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研究邻里中心模式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研究邻里中心模式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研究邻里中心模式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研究邻里中心模式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研究邻里中心模式必备材料)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城市不断发展,区域空间不断扩大,新兴居住区与市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意味着其离市级商业中心越来越远。这种情形,促使了一些零散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出现,这些商业多由底层住宅改造而成,狭义上的社区商业初步形成。

随着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迁移,这类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开始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社区商业也迅速实现了发展和转型。

一社区商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在国外社区商业占到60%-70%的比例,是城市商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邻里型商业是国际社区商业模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其在模式上更趋向于邻里型购物中心概念,规模通常在3000-10000平方米,服务3公里半径内的居民日常消费。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这种邻里购物中心,在服务半径上小于社区商业。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也是国际公认较为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之一。该模式出现于1970年,新加坡按出于城市扩张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按照区域进行开发,并为每6000-8000户规划配套一个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包含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其他店铺。该中心因能够妥善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一些问题而引发国际关注。

与国外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商业主要是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尽管也出现了不少特色商业街,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一些新的社区商业模式和理念开始被不断提出和引入中国。

1997年,苏州成立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参照新加坡发展经验,开

始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邻里中心。按照规划,苏州将在工业园区8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17座邻里中心。“邻里中心”定位了12项必备功能(银行、超市、邮政、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点、社区活动中心、净菜场、卫生所)。

2007年,“优时”连锁社区商业服务品牌亮相南京,在万科光明城市、云河湾、拉德芳斯等小区内践行,其主要特点在于,几乎能想到的社区配套服务,在优时生活

中心都可以通过刷卡解决。优时与邻里中心的商业理念类似,但在支撑人口上有所不同,优时主要针对小区内居民,服务范围小于邻里中心。

2009年,一种被称为优购邻里中心的社区商业模式在合肥落地,该模式也是借鉴新加坡经验,将必备生活业态和幼儿教育、娱乐设施、书店等集合,在业态上追求尽可能齐备,使之综合社区商业和大型商业中心的优势因素,成为服务社区的一站式购物中心。

二“邻里中心式”社区商业

苏州邻里中心是当前国内唯一具备一定规模和经验基础的社区商业品牌,其集商业、文化、体育、教育于一体的一站式“居住区商业中心”特征,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管理的开发模式,突破了我国传统的社区商业发展模式。

与普通的商业中心必须建在有人气的地方不同,邻里中心大多建在商业氛围还不是很浓厚的新社区。由于我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的人口特征与新加坡相似,因此该模式在国内虽经过一定改良,但大致与新加坡模式相近。

自1998年园内第一座邻里中心开业至今,苏州已建成运营了8个项目:包含湖东、玲珑、翰林、新城、贵都、师惠、沁苑、方洲等,总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园区内还有科技城、金鸡湖、唯盛等多个邻里中心项目在建设中。

作为一种社区商业运作模式,它集合了诸多的生活服务设施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的区域市场。其主要特征(优势)是:集中化和集约化,建立了企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社区服务业“小而散”的形态、打破了沿街为市的传统底商模式,而将这些商铺集中到住宅区中心,既解决了沿街底商与小区居民的矛盾,又为小区内外的居民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由于采用专业化、市场化的经营路线,根据每个邻里中心周边人群的差异性,在招商时除考虑12项必备功能外,还有针对性的进行特色配套功能招商,如高教区翰林邻里中心,设置了多个方便学生的邻里中心,还加入了符合学生消费水准的ktv;沁苑邻里中心,因周边居住了较多的韩国人,因此设置了不少韩式餐饮、

超市、理发店等,以符合韩国居民习惯。而最早的一座新城邻里中心,因周边住宅档次较高,其消费水准在中档以上,青睐品牌,因此招商以品牌连锁为主,整体设计明亮、时尚。

贵都邻里中心,是当前苏州邻里中心运营中评价较为平淡的一家,一楼以餐饮、副食品店和超市为主,2楼以上则以中介、培训和办公为主,记者走访了其中近10家商户,包含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来伊份、爱维尔蛋糕、虾天蟹地、开源大酒店等,均表示经营业绩惨淡。对于原因,他们中

部分人认为与离印象城太近和中新路修路有关,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贵都邻里中心在业态布局、人流动线方面的不足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邻里中心在苏州园区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认可。除了引进品牌外,苏州邻里中心还发展出了邻里假日酒店、邻里生鲜和邻里1+1等自有品牌,并计划上市。

三邻里中心模式可复制性思考

苏州邻里中心的发展,使得不少其他地区的社区商业都意欲模仿。而邻里中心方面似乎也很乐于复制,表示要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其他地区。

按照园区政府规划,园区内将建设17座邻里中心。目前建设量早已过半,仅仅是建设、运营这17座邻里中心,显然不是邻里中心的全部计划,因为“按照邻里中心的配置标准,“每2万人组团配置一个邻里中心,辐射直径为0.5-1.5公里”来看,邻里中心的发展上升空间还很大“。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营销经理梅文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14年,邻里中心可能要将这一数据扩增至40家。

不仅是园区。邻里中心还计划走出去,走向苏州大市,甚至走出苏州。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邻里中心已经在相城区明确了新的项目工程,并曾多次考察市区、新区,以寻求合作。

