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84.88 KB
- 文档页数:1
护理健康教育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应用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8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SGAN评估法进行营养评估,并测定血生化指标,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营养状况,从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结果健康教育后,营养良好率为44.5%,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的32.9%(P<0.05),健康教育后的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2.1%,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的17.8%(P<0.05);健康教育后,Hb、ALB等血生化指标较健康教育前有所升高(P均<0.05),MAC、TSF等人体测量指标有显著改善(P均<0.05)。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健康教育;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和设备的改进,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显得越来越重要[1]。
在治疗过程中,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
为了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本文对146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8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3例,女63例,年龄35~74岁,平均(56.0±10.8)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2.7±4.2)个月。
透析时间为3~4h/次,2~3次/w。
原发病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6例,糖尿病肾病31例,高血压肾病25例,狼疮性肾炎19例,痛风性肾病18例,慢性肾盂肾炎9例,缺血性肾病8例。
学历:文盲6例,初中及小学57例,高中及中专46例,大专及以上37例。
所有患者排除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
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中心2017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92位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性健康教育方法,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全程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教育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优过对照组,其存有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245-01随着我国血液净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ESRD患者的生命时间得以增加,但是其致死率依然比较高,健康教育是治疗此疾病的重要方法,能让患者掌握更多知识,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但是较为片面的健康教育,无法全面控制患者的情况,因此,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十分重要,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中心2017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92位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6位,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28位,女性患者18位,年龄在38-8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4.94±13.34岁,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是23位,女性患者是23位,年龄在29-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4.07±12.9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其存有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备比较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健康教育手段,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全程健康教育。
首先,成立专门的教育小组,邀请专家学者到本中心进行指导,提高有关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对照组(n=40)。
结果: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当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血液透析;营养状况;并发症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方式,通过机器来替代肾脏,代谢体内残留的毒素,以此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
但是,因为患者需要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就会增加多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在心理上也会出现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2]。
基于此,本文中针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展开进一步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3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1.89±3.29)岁,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32-71岁之间,平均年龄(51.72±3.17)岁。
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上机前与下机前监测患者的血压,透析期间每隔30分钟巡视患者1次,透析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测量1次血压,依据患者的主诉与时间变化监测实际指标,上机与下机应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设置相关参数,做好患者病情监测工作。
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为:(1)选取科室内具有3年以上血液透析经验的护理人员组建护理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血液透析并发症预防、导管护理等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2)主动向患者说明血液透析的方式、目的与透析机工作原理等,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
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影响发表时间:2010-01-29T11:00:26.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1期供稿作者:周红[导读]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通过患者对自身健康的主观测评,逐渐成为综合评价透析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周红(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1-0194-02【摘要】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疾病知识增加,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同时护士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健康教育血液透析生活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各种慢性肾炎、药物性肾损害、遗传性肾病所导致的尿毒病病人每年以一定的比例在增加,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全民医疗保险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尿毒症病人已经有条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透析治疗的目标也由原来的单纯延长寿命逐渐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转变。
