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
- 格式:doc
- 大小:580.50 KB
- 文档页数:37
机械系《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代号:总学时数:96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绘制及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的理论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机械图样手工绘图及计算机绘图技能和空间相象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识读与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从而为后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需求本专业面向制造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数控设备操作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以上都要求能熟练识读与绘制工程图样,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为这些岗位工作提供了必需的基础支撑。
三、设计思路要求课程设计要基于生产过程,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
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识读和画图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根据正确识读零件图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四、课程能力培养分解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将本课程进行专项能力划分,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分五、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机械制图是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今后学习、毕业设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主要作用有:1)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图学基础。
2)培养学生看图和画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的能力。
4)培养学生测绘和绘制装配图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交流等奠定良好的测绘基础。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与作用机械图样被喻为“机械工程界的语言”。
它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机械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机械制图》是探讨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国家技术制图标准,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通用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表达对象又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对技术制图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能力,同时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课程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正投影、视图、形体分析、国家标准技术制图的基本规定、零件的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手工绘图能力,零件分析、表达能力,空间想象、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必要的理论教学和适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识读机械图样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手工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技能,逐渐形成规范的表达逻辑,具备查阅标准、规范、手册和有关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理解正投影以及视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正确处理视图间的关系,正确绘制视图中的各种图线。
2.领会形体分析的意义,掌握形体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理解和绘制形体表面各种交线的投影。
3.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的相关规定,能够灵活应用各种表达方法完整清晰的表达机械零件的形状和结构。
4.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并能够使用手工绘图工具仪器绘制规范的机械图样。
5.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初步能力。
6.了解最新的国家标准规定。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安排:序号教学内容提要讲授学时实验学时1第一学期(80)说课 12 手工绘图规范和基本技能 5 43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 6 44 识读绘制组合体三视图20 65 绘制轴测图 4 26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10 67 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示法8 4五、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代表重点★代表难点)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一、说课 1学时[主要内容]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2.课程的内容和任务3.课程的学习方法4.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学要求]1.了解课程在专业体系当中的地位以及对专业学习和日后工作的影响,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2.了解在本课程中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3.了解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二、手工绘图规范和基本技能 5学时[主要内容]1. 制图的基本规定●2. 手工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3.平面图形的画法步骤★[教学要求]1. 熟悉并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基础》(课程编码),后续课程有《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述如何使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 进行机械设计,主要涉及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三视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零件图、装配图和solidworks操作基础、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装配体的应用,以及创建工程图和出详图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其中重点讲解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曲面造型、装配体的应用。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软件绘图习惯和对机械行业标准的理解力。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劳保用品穿戴、工具等各项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组件检查等;(3)掌握装配收尾时工具整理、资料文件整理和5S现场管理步骤;(4)掌握工作准备的工量具准备;(5)掌握任务解读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和工作进度与质量要求;(6)掌握机械系统的异常处理。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用“能/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来描述。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平面图形的绘制(徒手+计算机)、零件图的识读、力学和金属材料、连接和钳工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本专业就业面向的变电检修工及接触网工岗位所需的相关机械基础知识,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就业面向,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重构,将《机械基础》的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有专业实践性。
根据前面对后续课程与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联系进行分析, 将平面图形(手把)的绘制(徒手+计算机)、零件图的识读、力学和金属材料、连接和钳工基本知识作为机械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课程培养目标2.1专业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应达到如下要求:2.1.1掌握制图的基本规定,能利用工具徒手绘制平面图形,也能用软件绘制。
