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6 K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章节综合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已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25 B.14 C.7 D.7或25
2.下列各组数中,属于勾股数的是( )
A.1,3,2 B.1.5,2,2.5 C.6,8,10 D.5,6,7
3.已知Rt△ABC的三边分别为a、b、c,则下列结论不可能成立的是( )
A.a2﹣b2=c2 B.△A﹣△B=△C
C.△A:△B:△C=3:4:5 D.a:b:c=7:24:25
4.如图是一个底面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镜,在三棱镜的侧面上,从顶点A到顶点A′镶有一圈金属丝,已知此三棱镜的高为5cm,底面边长为4cm,则这圈金属丝的长度至少为( )
A.8cm B.13cm C.12cm D.15cm
5.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4 B.8 C.64 D.16
6.已知x,y为正数,且224(3)0xy,如果以x,y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5 B.25 C.7 D.15
7.如图,在ABCV中,D是BC上一点,已知1312155ABADACBD,,,,则DC的长为( )
A.13 B.12 C.9 D.8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如果△A+△B-△C=0,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A:△B:△C=5:12:1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7:10:17,则△ABC为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2244nnn、4、(n>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从在格点上的点A,B,C,D中任取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2022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单元试题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3,4 B.3,2,7 C.6,22,10 D.3,5,8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原点的距离是( )
A.3 B.4 C.5 D.±5
3.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
A.5+1 B.-5+1 C.5-1 D.5
4.已知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①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和;②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3∶4∶5;③三边长分别为7,24,25;④三边长之比为5∶12∶13.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放学以后,萍萍和晓晓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萍萍和晓晓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萍萍用15分钟到家,晓晓用20分钟到家,萍萍家和晓晓家的距离为(
)
A.600米 B.800米 C.1000米 D.不能确定
6,如图1所示,要在离地面5•米处引拉线固定电线杆,使拉线和地面成60°角,若要考虑既要符合设计要求,又要节省材料,则在库存的L1=5.2米,L2=6.2米,L3=7.8米,L4=10米四种备用拉线材料中,拉线AC最好选用( )
A.L1 B.L2 C.L3 D.L4
7.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m的B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的A处,则旗杆折断部分AB的高度是( ) 5mBCAD图1 A.5m B.12m C.13m D.18m
7题图 8题图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1 / 12 2019-2020届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巩固练习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分数:120分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计算﹣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0
2.(2019陕西)如图,在△ABC中,∠B=30°,∠C=45°,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
垂足为E。若DE=1,则BC的长为
A.2+2
B.32+
C.2+3
D.3
3.(2019
河南)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
BC,∠D=90°,AD
=4,BC
=3.分别
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 )
A.2 B.4 C.3 D.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2 / 12 4.如图,一个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
AO上,测得
2AOm=.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
0.5m,
这时梯子的底端也恰好外移
0.5m,则梯子的长度AB为( )m.
A.2.5 B.3 C.1.5 D.3.5
5.如图所示,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树在距地面1米处折断,树尖B恰好碰到地面,
经测量AB=2米,则树高为( )
A.米 B.米 C.(+1)米 D.3米
6.下列条件不能判定Δ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B:∠C=1:3:2
C.(b+c)(b-c)=a2
D.
a=3+k ,b=4+k, c=5+k(k>0)
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在△ABC
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
A.0 B.1 C.2 D.3
初中数学试卷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专题练习题
1.如图,把长方形纸条ABCD沿EF,GH同时折叠,B,C两点恰好落在AD边的P点处,若∠FPH=90°,PF=8,PH=6,则长方形ABCD的边BC的长为( )
A.20 B.22 C.24 D.30
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 )
A.3 B.4 C.5 D.6
3.如图,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A.53 B.52 C.4 D.5
4.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BC=3,AB=6,∠BCA=90°.在AC上取一点E,以BE为折痕,使AB的一部分与BC重合,点A与BC延长线上的点D重合,则DE的长度为(
)
A.6 B.3 C.23 D.3
5.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的中点E处,折痕为AF.若CD=6,则AF等于( ) A.43 B.33 C.42
D.8
6.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30°,BC=4 cm,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折痕为BD,如图②,再将②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如图③,则折痕DE的长为(
)
A.83 cm B.23 cm C.22 cm D.3 cm
7.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1,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2018的值为( )
第 1 页 共 6 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 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 14,36,39 B. 8,24,25 C. 8,15,17 D. 10,20,26
2.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 ( )
A. 90° B. 60° C. 45° D. 30°
3.△ABC的三边分别为下列各组值,其中不是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是( )
A.a=41,b=40,c=9 B.a=1.2,b=1.6,c=2
C.a=12,b=13,c=14 D.a=35,b=45,c=1
4.在Rt△ABC中,∠C=90°,AB=15,AC:BC=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24 B. 48 C. 54 D. 108
5.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此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其中AE=5,BE=12,则EF的长是( ) 第 2 页 共 6 页
A.7 B.8 C.7 D.7
6.在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1、2、3 B.2、3、4 C.3、4、5 D.4、5、6
7.在同一平面上把三边BC=3,AC=4,AB=5的三角形沿最长边AB翻折后得到△ABC′,则CC′的长等于(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8分)
8.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6,BC=8,则斜边A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列各数据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4,5 B.2,3,4 C.1,2,3 D.4,8,10
2.下列4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1.5,2.5,2 B.2,2,2
C.12,16,20 D.0.5,1.2,1.3
3.已知直角三角形有两边为3和5,则第三边为( ).
