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12
小鼠口服枸橼酸托烷司琼原料急性毒性试验摘要小鼠一次灌胃枸橼酸托烷司琼原料,连续观察14 天。
观察行为反应并记录死亡情况。
死亡小鼠解剖可见心脏瘀血。
存活者第15 天全部解剖,肉眼检查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其死亡率用Bliss 法求得枸橼酸托烷司琼LD50 为418.29 mg/kg;95 可信限为390.74 447.79 mg/kg。
1.0 实验目的观察受试物一次口服对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2.0 受试物2.1 名称:枸橼酸托烷司琼原料,白色粉末。
2.2 提供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朱友成组2.3 批号: 99022.4 含量:99.7%2.5 配制方法:将受试药物用0.5%CMC-Na 研磨配制成混悬液,并稀释成相应浓度,使各剂量组给药体积相等。
2.6 溶剂:0.5%CMC-Na3.0 动物3.1 来源、种属、合格证:昆明种小鼠60 只,(♀30 只,♂30 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中科动管第005 号。
经一周适应性饲养。
饲料购自中英合资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自由取水,饲养温度为23 2℃。
3.2 体重:给药时体重为18 22 克。
3.3 性别:雌雄各半。
3.4 每组动物数:按体重随机分组,实验时以每10 只(♀5 只,♂ 5 只)为一组4.0 剂量4.1 剂量设置:按预初实验结果,最高剂量定为570 mg/kg。
以0.9 的比例递减,即为570、513、461.7、415.5、374、336.6 mg/kg,6 个剂量组。
4.2 每只动物接受容量:口服体积为0.2 ml/10g 体重。
5.0 给药途径小鼠禁食 6 小时一次灌胃给药。
6.0 方法动物按体重随机分 6 组,每组10 只,雌雄各半,每组的小鼠体重分布相似。
给药后即观察动物各方面反应情况,死亡动物即进行解剖,检查内脏。
记录每天动物的死亡数。
7.0 观察指标7.1 观察期:14 天7.2 毒性反应:观察检查小鼠外观、行为、进食、粪便等情况,死亡动物进行尸解。
注射用多西他赛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多西他赛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将注射用多西他赛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小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
结果注射用多西他赛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设定剂量分别为:400.0mg/kg、320.0mg/kg、256.0mg/kg、204.8 mg/kg、163.8mg/kg和对照组。
400.0mg/kg组死亡率为100%;320.0mg/kg组死亡率为60%;256.0mg/kg组死亡率为20%;204.8mg/kg组死亡率为10%。
163.8mg/kg和对照组无动物死亡。
结论注射用多西他赛小鼠静脉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290.7mg/kg,95%可信区间为263.2-321.1。
【关键词】注射用多西他赛急性毒性动物实验【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45-02多西他赛(docetaxel),又名多烯紫杉醇,是半合成紫杉醇衍生物,属第2代紫杉烷类抗癌药。
多西他赛属紫杉烷类药物,其细胞毒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类似,能通过实质上“冻结”细胞内在骨架二抑制肿瘤细胞分化,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该药物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是临床现有药物中治疗转移乳腺癌(MB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有效的单剂化疗药物[1]。
本试验在GLP条件下,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对注射用多西他赛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与试剂注射用多西他赛(docetaxel,20mg/支),批号20090618,由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提供;本品为白色块状物,临床静脉滴注给药,单药剂量为75~100mg/m2,国内用75mg/m2;5%葡萄糖注射液,由南京小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9021801。
1.2 动物SPF级ICR小鼠120只,雌雄各半,5-6周龄,体重18-22g;生产许可证号:SCXK(苏) 2008-0010由江苏省科技厅签发,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Single dose toxicity test),研究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拟用于人体的药物通常需要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1].急性毒性试验处在药物毒理研究的早期阶段,对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了解其毒性靶器官具有重要意义.急性毒性试验所获得的信息对长期毒性试验剂量的设计和某些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能提供一些与人类药物过量急性中毒相关的信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科研思维素质;学习药物急性毒性实验的测定方法(统计方法)及观察方法。
1、计算敌百虫半数致死量。
[实验材料]小白鼠(雌雄均可,18-22 g)、鼠笼、1ml注射器、苦味酸溶液、敌百虫等。
(计算机仿真实验)[实验方法]1. 预试验:取小鼠24只,以4只为一组分成6组,选择组间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敌百虫,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死亡率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 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5个剂量,相邻剂量之间的比例为1:0.7。