2.1.2掌握公差配合相关理论和知识,会识读零件图。
2.1.3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会绘制受力图并进行受力分析,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及其性能、了解常用非金属材料、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
2.1.4理解连接基本知识,会根据不同场合选用不同的连接形式2.1.5 了解钳工基本常识,会进行简单零件的切削加工。
2.1.6具有正确使用和查找本专业一般技术资料和国家标准的能力。
2.1.7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资料查询、科学运算、绘图和设计能力。
2.2职业技能2.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2.2-2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2.2-3简单的绘图与识图能力2.2-4工艺文件理解能力2.2-5合理选择使用工具能力2.2-6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2.3职业素质2.3-1组织协调能力2.3-2语言表达能力2.3-3责任心与职业道德2.3-4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3.课程内容及要求4.4.1本课程的学习教材《机械基础》郁志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1)参考教材建议选用徐坚、柴鹏飞. 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14.2教学建议采用全面、可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法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效果评价(考勤情况等)2)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完成项目任务)3) 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4) 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5) 阶段性考核(期中、期末作考试)最终成绩由项目阶段性考核(40%)+学习、应用能力考核(50%)+考勤(10%)三部分组成。
《汽车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机械、汽车类所有专业学时:80开课学期:2014年下学期(人一上学期)一、课程性质《汽车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数控、模具、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积的功能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制图的基本国家标准,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木方法与技能,外能够使用绘阁软件完成各种机械阁样的绘制与标注。
《汽车机械制阁》的教学内界,足学牛.学习后续专鼎课程及实习等的必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从事技术工作的所必须M•备的重要知识。
木课程适用对象:高职院校机械、数控、模具、汽车专业(3年制)学生二、课程培养目标木课程的培养目标足通过理论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以基本概念、专业水语为切入口,进一少拓宽自己在汁算、设汁、应用方而的知识而。
(一)知识目标1)具有阅读屮等复杂程度零仲阁的能力。
2)具有阅读一般装配阁的能力。
3)具有杳阅有关零件手册和国家标准的能力。
4)具柯绘制屮等复杂程度装配阁的能力。
(二)素质目标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木知识,具有一定的杏阅图书资料进行£1学、分析问题、提出M题的能力。
(三)能力H标1)熟悉图样的基本知识和常川儿何作图的方法。
2)熟悉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3)掌握机件形状常川的表达方法,了解第三角投影。
4)掌握零件图的概念、视图选择、尺寸标注、技术要求,能识读较S杂的零件图和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5)掌握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内容、代号及其标注。
6)熟悉常用零件的画法,了解焊接图和展开图的画法(汽车钣金校块的学生应掌握展开图和焊接图的画法)。
7)掌握装配阁的概念、内界,能识读汽车部什的装配阁。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在商屮学>』的基础上的深入再学>J(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是为后囬学习其他专业核心课的基础,是进行实践的关键。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y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界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课程代码:Z102开设时间:第2学期学时数:28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研究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工科类专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专门人才的一门实践较强的工程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手工绘图技能。
二、教学目标根据3年制高职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3)掌握点、线、面、基本体的投影、组合体组合方式及视图;(4)了解轴测图的形成及画法;(5)了解常见零件的种类及画法;(6)了解标准件及常用件的画法;(7)了解装配图的画法。
2.能力目标(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及平面图形的画法;(2)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3)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4)初步具备根据零件图的视图想象零件实际结构形状的能力;(5)能够根据零件图正确的判断常用件和标准件的类型;(6)能够根据装配图判断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相关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气CAD》等课程试图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材的选用1.教材的选用原则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的讲解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并配有较多的正确、清晰、规范的图例,以帮助学生的空间想象。
教材中、图例中引用的国标要尽可能采用最新国家标准。
尽量选用带有与教材配套的、难易层次递进的习题集,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识图、绘图的技能技巧。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装备大类(46)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同步课程有《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本课程培养学生严格按照规范国家制图标准,运用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能够进行标准件的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的图样绘制,为今后从事机械产品设计、数控编程、工艺编制、夹具设计、设备维修及技术改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素质目标(1)养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2)养成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养成安全第一、注重规范的职业习惯和素养;(4)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5)养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国家制图标准和投影法的一些基本概念;(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3)掌握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绘制方法;(4)掌握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5)掌握标准件的绘制;(6)掌握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方法,学会标注尺寸,确定技术要求,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图能力。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知识;(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的看懂基本的三视图,分析空间构型;(3)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4)培养学生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5)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意识,及运用和贯彻国家标准的初步能力;(6)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一)教学载体针对“机械产品图样识读和绘制”的学习任务,课题组共同研究后确认以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载体,以典型零件、数控加工零件和模具作为辅助。
