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叶提取物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60.37 KB
- 文档页数:2
五种农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绪论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林作物的病虫防治中,农药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本世纪60-70年代,人们大量使用农药,几乎使粮食产量增长一倍,但随着农药长期的、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它们可以直接进入生物体内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和畸变,同时还通过径流、排污、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引起各种生态环境下生物的死亡,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
目前,因农药使用与管理失控而引发的一系列水域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业内学者的广泛重视。
当前,随着有机氯农药的禁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成为我国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农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指明,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几种物质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及其衍生物和杂质的总称。
动植物在生长期间、食品在加工和流通中均可受到农药的污染,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
相关报道表明,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过多地使用农药,大量未被利用的农药经过降雨、农田渗滤和水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同时,还有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最后汇入水域,沉降积淀在土壤中,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行累积,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中国一些食品,如茶叶、大米、肉、蛋等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常超过规定标准,过多的残留量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为此,论述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毒理机制和防治措施,以期对防治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生产繁殖快,质量控制严格,价廉可以大量供应,又有大量的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近交品系,突变品系,封闭群及杂交一代动物,小鼠实验研究资料丰富参考对比性强;更重要一点乃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均用国际公认的品系和标准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重复性高,自然会得到国际认可。
木豆叶提取物对过敏性鼻炎的调节作用研究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抗组胺药物和葡萄糖皮质激素,往往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一种名为木豆叶提取物的天然植物成分被发现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特性,对过敏性鼻炎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本文将对木豆叶提取物对过敏性鼻炎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
首先,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以评估木豆叶提取物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实验采用动物模型,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木豆叶提取物和安慰剂。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过敏症状明显减轻,包括鼻痒、打喷嚏和鼻塞等。
同时,实验组小鼠血清中过敏相关因子的水平也较低,这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过敏反应来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木豆叶提取物对过敏性鼻炎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其抗炎和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实验组小鼠鼻部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并且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也明显降低。
这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氧化应激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改善过敏性鼻炎。
实验组小鼠的免疫细胞数量呈现平衡状态,继而减少了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以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包括调节型T细胞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
这些结果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改善过敏性鼻炎。