将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小白鼠灌胃给药敌百虫。
3. 观察纪录给各种反应:潜伏期,中毒现象,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前的现象,各组死亡的只数等。
通常药后要观察3-7天。
根据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用改良寇氏法(Korbor)或简化机率单位法算出LD50和可信限。
[实验结果]在给药后1 小时内,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小鼠中毒的潜伏期逐渐缩短,中毒症状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口吐泡沫→大小便失禁→肌肉僵直→兴奋→死亡)。
给药后3 小时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见下表:组别动物数(n )给药剂量(mg/kg)对数剂量(X)动物死亡数死亡率(P)P21 10 384 2.58 1 0.1 0.012 10 548 2.743 0.3 0.093 10 784 2.89 4 0.4 0.164 10 1120 3.056 0.6 0.365 10 1600 3.20 8 0.8 0.64i=0.15 ∑P=2.2∑P2=1.26 [结果计算]实验完毕后,清点各组死亡鼠数并计算出死亡率(P),采用改良寇氏(Korbor)法计算LD50。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等(1)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对化学物质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
它是毒性测试的基础,也是化学品安全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从试验原理、方法、结果解释等方面详细介绍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
一、试验原理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毒性试验方法,它的原理是将待测化学物质按照一定剂量直接灌入小鼠口腔,通过观察动物死亡率、体重、行为等来评估待测物质的毒性。
一般来说,这种试验方法具有可重复性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二、试验方法1. 制备试验物质:按照试验计划,制备待测化学物质,并确定试验剂量。
2. 动物实验: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小鼠,将待测物质按剂量直接灌入小鼠口腔,观察小鼠的体重、行为等。
3. 处理数据:将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计算LD50值,评估待测物质的毒性等级。
三、试验结果解释完成试验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主要包括LD50值和毒性等级,其中,LD50值是介于试验剂量和死亡率之间的浓度,在一定时间内能导致50%的动物死亡。
根据LD50值的大小,可以将待测物质分为五类,分别是:1. 第一类:LD50值大于5000mg/kg,属于低毒性。
2. 第二类: LD50值在500-5000mg/kg,属于中毒性。
3. 第三类: LD50值在50-500mg/kg,属于高毒性。
4. 第四类: LD50值在5-50mg/kg,属于极高毒性。
5. 第五类: LD50值小于5mg/kg,属于剧毒性。
对于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来说,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化学物质在长期使用中的慢性毒性或致癌性等潜在危害。
因此,在进行毒性测试时,需要结合其他试验方法和临床实验来综合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
总之,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毒性测试方法,但也需要在更大的层面上同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更全面地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Single dose toxicity test),研究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拟用于人体的药物通常需要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1].急性毒性试验处在药物毒理研究的早期阶段,对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了解其毒性靶器官具有重要意义.急性毒性试验所获得的信息对长期毒性试验剂量的设计和某些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能提供一些与人类药物过量急性中毒相关的信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科研思维素质;学习药物急性毒性实验的测定方法(统计方法)及观察方法。
1、计算敌百虫半数致死量。
[实验材料]小白鼠(雌雄均可,18-22 g)、鼠笼、1ml注射器、苦味酸溶液、敌百虫等。
(计算机仿真实验)[实验方法]1. 预试验:取小鼠24只,以4只为一组分成6组,选择组间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敌百虫,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死亡率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 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5个剂量,相邻剂量之间的比例为1:0.7。
将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小白鼠灌胃给药敌百虫。
3. 观察纪录给各种反应:潜伏期,中毒现象,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前的现象,各组死亡的只数等。
通常药后要观察3-7天。
根据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用改良寇氏法(Korbor)或简化机率单位法算出LD50和可信限。