该载体的零部件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程划分为7个项目,共64学时。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机械制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120二、指定课程标准的依据1、坚持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测绘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三、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机械制图》主要讲述有关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贯彻制图国家标准技能。
3、能够阅读机械图样,学会标注尺寸,确定技术要求,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图能力。
4、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后,能从事专业范围内的设计、制图工作。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后续学习《车工工艺学》、《数控车编程与操作》、《数控铣编程与操作》奠定基础。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丰宁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目录一、课程定位 (1)(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2)(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3)二、教学目标 (4)(一)知识目标 (4)(二)技能目标 (4)(三)素养目标 (4)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5)四、教学建议 (7)五、教学组织与考核评价 (8)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 课程性质:机械制图是机械制造类等专业专科的一门既有基本的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它的基础性内容又是人材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内容。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具有三种基本能力和三种分析能力、两种技能和工程文化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课程任务:(1.)三种基本能力:绘图、读图和查阅国家标准的基本能力。
(2.)三种分析能力: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能力、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的相互转换能力。
(3.)两种技能:具有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技能。
(4.)工程文化素质: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达到使学生既具有工程基础又有较高的工程文化素质,既有丰实的工程设计绘图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有较熟练的绘图和读图能力,还有较敏捷的灵活思维和创新意识,能视野开阔、善于自学,创新思变,跟上时代的步伐,能自觉按照国家标准用各种手段较快地、准确地绘制、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求为着力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实用性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绘制轴测图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投影原理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所绘图样应做到:视图正确、选择和配置恰当,尺寸完整、清晰、字体工整,线型规范,图面整洁,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机械制图》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与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备零件测绘和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学会正确应用正投影法来分析、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绘制平面图形、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及简单三维造型的能力,并能标注相关的尺寸和掌握相关技术要求;通过学习,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学习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认真严谨、踏实上进的学习态度,具备热爱祖国、热爱岗位职.业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入职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四、参考学时与学分参考学时:260学时参考学分:14分五、课程结构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与使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幼龙主编的《机械制图》教材,该教材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严格依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精心编写。
(2)教材立足职业教育,突出实用性和指导性,立足体现为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注重“通用性教学内容”与“特殊性教学内容”的协调配置,既体现机械大类不同专业的统一性要求,又让教学中有选择上的灵活性和差异性,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本专业教学活动,将知识模块分解成若干学习情境,将完成每个情境需达到的目标与能力匹配,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结合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零件,注重实践性和指导性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既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又结合实践实操内容,强化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职大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图和识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机械制图”方面能力的训练,为学习后续的机械设计基础和专业课程以及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用规尺、计算机两种方法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构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公共模块(学时:112 )(二)关于“专业方向模块”问题的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是基础课;既然是“基础”,所以其专业(方向)性并不明显。
在课程标准中很难体现不同专业(方向)所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
所以未能写出“专业方向模块”的具体内容。
笔者建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结合所教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探索和研究;收集一些所教专业(方向)的机械零部件或和图样等特色实例,举例或作业练习,亦或测绘等,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方针。
五、教学基本条件1、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要求至少一个专用模型(实物)室和供学生测绘用的多个制图教室。
学生每人一套制图仪器(其中包括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等)和多个计算机绘图教室供学生计算机绘图练习和作业用。
2、为保证教学效率和效果,本课程要求至少有8个多媒体教室供教师上课用。
3、为保证测绘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课程要求至少有10套测绘用工具和测量工具。
4、实训、测绘课每班由两位老师上课,以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六、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先开课程,后续课有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各专业课程(如模具设计、工装设计、低压开关柜和电气控制柜结构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
本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得到系统化和深化;本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在后续课的课程中得到了应用和提高。
七、课程实施建议1、第1次课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图样的作用,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初步培养学习兴趣。
2、讲解图线时,应先让学生看懂挂图所示零件的立体结构形状,再对照实物图形说明各种图线名称和应用。
用表说明图线型式、规格,重点说明粗实线、虚线、点画线和细实线,其他线型仅作简要介绍,留后续有关内容中再详细讲解。
应展示不合格或错误画法的图线所构成的图形,让学生讨论并纠正。
3、尺寸注法教学的重点是尺寸的组成,难点为线性尺寸数字的注写方向,应通过正误对比和在不同方向看“6”和“9”的结果来说明。
要区分线性尺寸数字与角度数字注写方向的不同点。
圆和圆弧尺寸标注为另一重点。
4、尺寸注法内容较多,不易掌握,应展示尺寸注法的正、误图例供学生讨论并纠正,以加深印象。
5、平面图形的画法在教学时,使用挂图前先说明尺寸种类和尺寸基准,先搞清楚这两个概念。
