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林麝肝片吸虫病例
- 格式:pdf
- 大小:163.70 KB
- 文档页数:2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治:肝片吸虫肝片吸虫病也称肝蛭病,由肝片形吸虫引起,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以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为特征。
【虫体特征及生活史】肝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胆管中,新鲜虫体呈棕红色,柳叶状,虫体大小一般为(20~30)毫米x(8~13)毫米。
成虫在胆管中产卵,卵随胆汁进入肠管,再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进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吸附在水草上,然后脱去尾部,形成囊蚴,牛/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感染。
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幼虫破囊而出,经十二指肠胆管开口进入肝胆管,或者经血流到达肝胆管,也可经腹腔直接进入肝胆管。
经童虫阶段发育为成虫,成虫在肝胆管中能存活5年之久。
【流行特点】本病的发生由于受中间宿主椎实螺的限制而有地区性,易在低洼地、湖浸草滩、沼泽地带流行,干旱年份流行轻,多雨年份流行重。
夏季为主要感染季节。
【典型临床症状】轻微感染时,成年牛/羊的症状不明显,而犊牛和羔羊症状严重。
发病牛/羊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逐渐消瘦,经常发生瘤胃臌气、贫血、水肿,有时出现下痢和腹泻。
后期出现精神沉郁,奶牛产奶量下降,妊娠的牛/羊可出现流产,由于出现急、慢性肝炎,可出现可视黏膜黄染,最后衰竭死亡。
【典型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牛/羊,可在肝胆管中发现肝片形吸虫虫体。
诊断时,可通过粪便检查虫卵和皮内变态反应来确诊。
【防治措施】1)加强粪便管理。
把平时或驱虫后的粪便收集在一起,掺入杂草堆积发酵。
2)中间宿主。
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填平低洼水泡子,使椎实螺无滋生地;水面可放养鸭子,捕食椎实螺;也可用氨水、氯硝柳胺等药物灭螺。
3)安全放牧。
避免在低洼潮湿的牧地放牧和饮水,以减少感染机会。
4)进行定期驱虫。
在疫区,对牛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
①六氯乙烷,按每千克体重0.2~0.4毫克,一次口服。
此药可引起瘤胃臌胀,因此在驱虫前1天和驱虫后3天内,不要喂富含蛋白质和易发酵的饲料。
②硫氯酚(别丁),按每千克体重用药40~50毫克,做成舔剂经口投服。
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概述: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也寄生于人体。
本虫能引起肝炎、胆管炎,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和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
病原体肝片形吸虫背腹扁平,外观呈柳叶状,活时棕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
该虫为雌雄同体,大小为21~24×9~14mm。
体表被有小的皮棘,棘尖锐利。
虫体前端有一呈三角形的锥状突,在其底部两侧为“肩”,肩部以后逐渐变窄。
口吸盘呈圆形,位于锥状突的前端。
腹吸盘较口吸盘稍大,位于口吸盘的后方。
生殖孔位于口、腹吸盘之间。
消化系统由口孔、咽、食道及两条具有盲端的肠管组成。
肠管有许多外侧枝,内侧枝少而短。
无肛门,肠内废物自肠经口孔排出体外。
雄性生殖器官包括两个多分枝的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的中后部,每个睾丸各有一根输出管,两者上行汇合成一条输精管,进入雄茎囊,其末端为雄茎,通过生殖孔伸出体外。
雌性生殖器官有一个鹿角状的卵巢,位于腹吸盘后的右侧。
输卵管与卵模相通,卵模位于睾丸前的虫体中央,卵模周围有梅氏腺。
子宫曲折重叠于卵模和腹吸盘之间,内充满虫卵,呈淡黄色。
子宫一端与卵模相通,另一端通向生殖孔。
卵黄腺由许多褐色颗粒组成,分布于虫体两侧,与肠管重叠。
左右两侧的卵黄腺通过卵黄腺管横向中央、汇合成一个卵黄囊与卵模相通。
无受精囊。
虫体后端中央处有纵行的排泄管(图2-5-1)。
虫卵较大,133~157×74~91μm。
呈长椭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卵盖不明显,卵壳薄而光滑,半透明,分两层。
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
生活史肝片形吸虫的发育需要淡水螺作为它的中间宿主。
主要的中间宿主为小土蜗螺,还有斯氏萝卜螺(图2-5-2)。
成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内,产出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1~12天孵出毛蚴,毛蚴游动于水中,遇到中间宿主淡水螺,即钻入体内。
毛蚴在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几个发育阶段。
