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之欧阳家百创编
- 格式:doc
- 大小:138.01 KB
- 文档页数:8
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欧阳家百(2021.03.07)1.1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括: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气体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1.3易燃气溶胶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1.4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在公众的视野内,这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机制的逐步完善,但另一方面,也不禁使我们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商贩肆无忌惮的生产这些严重伤害身体健康的食物?难道仅仅是金钱的驱使么?蚊蝇聚集的黑作坊生产的小面包、为使油条更脆口而添加洗衣粉的油条、用大便做的臭豆腐、牛肚小作坊臭气熏天、用劣质陈化米做的米粉、用福尔马林浸泡的鱿鱼……黑作坊食品换上新包装堂而皇之地走入公众视野,摆上货架公开售卖。
最近曝光的毒胶囊事件,更是激起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又一轮担忧。
跟随小编一起来盘点十年被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哪些蝴蝶效应与反思。
一、2005年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事件回放: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有关方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食品安全警报。
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致癌物质,新发现的有机鲑鱼含有孔雀石绿的化学物质是“不可以接受的”。
由此,2005年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2005年6月,《河南商报》记者对湖北、河南等地的养鱼场和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辽宁《华商晨报》记者对辽宁的养殖场和鱼药商店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很多渔民仍然用它来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使鳞受损的鱼延长生命,鱼贩也常使用孔雀石绿。
至于卖孔雀石绿的鱼药商店,由于孔雀石绿市场的存在,仍然在买卖孔雀石绿。
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氰化物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危害欧阳家百(2021.03.07)某种物质毒性的大小常常用温血动物的半致死剂量来表示和划分。
能使试验的动物达到50%数量死亡时动物每公斤体重所承受的最低药剂量,称半致死剂量,其符号LD50,单位mg/kg体重,具体划分情况如下:毒性划分剧毒高毒中等毒性低毒实际毒无毒半致死剂量LD50(mg/kg体重) ≤1 1~50 50~500 500~5000 5000~15000 >15000大多数无机氰化物属剧毒,高毒物质,极少量的氰化物(每千克体重数毫克就会使人、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毒死亡,含氰化物浓度很低的水(<0.05mg/L)也会使鱼等水生物中毒死亡,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氰化物污染水体引起鱼类、家畜及至人群急性中毒的事例,国内外都有报导。
这些事件是因短期内将大量氰化物排入水体造成的。
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氰化物的使用和排放量。
尤其要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氰化物的外排量。
不但简单氰化物会污染环境,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即使象铁氰酸盐和亚铁氰酸盐那样的低毒性氰化物复盐,如果大量排入地面水中,经过阳光照射和其它条件的配合也可分解释放出相当数量的游离氰化物,导致水生物的中毒死亡。
通常所说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含氰废水外排所造成的河流(地面水)、饮用水(地下水)的污染,由于氰化物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仅十几分钟,故一般不会造成大气的污染,含氰废渣由于必须处理后,才能堆积存放,因而产生的污染仍是对水的污染。
2.1氰化物对人的毒性及防治措施氰化物对温血动物与人的危害较大,其特点是毒性大、作用快。
氰化氢的作用极为迅速,在氰化氢浓度很低(0.005mg/L)的空气中,人仅发生很短时间的头痛、不适、心律不齐;在氰化氢浓度高(0.1mg/L)的空气中,人将立即死亡或速死。
在氰化物为中等浓度时,人在2~3分钟内就会出现初期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在1小时内死亡,有时也有在24小时后才出现死亡的,氰化氢对人的吸入毒性见表2-1、表2-2、表2-3。
N-甲基吡咯烷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1. 标识(1)化学名称:N-甲基吡咯烷酮(2)分子式:C5H9NO(4)相对分子量:99.15(5)CAS号:872-50-4(6)危险性类别100%中文名:N-甲基吡咯烷酮,NMP,1-甲基-2-吡咯烷酮2. 主要组成与性状(1)主要成分及其含量(2)外观与性状:透明液体有胺样气味3.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2)健康危害:可燃性液体和蒸气。
