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语文之地理知识:中国海洋
- 格式:docx
- 大小:39.45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海洋简介第一部分渤海划分四部分1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以河北大清河口到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一线为其南界,有辽河、滦河2渤海湾,位于渤海西部,以大清河口至新黄河口一线为东界,北接辽东湾,南邻莱州湾,有黄河、海河3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以新黄河口到龙口的屺坶岛(读音:起母)一线为其北界,有黄河、小清河等河4渤海中央区,为渤海的主体部分,界于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之间,东边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联线与黄海分界。
附带:渤海海峡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西角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角间的连线最深水道:东部的老铁山水道最深,达到86米海岸类型粉沙淤泥质海岸: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辽东湾北岸等沿岸沙砾质岸:滦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基岩海岸:山东半岛北岸和辽东半岛西岸海浪:渤海海峡和中部为最大,辽东湾和渤海湾较小“聚宝盆”:渤海是黄渤海渔业的摇篮,是多种鱼,虾,蟹,贝类繁殖,栖息、生长的良好场所,故有“聚宝盆”之称重要海港:中国北方唯一的邮轮母港: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也是具备接待世界最大邮轮能力的邮轮母港中国国内最大的填海造陆工程:天津填海造陆工程,位于渤海的渤海湾内,天津市滨海新区主要港口分布历史源起中国第一首咏海诗: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渤海古称沧海、北海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
教科书认为,渤海是海湾,因此中国被认为有三片领海,即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被归入黄海。
第二部分黄海基本概况黄海,(韩国称之为西海(??)平均水深44米,整个海域都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
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边是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
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位于济州岛北侧,为140米。
高考中国地理海洋资源知识的要点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①渔场形成有利条件:第一,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第三,寒暖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
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一年有两个鱼汛: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补充]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A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
B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
C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D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②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补充]长芦盐场形成原因: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
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
因为这一带有晒盐的优越自然条件:1。
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
2。
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这是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我国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份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
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此外,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④问题:过度捕捞和近海石油污染对策:a禁止过度捕捞,做到用养结合;b防治海洋污染。
高三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
2、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一些大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现象;部分商业和制造业向边缘区迁移,形成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海洋(1)
海洋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海洋资源利用方式:
凡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产业活动,都有可能在海洋中进行。
①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
②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
③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
④储藏空间: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20世纪初开辟通往南北极的航线
,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人类能够驶入任何海域
中国濒临的海洋:
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包括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台湾东海岸直临)。
两个内海:渤海(山东、辽东半岛环抱)和琼州海峡(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
还临北部湾。
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500多个。
9/10在东海、南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海洋知识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海洋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海洋知识包括海洋地理、海洋生态、海洋资源、海洋法律等方面。
海洋地理是中国海洋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海域面积广阔,包括东海、南海、黄海、渤海等多个海域。
其中,南海是中国最大的海域,也是中国的重要海洋战略区域。
南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
同时,南海还是中国的重要航运通道,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态也是中国海洋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中国海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等。
海洋资源也是中国海洋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的重要能源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渔业资源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资源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国家之一。
海洋法律也是中国海洋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法律是指规范海
洋活动的法律法规,包括海洋权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安全等方面。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保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
中国海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海洋地理、海洋生态、海洋资源、海洋法律等多个方面。
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为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维护海洋权益做出贡献。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海洋的利用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邻近我国大陆的海洋