A.4 B.5 C.4或34 D.3或34
4.在RtABC中,90C,2AC,4BC,则点C到斜边AB的距离是( )
A.45 B.25 C.855 D.455
5.下列条件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1:2:4ABC
C.23a,24b,25c D.4a,5b,6c
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6,斜边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
A.14 B.34 C.12 D.1
7.在ABC中,∠BAC=90°,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BC=AC+BC B.AC2=AB2+BC2
C.AB2=AC2+BC2 D.BC2 =AB2+AC2
8.《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译文: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着地,着地处离原竹子根部3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有多高?(1丈=10尺).答: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 )
A.3尺 B.4尺 C.4.5尺 D.4.55尺
9.如图所示,已知ABC中,6AB,9AC,ADBC于D,M为AD上任一点,则22MCMB等于( ).
A.9 B.25 C.36 D.45
10.如图,如图,在等边△ABC中,AB=6,AD⊥BC,E是AC上的一点,M是AD上的点,若AE=2,求ME+MC的最小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在RtABC中,90ACB,CDAB于D,已知15AB,RtABC的周长为15+95,则CD的长为( )
A.5 B.13 C.95 D.6
2.如图是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小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49,小正方形面积为4,若用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1),请观察图案,指出以下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x2+y2=49 B.x-y=2 C.2xy+4=49 D.x+y=9
3.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6,b=8,c=10 B.a=5,b=12,c=13
C.a=1,b=2,c=3 D.∠A:∠B:∠C=1:2:3
4.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5,8,10 B.8,15,17 C.4,5,7 D.7,19,21
5.如图,在22的方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C边上的高为( )
A.5 B.322
C.355 D.32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
A.245 B.5 C.6 D.8
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长为2,将正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
A.8 B.4 C.8 D.6
8.图1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的三边a,b,c的大小关系是( )
A.a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6,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 )
A.16 B.32 C.160 D.256
1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一、单选题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边长为25 B.三角形的周长为25
C.斜边长上的高为125 D.三角形的面积为20
2.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为( )
A.1,1,2 B.1.5,2,2 C.7,24,25 D.6,12,13
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13,则第三边长为( )
A.5 B.17 C.5或17 D.5或√313
4.在ABCV中,若::1:1:2ABC,且C的对边长为2,则A的对边长为( )
A.1 B.2 C.3 D.2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以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为( )
A.13 B.2﹣13 C.﹣13 D.13﹣2
6.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现交于点F,已知EF=32,则BC的长是( )
2
A.322 B.32 C.3 D.33
7.如图,一棵大树被大风刮断后,折断处离地面8m,树的顶端离树根6m,则这棵树在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
A.18m B.10m C.14m D.24m
8.如图,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与灯塔P的距离为30海里的A处,轮船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则此时轮船所在位置B与灯塔P之间的距离为( )
A.60海里 B.45海里 C.203海里 D.303海里
9.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醉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已知b=8,c=10,则a的值为( )
A.2 B.6 C.5 D.36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原点的距离是( )
A.3 B.4 C.5 D.±5
3.在△ABC中,AB=1,AC=2,BC=5,则该三角形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把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对应的数是( )A.1 B.2 C.3 D.2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与灯塔P的距离为30海里的A处,轮船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则此时轮船所在位置B处与灯塔P之间的距离为( )
A.60海里 B.45海里 C.203海里 D.303海里
6.《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 )
A.x2-6=(10-x)2 B.x2-62=(10-x)2
C.x2+6=(10-x)2 D.x2+62=(10-x)2
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13 B.8 C.25 D.64
