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前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30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46.50 KB
- 文档页数:2
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的疗效评定温宝宁;杨爱莲;梁宇闯;钟倩【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03(019)001【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26例宫颈癌患者(Ⅰb2期4例、Ⅱa期7例、Ⅱb期15例)行术前介入性化疗,其中23例行化疗栓塞,评定其近期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73.1%.肿瘤直径≤5cm、>5cm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8.2%、44.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期别间、鳞癌与腺癌间比较无差异(P>0.05).经1~3个疗程后,18例顺利行宫颈癌根治术,断端均无癌细胞,其中2例组织学完全缓解,2例淋巴结转移阳性. 结论:术前介入性化疗能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淋巴结转移,提高手术切除率,是综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总页数】2页(P95-96)【作者】温宝宁;杨爱莲;梁宇闯;钟倩【作者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广东,江门,529070;江门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广东,江门,529070;江门市中心医院,介入室,广东,江门,529070;江门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广东,江门,529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术前介入性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刘翠;徐旭军;谢树英;黄伟健2.术前单次介入性动脉化疗IB~II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J], 庞贤芳3.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效果的回顾性研究 [J], 徐军;林晓;孙蕾4.介入性化疗在宫颈癌手术前的应用研究 [J],5.Ⅰ_B期及Ⅱ_A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与术前放疗的疗效观察 [J], 段萍;程静;吕杰强;朱春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宫颈或剖宫产切口妊娠人工流产手术前的作用[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宫颈或剖宫产切口妊娠人工流产手术前的应用效果。
方法术前常规进行各项检查,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待3~5天在B超引导下对其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终止妊娠。
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及人工流产手术治疗,治愈率为100%。
低热是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人工流产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75.00%,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宫颈或切口妊娠患者实施人工流产前给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
[关键词]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宫颈妊娠;切口妊娠;清宫术;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714.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5(c)-0186-03Effect of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in cervical or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before induced abortion operationGE Kun-yuan JIANG Xiao-dong CHENG Bao-liangYixing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Yixing 2142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in cervical or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before induced abortion operation. Methods All these preoperative regular exa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all patients.The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was performed after stabilization of patient′s vitalsigns.It lasted for 3-5 days,the induced abortion oper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B ultrasound was carried out aiming at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Results All these 28 patients in cervical or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successfully underwent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and induced abortion operation,and the cure rate was 100.00%.Low-grade fever was a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d in induced abortion patientsafter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with incidence reaching up to75.00%,which displaye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incidences of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P<0.05). Conclusion Uterine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in cervical or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patient before induced abortion operation can obtain a satisfying clinicaleffect with high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Key words]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Cervicalpregnancy;Cesarean scar pregnancy;Curettage;Application effect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均属于临床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1],临床需及时对患者实施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介入化疗治疗48例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郜智慧;刘国燕;张英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3(008)013
【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下简称介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
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临床分期ⅡB期及以上宫颈癌患者.进行介入化疗1-2次后观察临床症状及肿瘤大小.结果介入化疗后31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总缓解率95.8%;肿瘤大小:CR5例,PR37例,SD6例,近期有效率87.5%;13例降期后行手术,余行根治性放疗.结论介入化疗
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增加手术切除率,提高近期疗效.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郜智慧;刘国燕;张英
【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介入化疗与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89例临床观察 [J], 郑志莲
2.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疗与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J], 郭成安
3.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评价 [J], 戴钰辉;李小娟
4.血管介入性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观察 [J], 甘平