然而,虽然木豆叶提取物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力,但研究人员也指出,目前对其详细机制的研究还较少,并且目前仍未发现其明显的副作用。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并在更广泛的临床试验中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木豆叶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特性,对过敏性鼻炎可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但木豆叶提取物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治疗方法,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油椒木豆荚提取物对二甲基苯蒽诱导小鼠肾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Veena Sharma;Ritu Paliwal;Pracheta Janmeda;Shatruhan Sharma【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学报》【年(卷),期】2012(10)10【摘要】目的:通过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雄性白化小鼠肾组织损伤来研究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予实验小鼠口服15mg/kgDMBA两周前,分别予200和400mg/kg的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以及浓度为0.5%和1%的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灌胃。
测定各组小鼠细胞色素(cytochrome,Cyt)P450及Cytb5、还原型谷光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以及肾组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总胆固醇和蛋白质含量。
结果:口服15mg/kg的DMBA可显著增加小鼠CytP450和Cytb5的浓度(P<0.01)。
小鼠肾组织GSH、GST活性显著降低(P<0.01,P<0.05)。
实验小鼠在口服DMBA后,肾组织AST、ALT、ALP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含量则显著增加(P<0.01)。
但是经200和400mg/kg油椒木豆荚提取物预处理14d的实验小鼠,其由DMBA诱发的各项组织生化指标变化发生显著逆转(P<0.01)。
结论:油椒木豆荚的提取物可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活性、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来减少DMBA的毒副作用,起到保护肾组织的作用。
【总页数】8页(P1171-1178)【关键词】油椒木;植物提取物;9,10-二甲基-1,2-苯并蒽;致癌物;细胞毒性,免疫;小鼠【作者】Veena Sharma;Ritu Paliwal;Pracheta Janmeda;Shatruhan Sharma 【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Banasthali University,Banasthali 304022,Rajasthan, India;Maa Anandmayee Institute,Jaipur 302012, Rajasthan, India【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3【相关文献】1.溶血性链球菌制剂OK-432对二甲基苯丙蒽/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预防作用 [J], 李琰;康仟;武峰;赵彬2.二甲基苯蒽/佛波酯两步化学法诱导小鼠皮肤癌的模型优化 [J], 孙佳惠;单慧;潘萧羽;顾玉超3.左金丸对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肿瘤的预防作用 [J], 杨寰;杜金城;杜钢军4.东莨菪亭(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对7 ,12-二甲基苯并蒽诱导的皮肤乳头状瘤小鼠相关关键信号蛋白的影响(英文) [J], Soumya Sundar Bhattacharyya;Saili Paul;Suman Dutta;Naoual Boujedaini;Anisur Rahman Khuda-Bukhsh5.二甲基苯蒽和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金属硫蛋白及氧化损伤的诱导作用 [J], 张宝旭;阮明;邱飞婵;贾凤兰;魏雪涛;蒋建军;尚兰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木豆叶提取物对白细胞减少症的调节作用研究木豆叶,又称香椿叶,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
它不仅味道鲜美,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被传统中医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最近的研究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能具有调节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这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白细胞减少症,也被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候群,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白细胞数量减少。
这种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增加感染的风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骨髓移植等,然而,并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够完全恢复白细胞的正常水平。
木豆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多种活性物质。
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这为其在白细胞减少症的调节中发挥可能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研究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白细胞减少症。
首先,木豆叶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增加造血细胞的生成和释放,提高体内白细胞数量。
一些动物实验显示,木豆叶提取物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从而增加白细胞的产生。
其次,木豆叶提取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和抑制免疫细胞异常活化来改善白细胞减少症。
研究人员发现,木豆叶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它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