2008年,苏州邻里中心全资子公司江苏省宿邻邻里中心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在宿迁境内的苏宿工业园区进行邻里中心的运营。该工业园区借鉴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并由苏州市与宿迁市联合打造。

众所周知,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在区域规划和发展上沿用了新加坡的先进模式,17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邻里中心模式也来源于新加坡,对于邻里中心的成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可以看作是在特殊土壤上开出的特殊的花朵。

邻里中心在园区的发展,与园区政府对区域商业的统一规划和政策支持有关,邻里中心尽管走的是市场化道路,但其背后浓厚的政府背景,为其拿地、开发和运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正是因为园区将社区商业进行了统一规划,邻里中心作为区域内唯一的社区商业品牌才能得以顺利的全面开花。其在宿迁的落地发展,也依然离不开区域的“苏州工业园区色彩”。

事实上,业内人士认为,离开了“新加坡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模式”的土壤,邻里中心的扩张可能面临考验。

开发成本增高。邻里中心在园区发展得到了优厚的政策支持,但其进入市区、新区等区域,鉴于其市场化运营模式,尽管其已形成品牌效应,在拿地和政策方面的成本优势预计有所降低。

同业竞争激烈。苏州市区,除三大新城和一些新兴板块外,无论是市政

配套还是商业配套,都十分丰富,邻里中心集成的各项功能在市区已经形成了便利、高效的运转系统,加上居民已经养成的消费习惯,邻里中心进入后的同业竞争将十分激烈。

扩展空间有限。社区商业的本质是服务社区,鉴于市区成熟区域的商业配套已经相当完善,邻里中心扩张的突破口将以新城和新兴板块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当前发展情况而言,平江新城、沧浪新城均有着大量的商业配套,如万达广场、世茂广场等作为区域配套;金阊新城商业配套规划不多,但已有的商业用地也主要用来满足区域日常所需;而高新区科技城中也规划了一定数量的区域商业配套,邻里中心不再是区域社区商业的唯一选择。

模式复制可行性存疑。正如业内人士分析,邻里中心这一模式的发展,对于区域发展模式,发展规划,区域商业布局,甚至区域消费人群都有着特殊的依赖性。而苏州各个区域的发展模式和规划都不尽相同,与园区有着显著差别,邻里中心能否适应新的环境,目前尚未得到肯定的答案。曾经风靡一时的南京优时生活中心的扩张失败,就被归结于其没能处理好标准化和差异化问题,难以适应不同环境,最终导致整体失利。

我们注意到,尽管邻里中心扩张的雄心十足,但其对外地扩张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谨慎,“目前,我们还是主推大苏州市场,把这一片市场做充分了再考虑其他的。”梅文根表示。

中国社区商业成功案例解读

中国社区商业成功案例解读 社区商业就像一块即将烘焙好的蛋糕,“诱人”不假,但想吃到嘴里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理性一点对待,总是好的。 “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前几天,成路向所居住小区再一次毛遂自荐,想帮助自己所在小区内的商业做招商与商业定位。这位专门从事社区商业研究的专家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几年,习惯了便利的生活,回到国内,买了高档住 宅,“却发现很多小区没有商业配套,包括高档社区,好的生活品质应该是舒适、便捷。可是现在社区商业的状况,却是让这些有钱人打个酱油还要开宝马。”成路感慨。 早在2005年5月初,商务部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向社区商业的发展。可近年来,各种商业业态都不断升温,唯独社区商业即使提到桌面上说也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何社区商业这台戏一直不能开幕上演,成路向《中国商贸》记者解读了现今国内社区商业的特点。 社区商业≠超市+底商 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商业主要是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也不断有人在各种场合提出重要性,更有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型的邻里商业这都表明,随着商业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虽然国内也出现了一大批特色商业街等项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多数仍旧是以服务社区为主要目的,特别是居住区的内部商业设施。且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还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的特点,不是开发商持有物业,多半是“打碎了卖”的模式,属于各自为政、自负盈亏。没有整体规划与引导,在一个社区能做成,另外一个社区或许就不成,形不成模式,并没有真正的借鉴意义。与国外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社区商业定位≠社区定位 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

邻里中心-商业模式研究

邻里中心-商业模式研究 一、邻里商业中心的概述 1.邻里中心概念 “邻里中心”这个最早引入新加坡的社区服务概念,指在3000-6000户居民中设立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能够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根本的保障作用,引起许多发达国家的关注。在美国、新加坡、我国苏州地区、南京、北京等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邻里型购物中心。 社区商业业态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 邻里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运作之后的2002年年底被注册为商标专利。从此邻里中心便成了一种赢利的无形商品,进而被纳入到企业化、专业化的运作之中。任何想使用“邻里中心”商标的开发企业或社区,都要付费。 相关资料: 新加坡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将社区规划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每1000~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商店 第二类,每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 第三类,每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 邻里商店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用品商店和餐厅。 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小贩中心。 新镇中心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娱乐设施、银行、邮政局、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及高档商品、商店、餐馆、快餐店。 例如,新加坡的邻里中心(Home by Home),根据社区物业的规模、类型和居住人口,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含社区文化娱乐、零售餐饮、图书馆、健身体育、就业指导、老龄人活动中心、医疗保健等多种项目,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