中国圈养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蔡永华;林海;程建国;王宇;付文龙;朱萍;吴杰;杨光友【摘要】为了掌握我国圈养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圈养麝内寄生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抽样采集圈养麝新鲜粪样,采用循序沉淀法、离心漂浮法和贝尔曼法进行粪样中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的检查.从四川、陕西、甘肃和湖北等地24个养麝场中抽样采集了1049只麝的新鲜粪样,共查到9种(类)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总阳性率为71.21%.其中,球虫Eimeria sp.卵囊阳性率达44.61%,卵囊密度(OPG)为800~54 400;线虫卵(未定科属)阳性率次之,为11.73%,虫卵密度(EPG)为300~ 18 700;而肺线虫(网尾属Dictyocaulus sp.)幼虫、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卵、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oides sp.卵、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mum sp.卵、绦虫Anoplocephalidae sp.卵、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卵和毛首线虫(鞭虫Trichuris sp.)卵的阳性率分别为6.01%、2.00%、1.81%、1.53%、0.95%、1.24%和1.33%.调查表明我国圈养麝感染的内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较高,其中以球虫和线虫感染情况最严重.【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圈养麝;内寄生虫;感染;调查【作者】蔡永华;林海;程建国;王宇;付文龙;朱萍;吴杰;杨光友【作者单位】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都江堰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都611130;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都江堰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都611130;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都江堰611830;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都江堰611830;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都江堰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8;Q958.9麝是亚洲特产的动物,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我国分布有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 sifanicus、原麝M. moschiferus、黑麝M. fuscus、喜马拉雅麝M. leucogaster和安徽麝M. anhuiensis共6种,均已被列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吴家炎,王伟,2006;宋兴超等,2008;吴民耀等,2011;Huang et al.,2013)。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显微镜镜检等,确诊该病为林麝前后盘吸虫与细颈囊尾蚴混合感染,并提出早发现、早治疗,首选特效药物、做好粪便和环境处理工作,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切断传染源等防控措施。
关键词林麝;前后盘吸虫;细颈囊尾蚴;综合防控林麝前后盘吸虫病与细颈囊尾蚴病混合感染的防控李瑞香1,2韩力康11.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渭南714000;2.北京同仁堂陕西麝业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1700收稿日期:2017-09-17李瑞香,女,1973年生,高级兽医师。
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雄麝麝香腺内分泌的麝香属名贵中药和高档香料,极其稀有,价比黄金。
近年来,随着林麝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林麝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寄生虫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寄生虫的种类也在增加,而林麝的前后盘吸虫、细颈囊尾蚴尚未见报道,二者混合感染病例更为少见。
因此,笔者将本病发病和处置情况整理,供广大林麝养殖户参考。
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5月中旬从宝鸡凤县引种40余只成年林麝,饲养30d 后部分林麝表现精神沉郁、毛色粗乱、腹泻、逐渐消瘦等症状。
采用微生态制剂、健胃消食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部分患病林麝仍未见明显好转,加之近期天气炎热,林麝采食明显下降,病程较长的林麝排出恶臭稀粪,或呈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粥样或水样,随后2d 不采食,眼球下陷、毛色干枯、鼻镜皲裂、极度衰竭、卧地不起直至死亡。