我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其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我国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全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
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海底石油资源:我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一、海洋的概念- 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 海洋包括大洋、海湾、海峡、海峡及大量的海洋岛屿。
- 海洋对地球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海洋地理1. 海洋分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极洲洋是世界五大洋。
- 海洋的分布以及其中海岸线的形状,对气候、生态和地质过程有重要影响。
- 江浙和福建东部,是东亚季风气候的发源地,季风带来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和季风气候。
2. 海底地貌:- 海底多为大洋岭、海沟、海山、海台等地质形态。
-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表面海洋地形的形成及演变。
3. 海洋气候:- 海洋对气候有巨大影响,海洋循环、海洋风和海洋气团均对气候起重要作用。
- 在世界气候体系中,海洋气候是重要组成部分。
三、海洋生物1.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哺乳动物等。
-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大气、地表水和陆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 塑料污染和过度捕捞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包括海水、海盐、石油、天然气、有机物和矿产资源等。
- 海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渔业对人类经济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四、海洋环境1.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包括油污、塑料污染、工业废物、农业污染、船舶排放等。
- 污染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2. 海洋保护:- 国际社会积极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工作。
- 制定和实施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综上所述,地理海洋学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深入了解海洋的地理、生物、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共同保护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
GCT语文之地理知识:中国海洋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东部自北而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省东岸还
直接与太平洋相邻。海区东西横跨32个的经度,南北纵贯44个纬度,
总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近海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
广阔。
(1)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①近海渔场广大,水产丰富。我国近
海渔场面积广阔,占世界海洋渔场面积的23.7%,居世界第一位,是世
界海洋鱼类生产力较高的海区。据统计,中国海域共有鱼类种类约 2
0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约300种。带鱼、大小黄鱼、墨鱼、对虾等水
产品产量极为丰富。②我国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我国浅海区面积广
阔,阳光充足,且陆地江河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为鱼类的
大量繁衍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另外,我国大陆近海又是从低纬北上暖
流和从中高纬南下的寒流所带来的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交汇滞留
的海域,所以渔业资源丰富。③主要渔场。我国的渔场———舟山渔
场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的必经之处,每年有小黄鱼、墨鱼、带鱼等几
次大鱼汛,其中以夏季的墨鱼汛和冬季的带鱼汛产量。
(2)主要盐场。我国海岸线漫长,有很多地势平坦的泥质海滩,
气候适宜,适于晒盐。北起辽东半岛,南到海南岛,盐场断续分布,
尤以渤海、黄海沿岸产盐最多。海盐产量1 000多万吨,居世界首位,
既满足了我国人民的食用盐,还可满足工业用盐和出口的需要。主要
的盐场有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海南岛西南的莺歌海盐场和台湾西海
岸的布袋盐场。
(3)主要油气资源。现代海洋开发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海洋石油
业。在我国近海大陆架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了300
多个可供勘探的沉积盆地及7个大型含油气盆地,这7个大型含油气
盆地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南部、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和
台湾附近海域。上述油气盆地已开发出一批高产油气井,且储量可观,
前景看好。
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①通过海水淡化等方法的实
施,海洋水体的广泛利用,海洋将对缓解世界水资源危机,特别是对
沿海地区水危机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②随着海洋中丰富的食物资
源和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将成为人类未来重要的食物来源和
“大药库”。③随着陆地矿产资源的减少和开采成本的增加,海洋采
矿在经济上将会显示出其越来越大的优越性。④随着对海洋中的海洋
势能(潮汐)、动能(波浪、海流)、热能(海水温差)等可再生性能源资
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将成为巨大的能源宝库,并减轻因为大量使用煤、
石油、天然气而带来的污染。⑤因为海洋能够吸收大量导致温室效应
的CO2 气体,并对气温还有巨大的调节作用,所以海洋将起到缓解世
界环境危机的作用。
(2)海洋环境问题。①海洋环境污染的来源、特点及危害。造成
海洋环境污染的污染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例如耕种、运输和工
业生产活动等;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是海岸
污染物质的来源。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有机物污染
和生活污染、放射性污染,而最重要的、对人类危害的是海上石油的
泄漏污染。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持续期长、扩散范围广、防治
困难、治污技术与治理费用高。污染可直接损伤海洋生物,间接危及
人体健康,影响海水质量,妨碍人类活动。能够说,海洋环境污染是
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灾害。②海洋生态破坏。造成海洋生
态破坏主要原因是沿海工程建设不当、不合理围垦、过度捕捞及自然
环境变化等。③海洋灾害。第一,赤潮。赤潮是海洋表层红藻等浮游
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造成赤潮出现
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海洋污染。主要污染源有陆上未经处理的工业污
水和生活污水,富含营养盐的农田、养殖厂的排水和陆地垃圾,海上
船舶排放的废油和船舶事故的溢油等。二是没有节制的网箱养鱼、滩
涂开发和围海养殖等。赤潮的危害是对海洋渔业的破坏,特别是对网
箱养鱼的影响,使鱼大量死亡。其次还会使海滨浴场失去旅游价值或
传染各种疾病。当前,当赤潮发生后人们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现在一般采取的应急措施有三种:一是当预知赤潮来临时,立刻将网
箱鱼排施到海水水质较好的地方;二是沉箱入海,使鱼避开海面的赤潮
袭击;三是药物灭杀,用高岭土、石灰石等杀菌物质杀灭快速繁殖的藻
类。第二,海水入侵。地下水位与海平面持平或低于海平面是造成海
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海水入侵会使沿海内陆地带的地下水质氯离子含
量严重超标,不能用于农业、工业生产和人畜饮用;使大片良田碱化,
农业减产或绝收,造成巨大损失。
(3)维护海洋环境的对策。①加快我国的海洋国土立法,使海洋
国土依法实行有序管理。国家应尽快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
并实行主权管理。要制定相关法律使海洋资源不因人为的随意开发而
遭破坏。②组织一支统一、强有利的海上执法队伍,保卫国家海洋权
利。③加速培养一批海洋科技人才队伍,推动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形成
和发展。④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养结合,防止海洋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