此外,木豆叶提取物还可能增加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改善白细胞减少症。
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损伤与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木豆叶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体内的氧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白细胞的功能。
在现有的研究中,木豆叶提取物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和人体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木豆叶提取物的剂量、用法和治疗时间等方面的最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综上所述,木豆叶提取物可能具有调节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对小白鼠长期毒性的实验研究
高治平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7)5
【摘要】目的:观察长期使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L.extraction,GBE)对小白鼠的毒性及副作用.方法:将4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杏叶组,分别饲喂正常饲料和GBE饲料.测量小白鼠体重,观察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停药后的恢复情况等.结果: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等剖检后,肉眼均未发现异常变化;GBE组动物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亦未见萎缩、变性、坏死等明显的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食用银杏叶提取物对小白鼠无任何毒性.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高治平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银杏叶提取物对顺铂耳毒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侯金程;谷京城;赵力奎;李威
2.银杏叶提取物抑制左旋多巴神经毒性作用实验研究 [J], 曹非;孙圣刚;王涛;刘昌
勤;梅元武;陈吉相;曹学兵;童萼塘;骆芳
3.银杏叶提取物对庆大霉素耳毒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闫艾慧;姜学钧;郝帅
4.银杏叶提取物的长期毒性研究 [J], 季迁;李哲;李敏;刘芳;姜殿军
5.银杏叶提取物与去铁胺合用防治顺铂耳毒性实验研究 [J], 徐鸥;路虹;李佩琴;张喜琴;吕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33卷12期Vol. 33 No. 12西"农业学&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800文章编号:1001 -4829(2020)12 -2800 -07DOI : 10. 16213/j. cnki. scjss. 2020.12. 016中药提取物对小鼠维生素A 急性中毒中晩期的影响曹冶1>2,于吉峰1>2,谢晶1!2,张先惠1 >2,彭广能3,钟志军3,康润敏1!2(1.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 %2-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 %3-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 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 要:!目的】'究中药提取物及其组方对小鼠维生素A 早期急性中毒的诒疗3果,为动物维生素A 急性中毒提供03的诒疗 手段,进而促进伴借动物医疗的健康发展。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36只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A (按1500 mg/kg 计) 建立维生素A 中毒致骨骼发育不良综合症小鼠模型,8周后采集血液测定生化/标。
将维生素A 急性中毒小鼠随机I ) 6组(T1-T6)进行诒疗,T1组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T2组为10. 0 mLkg 赶黄草水粗提j ;T3组为1.0mL/kg 波棱瓜子粗提油;T4组为 5.0 mLkg 赶黄草水粗提物+0.5 mL/kg 波棱瓜子粗提油;T5组为5.0 mL/kg 赶黄草水粗提物+0.5 mL/kg 波棱瓜子粗提油+1.0g/kg 黄蔬多糖;T6组为阳性对照,安宫牛黄丸(1/3粒,约1 g ),各给药组均连续灌胃给药7 d 。
在开始给药的第2、4、6和8天I 别采集小鼠静脉血制备血清,用于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AST )、碱性祷酸酶(ALP )、钙(Cs )、^( P )和甲状腺旁素(PTH )等 血清生化/标测定。
收稿日期!Z 003-04-Z 9作者简介!闫清波!1970-"#男#黑龙江海伦人#讲师#硕士.某复方中药对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闫清波1#王洪峰Z #孙文毅3(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9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Z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科学研究所9黑龙江哈尔滨1500013.哈尔滨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黑龙江哈尔滨150011>中图分类号!