邻里中心现象

社区商业战火蔓延全国,全国的邻里中心现象 在专家们的词典里,“邻里中心”作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被业内人士誉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邻里中心引入中国已有十几个年头,那么中国版本的邻里中心是否真的如上所述?又有哪些个案能够做到让社区居民享受到如此高品质的服务?邻里中心在苏州深耕数十载,现如今的发展情况又如何? 聚焦一: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成为房企挖金抢市杀手锏 实例一:万科将在中国南部地区打造第一个极具万科特色的3万平方米的邻里中心“万科里” 1吨奶油、2吨蛋糕胚、24000个鸡蛋、1.6吨面粉……5月31日,由30位资深糕点大师精心制作10个小时后,“巨无霸”大蛋糕在刚刚对外开放的万科魅力之城营销中心新鲜出炉。 2014年5月31日,在湖南长沙,刚刚对外开放营销中心的万科魅力之城表示将打造3万平方米邻里中心。万科魅力之城位于武广中心,地处高铁枢纽,拥有多维立体交通网,交通便捷;项目既有160万平方米的体量,又囊括了8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区、2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更有万科在中国南部地区打造的第一个极具万科特色的3万平方米的邻里中心“万科里”的利刃在手,抢金,势不可挡。 实例二:江苏保利紫荆公馆组团配套引入邻里中心助利销售 保利地产于6月份推出“飓风行动”,旗下保利紫荆公馆项目通过付款方式调整等措施,降低置业江心洲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提前享受岛居生活。未来岛上将组团开发,形成“五岛三中心“,每个组团都是一个功能混合的区域。组团内将分别配建学校、医院,还会引入新加坡的邻里中心,满足居民的商业和休闲娱乐等需求。 媒体聚焦二:2014,邻里中心重装升级,社区商业战火蔓延全国 邻里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文化、生活福利等服务。同时,由于有着确定的市场,邻里中心不断完善商业组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妥善分担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压力。 邻里中心在江苏

邻里中心 让社区生活更美好——俞继东

邻里中心让社区生活更美好——俞继东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希望我的发言能够不辜负各位嘉宾,特别是房主任的希望。 下面我从邻里中心公司,一个专注于社区商业15年的参与者的角度,谈一谈“邻里中心,如何让生更美好”。早在15年前,我们就投资社区,至今仍然专注于社区领域,而且打造一条以“社区购物为中心”的核心,涵盖资产管理、商业零售、经济型酒店管理及社区商业相关业务的产业链。 (一)社区商业的领跑者——从“借鉴”到“输出” 1994年,由中新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启动,新加坡城市重建局、JTC、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动完成了260平方公里的规划设计工作。在那次设计中,新引入了新加坡社区商业的规划理念,在70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区内共设计了17个邻里中心。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根据中新两国政府“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全面考察了新加坡邻里中心的设置和经营情况后,结合我国开发区,尤其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在1997年11月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就是我们公司的前身,现在的名称是“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并由此开始了第一个邻里中心项目的建设开发和运营,从此开创了中国新型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 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我们更坚持创新发展,不断丰富邻里中心的内涵,从而成功实现“邻里中心”理念的本土化,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下,探索出集社区商业服务、公共事务、文体活动、医疗卫生等功能于一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社区商业服务的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为“邻里中心”给出的定义也逐渐清晰:它是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开发,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基商业、文化、体育、卫生和教育等于一体的社区型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而去年10月,商务部、财政部和央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里也提到“在新兴城镇、大型居民区,规划建设集家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便民设施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这与我们

邻里中心综述

邻里中心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邻里中心综述 一、起源与发展 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邻里单位的规模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原则,邻里单位内配置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中心。1933年8月,勒·柯布西耶主持通过的《雅典宪章》把“邻里单位”原则作为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思想。邻里单位思想在20世纪中叶影响甚广,直至6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提出来,人们的活动并不只限于邻里。于是,邻里单位理论逐渐发展为社区规划理论,即根据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把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邻里中心的概念在新加坡得到了延续,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成功的写照,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一个分层次、配套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依其服务范围从大到小,包括区域中心、镇中心、居住区中心、邻里组团中心及各自周围的其他配套设施。 参照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于1997年11月成立。公司在开发、运营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邻里中心”完整、独特的经营理念,将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完善和优化商用产业组合,努力实现“消费者、经营者、股东”三满意,得到中新两国政府的一致肯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邻里中心”自2000年成功商标注册以来,成功入选“2008中国最具成长性商业品牌”。 二、概念、模式、功能与定位 邻里中心是一个社区服务概念,在新加坡盛行,指在3000户至6000户居民中设立的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它能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素质提高起到根本的保障作用。