[实验结果]在给药后 1 小时内,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小鼠中毒的潜伏期逐渐缩短,中毒症状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口吐泡沫→大小便失禁→肌肉僵直→兴奋→死亡)。
给药后3 小时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见下表:组别动物数(n )给药剂量(mg/kg)对数剂量(X)动物死亡数死亡率(P)P21 10 384 2.58 1 0.1 0.012 10 548 2.743 0.3 0.093 10 784 2.89 4 0.4 0.164 10 1120 3.056 0.6 0.365 10 1600 3.20 8 0.8 0.64i=0.15 ∑P=2.2∑P2=1.26 [结果计算]实验完毕后,清点各组死亡鼠数并计算出死亡率(P),采用改良寇氏(Korbor)法计算LD50。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等-V1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毒性测试方法,它是用来评估一
种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对小鼠生命的影响。
试验流程:
1.实验动物:以小鼠为试验动物,分成不同剂量组和一组对照组。
2.剂量制备:根据需要的剂量,制备出测试物质的不同浓度的溶液。
3.给药:给实验组小鼠口服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照组小鼠则没有给药。
记录给药时间和剂量。
4.观察:观察实验组小鼠在给药后的表现,包括体重变化、呼吸状况、行动能力、食欲等,一般会持续3-14天。
5.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的结果,计算出药物的致死剂量(LD50),并
确定药物的毒性等级。
实验注意事项:
1.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实验,保持严谨性和可重复性。
2.保证实验室和动物房的干净和卫生。
3.正确选择实验动物,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4.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避免实验误差。
5.细致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毒性测试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限制,如试验结果只针对小鼠,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类。
同时,在进行该项实验时应该遵循相关法规和伦理要求,保证实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实验一、LD50的测定[目的] 通过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
[材料] 小鼠50只(体重17-25g,雌雄各半) 注射器及针头1. 探索剂量范围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按腹腔注射哈顿佐剂,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 进行正式试验在预初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范围内,选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尽可能使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
每组10只左右,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
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
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LD50测定中应观察记录的项目:1、实验各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室温,检品的批号、规格、来源、理化性状、配制方法及所用浓度等;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药方式及剂量(药物的绝对量与溶液的容量)和给药时间等。
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从给药到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时间);中毒现象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亡集中时间;末只死亡时间;死前现象。
逐日记录各组死亡只数。
尸解及病理切片:从给药时开始记时,凡两小时以后死亡的动物,均及时尸解以观察内脏的病变,记录病交情况.若有肉限可见变化的则需进行病理检查.整个实验一般要观察7-14天,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活动物称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并与中毒死亡鼠尸解情况相比较。
当发现有病变时,也同样作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改变及恢复情况。
2、结果计算根据试验设计,采用相应的方法计算LD50,一般采用按Reed-Muench法计算或寇氏改进法karber法。
实验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评价食品质量与安全:张志颖指导教师:丁志刚摘要:通过霍恩法对啮齿类动物小白鼠做急性毒性实验,以氯化镁溶液为外源化学物,了解氯化镁溶液对机体是否产生毒效应。
确定外源化学物的致死剂量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定外源化学物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关键词:小白鼠氯化镁溶液霍恩法急性毒性评价1前言氯化镁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易吸湿,100℃时失去2分子结晶水,在110℃开始失去部分盐酸而分解,强热转为氧氯化物,其PH约为<7,有刺激性,氯化镁是有毒的,其次氯化镁是低毒的。
氯化镁本身的毒性来自其本身凝血的作用,例如卤水点豆腐,就是使蛋白质凝固。
假如一定剂量的氯化镁进入血液,血液凝固,人必死无疑。
所以说氯化镁对于温血动物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杀伤力。