会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产生刺激。
吞入、吸入或透皮吸收均有害。
皮肤:会导致搔痒、发红、脱皮及荨麻疹。
可快速透皮吸收,能将其它溶解的毒素运至体内。
眼睛:对眼睛有刺激性并会造成角膜灼伤。
吸入:会产生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头晕以及困倦摄入:会导致头晕、困倦、恶心、呕吐、痛性痉挛以及寒战。
4.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在脱掉受污染的衣物和安全鞋的同时用水冲洗皮肤至少15 分钟。
如产生刺激或任何其它症状应就医治疗。
眼睛: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 分钟。
需就医治疗。
吸入:将受害者移至新鲜空气中。
如呼吸停止,应施予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困难,由具资质的人员给予氧气治疗。
需立即就医治疗。
摄入:如仍有意识,应用水漱口。
患者可通过喝水或牛奶来稀释胃溶物。
除非有医疗人士指导,不可自行催吐。
应立即就医治疗。
给医生的建议:无特别建议。
针对症状加以治疗。
5. 爆炸特性与消防(1)燃烧性(2)闪点(3)爆炸极限(4)引燃温度(5)危险特性(6)灭火方法:二氧化碳、干化学制品或泡沫灭火。
187℉(88℃)易燃上限(空气中的容积百分比%): 9.5%易燃下限(空气中的容积百分比%): 1.3%6. 泄漏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如果发生泼溅或其它泄漏事故:(时刻穿戴经推荐的个人防护设备。
)清除着火源。
隔离溢出区域。
如可能应使用工具装盛和回收溢出液。
用惰性物质将少量溢出液吸收并置于经许可的化学废品容器中。
对于大量的溢出液,应用惰性物质将溢出区域堤围,并转入与上面相同的容器。
欧阳家百创编N-甲基吡咯烷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欧阳家百(2021.03.07)1. 标识(1)化学名称:N-甲基吡咯烷酮(2)分子式:C5H9NO(4)相对分子量:99.15(5)CAS号:872-50-4(6)危险性类别100%中文名:N-甲基吡咯烷酮,NMP,1-甲基-2-吡咯烷酮2. 主要组成与性状(1)主要成分及其含量(2)外观与性状:透明液体有胺样气味3.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2)健康危害:可燃性液体和蒸气。
会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产生刺激。
吞入、吸入或透皮吸收均有害。
皮肤:会导致搔痒、发红、脱皮及荨麻疹。
可快速透皮吸收,能将其它溶解的毒素运至体内。
眼睛:对眼睛有刺激性并会造成角膜灼伤。
吸入:会产生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头晕以及困倦摄入:会导致头晕、困倦、恶心、呕吐、痛性痉挛以及寒战。
4.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在脱掉受污染的衣物和安全鞋的同时用水冲洗皮肤至少15 分钟。
如产生刺激或任何其它症状应就医治疗。
眼睛: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 分钟。
需就医治疗。
吸入:将受害者移至新鲜空气中。
如呼吸停止,应施予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困难,由具资质的人员给予氧气治疗。
需立即就医治疗。
摄入:如仍有意识,应用水漱口。
患者可通过喝水或牛奶来稀释胃溶物。
除非有医疗人士指导,不可自行催吐。
应立即就医治疗。
给医生的建议:无特别建议。
针对症状加以治疗。
5. 爆炸特性与消防(1)燃烧性(2)闪点(3)爆炸极限(4)引燃温度(5)危险特性(6)灭火方法:二氧化碳、干化学制品或泡沫灭火。
187℉(88℃)易燃上限(空气中的容积百分比%): 9.5%易燃下限(空气中的容积百分比%): 1.3%6. 泄漏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如果发生泼溅或其它泄漏事故:(时刻穿戴经推荐的个人防护设备。
)清除着火源。
隔离溢出区域。
如可能应使用工具装盛和回收溢出液。
用惰性物质将少量溢出液吸收并置于经许可的化学废品容器中。
对于大量的溢出液,应用惰性物质将溢出区域堤围,并转入与上面相同的容器。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小鼠一、实验目的急性毒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某种物质在短时间内对小鼠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包括致死效应、中毒症状等,从而为进一步的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昆明种小鼠,体重在 18 22g 之间,雌雄各半。
小鼠购自正规的实验动物供应商,并在实验前适应环境一周,饲养条件为温度 22 ± 2℃,相对湿度 50% 70%,12 小时光照/黑暗循环,自由摄食和饮水。
2、受试物质本次实验所选用的受试物质为_____(具体名称),纯度为_____%。
3、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精度 001g)、灌胃针、注射器、解剖器械等。
三、实验方法1、剂量设计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本次急性毒性实验的剂量组。
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 10 只小鼠。
高剂量组为可能引起小鼠 100%死亡的剂量,低剂量组为可能不引起小鼠死亡的剂量,中剂量组介于两者之间。
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2、染毒途径采用经口灌胃的方式进行染毒。
灌胃前禁食不禁水 12 小时,灌胃体积为 02ml/10g 体重。