社区商业规划布局与业态组合

社区商业规划布局与业态组合 规划布局 在业态组合的规划设计中,首先应明确各业态的意义和作用差别。 ■ 主力店:是各业态的龙头,具有较强的聚客能力和导向作用; ■ 必备性商业:满足生活基本需求; ■ 特色性商业:吸引客流,丰富业态。 一、社区商业的含义: “Community”这一概念是有法国社会学家卡·滕尼斯于己于1882年首先提出,并运用于社会学领域。1938年费孝通先生对应创制了“社区”,其基本含义是指: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从宽泛的意义讲,社区有5个要素构成:地域、人口、区位、结构和社会心理。在我国,城市社区大体相当于街道的地理辖区范围。 二、社区商业一般配置的商业业态: 社区商业的功能主要是购物、休闲、餐饮以及综合服务,它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当地和周边人群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现代服务业的门类,发挥“家的延伸”作用,满足现代人个性发展,创造自由生存空间的需求。 社区商业主要配置超市、便利店、专业店、菜市场、餐饮网点、生活服务等网点;适当设置大型综合超市、文化娱乐网点和专卖店;一般不配置百货店、仓储商店、集贸市场等商业。商业的规模和结构会由于不同的社区类型有很大的差异性。 在此介绍一下与我国国情相似的新加坡社区商业配置情况。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将社区规划为三个层面,配建和设置了相应的商业(三个层面的划分) 一是1000-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商店(相当于上海规划的街坊级);邻区商店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用品品商店和餐厅。 二是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相当于上海规划的居住小区级);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小贩中心。 三是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相当于上海规划的居住区级或居住地区级)。新镇中心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娱乐设施、银行、邮政局、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及高档商品、商店、餐馆、快餐店。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主要必备12个基本行业、业态业种,例如:菜场、银行、邮政、卫生所、洗衣房、理发店、快餐店、超市、新华书店、修理铺、公共厕所和社区活动中心。推荐13个行业、业态业种,例如:服装店、鞋店、礼品店、鲜花店、摄影店、音像制品店等。真正使居民生活所需的服务项目门类齐全、应有尽有、配套完善。 社区商业业态应该如何定位: 目前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商业从业态上划分可以分为:Shoppingmall(融吃喝玩乐购物于一体的巨型一站式消费中心)、百货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大型商超、专业卖场、便利店、各种专业店、餐饮店、休闲娱乐设施等。 一、社区商业配套总体需求 社区商业的核心消费群体应该是相关项目的入住业主,部分业态会辐射周边的社区外消费群体,即非业主。 按照潜在业主对不同配套设施的需求强度差异,我们把不同的商业配套设施分为3个层次, 1、即:“强度需求商业设施”,需求的比重超过50%;此类商业设施主要包括“综合超市”、“菜市场”、“购物中心”、“银行”;“ 潜在业主对“强需求商业配套设施”的需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综合超市”的需求占85.3%,

关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的思考

关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的思考 摘要:“邻里中心”——作为一个从新加坡舶来的概念,首先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被实践并且广泛应用开来。然而,这种较为新颖的社区商业模式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缺陷与弊端。本文以苏州园区的贵都邻里中心为例,通过一定的调查与感受,把邻里中心模式与较为传统的沿街底商模式进行一定的对比,在烘托邻里中心优势的同时挖掘苏州邻里中心存在的一些亲和力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关于未来苏州邻里中心发展方向的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 社区商业、邻里中心、沿街底商、亲和力、传统文脉 1.邻里中心概述: 邻里中心是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其实质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的社区、大的组团”进行统一的功能定位后开发建设的。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正朝着,在集约化、社区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邻里中心必然是未来社区商业的一个大的发展方向。 2.苏州园区邻里中心调查: 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的时候打算在26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规划了17个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承担0.5公里的服务半径,约有0.6——0.8万多户(2——3万居民)。 本文以贵都邻里中心作为对象进行一定的调查。 贵都邻里中心位于园区的中新路,毗邻印象城和中央公园,周围小河萦绕、环境优美。而且交通极为便捷。大厦高四层,建筑面积大约一万平方米。

在功能设置上,贵都邻里中心在保证邻里中心基础商业——超市、药店、银行、书店、餐饮、文体等方面的同时,还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商务办公个性项目。众多贸易、物流、财务服务等公司都争相入驻。这使得贵都邻里中心的功能被进一步完善。 (a).优势调查: 我在贵都邻里中心随机问了二十来个消费者几个关于邻里中心的问题,普遍反映出了它功能齐全的特点,有一位大妈说的好,从前出门办几件事要事先筹划好“路线”,以免在几个街区中来回穿梭,多走冤枉路。现在好了,基本一个地方就搞定。 还有不少人都反映这种集中的模式对于各个商家的管理十分有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卫生条件比传统沿街底商有明显的提高,为大家提供了更好更舒适的购物环境。 还有一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说,邻里中心的这种集中统一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商铺“今天什么赚钱,所有的店面都做什么,明天别的赚钱就换别的”这样一种不科学的商业业态变动。 通过上面的小规模调查,发现大家对这个新的社区商业模式大体还是持肯定的态度的。的确,邻里中心的出现为城市与居住区规划的集中集约化和规范统一性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邻里中心还改变了传统沿街底商“小而散”的形态、“脏乱差”的状况。而将这些商铺集中到住宅区中心,既解决了沿街底商与小区居民的矛盾,又为小区内外的居民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邻里中心模式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城市不断发展,区域空间不断扩大,新兴居住区与市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意味着其离市级商业中心越来越远。这种情形,促使了一些零散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出现,这些商业多由底层住宅改造而成,狭义上的社区商业初步形成。 随着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迁移,这类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开始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社区商业也迅速实现了发展和转型。 一社区商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在国外社区商业占到60%-70%的比例,是城市商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邻里型商业是国际社区商业模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其在模式上更趋向于邻里型购物中心概念,规模通常在3000-10000平方米,服务3公里半径内的居民日常消费。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这种邻里购物中心,在服务半径上小于社区商业。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也是国际公认较为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之一。该模式出现于1970年,新加坡按出于城市扩张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按照区域进行开发,并为每6000-8000户规划配套一