$853.7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Z 003#08-0049-0Z##中药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9因其具有毒副作用小 疗效好等优点而受到好评 但是9近年来随着对中药及其制剂的广泛应用和毒性研究的深入9发现某些补益中药和许多认为是G 无毒H 的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例如本复方中的中草药 黄芪 甘草9当大剂量服用或小剂量长期给予甘草9约有Z 0 的病人可出现水肿 四肢无力 痉挛麻木 头晕 头痛 血压升高 低血钾等 1近年来随着中药在国外应用的增多9国外也有一些中药毒副作用的报道 日本学者报道小柴胡汤淋巴细胞刺激阳性 新加坡学者认为本方中的黄连及其所含小柴碱给孕妇服用后9小柴碱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给母乳时9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9能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红细胞破坏9产生黄疸9使脑损伤9即引起新生儿的G 脑核性黄疸H该复方纯中药是用于防治禽流感的一种药物9为了对其安全性作出科学评价9为临床用药提供保证9故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80只9雌雄各半9体重18~Z Z g 9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在人工照明1Z 19通风良好情况下饲养观察3d 9随机分成8组910只 组 在口服给药时9给药前181和给药后41内禁食9但不禁水1.Z #药物复方中兽药由黄芪 甘草及黄莲等9位中草药组成的黄褐色透明澄清液体9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中心自行研制 1.3#试验环境室温18~Z 5 9相对湿度60 9室内无对流风1.4#半数致死量!LD 50"的测定采用简化机率单位计算法计算LD 50 采取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 口服剂量为8000m g k g 口服组组间剂量比为1=0.89试验共分7组9其中一组为对照组910只 组 腹腔注射组注射剂量为1000m g k g 9组间剂量比为1=0.759试验共为6组9其中一组为对照组910只 组 腹腔注射后9及时剖检死亡动物观察其病理变化 1.5#最大耐受量的测定试验共分5组9分别口服给药剂量为50009400093Z 009Z 600m g k g 93次 d 9观察10d 内小白鼠的最大耐受量Z #结果Z .1#复方中药对小白鼠急性毒性的测定腹腔注射中药注射液10m i n 后9小白鼠即表现出兴奋不安9痉挛9缩成一团9呼吸困难9死亡时间在给药后0.51 用简化几率单位计算法计算CD 50(也称和尔恩法> 试验结果见表1表1#急性毒性实验数据组别动物数 只剂量 (m g k g >剂量对数(X >死亡率 ( >几率单位(Y >权重系数(Wc >权重(W >11010003.0000.96.Z80.3433.43Z 10750Z .8750.85.840.4904.90310560Z .7480.75.5Z 0.5765.764104Z0Z .6Z30.55.000.6376.37510336Z .5Z60.3Z .480.5765.76对照组10##当用5个剂量组时公式为CD k =10i (y -$y >Z (y 5-y 1>+(y 4-y Z > +x 39将数据代入公式得CD 50=4Z 5.6m gk g 9CD 50可信限=CD 50 4.5$>50CD 509CD 50可信限=4Z 5.61Z 6.49所以CD 50可信限为Z 99.Z ~55Z m g k g Z .Z #复方中药对小白鼠体重的影响##口服复方中药后9连续7d 观察小白鼠的临床变化及记录体重(结果见表Z > 小白鼠未出现任何临床变化 第I 组(8000m g k g >7d 内体重增加5.49g 第H (组6400m g k g >7d 内体重增加4.Z 4g 第皿组(51Z 0m g k g >7d 内体重增加4.56g 第w 组(4080m g k g >7d 内体重增加3.61g 第V 组(3Z76m g k g >7d 内体重增加6.87g 第H 组(Z 640m g k g >7d 内体重增加7.19g 对照组7d 内体重增加6.53gZ .3#腹腔注射后复方中药对小白鼠体内各脏器的病理变化给小白鼠腹腔注射复方中药10m i n 后9小白鼠就出现兴奋表Z #小白鼠服用复方中药后体重变化组别第1天第Z 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I 15.19 Z .Z 017.19 4.3Z 17.33 3.4118.53 Z .3819.41 1.36Z 0.3Z Z .45Z 0.68 3.38H 15.78 Z .3Z 18.49 1.3Z 18.58 1.9819.04 Z .3419.78 Z .9619.84 Z .3Z Z 0.0Z 3.03皿15.03 Z .3617.84 1.3618.16 1.4819.Z 8 Z .49Z 0.Z 8 Z .5Z Z 0.33 Z .49Z 0.59 3.3Z w 15.0Z 4.5Z 16.98 4.9Z 16.97 3.4Z 17.79 3.4918.01 3.4Z 18.19 Z .3618.63 4.3Z V 15.19 Z .3118.66 3.1418.96 1.5Z Z 0.48 Z .36Z 0.73 3.03Z 1.73 Z .8Z Z Z .06 3.10H16.90 Z .06Z 0.73 Z .46Z 0.83 Z .36Z 0.93 1.36Z 1.53 Z .49Z 4.89 1.36Z 4.99 Z .34对照15.19 5.7618.15 3.4918.68 1.49Z 0.37 Z .4ZZ 0.65 3.88Z 1.06 4.36Z 1.7Z 4.46不安 抽搐的现象 马上对其进行剖检9发现死亡鼠的肝脏体积稍肿大9被膜紧张9边缘钝圆9表面呈暗紫红色9切面呈暗红色9质地变软 脾 肾脏体积均增大 按照剂量的减少9小白鼠94某复方中药对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闫清波~eil on gj i an g Jour nal of a ni m al $ci ence and v eteri nar Y M edici ne~eil on gj i an g Jour nal of a ni m al $ci ence and v eteri nar Y M edici ne黑龙江畜牧兽医Z 003年第8期的死亡率也相应减少 而且脏器病变也逐渐降低 3#讨论3.1#复方中药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昆明种小白鼠口服复方中药后 连续观察7d 小白鼠未见有毒性反应和死亡现象 所以小白鼠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口服该复方中药安全有效 其口服最大耐受量倍数为400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O 推荐的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Z 小白鼠一次口服复方中药后大于40000m g k g 为无毒 腹腔注射复方中药后其半数致死量为4Z 5.6m g k g口服组和腹腔注射组两者的半数致死量值差异较大 说明小鼠对于腹腔给药途径敏感 可能经口服给药后 经过消化道后 有毒物被分解为无毒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而腹腔注射后 腹腔面积大 药物直接以原型的形式进入血液循环 引起全身中毒的症状 3.Z #腹腔注射小白鼠后各脏器病理变化腹腔注射复方中药后 小白鼠在0.51内出现死亡 死亡率随着剂量的加大 有增加的趋势 心 脾 肺 肾 肠的病理变化也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加强 注射药物后 该药在腹腔内快速吸收 几乎不受吸收相的影响 分布全身 观察心 肺 肝 肾的病理变化 均可以看出静脉性充血即淤血的现象静脉性充血 v enoS 1Yp ere m i a 简称淤血 con g eSti on 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流出量减少 使血管内静脉血液量过度充盈的现象 3可能是因为该复方中药的有毒产物 侵害心脏 引起心肌变性 心肌收缩力减弱 使心输出量减少而形成心脏积血 当心舒张时 静脉血流就不可能完全回到心脏而淤积在静脉内 引起各器官的淤血3.3#口服中药后对小白鼠体重的影响口服中药后不同的剂量对小鼠的增重情况不同 在第I 组 8000m g k g 至第w 组 4080m g k g 体重增加幅度比对照组慢 而第V 组 3Z 76m g k g 和第H 组 Z 640m g k g 体重增加幅度比对照组快 说明该复方药物在适宜剂量时 有增加体重的作用 故该药在临床应用时 不仅有抗病毒 增加机体免疫力 还有增加体重的作用参考文献!1 #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Z #刘毓谷.