在提高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健康教育对预防远期并发症,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健康教育不仅有赖于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对从事血液透析的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患者对疾病、治疗及自身状况会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时发现病情的异常变化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通过患者对自身健康的主观测评,逐渐成为综合评价透析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其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
有关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后,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教育前,说明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更加了解,心理得到有效的调整,同时使之能够主动地配合医生在各方面的治疗,有益于病情的好转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由于长期血透给患者及家属所带来的心理、生理上的改变及经济负担,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1年3月~2009年3月我科共收治慢性肾功衰竭血透患者132例,男101例,女31例,年龄为21―82岁。
其中慢性肾炎87例,糖尿病肾病22例,高血压肾病12例,红斑狼疮5例,其他6例。
2 健康教育2.1 健康教育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文化背景等采用适合患者的最佳教育方式。
2.1.1 口头宣教适用于不同的个体,可以随时进行,穿插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我们通过与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及陪伴交谈了解患者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内瘘保护及药物使用情况并根据所提供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在交谈中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和方言,尽量避免医学术语。
2.1.2 文字宣教主要是针对有一定文化的人进行。
发健康教育处方、透析患者家庭生活指南小册子,向患者推荐有关的书籍、杂志、开办宣传栏、墙报等。
2.1.3 演示教育主要是适用于技术性操作,如听血管杂音、触摸震颤、内瘘的压迫止血等2.1.4 交流经验将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定期集中起来,让他们相互交流与疾病斗争的经验。
特别要请透析时间长、自我控制能力强、具有一定疾病知识的患者及家属现身说法,交流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经验。
2.1.5 授课每月组织患者进行专科知识讲座,由医生或护理人员进行讲课。
2.2 健康教育内容2.2.1 心理指导患者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生存,自身生活质量低下,再加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个性偏激。
个别患者会终止透析,甚至自杀。
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1)创造良好的透析环境,在透析中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开导患者。
品管圈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饮食管理认知水平的影响在品质管理领域,健康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提高患者饮食管理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
血透患者的饮食管理对于维持他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品质管理对血透患者饮食管理认知水平的影响。
血透患者的饮食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监控,控制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和液体平衡,从而减轻肾功能衰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
其实质是通过减少肾脏负担,延缓病情恶化,维持身体健康。
血透患者在饮食管理中需要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分摄入、钠、钾、磷、蛋白质、能量等。
血透患者饮食管理的具体要求包括限制水分摄入,减少钠、钾、磷、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依据个体情况调整食谱。
由于血透患者对营养知识的认知水平低,饮食管理常常难以达到要求,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和疾病。
品质管理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血透患者对饮食管理的认知水平。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讲座、小组讨论、宣传资料等。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血透患者的饮食原则、常见的食物禁忌、合理的膳食安排等。
品质管理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供系统的饮食相关知识,帮助血透患者更好地理解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
通过品质管理的健康教育还可以解决血透患者在饮食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如对控制水分摄入的不了解、缺乏对食物中钠、钾、磷含量的认知等。
品质管理可以提供系统的饮食相关知识,使血透患者对饮食管理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血透患者通过了解饮食管理对于维持他们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能够更加主动地积极参与到饮食管理中,并且能够坚持长期执行。
品质管理可以提供具体的饮食管理方案,使血透患者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饮食管理。
对于血透患者而言,了解如何进行饮食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执行饮食管理。
品质管理通过提供具体的饮食管理方案,可以帮助血透患者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饮食管理,并且能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品质管理通过组织饮食管理培训和讲座,提高了血透患者饮食管理认知水平。
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与患者交谈、组织肾友会、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对206例透析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地的健康宣教,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施健康教育1个月后,20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对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及控水依从性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较健康教育前大幅提升;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分阶段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科学的实施自我护理,有效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标签:维持性透析;健康宣教;治疗依从性;满意度随着环境污染加剧,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医疗技术的提高,尿毒症患者人群逐年增加,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维持性透析患者从以前的单纯延续生命逐步向提高生活质量转变[1]。
疾病的威胁、透析治疗的长期性、对疾病及治疗知识的缺乏、对新医疗技术的应用认识等方面都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
因此,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实施科学的健康宣教,对保证透析治疗顺利进行、降低透析并发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总体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该科自2014年1月,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06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4例;年龄在14~78岁,平均年龄(48.7±6.2)岁;接受规律透析治疗时间1个月~10年不等;农村患者137例,城镇患者69例;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26例,高中以上98例,初中以上61例,小学以上15例,文盲6例。
透析时间:2~4次/周,2~4 h/次。
1.2 健康宣教方法通过与患者交谈、聊天等沟通方式;定期组织肾友座谈会,向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加强患者之间交流;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小册子,加强疾病知识传递;治疗期间滚动播放与透析治疗相关的医学知识、饮食指导及自我护理技巧等,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