要先让学生看懂实体的立体图,再分析平面图两个方向的尺寸基准、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确定线段性质。
对作业的提示,可采用课堂讨论方式,通过教师提问题,学生解答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
(以上1--5条建议是对单元一有关内容的教学建议)6、教学中,要注意物体和图样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多画、多读、多想、反复实践;要督促学生及时、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
7、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观生产现场,多观察机械产品,借助模型、立体图、实物等,增加学生的生产实践知识和表象积累,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8、督促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认真贯彻制图国家标准。
9、要求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10、应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述计算机绘图知识,使初学者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
11、在介绍计算机绘图命令时要始终与实际绘图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对绘图命令有深刻和形象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绘图能力。
八、考核与评价本课程共两学期完成,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法,考试时间2小时。
学期课程总成绩由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查成绩(作业和测绘)合成。
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考查成绩占20%。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第3版)冯秋官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第3版)冯秋官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AutoCAD简明教程》(第2版)冯纪良主编自印4、其它“机械制图”类教材和习题集等。
十、有关说明课程教学网站正在筹建中。
《机械制图B》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职大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图和识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机械制图”方面能力的训练,为学习后续的机械设计基础和专业课程以及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用规尺、计算机两种方法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构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公共模块(学时:168 )(二)关于“专业方向模块”问题的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是基础课;既然是“基础”,所以其专业(方向)性并不明显。
在课程标准中很难体现不同专业(方向)所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
所以未能写出“专业方向模块”的具体内容。
笔者建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结合所教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探索和研究;收集一些所教专业(方向)的机械零部件或和图样等特色实例,举例或作业练习,亦或测绘等,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方针。
五、教学基本条件1、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要求至少一个专用模型(实物)室和供学生测绘用的多个制图教室。
学生每人一套制图仪器(其中包括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等)和多个计算机绘图教室供学生计算机绘图练习和作业用。
2、为保证教学效率和效果,本课程要求至少有8个多媒体教室供教师上课用。
3、为保证测绘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课程要求至少有10套测绘用工具和测量工具。
4、实训、测绘课每班由两位老师上课,以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六、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先开课程,后续课有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各专业课程(如模具设计、工装设计、低压开关柜和电气控制柜结构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
本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得到系统化和深化;本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在后续课的课程中得到了应用和提高。
七、课程实施建议1、第1次课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图样的作用,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初步培养学习兴趣。
2、讲解图线时,应先让学生看懂挂图所示零件的立体结构形状,再对照实物图形说明各种图线名称和应用。
用表说明图线型式、规格,重点说明粗实线、虚线、点画线和细实线,其他线型仅作简要介绍,留后续有关内容中再详细讲解。
应展示不合格或错误画法的图线所构成的图形,让学生讨论并纠正。
3、尺寸注法教学的重点是尺寸的组成,难点为线性尺寸数字的注写方向,应通过正误对比和在不同方向看“6”和“9”的结果来说明。
要区分线性尺寸数字与角度数字注写方向的不同点。
圆和圆弧尺寸标注为另一重点。
4、尺寸注法内容较多,不易掌握,应展示尺寸注法的正、误图例供学生讨论并纠正,以加深印象。
5、平面图形的画法在教学时,使用挂图前先说明尺寸种类和尺寸基准,先搞清楚这两个概念。
要先让学生看懂实体的立体图,再分析平面图两个方向的尺寸基准、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确定线段性质。
对作业的提示,可采用课堂讨论方式,通过教师提问题,学生解答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
(以上1--5条建议是对单元一有关内容的教学建议)6、教学中,要注意物体和图样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多画、多读、多想、反复实践;要督促学生及时、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
7、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观生产现场,多观察机械产品,借助模型、立体图、实物等,增加学生的生产实践知识和表象积累,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8、督促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认真贯彻制图国家标准。
9、要求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10、应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述计算机绘图知识,使初学者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
11、在介绍计算机绘图命令时要始终与实际绘图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对绘图命令有深刻和形象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绘图能力。
八、考核与评价本课程共两学期完成,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法,考试时间2小时。
学期课程总成绩由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查成绩(作业和测绘)合成。
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考查成绩占20%。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第3版)冯秋官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第3版)冯秋官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AutoCAD简明教程》(第2版)冯纪良主编自印4、其它“机械制图”类教材和习题集等。
十、有关说明课程教学网站正在筹建中。
《工程制图A》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职非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图和识读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获得初步的“机械识图”方面能力的训练,为后续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能读懂图样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了解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了解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用规尺绘制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思维的初步能力。
(三)素质目标1)初步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初步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公共模块(学时:56 )(二)关于“专业方向模块”问题的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是基础课;既然是“基础”,所以其专业(方向)性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