卫生毒理学基础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3 #李普霖 王水琴 邱震东 等.动物病理学M .长春 吉林科学出版社 1994.Z 9-31.011收稿日期!Z 003-04-Z 8作者简介!宋建臣!1971-"#男#吉林通榆人#讲师#大学.贝尼尔"咪唑苯脲"特效米先对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试验宋建臣#张守发#许应天#金春梅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 吉林龙井133400中图分类号!$8Z 8.8+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Z 003$08-0050-0Z##附红细胞体病 E p er Y t 1r oZoonoSiS 是由附红细胞体E P er y t hrozoon 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及血浆 骨髓内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 血红蛋白浓度下降 白细胞增多 贫血 黄疸 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畜共患病 猪感染附红细胞体一般呈隐性感染 多在应激因素作用下发病 1 病猪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 体温升高 贫血和黄疸 据报道仔猪死亡率可高达90 以上 Z目前 国内外报道治疗该病疗效较好的药物有贝尼尔 土霉素 四环素 新砷凡钠明等 3本试验选用贝尼尔 咪唑苯脲 特效米先对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Z 0日龄仔猪进行治疗试验 为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病提供临床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试验动物为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试验场提供的Z 0日龄仔猪1Z 头1.Z #供试药物贝尼尔 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生产 批号 991Z 03 特效米先 吉林省五星动物保健药厂生产 批号 980131 咪唑苯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基础部生产1.3#治疗试验1.3.1#试验分组#试验前采用鲜血压片镜检法对供试仔猪进行附红细胞体感染检查 结果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00 且镜下红细胞感染率达90 以上 有贫血和黄疸指症 将1Z 头仔猪随机分为4组 每组3头 1.3.Z #试验药品配制#贝尼尔和咪唑苯脲按说明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特效米先为油剂 直接注射1.3.3#试验方法#第1组 贝尼尔组 按3mL 头剂量肌肉深部注射 每日1次 连续3d 第Z 组 特效米先组 按0.5mL 头剂量肌肉深部注射 每日1次 连续3d 第3组 咪唑苯脲组 按1mL 头剂量肌肉深部注射 每日1次 连续3d 第4组 对照组 用灭菌生理盐水 按3mL 头剂量肌肉深部注射 每日1次 连续3d1.3.4#疗效判定#分别于每次注射81后采取仔猪尾静脉血 镜下观察并记录红细胞感染率 计算出附红细胞体减少率 治疗后进行连续观察 附红细胞体减少率公式如下附红细胞体减少率= 用药前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用药后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 用药前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1003 Z #结果Z .1#仔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经鲜血压滴标本法检查了1Z 头仔猪 结果发现出生61后的1Z 头仔猪均不同程度感染了附红细胞体 感染率为100 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0~Z 0 出生Z 41后检查时发现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升高至90 以上 此后进行连续观察 仔猪均保持较高的红细胞感染率 体温略有升高 贫血和黄疸指症较明显 Z .Z #疗效比较5。
白木香树干木块对小鼠经口给药急性毒性实验观察
李春林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8(039)008
【摘要】目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研究白木香树干木块茶对小鼠单次经口给药可能产生的的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白木香树干木块提取物于24 h内两次经口灌胃给予昆明种小鼠2.15 g/kg·BW、4.64 g/kg·BW、10 g/kg·BW、21.5 g/kg· BW剂量,并加入空白对照组,对小鼠的生存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14天.结果在14 d天试验期间,小鼠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中毒迹象,更无死亡.结论结果表明对昆明种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剂量大于21.5 g/kg·BW,大于人体摄入量的100倍,可判断白木香树干木块为无毒性食品.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李春林
【作者单位】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5.3
【相关文献】
1.细薄星芒海绵总萜烯对小鼠经口及腹腔给药急性毒性试验 [J], 张佳佳;巫军;林厚文
2.生白附子混悬液经口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J], 孙力;胡艳文;于晓红
3.白及清肺养胃口服液经口给药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J], 王勇;张志勇;张炯怡;宋晓宁;张金娟
4.参芪血脉通丸ICR小鼠经口给药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J], 王晓娟;孟菲;王爱青