3、观察指标(1)染毒后即刻观察小鼠的中毒症状,包括行为异常、抽搐、呼吸困难等,并记录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
(2)每 30 分钟观察一次小鼠的存活情况,直至 24 小时。
(3)对死亡小鼠及时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
(4)在 24 小时后,对存活的小鼠进行称重,并解剖观察内脏器官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中毒症状高剂量组小鼠在灌胃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呼吸急促、抽搐等。
中剂量组小鼠在灌胃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较轻微的中毒症状,如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等。
低剂量组小鼠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
2、死亡情况高剂量组小鼠在 6 小时内全部死亡,中剂量组小鼠在 12 小时内有部分死亡,低剂量组小鼠在 24 小时内无死亡。
对照组小鼠在观察期间均存活。
3、体重变化存活小鼠在 24 小时后的体重变化不明显,高剂量组死亡小鼠体重较灌胃前减轻。
谢谢大家的合作,如果在复习简答题时有何疑问,请大家向做该题的同学请教吧。
1.欧阳家百(2021.03.07)2.食品毒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答: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以及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研究内容: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3.食品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各自优缺点4.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答:描述毒理学:采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
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通过形成假设为发展机制毒理学作出贡献机制毒理学:证实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损害作用(癌症、出生缺陷等)。
验证可能与人类无关的发生于实验动物中的有害效应。
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以及合理治疗化学中毒和临床疾病。
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了解。
管理毒理学: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卫生标准、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5.何谓选择毒性?造成选择毒性的原因有哪些?答: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原因:(1)种群差异(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能力不同;(3)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4)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
6.(不考)7.毒效应谱包含哪些内容?8.绘制一条典型的化学毒物剂量-反应曲线并对相关性进行解释。
答:非对称S形曲线相关性:该曲线在靠近横坐标左侧的一端曲线由平缓转为陡峭的距离较短,而靠近右侧的一端曲线伸展较长。
急性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手术方法欧阳家百(2021.03.07)急性动物实验中常以血压、呼吸等为指标,以静脉注射、放血等为实验方法。
需要曝露气管、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股动脉,股静脉,并做相应的插管,以及分离迷走神经,减压神经及股神经等。
因此手术主要颈部及股部进行,现分述如下:(一)兔、狗颈部手术颈部手术的目的在于暴露气管、颈部血管并作相应的插管以及分离神经等。
颈部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熟悉动物颈部及手术要领,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图1)现以兔为例,说明如下:图1家兔颈部血管神经解剖位置示意图1.家兔背位固定于兔台上,颈部剪毛。
2.动物麻醉一般作局部浸润麻醉,在颈部正中线皮下注1%普鲁卡因,亦可选用20%乌拉坦作全身麻醉。
3.气管及颈部血管神经分离术⑴气管暴露术:用手术刀沿颈部正中线从甲状软骨处向下靠近胸骨上缘作一切口(兔长约4~6cm,狗的长约10cm);因兔颈部皮肤较松驰亦可用手术剪沿正中线剪开。
切开皮肤后,以气管为标志从正中线用止血钳钝性分离正中的肌群和筋膜即可暴露气管,分离食道与气管,在气管下穿过一条粗线备用。
⑵颈总动脉分离术: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暴露肌肉。
将肌肉层与皮下组织分开。
此时清楚可见在颈中部位有两层肌肉。
一层与气管平行,复于气管上,为胸骨舌骨肌。
其上又有一层肌肉呈V字形走行向左右两侧分开。
此层为胸锁乳突肌。
用镊子轻轻夹住一侧的胸锁乳突肌,用止血钳在两层肌肉的交接处(即V形沟内)将它分开(注意,切勿在肌肉中分,以防出血)。
在沟底部即可见到有搏动的颈总动鞘。
用眼科镊子(或纹式止血钳)细心剥开鞘膜,避开鞘膜内神经,分离出长约3-4cm 的颈总动脉,左其下穿两根线备用。
颈动脉窦分离术:在剥离两侧颈总动脉基础上,继续小心地沿两侧上方深处剥离,直至颈总动脉分叉处膨大部分,即为颈动脉窦,剥离时勿损伤附近的血管神经。
⑶颈部迷走、交感、减压神经分离术:于家兔颈部,在找到颈动脉鞘以后,将颈总动脉附近的结缔组织薄膜镊住,并轻拉向外侧使薄膜张开,即可见薄膜上数条神经,根据各条神经的形态、位置和走向等特点来辨认,迷走神经最粗,外观最白,位于颈总动脉外侧,易于识别。
