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之“还原法”解题(四年级适用)
- 格式:ppt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15
四年级(上) 教师: 胡老师 学生:还原问题一个数量经过若干次变化成了另一种结果,我们从结果出发根据每一次变化情况,一步步地倒着想,把结果还原成开始状态,这类问题叫还原问题,又叫逆运算问题。
对于简单的,每一次变化不太复杂的还原问题,可直接列式一步步倒着推算;对于变化较复杂的,可借助列表和画图来帮助解决问题。
例1、一个数减24加上15,再乘以8得432,求这个数。
【思路分析】我们可以从最后结果432出发倒着推理。
最后是乘以8得432,如果不乘以8,那应该是432÷8=54;如果不加上15,那应该是54-15=39;如果不减去24,那应该是39+24=63。
【小试身手】一个数加上3,乘以3,再减去3,最后除以3,结果还是3,这个数是几?例2、甲、乙、丙三人各有一些连环画,甲给乙3本,乙给丙5本后,三个人书的本数同样多,乙原来比丙多多少本?【思路分析】因为乙给丙5本后,两人同样多,可知乙比丙多5×2=10(本),而这10本中又有3本是甲给的,所以原来乙比丙多10-3=7(本)。
【小试身手】小松、小明、小航各有玻璃球若干个,如果小松给小明10个,小明给小航6个后,三人的个数同样多,小明原来比小航多几个?例3、李奶奶卖鸡蛋,她上午卖出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午又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65个鸡蛋没有卖出。
李奶奶原来有多少个鸡蛋?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最后剩下的65个鸡蛋加上10个正好是余下的一半,余下的一半为65+10=75(个),那么上午卖出后共剩下鸡蛋75×2=150(个),150个鸡蛋再加上10个就是总数的一半,所以总数的一半为150+10=160(个),李妈妈原有160×2=320(个)鸡蛋。
【小试身手】竹篮内有若干个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枚给第一人,再取余直的一半又两枚给第二人。
竹篮内原有李子多少枚?例4、小红、小青、小宁都喜欢画片。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还原问题是指题目给出的是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的问题.解答这一类的问题时,要根据题意,从所给的结果出发,抓住逆运算关系,由后向前一步步逆推(倒推法、还原法),做相反的运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在解答还原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要注意括号的正确使用.典型例题例【1】三(1)班小图书箱第一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第2天又借出43本,还剩32本.小图书箱原有图书多少本?分析经过两天借出图书,小图书最后还剩32本书.由此可以往前推算:第2天没借出43本前(也就是第1天借出图书后),应有(32+43)本书,再根据“第1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可推算出这75本书也就是第1天借出后的另一半,即相当于第1天借出的本数.这样,小图书箱原有的图书本数可求得.解第1天借书后还剩的本数:32+43=75(本)原有图书的本数:75×2=150(本)综合算式:(32+43)×2=150(本)答:小图书箱原有图书150本.例【2】某数加上5,乘以5,减去5,除以5,其结果等于5.求这个数.分析从后往前推,原来是加法,推回去是减法;原来是减法,推回去是加法;原来是乘法,推回去是除法;原来是除法,推回去是乘法.从最后一步推起,“除以5,其结果等于5”可以求出被除数:5×5=30;再看倒数第2步,“减去5”得25,可以求出被减数:25+5=30;然后看倒数第3步,“乘以5”得30,可以求出被乘数:30÷5=6;最后看第1步,“某数加上5”得6,某数为6-5=1.解 5×5=2525+5=3030÷5=66-5=1答:所求的数为1.例【3】小明在做一道加法算式题,由于粗心,将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分析要求正确的和,就要知道两个正确的加数.看错的加数是39,因此得到错误的和是123.根据逆运算可得到一个没看错的加数是123-89=84,题中已知一个正确的加数是85,所以正确的和是85+84=169把个位上的5看作9,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多算了4,求正确的和应把4减去;把视为上的8看作3,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少算了50,求正确的和应把50加上去.这样,正确的答案123+50-4=169.解一 123-39+85=84+85=169解二 9-5=480-30=50123+50-4=169答:正确的答案是169.例【4】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解(19+12)×2=62(吨)(62-12)×2=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有大米100吨.小结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或乘除法的互逆运算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顺序倒过来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题1:把刘老师的年龄,乘4以后减去45再把所得的差除以3,然后加上5,最后得30。