个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包含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其他店铺。该中心因能够妥善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一些问题而引发国际关注。 与国外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商业主要是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尽管也出现了不少特色商业街,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一些新的社区商业模式和理念开始被不断提出和引入中国。 1997年,苏州成立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参照新加坡发展经验,开始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邻里中心。按照规划,苏州将在工业园区8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17座邻里中心。“邻里中心”定位了12项必备功能(银行、超市、邮政、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点、社区活动中心、净菜场、卫生所)。 2007年,“优时”连锁社区商业服务品牌亮相南京,在万科光明城市、云河湾、拉德芳斯等小区内践行,其主要特点在于,几乎能想到的社区配套服务,在优时生活中心都可以通过刷卡解决。优时与邻里中心的商业理念类似,但在支撑人口上有所不同,优时主要针对小区内居民,服务范围小于邻里中心。 2009年,一种被称为优购邻里中心的社区商业模式在合肥落地,该模式也是借鉴新加坡经验,将必备生活业态和幼儿教育、娱乐设施、

邻里中心中心商务功能经营规划设计模式

邻里中心中心商务功能经营规划设计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宙 大家好!我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第一部分概况篇,第一部分苏州工业园区十年辉煌成果简介。整个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最大的合作项目,1994年起动,位于苏州郊区京西湖畔,总的行政辖区三百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是50万,计划吸引各种投资是一千亿美金,这是当时签约的情况。总的来说有四个部分,第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科学的规划,第二快速的经济发展三完善社区环境,四苏州工业园区独特的优势。这是一些分布图,快速的经济发展从94年到2003年整个工业园区的增长大家可以从这个图看到,进出口总额大家也可以看到,整个发展的趋势。累计外资企业我们是1709家,累计合同外资是190.2亿美元,累计到账是180.9亿美元。 三完善的社区环境,这都是一些现场的。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示范区,总的计划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是40%,独特优势主要是最高行政级别的政府支持,快速的物流通关体系,优质充足的人力资源,低成本的投资运作环境,精简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 第二邻里中心的理念,这个是来源于新加坡,主要是政府主导的为居民提供社会生活配套设施的,主要是商业地产,其性质类似于国内的购物中心。新加坡从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在租和卖的过程中研究讨论,碰到的一些问题跟我们国内碰到的问题其实也是很相似的。他们也是慢慢发展到区中心镇中心。邻里中心的成功借鉴本土化。1996年工业园区根据中新两国政府的协议,全面考察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情况后,结合开发区,97年我们建立了邻里中心管理有限公司,6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否定在开发建设管理方面形成中国式的邻里中心的完整独特经营管理模式。六年来,我们根据周边商圈不同客户不同需求创新完善以人为本,保持12项必备功能,将商业和公益有机结合,完善和优化商用产业组合,努力实现顾客经营者政府三满意,从而得到了中新两国政府的一致肯定,邻里中心是借鉴新加坡管理经验成功典范之一。邻里中心是园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园区域再国内开发的创区。 第四部分邻里中心现状,我们目前正在投入运营的有四个邻里中心,我们把它统一命名。新城大厦是我们在第一个开发建设的一个综合性大楼,我们把邻里中心定位为集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大楼。在综合设施上大厦紧密贴近居民生活,设有超市、邮局、药店、社区活动中心、菜场、卫生所等等12项必备功能,不是说邻里中心只有12项配备功能,而是说不管在哪个邻里中心,通过六年来,我们从实践经验到理论研究,我们认为这是核心服务内容。在不同的邻里中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我们有不同的个性内容。 这是我们在98年开业的第一个邻里中心。第二个邻里中心叫贵忠大厦,形成了园区独有集购物、休闲、娱乐、商务办公为一体的新型场所。这是它的外景图。第三个我们开发的叫做四惠大厦,根据市场我们开发了邻里假日酒店,为园区消费者提供中档酒店,这是我们的四惠大厦的外形图。第四个最近我们刚开发成功的博通大厦,整个建筑面积三万平米,为整个博通社区两万人服务。大厦能