2剖检变化病死林麝眼结膜苍白、血液颜色变淡变稀,切开皮肤可见胸廓周围皮下水肿,水肿液呈黄红色,肩前淋巴结肿大;皮下肌肉菲薄,消瘦严重;打开胸腔,胸腔积液在50mL 左右(图1),呈淡黄红色,右侧胸腔上部可见黄色胶冻样分泌物黏贴在胸廓壁上;两侧肺脏尖叶、心叶呈褐红色实变,左侧肺脏下叶可见点状坏死,心包积液,呈淡黄色,心脏无明显可见病变,打开腹腔,腹腔约有100mL 淡黄红色积液,肝脏、脾脏无明显可见病变;肠系膜水肿,系膜处分别见有数个黄豆至花生豆大小的“水囊泡”(图3),“水囊泡”呈乳白色透亮薄泡,壁内充满乳白色透亮液体,液体内漂浮着1个细小的乳白色小结。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羊病防冶董红国王继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兽医卫生检疫站154004)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羊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蠕虫病,以破坏动物肝脏、胆管,引起急性、慢性肝炎、胆管炎为特征。
多呈地方性流行,是当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内寄生虫病。
1基本情况2022年12月,我区某养羊户饲养绵羊123只,有23只1~2岁的羊只出现食欲减退、被毛粗乱、黏膜苍白、消瘦贫血、眼睑、胸前及腹下出现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死亡4只。
请求笔者助力诊断治疗,通过仔细询问畜主用药情况和观察羊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死亡羊只,确诊为羊肝片吸虫病,经过治疗后羊只基本好转。
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2临床症状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可视黏膜极度苍白,黄疸,贫血,肋骨突出,眼睑、颌下、胸腹下部水肿。
放牧时偶尔吃土,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拉出黑褐色稀粪,有的带血。
病程长的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毛干易断,有局部脱毛现象。
3剖检变化对4只病死羊剖检病变主要见于肝脏,其次为肺脏。
肝脏病变者为100%,肺病变者约占35%。
受大量虫体侵袭的患羊,肝脏出血和肿大。
其中有长达5毫米的暗红色索状物。
挤压切面时,液体中混杂有幼龄虫体。
因感染特别严重而死亡者黏膜苍白,可见有腹膜炎,有的腹腔内有大量出血。
慢性病例肝脏增大更为剧烈。
到了后期,受损部分显著缩小,呈灰白色,表现肝脏表面不整齐,质地变硬,胆管扩大,充满灰褐色的胆汁和虫体。
肺的某些部分有局限性的硬固结节,大如胡桃到鸡蛋,其内容物为暗褐色的半液状物质,其内往往含有两条活的或分解状态的虫体,结节的包囊为钙化结缔组织,肺表面的颜色正常。
肝区叩诊时半浊音区扩大,敏感性增高,病羊迅速贫血。
4诊断在该病发生地区,一般可以根据下颌肿胀、不吃、不痢、贫血等症状及肝区叩诊时半浊音区扩大,敏感性增高,进行初步诊断。
采用粪便检查法,利用虫卵漂浮沉淀法,可确诊为肝片吸虫病。
5治疗对病畜进行有效的灭虫,注意保肝、保胆,恢复肝胆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肘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隐性症状,可导致消瘦,体重下降。
肝片吸虫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mm。
该病症状表现因感染程度、机体抵抗力、年龄、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异,一般羊只约有50条由时就会出现明显症状;幼羊轻度感染即表现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潮湿、多水地区;急性型多发生于夏末秋初,初期发热,衰弱,易疲劳,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消失,体温升高;很快出现贫血、黄疸和肝脏肿大等。
重者多在数天内死亡;慢性型多在冬、春季发生,主要表现为贫血,粘膜苍白,眼睑及体躯下垂部位(如下颌、胸下、腹下等)发生水肿,被毛粗乱,易断;食欲减退或消失;肝肿大和肠炎,经过1~2个月后,病情逐渐恶化,衰竭死亡;或拖到春天,饲养管理条件改善后可逐步恢复。
近期,我中心遇到一起羊肝片吸虫病例,现将病例情况汇报如下:1 发病情况八月中旬,驻马店市上蔡县李某饲养36头山羊,平时都在水潭及沟渠边放牧饲养,月初开始发病,发病羊主要为刚出生一周左右的羔羊,大羊也有几只发病,发病羊下颌部或胸腹部均有拳头大水肿包,发烧41度,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粘膜苍白,消瘦,部分羊下痢,羔羊病程3、4天后衰竭死亡。
当地兽医曾用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恩诺沙星、退热药以及利水消肿药,均未见到很好的疗效。
2 临床症状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减少,腹泻,进行性消瘦,贫血,粘膜苍白,被毛粗乱。
较明显的症状为颌下水肿,胸下及腹下部出现水肿,羔羊多表现症状后3~5天后死亡。
3 剖检变化解剖变化主要见于肝脏,其次为肺脏。
肝脏充血和肿大,其中有长达2~4mm的暗红色索状物;挤压切面时,有污黄色的粘稠液体流出,液体中混杂有幼龄虫体。
肺部有局限性的硬固结节,大如胡桃到鸡蛋,其内容物为暗褐色的半液状物质,结节的包囊为钙化结缔组织。
4 诊断现在正是夏秋交接之际,雨水较多,另根据下颌肿胀、不吃、下痢、贫血等症状以及山羊主要是放牧食水草等可进行初步诊断,该羊群感染了肝片吸虫。
第6期(总第390期)2022年6月No.6 JUN文章编号:1673-887X(2022)06-0144-03一例羊肝片吸虫的诊治张寿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肃南734031)摘要羊肝片吸虫治病后在羊肝脏、腹腔、肠内等移行并对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伤和化学侧记,形成出血性症状和炎性症状。