刘老师今年几岁?1.还原时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都会发生变化。
2.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30-5=2525×3=7575+45=120120÷4=30答:刘老师今年30岁。
练习1.一个数乘7除以3,然后加上5,最后再减3所得的结果是16。
那么这个数是多少?2.慢羊羊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数,喜洋洋将这个数乘7后,抹掉了末尾的数字0,美羊羊将喜洋洋所得的结果乘6以后,又抹掉了末尾的0,这时黑板上的数字是42。
原来的数是多少?例题2:(1)某商场卖菠萝,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卖掉剩余的一半多3个,此时还剩3个。
那么商场原来有菠萝多少个?(3+3)×2=12(个)(12+2)×2=28(个)答:商场共有菠萝28个。
例题2:(2)某水果店卖苹果,第一天卖出所有苹果的一半少50千克,第二天卖出第一天剩下的一半少20千克,最后还剩下100千克。
这个水果店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100-20)×2=160(千克)(160-50)×2=220(千克)答:这个水果店原来有苹果220千克。
练习1.(1)某超市的西红柿做活动,上午卖出所有西红柿的一半多20千克,下午又卖出剩下的一半多30千克,此时还剩下40千克。
超市原来有西红柿多少千克?(2)龙龙有一些巧克力,上午吃了所有巧克力的一半少5块,下午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少3块,此时还剩下10块。
龙龙原来有巧克力多少块?2.某商场做活动,第一天卖出所有商品的一半少15个,第二天卖出剩下的一半少20个,第三天又卖出第二天剩下的一半,此时还剩37个。
这个商场原来有商品多少个?例题3:某水果店上午卖出西瓜总数的一半多2个,下午又卖出剩余的一半少8个,此时还剩28个。
水果店原来有西瓜多少个?(28-8)×2=40(个)(40+2)×2=84(个)答:水果店原来有西瓜84个。
还原法解应用题一. 知识点归纳1.问题产生:有些问题,当顺着题目条件的叙述去寻找解决时,往往有一定困难。
2.问题的基本条件:a.已知最后的结果。
b.已知在到达最终结果时每一步的具体过程或具体做法。
c.未知的是最初的数据。
3.问题的解决:以问题叙述的终点为起点,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从后向前推理(加减互为逆运算,乘除互为逆运算),逐步靠拢求问题,这就是还原法或倒推法。
具体方法:画图法,列表法,分析法。
二. 例题讲解1.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4后除以3,再减去26,最后用25乘,恰好是100岁。
”这位老人今年多少岁?2.粮店库存面粉若干袋,第一天卖出库存的一半多4袋,第二天卖出剩下的一半少3袋,第三天运进30袋,这时粮店里有面粉50袋。
粮店里原有面粉多少袋?3.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若干本,开始时甲先拿出自己图书的一部分分给乙、丙,使他们的图书数增加了1倍;然后乙也这样做一次,使甲、丙的图书增加了1倍;最后丙也这样做了一次,使甲、乙的图书数增加了1倍,这时三人的图书数都是32本,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4.抽屉里有若干个玻璃球,小军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1个,这样一共拿了五次,抽屉中还有3个玻璃球。
原来抽屉中有多少个玻璃球?三. 基础过关选择题1.有一个数乘以4,除以5,减去26,加上62,等于76.这个数是()A.165B.50C.32D.252.某数乘以9,加上19,再乘以2,除以2等于109,这个数是()A.39B.100C.10D.203.某数的8倍加上4,一个学生错误地计算成某数的4倍加上8,得出错误结果为108,正确的得数是()A.204B.250C.210D.1904.一个数经过自加、自减、自乘、自除得到的四位数之和是100,这个数是()A.7B.8C.9D.105. 一根铁管,第1次截去2米,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还剩5米。
这根铁管原来长()米。
A.12B.7C.8D.106.有一筐苹果,小文拿走全筐苹果数的3份中的一份,小静拿走剩下部分的3份中的一份,小佳拿走再余下的3份中的一份,筐里还剩下苹果32个。
四年级数学还原问题练习题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还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练习题。
通过这种题型的练习,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四年级数学还原问题的练习题,供学生们锻炼和提升自己:1. 题目:还原数描述:某个两位数水果摊上的苹果被买走一些后,剩下的数量不足原来的一半,求原来有多少个苹果?解答:假设原来有x个苹果,剩下的数量不足一半,即剩下的数量小于x/2。
根据题意可得:x - 剩下的数量 < x/2化简得:2x - 2 * 剩下的数量 < x移项得:剩下的数量 > x/2所以,原来的苹果数量x应该满足:剩下的数量大于x/2。
2. 题目:还原图形描述:下图中的图形经过旋转和缩放后,得到了图2,请根据图2还原图1的形状。
解答:图形的还原过程需要注意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旋转:可以通过观察图2和图1的旋转角度来判断,然后按照相反的角度旋转回去。
- 缩放:可以通过观察图2和图1的大小比例来判断,然后按照相反的比例进行缩放。
这样,就可以还原出与图2相同形状的图1。