邻里中心概述

什么是邻里中心 1.“邻里中心”这个概念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新加坡,意即国内所说的社区服务中 心。邻里中心是在社区商业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邻里中心”集基本服务、公益服务以及商业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 邻里中心的发展 1.发源:中国的邻里中心是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由苏州工业园区率 先引入国内。苏州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园区商业开发,并通过多年实践已摸索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也成为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社区商业服务的品牌商标,其品牌及软件已面向全国输出。 2.现状:国内很多类似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的业态是不成规模、不成气候的,服务也 不完整,物业类型以商业街为主,没有一个完整的配置概念。由于苏州工业园邻里中心的成功运营,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已将邻里中心纳入城市规划,如上海不做市区十字路口经济,将提升和创新郊区“邻里中心”商业发展模式,以此推动上海的国际化和城市化进程;南京河西新区的规划中,已在每个街道规划了一个“邻里中心”。 3.发展趋势:邻里中心将被国家纳入城市规划,扮演区域基础商业角色。 邻里中心的分类 (见文件夹) 邻里中心的四大特色 (见文件夹) 邻里中心的定位 邻里中心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即社区商业业态。邻里中心均为与住宅分离的独立建筑,与小区开发总量的配套比例约为3%,区内其他地方不建路面店、宅下店。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还实现了便民服务与区容区貌、城市交通、居住环境的高度统一。 定位上不仅能将配套服务集中在一起,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规划、管理,使各业态间形成互动,同时发挥各自的品牌效应。 国内外邻里中心的模式 1、新加坡发展局将社区商业规划成三个层面,配置和设置相应的层面,三个层面划分: 第一个从1 000户到1 500户配置一个邻里商店。在中国上海叫做街坊商店。 第二个8 000户到10 000户建立一个小区商业。 第三个40 000户配套一个中心,这可能是更多开发商关注的地区级商业,大型的购物中心。(见文件夹) 2、由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sipnc)开发运营,第一座邻里中心新城大厦建于1998年,在园区七十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将根据居民住宅发展建设23个邻里中心。 3、以美国为例,社区购物中心在面积、服务人口、商店数目等方面都界于地区型购务中心和邻里型购物中心之间。社区购物中心的零售商们联合扩大经营的范围,不仅增强对人们“一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研究邻里中心模式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研究邻里中心模式必备材料)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城市不断发展,区域空间不断扩大,新兴居住区与市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意味着其离市级商业中心越来越远。这种情形,促使了一些零散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出现,这些商业多由底层住宅改造而成,狭义上的社区商业初步形成。 随着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迁移,这类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开始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社区商业也迅速实现了发展和转型。 一社区商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在国外社区商业占到60%-70%的比例,是城市商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邻里型商业是国际社区商业模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其在模式上更趋向于邻里型购物中心概念,规模通常在3000-10000平方米,服务3公里半径内的居民日常消费。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这种邻里购物中心,在服务半径上小于社区商业。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也是国际公认较为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之一。该模式出现于1970年,新加坡按出于城市扩张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按照区域进行开发,并为每6000-8000户规划配套一个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包含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其他店铺。该中心因能够妥善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一些问题而引发国际关注。 与国外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商业主要是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尽管也出现了不少特色商业街,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一些新的社区商业模式和理念开始被不断提出和引入中国。 1997年,苏州成立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参照新加坡发展经验,开

社区商业中的邻里中心与业主会所

社区商业中的邻里中心与业主会所 社区商业中的邻里中心与业主会所作者:佚名 时间:2008-7-2 浏览量: 社区商业大Pk:邻里中心VS业主会所 概念分解:邻里中心VS业主会所 业主会所,是以所在物业业主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性康体娱乐服务设施。会所具备的软硬件条件:康体设施应该包括泳池、网球或羽毛球场、高尔夫练习馆、保龄球馆、健身房等娱乐健身场所;中西餐厅、酒吧、咖啡厅等餐饮与待客的社交场所;还应具有网吧、阅览室等其他服务设施。会所原则上只对社区业主服务,不对外开放,保证了业主活动的私密性和安全性。作为休闲健身的场所,会所也给业主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场所。 政策规定,开发企业在进行住宅开发时,必须要有相关的商

业配套,以保证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尽管,业主会所作为一个“舶来品”,但在行业政策背景的参照下,从某种程度上讲,业主会所是行业政策催生下得以盛行的,对开发企业来说,这种盛年似乎也带着一种选择上的被迫与无奈。作为一种社区商业模式,业主会所从一开始便融合了公益性与商业性这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似乎为后来的执行环节埋下了一个两难的伏笔。 邻里中心,是来自于新加坡的“舶来品”,首先落户于苏州工业园区,被成功复制、成功运作之后,便大面积在苏州铺开。作为一种社区商业运作模式,它集合了诸多的生活服务设施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的区域市场。其主要特征是:集中化和集约化,建立了企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社区服务业“小而散”的形态、打破了沿街为市的传统底商模式,而将这些商铺集中到住宅区中心,既解决了沿街底商与小区居民的矛盾,又为小区内外的居民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邻里中心在成功进行多年的推广及运作之后,于2002年年底,为“邻里中心”这四个字申请了专利。从此,“邻里中心”便作为一项专利产品,而被纳入企业化、市场化运作体系。

邻里中心商业地产开发新模式

邻里中心:商业地产开发新模式 如果说过去的两年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地产年,那么未来2到3年商业地产的主题将是社区配套商业。但和受到国家严控的大型商业地产一样,作为开发商新利润增长点的社区商业目前也是危机四伏。如何合理地规划建设社区商业地产?如何通过社区商业开发促进项目销售?如何实现社区商业销售利润的最大化? 如果说过去的两年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地产年,那么未来2到3年商业地产的主题将是社区配套商业。但和受到国家严控的大型商业地产一样,作为开发商新利润增长点的社区商业目前也是危机四伏。如何合理地规划建设社区商业地产?如何通过社区商业开发促进项目销售?如何实现社区商业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如何实现社区商业的最佳经营管理?这些都成为各地开发企业悬而不决的问题。 正值此际,一种发端于新加坡、扎根于苏州的商业服务新业态——邻里中心经过5年多的本土化实践,邻里中心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模式。 当众多开发企业还在踯躅于商铺是租好还是卖好而举棋不定时,邻里中心已突破原有初始阶段的社区服务模式,上升到了一种以房屋租售为经营基础、以市场需求作功能定位、由房东身份进行行业管理的区域性、综合型商业服务新业态。 “邻里中心”是中国第一个社区商业服务的品牌商标,先后开发了《邻里中心开发指南》、《邻里中心标准化管理系统(NCMS)》等软件,成为同行业的先驱和探路者。最近,其更是以“零缺陷”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这在AQA国际标准认证公司审核的500余家中国企业中还是第一个。为廓清这一模式的来龙去脉,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宙。 东方早报:作为中国第一个社区商业服务品牌,邻里中心诞生至今已有5年历史。能否简述一下这5年来,邻里中心的发展历程,以及期间所发生的业态转型?在此过程中,邻里中心可曾遇到过瓶颈或陷阱?和新加坡的原生态邻里中心相比,苏州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融入了哪些中国化的元素? 于宙:坦率地说,从1997年邻里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我们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是导入新加坡的经验,建成了第一个邻里中心新城大厦。和国内的商业中心有所不同,新加坡的邻里中心是均匀分布的,其要点就是“统一规划、有序发展”,这一理念后来被我们成功导入。根据规划,在工业园区26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邻里中心商业——模式