制作豆腐时,氯化镁可以作为很好的混凝剂。
它常与硫酸镁一起凝固豆奶,由于其营养价值,氯化镁还是婴儿配方奶粉的组成部分。
2材料与方法2.1 材料试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16只,雌雄各半,体重在18~25g之间。
2.2仪器与试剂试验器材:注射器、刻度吸管、容量瓶、小烧杯、滴管、灌胃针、电子天平、镊子、动物体重秤、手套。
试验试剂:受试物(氯化镁)、3%~5%的苦味酸溶液、0.5%的品红溶液。
2.3实验方法2.3.1健康动物选择2.3.2性别辨认2.3.3小鼠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根据霍恩法将小鼠分为4个小组,每组4只。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随机数18 43 38 62 82 16 48 35 67 05 72 12 25 83 43 41除4余数 2 3 2 2 2 0 0 3 3 1 0 0 1 3 1 1所在组别二三二二二四四三三一四四一三一一2.3.4剂量设置(1000mg/kg、2150mg/kg、4640mg/kg、10000mg/kg)组号一二三四染毒剂量1000mg/kg 2150mg/kg 4640mg/kg 10000mg/kg27.75mg 57.587mg 122.96mg 280mg每组小鼠染毒毫克数2.3.5氯化镁溶液的配制(1)氯化镁的量取(称量法)准确称取12.6575g的氯化镁固体,加蒸馏水溶解后,倒入25ml容量瓶,混匀,再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医疗器械--小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操作规范试验目的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尾静脉注射途径、腹腔注射途径或其他符合国家标准GB/T16886.1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中所提到的途径,给予小鼠试验样品的原液或浸提液,并在规定周期内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死亡情况及体重变化情况,以确定试验样品是否具有对小鼠产生急性全身毒性的可能。
本试验依据GB/T16886.1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规定的方法来进行。
试验样品及浸提液的制备试验样品信息委托单位应按要求提交试验样品的详细资料。
浸提介质符合GB/T16886.12-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规定的极性浸提介质和非极性浸提介质。
例如:极性介质生理盐水(SC)和非极性介质棉籽油(CSO)。
试验用器具制备试验液的器皿应是洁净的、化学惰性的封闭容器,容器顶部空间应尽量小。
例如:具盖并带惰性衬层(如聚四氟乙烯)的硼硅酸盐玻璃试管,或符合GB/T16886.12-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规定要求的浸提容器。
试验液制备试验用浸提液应参照表面积和浸提液体积的对应关系进行制备。
试验动物名称昆明种小鼠。
来源具有试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的供应商。
性别采用单一性别动物进行试验,雌性动物要求未育无孕。
产品仅应用于某种性别时,试验应在该性别动物身上进行。
体重范围17g~23g。
年龄健康初成年的动物。
适应时期至少5天。
动物数目20只。
标记方法耳标法。
试验系统的合理性在毒理学研究中,昆明种小鼠被广泛用于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其背景资料丰富。
试验是按照GB/T16886.11-2011中的规定进行的,符合测试标准中对医疗器械进行评价的要求。
动物管理饲养应按照符合动物实验室及试验动物管理规范而制定的标准操作规范进行饲养。
饲料选用具有生产许可证号的小鼠饲料。
饮水灭菌自来水。
急性毒性实验
取健康小鼠24只,雌雄各半,禁食24h后,生药于次日灌胃给予痛风颗粒颗粒混悬液0.78ml(16.30g/kg,相当生药量86.88g/kg),观察小鼠活动、饮食、呼吸等情况,然后连续观察15天,纪录7天内的动物死亡数及毒性反应。
结果:灌胃后,小鼠活动减少,约1小时左右逐渐缓解,7天内24只小鼠无一只死亡及明显中毒反应。
计算过程:
常温下配的痛风颗粒最高浓度为0.417g/ml(16.30g/kg,相当生药量86.88g/kg),颗粒密度4.73g/ml。
20g小鼠胃内容积0.78ml。
按动物表面积比率换算等效剂量换算(20g小鼠:70Kg成人=381.9:1)
按最高浓度4.73g/ml(相当生药剂量22.23g/ml)及小鼠最大灌胃容量0.78ml计算:
小鼠最大给药剂量:4.73*0.78/0.02=207.87g/kg;
按动物表面积比率换算等效剂量换算,折算70Kg成人最大给药量:207.87*0.02*387.9=1612.66g/70kg,相当生药剂量7579.5g/70Kg。
成人每日口服痛风颗粒生药剂量30g/70kg,小鼠一次口服痛风颗粒为成人每日临床常用量的253倍:7579.5/30=253倍
小鼠一次口服痛风颗粒的最大耐受量为86.88g/kg,此为成人每日临床常用量的253倍,结果表明该药口服给药临床常用量使用安全。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心得体会
这次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 h内一次或多次给予实验动物一定
剂量受试物后,观察动物的中毒表现及程度,死亡特征及数量,并
根据剂量-反应关系求出LD
50,以评价化学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半数致死剂量(LD
50)是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
LDgo值需经过统计处理计算而得到,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
小。
LD
50值越大,表示受试物的毒性越低,反之LD50值越小,则毒
性越强。
我们采用了健康小鼠或大鼠,小鼠体重l8-25g,大鼠体重l80-240g,雌雄各半。
动物总数和每组动物数应根据不同LD50计算方法而定。
本次实验的意义和目的是化学毒物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毒效应的基本试验,经口染毒的方法是现代毒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
本试验目的是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原则、动物随机分组方法及经口灌胃技术,掌握主要的LD50计算方法和急性毒性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