8.如图,Rt△ABC中,∠ACB=90°,若AB=15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之和为( )A.150cm2 B.200cm2 C.225cm2 D.无法计算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19 20 21 22 23 24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Rt△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C=90°,c=13,a=12,则b的值为( )
A.7 B.5 C.25 D.6
2.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勾股数的是( )
A.3,4,5 B.6,8,10 C.5,12,13 D.20,30,40
3.如图,在RtABC△中,CACB,D为斜边AB的中点,RtEDF在ABC内绕点D转动,分别交边AC,BC于点E,F(点E不与点A,C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45DEF;②222BFAEEF;③2CDEFCD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已知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①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和;②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3∶4∶5;③三边长分别为7,24,25;④三边长之比为5∶12:13.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 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12和5,则第三边长为( )
A.13 B.13或 C.13或15 D.15
6.一个圆桶底面直径为24cm,高32cm,则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木棒为( )
A.20cm B.50cm C.40cm D.45cm
7.如图,△ABC 的两条高线 BD,CE 相交于点 F,已知∠ABC=60°,AB=10 ,CF=EF,则△ABC 的面积为( )
A.203 B.253 C.303 D.403
8.已知,等边三角形ΔABC中,边长为2,则面积为(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移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这里的水深为( )
A. 1.5米
B. 2米
C. 2.5米
D. 1米
2.如图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面积分别为S1、S2、S3;如图2,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圆心,三边长为半径向外作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分别为S4、S5、S6.其中S1=16,S2=45,S5=11,S6=14,则S3+S4等于( )
A. 86
B. 64
C. 54
D. 48
3.如图表示的是一个十字路口,O是两条公路的交点,点A、B、C、D表示的是公路上的四辆车,若OC=8 cm,AC=17 cm,AB=5 cm,BD=10m,则C,D两辆车之间的距离为( )
A. 5 m
B. 4 m
C. 3 m
D. 2 m
4.如图是由三个棱长均为1的正方体箱子堆积而成的几何体,在底端的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顶端的顶点B处的食物,则它沿该几何体表面爬行的最短路程等于( ) 2
A. B. 2+1
C.
D. 5
5.如图,长方体的透明玻璃鱼缸,假设其长AD=80 cm,高AB=60 cm,水深为AE=40
cm,在水面上紧贴内壁G处有一鱼饵,G在水面线EF上,且EG=60 cm;一小虫想从鱼缸外的A点沿壁爬进鱼缸内G处吃鱼饵,则小动物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为( )
A. 40 cm
B. 60 cm
C. 80 cm
D. 100 cm
6.三角形三边长为6、8、10,那么最长边上的高为( )
A. 6
B. 4.5
C. 4.8
D. 8
7.如图,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2 m,梯子的顶端B到地面的距离为7 m,现将梯子的底端A向外移动到A′,使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等于3
弟1页 (共8页) 弟2页 (共8页)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在Rt△ABC中,∠C=90°,AC=3,BC=4,则AB的长为( )
A.3 B.4 C.5 D.6
2.将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4,5 B.1,2,3
C.6,7,8 D.2,3,4
图17-Z-1
3.如图17-Z-1,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 )
A.3 B.5 C.6 D.7
4.如图17-Z-2是甲、乙两张不同的长方形纸片,将它们分别沿着虚线剪开后,各自要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则(
)
图17-Z-2
A.甲、乙都可以
B.甲、乙都不可以
C.甲不可以,乙可以
D.甲可以,乙不可以
图17-Z-3
5.如图17-Z-3,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 )
A.1 B.2 C.3 D.4
6.如图17-Z-4,△ABC和△DCE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则BD的长为( )
A.3 B.2 3 C.3 3 D.4
3
图17-Z-4 图17-Z-5
7.如图17-Z-5,在△ABC中,AB=6,AC=10,BC边上的中线AD=4,则△ABC的面积为( )
A.30 B.24
C.20 D.48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第 1 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 , B. 3,4,5 C. 5,12,13 D. 2,2,3
2.下列数组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3,4,5 B. 5,12,13 C. 1, , D. 2,3,4
3.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1,1, C. 6,8,11 D. 5,12,23
4.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 米,13 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
A. 12 米 B. 13 米 C. 14 米 D. 15 米
5.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1.5,b=2,c=2.5 B. a:b:c=3:4:5 C. ∠A+∠B=∠C D. ∠A:∠B:∠C=3:4:5
第 1 页 共 5 页
《勾股定理》复习
一、基础达标: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b、c是△ABC的三边,则a2+b2=c2;
B.若 a、b、c是Rt△ABC的三边,则a2+b2=c2;
C.若 a、b、c是Rt△ABC的三边,90A,则a2+b2=c2;
D.若 a、b、c是Rt△ABC的三边,90C,则a2+b2=c2.