邻里商业中心——(商业)模式 一、邻里商业中心的概述 1.邻里中心的概念 “邻里中心”这个最早引入新加坡的社区服务概念,指在3000-6000户居民中设立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能够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根本的保障作用,引起许多发达国家的关注。在美国、新加坡、我国苏州地区、南京、北京等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邻里型购物中心。 社区商业业态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 邻里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运作之后的2002年年底被注册为商标专利。从此邻里中心便成了一种赢利的无形商品,进而被纳入到企业化、专业化的运作之中。任何想使用“邻里中心”商标的开发企业或社区,都要付费。 相关资料: 新加坡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将社区规划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每1000~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商店 第二类,每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 第三类,每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 邻里商店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用品商店和餐厅。 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小贩中心。 新镇中心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娱乐设施、银行、邮政局、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及高档商品、商店、餐馆、快餐店。 例如,新加坡的邻里中心(Home by Home),根据社区物业的规模、类型和居住人口,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含社区文化娱乐、零售餐饮、图书馆、健身体

育、就业指导、老龄人活动中心、医疗保健等多种项目,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 就商业方面,设置35个商店、2个餐厅、1个超市、二个菜场、1~2台自动提款机。必备功能有:诊疗所及牙医、面包店、文具店、中西药行、托儿所、服装店、眼镜店、理发店、家庭用品、书局、家庭娱乐中心。 新加坡的社区商业配置12个基本行业和业态业种,如菜场、银行、邮政、卫生所、洗衣房、理发店、快餐店、超市、新华书店、修理铺、公共厕所和社区活动中心。推荐13个行业和业态业种,如服装店、鞋店、礼品店、鲜花店、摄影店、音像制品店等。 2.邻里中心的特点 1、规模适中——为社区或片区服务。 2、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充分体现包容、宽容、谦和。 3、集中化——建立了企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 4、休闲性——以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为主要服务功能。 5、有凝聚力——围合空间聚集人气、商气,使其不易分散和分流。 3.“邻里中心”的定位 邻里中心均为与住宅分离的独立建筑,与小区开发总量的配套比例约为3%,区内其他地方不建路面店、宅下店。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还实现了便民服务与区容区貌、城市交通、居住环境的高度统一。 邻里中心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即社区商业业态。在新加坡,邻里中心的选址是均匀分布的,和普通商业中心必须建在有人气的地方不同,邻里中心大多都是创建在商业气氛还不够浓厚的新社区,依靠邻里中心的聚集效应,人气从无到有,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其要点是要“统一规划、有序发展”。定位上不能仅仅将配套服务集中在一起,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规划、管理,使各业态间形成互动,同时发挥各自的品牌效应,例如,在社区生活的年轻人,周末可以选择到邻里中心吃到便捷的西式快餐,又能在中国移动营业厅缴费,还有健身馆、美容院、鲜花店、便民药店等服务配套,即使没有特别的目的性消费,也会时常来邻里中心逛逛,从而带动人气。 4.“邻里中心”的业态配比 邻里中心的理念,在国内被引入的有苏州工业园区,北京易事达广场等,从本质上说,邻里中心仍然是一个集成化的商业中心,但和大型ShoppingMall、超市以及商业街又有所

邻里中心综述教学内容

邻里中心综述

邻里中心综述 一、起源与发展 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C.A.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邻里单位的规模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原则,邻里单位内配置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中心。1933年8月,勒·柯布西耶主持通过的《雅典宪章》把“邻里单位”原则作为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思想。邻里单位思想在20世纪中叶影响甚广,直至6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提出来,人们的活动并不只限于邻里。于是,邻里单位理论逐渐发展为社区规划理论,即根据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把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邻里中心的概念在新加坡得到了延续,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成功的写照,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一个分层次、配套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依其服务范围从大到小,包括区域中心、镇中心、居住区中心、邻里组团中心及各自周围的其他配套设施。 参照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于1997年11月成立。公司在开发、运营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邻里中心”完整、独特的经营理念,将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完善和优化商用产业组合,努力实现“消费者、经营者、股东”三满意,得到中新两国政府的一致肯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邻里中心”自2000年成功商标注册以来,成功入选“2008中国最具成长性商业品牌”。 二、概念、模式、功能与定位 邻里中心是一个社区服务概念,在新加坡盛行,指在3000户至6000户居民中设立的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它能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素质提高起到根本的保障作用。