3. 题目:还原等式描述:下面的等式中,缺少了一些数字,请填写适当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解答:对于等式的还原,需要运用数学运算法则和逻辑推理来填写缺少的数字。
例如:4 + ? = 7,根据加法运算法则可知,4和?的和等于7,所以?的值为3。
通过类似的方法,可以还原出其他等式中缺少的数字,并使等式成立。
4. 题目:还原图案描述:下图中的图案被翻转后得到了图2,请根据图2还原图1的图案。
解答:图案的还原需要注意翻转的方向和方式:- 水平翻转:将图2上下颠倒即可得到图1的图案。
- 垂直翻转:将图2左右颠倒即可得到图1的图案。
- 对角线翻转:将图2沿对角线翻转即可得到图1的图案。
根据具体的题目,选择合适的翻转方式,即可还原出与图2相同的图案。
这些还原问题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四年级的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原法解题【知识点和基本方法】有些应用题的思考,是从应用题所叙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步倒着推理,逐步靠拢所求,直到解决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倒推法(还原法)。
下面看一组问题的解答:(1)某数加上1得10,求某数。
某数+1=10,某数=10-1=9(2)某数减去2得8,求某数。
某数-2=8,某数=8+2=10(3)某数乘以3得24,求某数。
某数×3=24 某数=24÷3=8(4)某数除以4得6,求某数某数÷4=6 某数=6×4=24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还原类问题的解法是:怎么样来的就怎么样回去。
也就是说,原来是加法,回过来是减法;原来是减法,回过头是加法;同样,原来是乘法,回过去是除法;原来是除法,回过去是乘法。
【例题精讲】例1 一棵石榴树上结有石榴,石榴数目减去6,乘以6,加上6,除以6,结果等于6。
请计算一下,石榴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石榴?例2 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4后除以3,再减去26,最后用25乘,恰巧是100岁。
这位老人今年多少岁?例3 联通公司出售手机,第一个月售出的比总数的一半多20部,第二个月售出的比第一个月剩下的一半多15部,还剩下75部。
原有手机多少部?例4 马小虎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问正确答案是几?例5 工人修一段路,第一天修的公路比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的比余下的一半还少1千米,还剩下20千米没有修,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例6 A、B、C三个油桶各盛油若干千克。
第一次把A桶的一部分油倒入B、C两桶,使得B、C两桶内的油分别增加到原来的2倍;第二次从B桶把油倒入C、A两桶,使C、A两桶油分别增加到第二次倒之前桶内油的2倍;第三次从C桶把油倒入A、B两桶,使得A、B两桶的油分别增加到第三次倒之前桶内油的2倍,这时各桶的油都为16千克,问:A、B、C三个油桶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油?例7. 有砖26块,兄弟二人争着去挑。
四年级数学上册《还原问题》解决方法及习题汇总//方法一逆推法逆推法是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从结果出发,按照题目给的过程一步步倒推回起点。
在倒推的过程中,计算要进行逆运算,加法和减法互逆,乘法和除法互逆。
经典例题有一个数,除以3,乘以6,减去9,加上12,等于39,这个数是多少?例题精析分析:这道题目告诉我们的是最终的结果39,我们从结果出发,从最后一步推到第一步即可。
最后一步是加上12得到39,那就用39-12,得到进行最后一步前的结果是27,以此类推。
(39-12+9)÷6×3=18答:这个数是18。
变式训练一个数加上11,减去12,乘以13,除以14,结果是26,这个数是多少?26×14÷13+12-11=29答:这个数是29。
//方法二线框图线框图的思路本质就是逆推法,但是我们通过图表可以让解题的思路更加清晰。
经典例题王奶奶今年的年龄加上17后,缩小4倍,再减去15之后,扩大10倍,恰巧是100岁,王奶奶今年多少岁?例题精析分析:从最后的结果100岁出发,画出线框图,逐步往前推可以计算出奶奶的年龄。
每两个方框之间的计算进行逆运算时也遵循加减互逆和乘除互逆的规则。
(100÷10+15)×4-17=83(岁)答:王奶奶今年83岁。
变式训练某数扩大3倍再加上8得23,如果这个数先加上8再扩大3倍是多少?(23-8)÷3=5(5+8)×3=39答:最后的结果是39。
//方法三线段图法线段图法一般针对一个完整的量按照一定的规则逐步减少,画一条线段代表“1”,根据减少的过程逐步分割线段,最后求出最原始的数量。
经典例题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有多少米?例题精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15+7-10)x2+3]×2=54(米)答:这捆电线原来有54米。
还原问题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参考
还原问题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参考
还原问题
妈妈从副食店买回几个鸡蛋。
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天又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恰好吃完。
妈妈从副食店买回多少个鸡蛋?
