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20课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课后辅导练习八
- 格式:docx
- 大小:694.81 KB
- 文档页数: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标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2)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性的战争成为可能:2、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原因、表现、后果)4、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1课战争的扩大与转折]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五十第1题【单选题】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令英国首相丘吉尔恼悔不已,他评价说:“英方与美方的会谈令人苦恼地被中国的事情搅乱了,总统很快就关起门来与(蒋)委员长会谈。
结果,原本在开罗最次要的中国事务,竟占据了首要位置。
”随后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全部归还中国被侵占的领土。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与美国平起平坐B、中国抗战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C、英国反对中美两国接近D、中国由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逐步对外扩张,最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
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①西班牙内战爆发②中国卢沟桥事变爆发③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④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三环外交”战略,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1960年,英国主导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
由此可知,英国试图( )A、抵制欧洲联合进程B、强化自由主义贸易C、恢复光荣孤立政策D、维护英国大国地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
这一事件(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B、标志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发生转折C、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D、促使美英首脑会晤并发表《大西洋宪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二战期间,战争双方曾制定多个作战方案。
下列作战方案,按其实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炬”方案②“霸王行动”计划③“巴巴罗萨”计划④“曼施坦因方案”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42年,希特勒决定发起“夏季攻势”,兵锋直指苏联南方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也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即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示范教案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课时南其辕而北其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一、考纲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等战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领悟动机和效果、战争和革命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明了为了防止战争,青年人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教学重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美国参战四、教学难点:革命在结束战争方面所起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六、教学手段:粉笔、黑板和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从电影《侏罗纪公园》说起,列举一系列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严重背离,事与愿违,南辕北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等现象,逐步把话题转到一战:这场战争何尝不是动机和效果大相径庭的一个绝佳例证呢?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步:自主学习:设计问题,给学生自学搭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平台。
在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之前,同学们有必要先解决一下一些技术性知识性的问题,以便对战场战争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和宏观的了解:1、到底是谁在打这场战争?按参战的先后顺序把他们排出来好吗?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材第9页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能助你一臂之力,可不要怠慢它呦!参战国家参战时间参战借口同盟国协约国2、当然也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卷了进来,毕竟有一些国家保持了中立,写出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国家的名字来?3、打这场战争的国家都是在哪些地方展开的大厮杀?4、这场战争打了多长时间?从年到5、那么这些杀红了眼的国家到底是怎么打的呢?列举一下主要战役?战役名称时间6、进行了4年的大厮杀,战争终于尘埃落定,各国都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退出战争的?第三步:反馈展示:分别由同学上黑板演示,其余同学背诵上述问题。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21课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巩固辅导第七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A、信息技术B、原子能技术C、生物技术D、航天技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 )A、全新的战争观念B、先进的军事装备C、落后就要挨打D、多国部队的阵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是( )A、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并拒绝撤军B、伊拉克发动两伊战争C、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D、伊拉克对美、英态度强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右图反映出美国的主要目的是( )A、为世界自由民主而战斗B、为维护世界石油秩序而战斗C、为维护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D、这是一幅反映伊拉克民族斗争的图片【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多枚导弹的战略意图是( )A、借机将以色列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B、阻止以色列参战C、转移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目标D、引诱以色列参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果你准备写一本关于海湾战争的书,至少你要体现海湾战争的哪些特点(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②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③海湾战争冲击了传统的战争观念④海湾战争使中东的局势稳定了下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美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枚就价值1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人20年左右的收入。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20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复习特训第二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理由是( )A、印度完全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B、印度曾一度占领巴基斯坦全境C、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D、战后苏联大力援助印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80-1988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其原因包括( )①边界争端②教派纷争③民族纠纷④经济利益的冲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就是两个敌对的国家,造成两国敌对的主要原因有( )①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的政策②“二战”结束后,英国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③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④美、苏等大国的插手⑤宗教问题、民族矛盾对立冲突严重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两伊战争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河界的划定是两国争执的焦点B、伊拉克密谋地区霸权C、两国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但教派不同,宗教矛盾很深D、该地区也有大国力量的渗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军队主要是为了( )A、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发展B、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C、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D、趁机控制海湾地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克什米尔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有①居民大多数为穆斯林②居民大多数为印度教徒③印巴分治之前是印度的一个土邦④大多数居民不希望加入印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印巴之间历来积怨深刻B、东西巴基斯坦矛盾激化C、苏联蓄意肢解巴基斯坦D、英国提出分而治之政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图片中的武器为印巴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由此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国际调停B、联合国的干预C、战争的激烈程度D、美、苏等大国干预了印巴战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主要原因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到了解决③孟加拉国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宣告成立④在1971年的东巴问题上,印度的行为有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克什米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教师活动:展示斯大林逝世后各地的哀悼情况,与《国家葬礼》中的描述加以佐证,提出问题:斯大林留下了哪些遗产?【材料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说明斯大林在位期间,苏联的国力明显增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概括苏联二战后的发展。