1.简述中暑的急救原则。
【答案】答:(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
(2)物理和药物降温。
可用冷水、电扇、空调等多种方式降温。
药物可用激素或冬眠疗法。
(3)补充液体、电解质、葡萄糖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5)对症治疗。
(6)处理脑水肿、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2.简述有机磷中毒的机制和临床表现。
【答案】答:(1)中毒机制:有机磷与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成磷酰化胆碱酯酶,竞争性抑制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丧失正常水解乙酰胆碱的功能,导致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大量积聚,作用于有关器官的胆碱受体,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各种中毒症状。
(2)临床表现:主要是胆碱能危象的表现。
M-样症状:恶心、呕吐、流涎、出汗,尿失禁,瞳孔缩小,球结膜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发绀,双肺布满湿啰音,咳血性泡沫痰等。
N-样症状:早期出现面部及四肢、胸部的肌束震颤,晚期可出现肌痉挛或肌麻痹,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死,可有血压增高或降低,可出现心率加快和心律失常。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多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进而出现烦躁不安、嗜睡、高热、昏迷及阵发性抽搐,可出现脑水肿及中枢性呼吸抑制。
3.试述有机磷中毒的治疗要点。
【答案】答:(1)切断毒源。
反复洗胃,清洗头发、皮肤、黏膜,胃肠减压,导泻。
(2)抗胆碱治疗。
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个体化应用抗胆碱药物,尽可能快速"阿托品化',并维持"阿托品化"。
注意不要过量使用阿托品以防阿托品中毒。
(3)重活化剂的应用。
使用原则是早期使用,重复使用,与抗胆碱药物同用同停。
不能过早停用重活化剂。
(4)对症、支持治疗。
4.毒蛇咬伤的急救原则有哪些?【答案】答:(1)迅速清除、破坏局部蛇毒,阻断毒素吸收。
(2)尽快使用特效的抗蛇毒血清来中和蛇毒,并促使毒素的排出。
(3)争分夺秒抢救威胁生命的毒效应危象,维持基本生命功能。
(4)做好重要脏器功能的预测和监测,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一、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
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
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
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
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log4(log4=0.6)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
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
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采用霍恩氏法计算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
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
(二) 观察持续时间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数。
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
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
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三) 症状观察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
免疫毒性试验的指导原则(草案)本指导原则是为了有助于药品安全性的正确评价,对申报药品审评时所做免疫毒性试验提供的标准实施方法。
但是。
对于所有的药品进行完全一样的免疫毒性试验,有时也不尽合理,重要的是:应根据对象药品的特性采用最适宜的试验方法。
[背景]在清除细菌和病毒等外来病原体以及体内产生的癌细胞等,并维持生体正常的过程中,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导致机会感染和产生肿瘤,这在免疫功能缺乏症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缺乏综合征(AIDS)的病例中是人们所熟知的。
对免疫系统的有害作用(免疫毒性)与其他毒性不同,与其说是其直接对患者的生存带来威胁,不如说由外来病原体的侵袭和内在性癌细胞的发生时产生的免疫毒性更有害。
关于药品审评申报的非临床免疫毒性试验,虽然指出了其重要性,但是,构成免疫系统的细胞组织及其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免疫功能的评价项目很多,除小鼠之外的试验动物,特别是毒性试验中通常使用的大鼠,其免疫功能试验方法的评价尚未充分进行,这些都是实情,而且免疫功能试验方法的设定较迟。
然而,近十年间,包括国际性的共同研究,免疫毒性试验方法的评价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即便是使用大鼠进行的免疫毒性试验,也进入了堪称充分而实用的阶段。