5.桃金娘水提物对小鼠经口给药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J], 王河;黄鑫;陈少锋;杨增艳;梁丽清;谭蓓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木豆叶提取物在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潜力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灼热感、酸味回流、咳嗽等。
它通常是由于胃酸和胆汁溢流进入食道引起的,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一种名为木豆叶提取物的天然草药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它具有在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木豆叶提取物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以及其作用机制。
木豆(Pueraria lobata)是一种生长在亚洲的蔓性灌木植物,其根部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木豆叶提取物中富含异黄酮类化合物,如白藜芦醇和大豆异黄酮,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首先,研究发现木豆叶提取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
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胃酸的过量分泌是导致症状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项对小鼠的实验结果显示,木豆叶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胃酸分泌功能,减少胃酸的产生,并减轻了实验动物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
这一发现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来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其次,木豆叶提取物还被发现具有保护食道黏膜的作用。
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胃酸和胆汁的长期刺激会导致食道黏膜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和溃疡。
研究发现,木豆叶提取物可以减轻食道黏膜的炎症反应,维护黏膜完整性,并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促进其修复。
这些结果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保护食道黏膜来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此外,木豆叶提取物还具有调节食道括约肌功能的潜力。
食道括约肌是连接食道和胃的肌肉,它的功能紊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木豆叶提取物可以促进食道括约肌的收缩,增强其收缩力度,从而减少胃酸和胆汁溢流的发生。
这一发现提示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食道括约肌功能来减轻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此外,木豆叶提取物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炎症和氧化损伤是引起食道黏膜损害的重要机制。
荟生源两种组方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荟生源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药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毒性的关注不断增加,对荟生源的毒性研究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评估荟生源对人体的潜在毒性,本研究通过对小鼠进行经口急性毒性实验,探讨了荟生源两种组方的毒性表现及其安全性。
目前,关于荟生源的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上。
对于荟生源两种不同配方的毒性研究还较为有限。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荟生源两种组方在经口给药的情况下对小鼠的毒性作用,为中药荟生源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更为完整的数据支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希望能够为荟生源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荟生源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荟生源两种组方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评估其潜在的毒副作用和安全性。
目的是为了验证荟生源组方在口服给药后对小鼠体内的毒性反应,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实验观察小鼠在接受不同剂量组方后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分析组方对小鼠机体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还旨在比较两种组方在急性毒性实验中的差异,为制定安全用药剂量和规范用药方法提供依据。
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可以为荟生源两种组方的毒性评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其临床应用和药物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小鼠,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在药物毒性实验中被广泛应用。
小鼠具有体型小、繁殖力强、易于获取、价格较低等优点,且其生理生化特征与人类较为接近,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合适的实验动物。
在本研究中,选择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荟生源两种组方对经口急性毒性的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的实验观察,评估荟生源两种组方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小鼠在实验前经过特定的饲养护理,保证其健康状态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