5.术前动脉栓塞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J], 王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动脉栓塞治疗宫颈癌大出血的护理配合]宫颈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指导下,将可塑介入导管直接插到出血血管进行栓塞的技术,可将出血动脉从末梢开始栓塞于主干,闭锁整个动脉管腔,即使有其他交通支也无大量血液通过髂内动脉向其供血,从而有效地控制出血[1]。
急性大出血是宫颈癌严重并发症,也是宫颈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动脉栓塞治疗宫颈癌大出血患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我科自2021年2月~2021年11月采用介入栓塞方法对12例宫颈癌大出血患者进行止血,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例,年龄34~61岁,平均55.6岁;均经我院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宫颈癌,FIGO分期:Ⅲa期4例,Ⅲb期8例;病理类型:鳞癌9例,腺癌3例。
出血时间8~72 h,出血量每天1000~2000 ml,均经阴道纱布填塞压迫、反复输血和支持治疗无效急诊行介入治疗。
12例患者中初诊4例,其余8例处于放疗、化疗期间。
术前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结果正常。
2.治疗方法Seldinger技术利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完成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
即在局麻下用21 G穿刺针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子宫动脉导管经5 F鞘管插入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内造影,见造影剂溢出血管外,即向导管内注入用化疗药物浸泡的明胶海绵颗粒或500~700聚乙烯醇栓塞剂颗粒栓塞,若效果不满意可选择普通弹簧钢圈或微钢圈栓塞,直至复查造影栓塞满意,无造影剂溢出血管外即可拔管撤鞘,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15 min后加压包扎,平车送回病房。
结果本组12例患者DSA检查中可见造影剂自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外溢,经介入动脉栓塞治疗后,出血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例,有效率为100%,经继续补血支持治疗后患者血压逐渐上升,病情逐渐稳定,术后出现疼痛3例(25.0%),出现高热2例(16.7%),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7%(5/1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介入化疗治疗48例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作者:郜智慧刘国燕张英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下简称介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经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临床分期ⅡB期及以上宫颈癌患者。
进行介入化疗12次后观察临床症状及肿瘤大小。
结果介入化疗后31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总缓解率958%;肿瘤大小:CR5例,PR37例,SD6例,近期有效率875%;13例降期后行手术,余行根治性放疗。
结论介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增加手术切除率,提高近期疗效。
【关键词】宫颈癌;介入化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活检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48例,年龄32~55岁。
按FIGO标准分期:ⅡB期28例,ⅢA期6例,ⅢB期11例,Ⅳ期3例。
组织学类型:鳞癌41例,腺癌6例,腺鳞癌1例。
肿瘤直径均≥4 cm,菜花型35例,溃疡型8例,内生型5例;其中13例就诊时有大量阴道出血。
48例患者中,介入化疗1次者32例,2次者16例,介入间隔时间为4周。
1.2 方法采用Seldinger法,从一侧股动脉进入对侧髂动脉超选择插入子宫动脉,经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供,缓慢注入化疗药物,然后将导管退至同侧子宫动脉注射药物(双侧共用顺铂100 mg,砒柔比星40 mg,氟尿嘧啶1000 mg,亚叶酸钙200 mg),注药后给予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
术后穿刺侧股动脉加压包扎制动24 h。
术后给予止吐、水化、利尿、保肝药物以减轻介入化疗后毒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按WHO的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垂直径乘积减少50%以上;无变化(NC):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垂直径乘积缩小﹤25%或增大﹤25%。
2 结果2.1 近期疗效介入治疗3周后复查,阴道出血排液症状明显好转,宫旁组织或阴道浸润消退。
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作者:卢雄林云黄淑娟黄荣安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通过对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讨论其疗效。
结果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有效率达100%。
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介入治疗;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01-02我院从2008年开展宫颈癌患者微创介入治疗以来,对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30例病例中年龄22-42岁,平均32岁,30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及阴道流血,11例有性交后疼痛,均经影像学CT及MRI及病理证实为宫颈癌。
所有病例均在介入治疗15天后行宫颈癌切除治疗。
2 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完善常规检查,病理诊断明确,行双侧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造影,明确肿块的供血动脉和血管染色情况,分别用紫杉醇类药物行动脉灌注化疗,然后用PVA栓塞微粒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血管染色基本消失。
术后观察3天至一周,半个月后行宫颈癌切除术。
每三个月、半年复查,追踪随访。
3 结果治疗后2周妇检评价局部肿瘤及宫旁情况,根据肿瘤及临床症状进行判定,完全缓解(CR),肿块完全消失12例;部分缓解(PR),肿块缩小50% 以上14例;肿块缩小未超过25%以上的4例,所有病例经治疗后都不同程度的好转。
有效率达100%。
4 讨论宫颈癌是最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且8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人数约占世界1/3。
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表明介入化疗具有抑制淋巴结转移,缩小肿瘤体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作用[1]。
通过介入技术经子宫动脉局部应用大剂量、高浓度化疗药物,既增加了在肿瘤组织及邻近器官组织内抗癌药物作用的浓度,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还减少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药物代谢的首过效应,以及减少淋巴结转移和亚临床播散。
术前血管介入治疗在子宫颈癌的观察【关键词】子宫颈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27-02传统的宫颈癌治疗模式是手术和放疗,但90年代后化疗已从晚期姑息治疗进入常用的综合治疗行列。
本文观察了在术前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对100例子宫颈癌病灶及其周围组织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近6年来在我科住院前未曾接受过治疗的子宫颈癌100例,平均年龄45.5岁(26-63岁);按figo分期为ⅰb-ⅱb期菜花型或颈管型,其中ib115例、ib2 28例、ⅱa 10例、ⅱb 早47例。
鳞癌66例、腺癌15例、透明细胞癌7例、粘液腺癌6例、腺鳞癌6例。
1.2 介入栓塞治疗无选择性采用下列的药物组合① 5氟脲嘧啶+吡喃阿霉素+顺铂(卡铂)② 5氟脲嘧啶(氟脲嘧啶脱氧核苷)+丝裂霉素+顺铂(卡铂)③ 5氟脲嘧啶(氟脲嘧啶脱氧核苷)+伊立替康(拓扑替康)+顺铂(卡铂)④吡喃阿霉素+伊立替康(拓扑替康)+顺铂(卡铂)⑤ 5氟脲嘧啶(氟脲嘧啶脱氧核苷)+顺铂(卡铂)。
经皮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后至左右侧子宫动脉,分别灌注上述组合的药物各半量,注药完毕,用明胶海绵颗粒分别栓塞左右侧子宫动脉。
抗感染、观察化疗及栓塞副反应并对症处理。
介入后5-7天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在术中观察盆腔内组织和宫颈病灶的表现,术后从组织病理学观察宫颈病灶和淋巴结的表现。
2 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了一次介入治疗,未发生与穿刺和栓塞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亦无出现严重的化疗毒副反应。
2.1 术中所见切除子宫后剖视可见宫颈病灶均有明显的苍白、坏死、脱落,其中坏死消退非常明显,已未见新鲜肿瘤病灶者71例,占71.00%。
术中发现子宫动脉周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使子宫动静脉、输尿管与增厚的宫旁组织相互粘连,其中表现严重者27例,占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