在本指导原则中,利用具有免疫毒性的诸多化学物质在反复给药毒性试验时与免疫毒性有关的检查项目中出现异常的现象,其原则是,根据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结果,在怀疑存在免疫毒性的场合下,进而再做免疫毒性试验。
免疫毒性包括抑制免疫功能、变态反应、自体免疫以及其他的免疫功能异常亢进等,但本指导原则并未将试验药物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药物变态反应和药物特异性的自体免疫)作为研究对象。
(注1)根据本指导原则,在符合表1的某一项时,必须进行免疫毒性试验。
生物制品及应用生物技术的药品不列入本指导原则的对象。
[指导原则的目的]为了有效地进行药物免疫毒性的检查及其性质的研究,必须根据预测的免疫毒性选择最适宜的试验方法和拟定实验方案。
第一组数据注射后重量△W心心体比肝肝体比左肾肾体比(左)右肾肾体比(右)34.415.90.20.0058 1.40.04070.20.00580.30.008735.818.50.30.0084 1.70.04750.20.00560.30.008432.714.60.10.0031 1.50.04590.30.00920.30.009232.4150.20.0062 1.60.04940.20.00620.20.006233.315.90.30.0090 1.60.04800.20.00600.20.006035170.30.0086 1.60.04570.20.00570.20.005731.216.30.20.0064 1.50.04810.20.00640.20.006433.514.40.20.0060 1.50.04480.20.00600.30.0090平均值15.950.00670.04630.00640.0074第二组数据注射后重量△W心心体比肝肝体比左肾肾体比(左)右肾肾体比(右)31.914.90.20.0063 1.60.05020.20.00630.20.006332.714.40.20.0061 1.50.04590.20.00610.20.006131.414.40.20.0064 1.70.05410.20.00640.20.006431.413.40.10.0032 1.80.05730.20.00640.20.006434.8150.20.0057 1.70.04890.20.00570.20.005731.914.10.10.0031 1.30.04080.10.00310.20.006328.38.70.10.0035 1.40.04950.10.00350.10.003534.614.50.30.0087 2.20.06360.30.00870.30.0087平均值13.6750.00540.05130.00580.0062第三组数据注射后重量△W心心体比肝肝体比左肾肾体比(左)右肾肾体比(右)31.312.90.20.0064 1.50.04800.20.00640.20.006434.815.10.10.0029 1.70.04900.30.08060.30.080628.311.40.20.0071 1.10.03900.10.00350.10.003532.615.40.10.0031 1.60.04900.20.00610.30.00923111.80.10.0032 1.50.04800.20.00650.30.009730.714.60.10.0033 1.60.05200.20.00650.20.006535.7150.10.0028 1.50.04200.20.00560.20.00563013.20.20.0067 1.40.04700.20.00670.20.0067平均值13.6750.00440.04700.00620.0070第四组数据注射后重量△W心心体比肝肝体比左肾肾体比(左)右肾肾体比(右)32.914.60.20.0061 1.40.04260.20.00610.20.00613313.50.20.0061 1.50.04550.20.00610.20.006132.213.20.20.0062 1.60.04970.20.00620.20.006234.315.40.10.0029 1.60.04660.20.00580.20.005831.915.80.20.0063 1.80.05640.20.00630.20.006330.811.70.10.0032 1.40.04550.20.00650.20.006532.813.50.30.0091 1.60.04880.30.00910.30.009128.19.30.20.0071 1.40.04980.20.00710.20.0071平均值13.3750.00590.04810.00670.0067第五组数据注射后重量△W心心体比肝肝体比左肾肾体比(左)右肾肾体比(右)180.30.10.0056 1.30.07220.10.00560.20.011119.500.10.0051 1.20.06150.10.00510.20.010320.20.10.10.0050 1.10.05450.20.00990.10.005019.60.30.10.005110.05100.20.01020.10.0051200.60.10.0050 1.20.06000.10.00500.10.005018.90.20.10.0053 1.30.06880.20.01060.10.005317.60.20.10.0057 1.20.06820.10.00570.20.0114平均值-0.160.00520.06230.00740.0076注射后重量△W 心心体比肝肝体比左肾肾体比(左)右肾肾体比(右)17.30.20.10.00580.80.04620.10.00580.10.0058210.70.10.0048 1.20.05710.20.00950.20.009518.3 1.20.10.00550.90.04920.20.01090.10.0055170.30.20.011810.05880.20.01180.20.011820.7 1.50.10.004810.04830.10.00480.20.009717.6 1.20.10.00570.70.03980.10.00570.20.011419.20.30.10.0052 1.10.05730.10.00520.20.010418.80.20.10.00530.80.04260.20.01060.20.0106平均值0.150.00610.04990.00800.0093浓度mg/mL △W 心体比肝体比肾体比(左)肾体比(右)肾体比(平均)015.950.00670.04630.00640.00740.0069513.680.00540.05130.00580.00620.0060813.680.00440.04700.00620.00700.00661413.380.00590.04810.00670.00670.006724-0.160.00520.06230.00740.00760.0075400.150.00610.04990.00800.00930.0087第六组数据综合数据。