临床表现出急性期、慢性期和潜隐期3个不同的病期,少数无症状带虫羊也具有感染性。
临床诊断时应就不同病期的症状进行辨别性诊断,重视对症治疗。
文章探讨了羊肝片吸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一例羊肝片吸虫病例,分析了提高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策略。
关键词羊肝片吸虫病;病原;流行病学;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26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2.06.053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 Case of Fasciola HepaticaZhang Shouwen(Huangcheng Tow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Workstation of Sunan Yugur Autonomous County,Sunan734031,Gansu,China)Abstract:After treatment,Fasciola hepatica migrated in the liver,abdominal cavity and intestine of sheep,causing mechanical dam‐age and chemical side marks to tissues and organs,forming hemorrhagic and inflammatory symptom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acute stage,chronic stage and latent stage,and a few asymptomatic sheep with worms are also infectious.In clinical diagnosis, mak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n the symptoms of different disease stages and pay attention to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etiology, epidemiology,clinical symptom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asciola hepatica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rough a case of Fasciola hepatica,analyz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Fasciola hepatica.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diagnosis of Fasciola hepatica in sheep.Key words:Fasciola hepatica,pathogeny,epidemiology,diagnose,treatment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
肝片吸虫防治措施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对家畜的危害特别大,也会感染人。
那咱们就得好好讲讲这肝片吸虫的防治措施了。
一、预防措施1. 管理好水源- 原因呢,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椎实螺,而椎实螺离不开水。
如果水源管理不好,就容易滋生椎实螺,从而为肝片吸虫的传播创造条件。
- 具体操作方法就是要对家畜的饮水源进行严格管理。
比如说,对于一些小的畜群,可以采用提供清洁的井水或者经过净化处理的水。
如果是大型养殖场,那就得建立专门的供水系统,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而且要定期检查饮水源周围是否有椎实螺存在。
如果发现有,就得赶紧采取措施清除。
- 预期效果就是减少家畜感染肝片吸虫的风险。
就像给家畜的饮水安全上了一把锁,把肝片吸虫拒之门外。
2. 控制放牧区域- 咱们都知道,肝片吸虫的感染和家畜的放牧环境有很大关系。
那些潮湿、低洼、有大量水草的地方,是椎实螺最喜欢的栖息地,也是肝片吸虫最容易传播的地方。
- 操作步骤就是,养殖户要对放牧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尽量避免到那些容易积水、有大量野生水草的地方放牧。
如果一定要去,也要先进行调查,看看有没有椎实螺。
可以先派个“侦察兵”(比如几只羊)去小范围试试,如果没有问题再大规模放牧。
- 这样做的预期效果是降低家畜接触到肝片吸虫感染源的机会。
就好比给家畜画了一个安全的活动范围,让它们在这个范围内活动就比较放心。
3. 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 这可是很关键的一步啊。
因为椎实螺是肝片吸虫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没有了椎实螺,肝片吸虫就没办法完成它的生活史。
- 具体怎么消灭呢?可以采用化学药物灭螺。
比如说用硫酸铜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一般是每立方米水用0.7克硫酸铜)洒在有可能有椎实螺的水域。
不过在使用化学药物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要按照说明书来操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还有一种环保的方法就是生物灭螺,比如养一些吃椎实螺的鸭、鱼等。
鸭在水里找吃的的时候就会把椎实螺吃掉,鱼也会吞食椎实螺的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