2. Rt△ABC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b、c,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cba B. cba C. cba D. 222cba
3. 如果Rt△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k2-1,2k(k >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
A、2k B、k+1 C、k2-1 D、k2+1
4. 已知a,b,c为△ABC三边,且满足(a2-b2)(a2+b2-c2)=0,则它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5. 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21 B.120 C.90 D.不能确定
6. △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 )
A.42 B.32 C.42 或 32 D.37 或 33
7.※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斜边上的中线长为d,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 )
(A)22dSd (B)2dSd
(C)222dSd (D)22dSd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的坐标是(3,4),则OP的长为( )A:3 B:4 C:5 D:7
9.若△ABC中,AB=25cm,AC=26cm高AD=24,则BC的长为( )
第17章 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有( )
①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5;
②△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BC,AC,若BC2+AC2=AB2,则∠A=90°;
③在△ABC中,若∠A:∠B:∠C=1:5:6,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若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3:4:5,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如果DB=2,那么点E到BC的距离为( )
A.﹣1 B.3﹣ C.2﹣2 D.+1
3.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若AC=2,BC=,则CD为( )
A. B.2 C. D.3
4.如图,将△ABC放在正方形网格中(图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A,B,C恰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那么∠ABC的度数为( )
A.90° B.60° C.45° D.30°
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为﹣1,点A表示的数为1,过点A作直线l垂直于PA,在l上取点B,使AB=1,以点P为圆心,以P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所表示的数为( )
A. B. C. D.
6.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D.已知AB=15,Rt△ABC的周长为15+9,则CD的长为( )
A.5 B. C.9 D.6
7.如图,设小方格的面积为1,则图中以格点为端点且长度为的线段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8.如图,已知在Rt△ABC中,E,F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AE=AB,AF=AC,分别以BE、EF、F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 )
A.S1+S3=2S2 B.S1+S3=4S2
C.S1=S3=S2 D.S2=(S1+S3)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检测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分数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在4×4方格中作以AB为一边的Rt△ABC,要求点C也在格点上,这样的Rt△ABC能作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6个
2.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 0.3,0.4,0.5
B. 8,9,10
C. 7,24,25
D. 9,12,15
3.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a-b)=c2,则( )
A. ∠A为直角
B. ∠C为直角
C. ∠B为直角
D. 不是直角三角形
4.如图是边长为1的4×4的正方形网格,已知A,B,C三点均在正方形格点上,则点A到线段BC所在直线的距离是( )
A. B. C.2 D.2.5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
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
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
6.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 )
A. B. C. D.
7. 如图,△ABC中,AB=AC=5,BC=6,M为BC的中点,MN⊥AC于N点,则MN=( )
A. B. C. D.
8. 如图,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棱长为2,BC的中点为M,一只蚂蚁从盒外的D点沿正方体的盒壁爬到盒内的M点(盒壁的厚度不计),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A. B. C. D.
9.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100cm,15cm和10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为 ( )
1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
1.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移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这里的水深为( )
A. 1.5米
B. 2米
C. 2.5米
D. 1米
2.如图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面积分别为S1、S2、S3;如图2,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圆心,三边长为半径向外作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分别为S4、S5、S6.其中S1=16,S2=45,S5=11,S6=14,则S3+S4等于( )
A. 86
B. 64
C. 54
D. 48
3.如图表示的是一个十字路口,O是两条公路的交点,点A、B、C、D表示的是公路上的四辆车,若OC=8
cm,AC=17 cm,AB=5 cm,BD=10m,则C,D两辆车之间的距离为( )
A. 5 m
B. 4 m
C. 3 m
D. 2 m
2 4.如图是由三个棱长均为1的正方体箱子堆积而成的几何体,在底端的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顶端的顶点B处的食物,则它沿该几何体表面爬行的最短路程等于( )
A.
B. 2+1
C.