五种农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欧阳家百(2021.03.07)
绪论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林作物
的病虫防治中,农药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本世纪60-70年代,人们大量使用农药,几乎使粮食产量增长一倍,但随着农药长期
的、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它们可以直接进入生物体内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和畸变,
同时还通过径流、排污、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引
起各种生态环境下生物的死亡,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影响人类的
食品安全。
目前,因农药使用与管理失控而引发的一系列水域环
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业内学者的
广泛重视。
当前,随着有机氯农药的禁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
成为我国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农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指明,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
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
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几种物质混合物及
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
的农药及其衍生物和杂质的总称。
动植物在生长期间、食品在加
工和流通中均可受到农药的污染,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
相关报道表明,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过多地使用农药,大量未被利用的农药经过降雨、农田渗滤和水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同时,还有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最后汇入水域,沉降积淀在土壤中,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行累积,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中国一些食品,如茶叶、大米、肉、蛋等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常超过规定标准,过多的残留量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为此,论述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毒理机制和防治措施,以期对防治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生产繁殖快,质量控制严格,价廉可以大量供应,又有大量的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近交品系,突变品系,封闭群及杂交一代动物,小鼠实验研究资料丰富参考对比性强;更重要一点乃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均用国际公认的品系和标准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重复性高,自然会得到国际认可。
本文以百草枯、甲氰菊酯、乐果、草甘膦和敌敌畏五种常用农药为实验材料, 检测了它们对小鼠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效应,来评价各种农药的的毒性强弱以及对环境的危害。
1 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SPF 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通过腹腔注射药物给药,给药后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观察4小时。
给药前禁食不禁水十二小时。
小鼠按20g体重给药0.4mL,,用药物水溶液灌胃。
1.2试验药物
甲氰菊酯( 山东大成农药厂生产) 、百草枯( 山东滨农科技有限
公司生产) 、乐果( 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敌敌畏( 南
通江山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和草甘膦( 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
司生产)
1.3实验方法
1.3.1预实验
分别以组间剂量比值为3.0和1.5进行预试验,通过预试验初步观察到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分别找出五种农药对小鼠经口染毒的大致致死剂量范围(即死亡率0% ~100%的剂量范围) ,确定小鼠的正式试验剂量、组数和组间剂量比值,观察小鼠反应,统计小
鼠死亡时间。
1.3.2单一农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
通过预实验求出小鼠都不死亡的最高浓度以及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在这区间按等对数间距设置7个浓度组,和一个对照组(不含农药),每组做三个重复。
