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750.50 KB
- 文档页数:37
运动心理学主讲:温志宏运动心理学教学目录1、体育心理学对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的问题。
2、体育心理学对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兴趣习惯培养的问题。
3、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教学及教学组织中的心理学问题。
4、心理问题矫正和辅导运动心理学教学目录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教学目标:了解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
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了解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研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为今后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重点:了解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
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难点1、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2、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为今后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第一节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标志事件特里普里特于1897年进行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既开社会心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心理学研究之先。
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成立,推动了运动心理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特点一、研究领域:从研究内容分析,运动心理学有三大研究领域,即竞技运动心理、体育教育心理和大众锻炼心理。
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竞技运动心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2000年以后,研究领域明显扩大,体育教育心理和大众锻炼心理的研究明显增加。
二、性质与任务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应用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关系;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
思考与练习:何年何人何事件,可被视为运动心理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于何年,推动了运动心理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从研究内容分析,运动心理学有三大研究领域是什么?运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运动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教学目标:1.列举成就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的要点并说明其应用意义。
第一章内容第一节运动心理学怎么发展起来的1.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最早出现的运动心理学文献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诺曼.特里普里特于1897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
3.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4.1923年,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若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26年,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
1928年,又出版了《运动心理学》。
1938年,成为体育运动心理咨询专家。
5.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运动心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其重要的标志有两个:第一,1965年,由意大利运动医学联盟倡议,在罗马召开了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此后,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运动心理学会议。
第二,197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刊物《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2003年,改版为《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杂志》。
6.苏联在二战后成立了“运动心理委员会”;美国在1967年成立了“运动心理学全国协会”。
目前世界上有4种运动心理学专业学术期刊。
二.中国运动心理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1.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运动心理学会成立。
2.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运动员心理测量、心里选材和运动心理训练、心理咨询。
3.运动员心理测量是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的第一步。
广义的体育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之相对的学科是: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身体锻炼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涉及的三大领域:运动心理学包括: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于是广义运动心理学涉及三大领域:竞技运动、大众健身、体育教育。
体育心理学讲义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体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体育兴趣所谓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
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次数),它能把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和注意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倾注时间和精力;它也是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向的表现,是学生体育活动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标志。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建立在身体活动需要的基础上的,但它要以后天的体育实践活动为条件。
好动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天性,当这种天性不断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满足和得到强化时,就会产生长时间的愉快情绪体验。
学生从众多的活动中主动关注和参与体育活动,并试图从中获得愉快情绪的心理倾向,就是他们的体育兴趣。
第三节在培养体育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满足学生的好动新、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获得成功。
第三、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第四、加强体育活动的理想和目标教育,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第四节体育态度的概念所谓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第五节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运动感觉运动感觉,简称动觉。
在日常生活中,运动感觉是与触觉相混合而发生的。
例如,举起、拿住、握住、推、拉、移动、把握、写字、演奏乐器、打一个结等等,都有运动感觉与来自皮肤的触觉的参与。
其实、运动感觉不仅是由外向内的,也是由内向外的。
在心理学文献中,有时动觉与本体运动感觉这两个术语是互换着使用的。
第六节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他们表明了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运动心理学概论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第三章训练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第四章竞赛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第五章运动个性与运动选材第六章竞技运动的社会心理学第七章竞技运动心理学的实践问题第八章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运动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领域一.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 竞技运动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目的:a 帮助运动员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运动技能和表现运动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b 帮助运动员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付运动生涯中和运动生涯后的各种挑战.2. 大众健身(1)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2)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3. 体育教育二.竞技运动心理学的概念三.竞技运动的心理特点四.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2. 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2)关系性研究(relational study)(3)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五.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之间的关系Sports psychology physical education psychology exercise psychology运动心理学: 心理训练与咨询运动成绩的提高体育心理学: 体育教学锻炼心理学: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六.学习内容:运动心理学内容简介;技能学习过程分析;训练过程和竞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极其规律;恢复、调整过程;选材、诊断、竞技运动的社会心理问题。
第二节竞技运动心理学简史一.国外运动心理学1.19世纪的动作心理学:反应时概念的提出,英国的马斯克林,运动心理学的萌芽。
2.第一个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条件下):美国的特里普里特(Triplett,1897)的观众效应3.1925年,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格里菲斯(Griffith)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