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16.15 KB
- 文档页数:3
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率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0-31T03:34:57.34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7期作者:孔维炜李品军[导读] 目的:探讨和研究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率的影响孔维炜李品军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409199【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和对照组(38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和病死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降低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关键字】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脑卒中治疗效果重症脑卒中属于一种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神经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水平、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1-2]。
因此本文主要是探讨和研究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72±4.69)岁,采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和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35±4.71)岁,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重症脑卒中;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血液功能障碍等其他疾病;②患者为吸毒、药物滥用者;③资料不全者。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曲春雨【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troke. MethodsSelect 2013 April to 2014 April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stroke patients in 24 cases,the treatment were treat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A)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B) way of nutrition supply,biochemical changes in patient monitoring.Results Deaths occurred in 2 cases of group A,the total cases of 16.7%,of which 1 cases died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died of rapidly progressive infection in 1 cases.4 deaths occurred in B group,the total cases of 33.3%.ICU A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was(4.2±1.3)days,the average cost of (12587±4425)yuan;ICU B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5.9±1.5)days,the average costof(16874±3987)yuan. Conclusio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method of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method.%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的原因及护理为了提高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的发生,通过分析我科室2013年4月~2014年3月86例行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持和改善患者营养供给,提高患者治愈率。
标签:脑卒中;昏迷;肠内营养;腹泻;护理急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多发病和常见病,主要是脑部动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死,造成急骤发展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功能障碍[1]。
昏迷是急性脑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类患者病情危重,不能正常进食,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对于能量的需求量和消耗量较高,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而鼻饲肠内营养液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但是,腹泻作为鼻饲肠内营养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它直接影响到营养的吸收和应用,是干扰鼻饲营养治疗效果和疾病恢复的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科室2013年4月~2014年3月86例行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改进护理措施,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和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科室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86例,均经脑部CT扫描确诊。
年龄在28~86岁,发病24~72h内即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液,鼻饲时间在7~35d,鼻饲饮食前无腹泻。
1.2 诊断标准腹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肠蠕动过快,肠黏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异常,导致排便次数超过3次/d,粪便量大于200g/d,其中水份超过粪便总量的85%[2]。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为:应用肠内营养2d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经调节营养液温度、输注速度(降低营养液浓度)、减少输注量并应用止泻药后症状缓解[3]。
1.3 方法对86例患者,均采用留置鼻胃管或胃造瘘管持续匀速滴注肠内营养液,我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常选用瑞素,瑞高,能全力等等。
应用一次性密闭输液器,按静脉输液方法排净管内空气,鼻饲前回抽胃液确定无胃储留,连接胃管,打开输液器开关,将肠内营养液匀速输入胃内,一般500ml肠内营养液≥10h输入完毕。
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过程中护理对防止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nicu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并观察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采取护理措施干预组比未接受护理干预组消化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及脱管、堵管现象明显减少。
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防止胃肠道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并发症;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77-01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包括经口或管饲来提供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营养方式,重症脑卒中患者其胃肠功能处于应激状态,如不及时进行肠内营养,很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胃出血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创伤恢复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在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更有利于患者吸收,且费用较肠外营养相对低廉。
[1]我科在2010年——2011年度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积极开展肠内营养治疗,对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发现肠内营养使用不当也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给患者带来痛苦。
其中以消化道的并发症最为常见。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我科在对4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1年4月对48例患者应用鼻胃管开展肠内营养治疗,其中脑梗塞33例脑出血15例年龄在62-86岁,平均年龄79岁,女性19例男性29例。
1.2 方法患者均选择重症脑卒中昏迷患者,glasgow评分6-8分,入院后24-48小时给予留置鼻胃管,插入深度为55-60cm,患者常规床头抬高30°,给予肠内营养液500-1000ml用鼻饲泵匀速泵入胃内。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TPN)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8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模式实施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实施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营养支持干预前后相关营养学指标的改善幅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状况是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造成影响最大的一种因素,营养缺乏会使神经细胞的结构受到一定的损伤,使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出现障碍[1]。
本次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模式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
对照组患者病程1~9 d,平均病程(3.2±1.6)d;体重43~75 kg,平均体重(54.1±6.7)kg;男24例,女17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2.4±6.3)岁;研究组患者病程1~8 d,平均病程(3.0±1.5)d;体重44~78 kg,平均体重(54.4±6.9)kg;男23例,女18例;年龄49~88岁,平均年龄(62.3±6.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在浓度为9%的葡萄糖溶液的基本营养支持基础上,按照实际的需要适当添加一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从而形成短期内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