【材料二】当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有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
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方米的住房……农业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苏联国民经济》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说明二战后苏联取得成就之外,社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梳理材料所呈现的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概括苏联改革的历程。
【材料三】“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总值、国防、农业、工业等方面总结苏联二战后的成就。
阅读课本,理清苏联各个领导人改革的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赫鲁晓夫为掘墓人?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称其为掘墓人。
【材料四】科学家联名要求赫鲁晓夫去领导一个癌症治疗所。
赫鲁晓夫推脱道:“谢谢同志们的支持,但我对癌症一窍不通啊。
”科学家们纷纷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您只要应用一下您在农业问题上的经验就好了!您一负责,粮食就全不见了!”1957年5月,赫鲁晓夫突然提出,苏联的人均牛奶和黄油的产量将在1958年赶上美国,人均肉类产量将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
(1957)年,苏联的肉类产量只有570万吨,而美国是1600万吨;人均肉类产量,苏联是36公斤,美国是97公斤。
从1959年起,赫鲁晓夫开始推行冒进式的“七年计划” 。
第20课发展中国家的局部战争课标要求:了解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一、印巴战争2005年4月17日正在印度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与印度总理辛格亲切握手,两人还一同观看了印、巴之间的一场板球赛,被两国媒体誉为推动两国关系的“板球外交”,两国关系由前几年的紧张冲突逐渐趋于缓和,印巴关系全面回暖。
(一)背景:思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印巴问题的来龙去脉正应了这句话,你能归纳出印巴冲突的由来吗?1、印巴分治埋下祸根(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立,埋下了矛盾的种子);1947年6月,英国的蒙巴顿方案将印度按宗教信仰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1947年8月15日,印度实现独立;巴基斯坦独立: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蒙巴顿方案”的后患:印巴分治和印巴战争。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本是同根生。
在十几个世纪中,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由此种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冲突的祸根。
2、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成为印巴矛盾激化的导火线;“蒙巴顿方案”中规定,克什米尔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归并印度或巴基斯坦。
在克什米尔的500万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
但是,由于英国为在印巴两国间制造矛盾,将克什米尔的主权交给了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王公。
3、美苏两国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事实上也推动了印巴两国一次次走向战争。
(二)战争过程:1947年8月,克什米尔境内的穆斯林土邦蓬齐发生起义,宣布成立“自由克什米尔”政府,加入巴基斯坦。
巴方对此表示欣然接受。
但查谟王公随即对蓬齐采取高压政策,致使50万穆斯林越境逃入巴基斯坦。
10月20日,“自由克什米尔”义军逼近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土邦向印度政府求援。
27日,印度伞兵部队在斯利那加空降,第一次印巴战争随之爆发。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20课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局部战争课后辅导练习八
第1题【单选题】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与地区冲突的发生,其根本因素归根结底是( )
A、民族矛盾的尖锐
B、国家利益的争夺
C、意识形态的对立
D、霸权主义的盛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东地区和南亚次大陆都曾多次发生战争。
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 )
A、都是由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两伊战争之前,两国的民族纠纷严重,下列属于民族纠纷的是( )
①两伊境内的库尔德族人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②伊朗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反对政府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③伊朗境内的波斯人进行反对政府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④伊拉克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反对政府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伊朗和伊拉克居民几乎全部信仰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47年印巴分治是( )。
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③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④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阅读下列两幅与印巴战争有关的图片,该图片主要反映了
A、国际调停
B、联合国的干预
C、战争的激烈程度
D、美苏等大国推动了印巴战争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主要原因
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到了解决
③孟加拉国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宣告成立
④在1971年的东巴问题上,印度的行为有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③美国侵略越南④两伊战争爆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这样的结果是(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二战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是( )
A、美国对苏联的“冷战”政策
B、巴基斯坦地区的政治地位
C、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D、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据资料统计,印巴分治后的几年中,700多万伊斯兰教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教徒也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
这反映了( )
①国家分治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②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摩擦和对立严重③按照宗教信仰原则划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极易导致宗教排斥和对立④政府组织的有计划的移民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下列图片中的武器为印巴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由此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国际调停
B、联合国的干预
C、战争的激烈程度
D、美、苏等大国干预了印巴战争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1980-1988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其原因包括
①边界争端②教派纷争③民族纠纷④经济利益的冲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起因纷繁复杂。
领土争端是伊朗伊拉克两国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阿拉伯河为两国界河,1975年两国在阿尔及利亚斡旋下签署的条约,将国界确定为阿拉伯河的中央。
伊拉克认为将阿拉伯河水道与伊朗平分是对伊拉克大大不利。
此外,波斯湾上的一些岛屿也是两国争执的对象。
伊朗的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吉虽然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及其领导人萨达姆。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的政权。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为阿拉伯人占多数。
两族人民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大大小小的冲突,积累了不小的宿怨。
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国内均存在作为少数民族的库尔德人,两国也都支持对方的库尔德人取得民族独立以造成国家分裂。
其他阿拉伯国家则担心伊朗伊斯兰革命向周边地区扩散,暗中支持伊拉克,而伊斯兰革命的去西方化也使得西方世界对新兴的伊期政权没有好感,这些因素都加强了萨达姆入侵伊朗夺取阿拉伯河地区的信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两伊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间接原因。
多角度概括两伊战争爆发原因的特点。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历史上两伊宿怨很深。
两国共同边界1280公里,南段以阿拉伯河为界,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两国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于此。
阿拉伯河是伊拉克的唯一出海口,也是伊朗油船的通道。
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争夺这一水道。
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胡齐斯坦省居住为200多万阿拉伯人,他们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的斗争受到伊拉克的支持。
而在伊拉克一侧与伊朗交界的各省聚居着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又受到伊朗的支持。
在北部地区,两伊境内都有库尔德人,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又分别受到对方政府的支持,这也加剧了两伊的对立。
材料二:在双方“袭船战”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
战争使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
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法国占35%,美国占21%,意大利占32%,英国占14%,德国占15%。
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
""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