新加坡_邻里中心_社区商业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TECHNOLOGY AND MARKET Vol.18,No.8,2011 0引言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它是城市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层次,基本功能是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20世纪50年代,社区商业首先在美国兴起,之后在其它西方国家逐步大规模发展起来。60年代,英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也由于居民的郊区化而出现社区商业,到70年代,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也开始大规模发展来。虽然,“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这一概念早已在美国提出,但并没有很有效地发挥出它的性质。后来新加坡则采用了“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并且有效地结合了他们的国情,建造出富有新加坡特色的社区商业模式。因此,本文对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该社区商业模式给中国的启示提出相应建议。 1社区商业模式的内涵 1.1社区商业的内涵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在西方社会学史上,对社区概念的定义、解释差不多有100多种,最普遍意义上的社区是介于邻里和区域之间的社会实体。城市社会学家帕克(1987)认为:“社区一词是指许多个人、家庭、团体以及习俗、制度组合在同一地区之内,并在这种共同组合形式中形成的种种联系”。国内学者张鸿雁(2000)则认为“社区是由建筑结合起来的并由居住关系构成的现实社会的社会空间发展过程”。 从以上的定义出发,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是相对于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而言的,其在规模大小、提供的商品种类、服务的商圈范围等方面都界于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之间。社区商业的基本功能包括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 1.2社区商业的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商业早已成为居民综合消费的载体,占社会商业支出总额的60%左右。起步中的中国社区商业规划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商业社区的经验,在学习中发展,在摸索中创新,建造富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商业模式。1.2.1欧美的社区商业中心 欧美盛行大型新兴社区商业。例如英国伦敦东南郊区的Bluewater购物中心,在13.9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中,有57家国际零售商入驻,集中分布着3个广场,共330家商铺,其中包括3家大百货店、200家专卖店、50家餐厅酒吧、13个放映厅组成的多功能电影等等,满足着周边60分钟汽车车程内10余万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 美国的社区商业中心有两大发展特点:一种是在“中心”内有一主题,如以一家大超市为主,附带部份折扣或全部专卖店、厂家直销店等;另一种是突破传统观念,呈块状型,与周围的文化娱乐等设施结成联盟,块状不一定只位于一幢建筑,而是扩展为一个较大的消费空间。 1.2.2日本的社区商业中心 “商业街协同组合”是日本颇具传统特色的一种社区商业中心。例如,日本东京都神乐坂商业街,就是东京一条极为普通但又富有日本特色的典型社区商业街。在100多米长的步行街两侧,散落着连户商铺、中型超市、24小时便利店以及传统杂货店等248家店铺,花店、迷你高尔夫馆、蔬果铺、美容店乃至证券所应有尽有。这种社区商业还同时肩负保护中小商业企业、保护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的重任。 “造镇计划”下的社区商业中心,是一种新兴的生活乐园。例如,日本真库县尾琦市的社区商业中心是一个兼购物、休闲、娱乐、教育文化、聚会社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活园地。250家个性化专门店按商品范围结构分为生鲜馆群、饮食店群、娱乐休闲店群、自我动手店群和购物区群。 日本规划最大、全美式的社区商业中心是东京近郊船桥市的拉拉普多,除了本身的休闲文化设施外,中心还设有公共休息区、活动区、儿童娱乐区、艺术造型展示区等,形成一个生活小区,使来到这里的顾客得以尽情享受。 1.2.3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中心 “邻里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是新加坡社区商业中心的名称,即按照社区建设的配套建设指标,根据物业的规模、类型以及居住人口需求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新加坡发展局将社区商业规划成三个层面,配置和设置相应的层面,三个层面划分从1000户到1500户配置一个邻里商 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谭博裕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介绍了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探讨。深入了解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概念、特征以及分析“邻里中心”成功案例—— —新加坡第一乐广场。最后,通过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得出其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社区商业;邻里中心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1.08.181 专题研究

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是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其实质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市场。邻里中心作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围绕12项居住配套功能“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邻里中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 邻里中心不是“社区内的商业”,而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被业内人士誉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1] 邻里中心的基础服务功能有:生鲜店、药店、餐饮、超市、卫生所、理发店、洗衣店、修理铺、缝纫店、银行、通讯、文化用品、文体中心等。 关于街道邻里中心功能设置情况的请示 区政府: 为加快推进邻里中心建设进度,提高民生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我街道拟建设社区邻里中心,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具体功能设置如下: 一、“一站式”服务平台(500平方米) 街道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具备省统一规定的城市街道社区“6+X”即卫生计生服务、民政救助服务、养老助残服务、就业保障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外来人员服务和公共事务受理服务等基本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创立街道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 二、四大载体建设(5000平方米) 1、党员活动中心 党员服务中心以“关爱党员、服务群众、凝聚社会、促进和谐”为宗旨,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提供转接组织关系、信访接访、政策法律咨询、流动党员服务、困难党员救助服务、党员求助服务、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志愿者服务及其他综合服务等。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2、文体活动中心 建成集图书阅览、文化展览、学习培训、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街道文体中心。设立图书室、书画展览室、培训室、棋牌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和多功能厅。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