D. 5
5.如图,长方体的透明玻璃鱼缸,假设其长AD=80 cm,高AB=60 cm,水深为AE=40 cm,在水面上紧贴内壁G处有一鱼饵,G在水面线EF上,且EG=60 cm;一小虫想从鱼缸外的A点沿壁爬进鱼缸内G处吃鱼饵,则小动物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为( )
A. 40 cm
B. 60 cm
C. 80 cm
D. 100 cm
6.三角形三边长为6、8、10,那么最长边上的高为( )
A. 6
B. 4.5
C. 4.8
D. 8
7.如图,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2 m,梯子的顶端B到地面的距离为7 m,现将梯子的底端A向外移动到A′,使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等于3 m,同时梯子的顶端B下降至B′,那么BB′( )
3
A. 小于1 m
B. 大于1 m
C. 等于1 m
D. 小于或等于1 m
8.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 m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 m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
A. 5 m
B. 12 m
C. 13 m
D. 18 m
二、填空题
9.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5,一直角边的长是3,则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
10.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120,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
11.如图,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3个半圆,它们的面积分别为4、5、9,则△ABC________直角三角形.(填“是”或“不是”)
12.如图,AD=8,CD=6,∠ADC=90°,AB=26,BC=24,该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4 13.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不仅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了证明,而且创制了“勾股圆方图”,开创了“以形证数”的思想方法.在图1中,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如果把它的各边分别延长一倍得到正方形A1B1C1D1,则正方形A1B1C1D1的面积为________;再把正方形A1B1C1D1的各边分别延长一倍得到正方形A2B2C2D2(如图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的正方形AnBnCnDn的面积为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n为正整数).
1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于A,AB=8,AD=8,BC=7,CD=25,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_.
15.如图,以直角△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4,S2=8,则S3=________.
16.在△ABC中,已知AB=BC=CA=4 cm,点P、Q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点P沿BC向终点C运动,速度为1 cm/s;点Q沿CA、AB向终点B运动,速度为2 cm/s,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x(s),当x=__________,△BPQ是直角三角形.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9 m,CD=12 m,∠ADC=90°,AB=39 m,BC=36 m,求这块地的面积.
5 18.如图,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方向以每小时15海里速度全速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岛,乙船到P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沿那个方向航行吗?
19.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
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
20.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至县政府在广场树立公益广告牌,如图所示,为固定广告牌,在两侧加固钢缆,已知钢缆底端D距广告牌立柱距离CD为3米,从D点测得广告牌顶端A点和底端B点的距离分别是5米和3米.
(1)求公益广告牌的高度AB;
(2)求∠BDC的度数.
21.阅读与应用: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
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的数据呢?”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的认识,其中
6 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任务:
(1)上面周公与商高的这段对话,反映的数序原理在数学上叫做__________定理;
(2)请你利用以上数学原理解决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求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多少尺.
7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设水深为h米,则红莲的高(h+1)米,且水平距离为2米,
则(h+1)2=22+h2,
解得h=1.5.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如图1,S1=AC2,S2=AB2,S3=BC2,
∵BC2=AB2-AC2,
∴S2-S1=S3,
如图2,S4=S5+S6,
∴S3+S4=45-16+11+14=54.
故选C.
3.【答案】D
【解析】在Rt△AOC中,∵OA2+OC2=AC2,
∴OA===15(m),
∴OB=OA+AB=20 m,
在Rt△BOD中,∵BD2=OB2+OD2,
∴OD===10(m),
∴CD=OD-OC=2 m,
故选D.
4.【答案】A
8 【解析】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B==.
故选A.
5.【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作点A关于BC的对称点A′,连接A′G交BC与点Q,小虫沿着A→Q→G的路线爬行时路程最短.
在直角△A′EG中,A′E=80 cm,EG=60 cm,
∴AQ+QG=A′Q+QG=A′G==100 cm.
∴最短路线长为100 cm.
故选D.
6.【答案】C
【解析】∵62+82=102,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最长边上的高为6×8÷10=4.8.
故选C.
7.【答案】A
【解析】在直角三角形AOB中,因为OA=2,OB=7,
由勾股定理,得AB=,
由题意可知AB=A′B′=,
又OA′=3,根据勾股定理得OB′=,
∴BB′=7-<1.
9 故选A.
8.【答案】D
【解析】旗杆折断后,落地点与旗杆底部的距离为12 m,旗杆离地面5 m折断,且旗杆与地面是垂直的,
所以折断的旗杆与地面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折断的旗杆为=13 m,
所以旗杆折断之前高度为13 m+5 m=18 m.
故选D.
9.【答案】6
【解析】∵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5,一直角边的长是3,
∴另一直角边长为=4.
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3×4=6.
10.【答案】480
【解析】设三边的长是5x,12x,13x,
则5x+12x+13x=120,
解得x=4,
则三边长是20,48,52.
∵202+482=522,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是×20×48=480.
11.【答案】是
【解析】由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3个半圆,它们的面积分别为4、5、9,得
BC2+AC2=AB2,
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12.【答案】96
【解析】连接AC,在Rt△ACD中,AD=8,CD=6,
∴AC===10,
在△ABC中,
∵AC2+BC2=102+242=262=A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