余数问题
某个自然数被247除余63,被248除也余63.那么这个自然数被26除余数是多少?
解答:[(0.5×2+0.5)×2+0.5]×2
=(1.5×2+0.5)×2
=3.5×2=7(个)
【小结】有的同学一看每次都吃"一半又半个",认为这不符合实际,于是就不去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被"半个"这一假象所迷惑。
其实,只要采用倒推法,就很容易知道第三天吃了0.5×2=1(个),于是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小学四年级奥数第5讲还原法解题知识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变化过程和最后结果,求原来的数,通常称此类问题叫“还原问题”,解答“还原问题”一般采用倒推法,简单地说:就是倒过来想。
解答“还原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从结果出发,按它变化的相反方向一步步倒着想,直到解决问题。
同时也可以利用线段图、表格、示意图等方式来帮助理解题意,解答问题。
重点点拨…………………………………………………【例1】甲、乙两桶各有若干升水。
如果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水放入乙桶,再从乙桶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水放人甲桶,这时两桶水恰好都是48升。
问:两桶原来各有多少升水?分析甲桶乙桶从最后状态都是48升入手,如果后来乙桶不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水放入甲桶,甲桶应有水48÷2=24(升),乙桶应有水48+24=72(升);如果开始不从甲桶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水倒入乙桶,乙桶原有水72÷2=36(升),甲桶原有水24+36=60(升)(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解答48÷2=24(升) (48+24)÷2=36(升) 36+24=60(升)答:甲桶原有水60升。
乙桶原有水36升。
【例2】班级分得42本故事书,丽丽和明明两人争着去领。
丽丽先拿了若干本,明明看丽丽拿得太多了,就从丽丽的手中拿过来10本,丽丽不肯,就又从明明那里夺得6本。
这时丽丽的本数是明明的2倍。
最初丽丽拿了多少本?分析从最后的状态“丽丽拿的故事书是明明的2倍”可知,丽丽现在拿42÷(2+1)×2=28(本),丽丽从明明手中夺了6本后是28本。
如果不夺,丽丽应该有28-6=22(本),开始明明看见丽丽拿得太多,就抢了10本;如果不抢,丽丽就有22+10=32(本)。
解客42÷(2+1)×2=28(本)28-6+10=32(本) 答:最初丽丽拿了32本。
【例3】书架分上、中、下三层,一共放192本书。
还原问题(一)还原问题是指条件中只说明了中间的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要求最初状态的一类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逆向思维很重要,通常要运用倒推法(还原法),即从最后一步出发,一步一步倒着往前推算,逐步倒着往前推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解决。
例1.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其结果等于6,求某数。
例2.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4后除以3,再减去26,最后用25乘,恰巧是100岁。
”这位老人今年多少岁?例3.在做一道加法式题时,某学生把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
正确的答案是多少?例4.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余下了一半还少1千米,还剩20千米没有修完。
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练习与思考1.某数加上10,乘以10,减去10,除以10,结果等于10。
这个数是多少?2.《小学生数学报》少年数学爱好者俱乐部成立的年份数加上2后,缩小100倍,再扩大4倍,最后减去25,正好是55。
这个俱乐部成立于哪一年?3.有一个说:“把我的年龄加上28后除以15,再用8乘,就是32岁。
”这个人多少岁?4.小明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把个位上的4看作7,十位上的8看作2,结果和是306。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5.王大爷去粮站买米,粮站的陈叔叔因粗心,错把一袋米少算了20千克,把另一袋米多算了3千克,合计卖给王大爷60千克米。
王大爷实际购买了多少千克米?6.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了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多5米,还剩下7米。
这捆电线原来长多少米?7.有一篮鸡蛋,第一次取出一半多2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多2个,第三次拿出8个,篮里还剩2个鸡蛋。
篮里原来有多少个鸡蛋?8.小刚买毛巾用去所带钱的一半,买手帕用去2元钱,买香皂用去剩余钱的一半,这时还剩4元钱。
小刚买毛巾用去多少钱?一共带了多少钱?9.某仓库运出三次原料,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第二次运出余下的一半,第三次运出前两次运完后余下的一半,最后把剩下的原料分给甲、乙两个工厂,甲厂得6吨,是乙厂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