试验前小鼠隔夜禁食、不禁水,分别对小鼠以单纯随机方法分配到各剂量组,每组10只小鼠。
于第2天上午染毒,各实验组剂量由预试验确定,同时设立对照组(生理盐水) ,给药体积0.2 ml·(10 g) - 1体重。
给药后观察24h,记录动物中
毒表现和死亡情况以及体重变化情况。
对死亡动物和试验结束时
的存活动物处死解剖。
用概率单位法计算PQ的LD50及其95%可信区间。
表1 单一急性毒性实验中各农药的浓度设置
农药浓度设置(mg/L)
甲氰菊酯
百草枯
乐果
敌敌畏
草甘膦
1.3.3五种农药对小鼠的联合急性毒性实验
通过各种单一农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计算出各种农药对小鼠的24h的半致死浓度(LC50),以加和等毒性强度方式设置两种农药的联合毒性浓度梯度,共10种农药组合,每组再分为5 个处理组( 以单一农药24h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1 个毒性强度单位) . 每次实验分别取相应的2 种农药的单一对照组和5 个处理组, 每处理组设3 个重复. 给药后观察24h,记录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以及体重变化情况。
对死亡动物和试验结束时的存活动物处死解剖。
用概率单位法计算PQ的LD50及其95%可信区间。
表2 联合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合农药的浓度设置
浓度组合(mg/L)
农药组合
0.2+0.80.4+0.60.5+0.50.6+0.40.8+0.2
甲氰菊酯+百草枯
甲氰菊酯+乐果
甲氰菊酯+敌敌畏
甲氰菊酯+草甘膦
百草枯+乐果
百草枯+敌敌畏
百草枯+草甘膦
乐果+敌敌畏
乐果+草甘膦
敌敌畏+草甘膦
1.4毒性评价标准
表3农药急性经口毒性标准
级别经口LD50(mg/Kg)
剧毒
高毒
中毒
低毒
1.5观察指标
全面观察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及中毒特点和毒作用的靶器官。
观察的系统包括:
1、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体位异常、叫声异常、不安、
呆滞、痉挛、抽搐麻痹、运动失调、对外反应过敏或迟钝;
2、植物神经系统:瞳孔扩大或缩小、流涎或流泪;
3、呼吸系统:鼻孔流液、鼻翼煽动、呼吸深缓、呼吸过速、蜂
腰;
4、泌尿生殖系统:会阴部污秽、有分泌物、阴道或乳房肿胀;
5、皮肤和毛:皮肤充血、紫绀、被毛蓬松、污秽;
6、眼:眼球突出、结膜充血、角膜混浊;
消化系统:腹泻、厌食。
2结果与分析
2.1单一农药对小鼠急性毒性
2.1.1中毒症状
2.1.2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4单一急性毒性实验前后小鼠体重变化
农药浓度设置(mg/L)实验前体重(g)实验h后体重(g)甲氰菊酯
百草枯
乐果
敌敌畏
草甘膦
表5 单一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死亡情况
农药浓度设置(mg/L)死亡数量死亡概率(x%)甲氰菊酯
百草枯
乐果
敌敌畏
草甘膦
2.2五种农药对小鼠的联合急性毒性2.2.1中毒症状
2.2.2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6 联合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死亡情况
农药组合
浓度组合(mg/L)
0.2+0.80.4+0.60.5+0.50.6+0.40.8+0.2
甲氰菊酯+百草枯
甲氰菊酯+乐果
甲氰菊酯+敌敌畏
甲氰菊酯+草甘膦
百草枯+乐果
百草枯+敌敌畏
百草枯+草甘膦
乐果+敌敌畏
乐果+草甘膦
敌敌畏+草甘膦
表7 联合急性毒性实验前小鼠体重
农药组合
小鼠体重(g)
浓度组合(mg/L)
0.2+0.80.4+0.60.5+0.50.6+0.40.8+0.2
甲氰菊酯+百草枯
甲氰菊酯+乐果
甲氰菊酯+敌敌畏
甲氰菊酯+草甘膦
百草枯+乐果
百草枯+敌敌畏
百草枯+草甘膦
乐果+敌敌畏
乐果+草甘膦
敌敌畏+草甘膦
表8 联合急性毒性实验后小鼠体重
农药组合
小鼠体重(g)
浓度组合(mg/L)
0.2+0.80.4+0.60.5+0.50.6+0.40.8+0.2
甲氰菊酯+百草枯甲氰菊酯+乐果甲氰菊酯+敌敌畏甲氰菊酯+草甘膦
百草枯+乐果
百草枯+敌敌畏
百草枯+草甘膦
乐果+敌敌畏
乐果+草甘膦
敌敌畏+草甘膦
3.讨论
甲氰菊酯属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一般认为,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能延迟轴突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的关闭, 影响神经传导和突触传递, 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反应. 而有机磷农药的毒害作用, 主要是抑制体内的胆碱酯酶, 使其丢失活性, 因而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 最终产生一系列的毒害作用
草甘膦和百草枯属于除草剂, 草甘膦为广谱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主要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酸磷酸合成酶, 从而抑制莽草酸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 使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受到干扰. 百草枯进入细胞后, 会引发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最终形成多种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直接造成细胞膜的损害, 还可以通过消耗体内还原物质( 如NADPH) 而干扰多种重要的生化反应, 间接造成损害
4.结论
5.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