换”“语言连贯”“图文转换”等学生易错考点的练习力度,指导他们在练习中总结方法,提高能力。
知识整合三经济政策与措施一、高考真题分类研究——找规律考点(一)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1.(2014·全国卷Ⅰ)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A.大幅度提高税率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解析: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B项正确。
答案:B2.(2013·全国卷Ⅱ)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解析: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A项正确。
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3.(2013·四川高考)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
截止2012年底,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九成企业税负减轻。
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
“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营改增”减少了税种,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而不是拓宽财政收入来源,排除①;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财政支出无关,排除④。
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考点(二)宏观调控4.(2015·全国卷Ⅰ)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
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1.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地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3.内容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2)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的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5.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易错点拨]
(1)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民族自治地方没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2)我国是单一制国家,民族自治地方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对外交往的唯一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