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

(完整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

(完整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
(完整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F2的分离比例。

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能画出其遗传图解。

二、重点难点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画出其遗传图解。

三、课前预习,导读自学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试验的?F1的表现型是什么?证明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是隐形性状。

2、F2代的表现型有哪几种?出现了哪些新类型?各亲本类型和新类型的比值是多少?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遵循。F2比例均为。

(二)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①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和,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和。

②杂交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表现型是。

③当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种,性状表现为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三)巩固训练

1.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2.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

A.YyRr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3.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

A.只有黄色圆粒B.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种

C.有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两种D.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种

4、豌豆的纯合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杂交,F2中黄色皱粒有360株,那么绿色皱粒约有() A.360株 B.120株 C.90株 D.40株

四、课堂探究

(一)设疑自探(时间8分钟)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是什么?F2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多

少?。

2.在F2中,如果单独研究黄:绿和圆:皱其比例各是多少?是否符合分

离定律?

3.分析F2的表现型:其中表现出亲本性状是那些?所占比例分别是多

少?重组类型是哪些?所占比例分别是多少?

4.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是怎样解释的?画出其遗传图解。

5.F1能产生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F1自交时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机有几种?

6.在F2中有几种基因型?各自概率是多少?有几种表现型?各自概率是多少?纯合子有几种?各自概率是多少?共占多少?杂合子有几种?概率是多少?

(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展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

思考:若在F2中共收获了800粒绿色皱粒种子,按理论推算,应同时收获多少粒黄色圆粒的豌豆种子?

2.(简述)在F2中,如果单独研究黄:绿和圆:皱其比例各是多少?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3.(简述)F2的表现型其中表现出亲本性状是那些?所占比例分别是多

少?重组类型是哪些?所占比例分别是多少?

4.(展示)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是怎样解释的?画出其遗传图解。

5.(简述)F1能产生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F1自交时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机有几种?

6.(简述)在F2中有几种基因型?各自概率是多少?有几种表现型?各自概率是多少?纯合子有几种?各自概率是多少?共占多少?杂合子有几种?概率是多少?

(三)质疑再探

F2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中的“9” 有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第一个“3”有_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第二个“3”有__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巩固训练

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基因型共有()A.9种B.4种C.5种D.3种

2.黄色(A)与绿色(a),圆形(B)与皱形(b)是两对自由组合的遗传因子,纯合的黄色皱形与绿色圆形个体杂交,子二代中的重组性状是()

A.只有黄圆B.只有绿圆C.黄圆和绿皱D.黄皱和绿圆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五.课后巩固练习:

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A.2种B.4种C.6种D.8种

2.下列关于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B.F2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

C.F2出现4种遗传因子组成

D.F2出现4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9﹕3﹕3﹕1

3.要使杂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进行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而且比例为3﹕1,那么,与之杂交的豌豆基因型应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4、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子代基因型有()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5、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具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

1自交得到F

2

F

2

个体中双隐性性的个体数是()

A.1/16 B.3/16 C.4/16 D.6/16 6.番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

×aabb ,在2400株F

2

中新类型占()

A.1500 B.900 C.300 D.150

7、一杂交后代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3:3:1:1,这种杂交组合为()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8、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杂交,其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亲本的基因型为()

A. 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9、白色盘状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

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

2

杂合白色球

状南瓜有4000株,问纯合黄色盘状南瓜有

A.4000株 B.3000株 C.2000株 D.1000株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4.docx

阅读课本6-9页,完成下列内容: 一、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 1.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1)主要观点: (2)意义: 2.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讨论题3:达尔文建立自然选择学说依赖于哪些事实? 3.木村资生的进化理论 讨论题4:屮性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相互补充的,只是在研究层次上存在差异,你 能说出是什么吗? 二、科学思维 1.观察 (1)概念:科学观察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紧密结合的考察研究方法° (2)特点:通常需要借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必须。 2.推理 (1)概念: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 ___________ ,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者说是做出推论。 (2)特点:推论完全正确,只是对现象的多种可能解释屮的一种。 3.分类:把某些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逻辑方法称为分类。 4.建立模型 讨论题5:常见的模型有哪些种类?

5.交流 【知识拓展】 1.杂交一般指两个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生物体之间的交配。所谓自交,是指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的雌 雄交配或同一纯系内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2?正交与反交:若甲(0)X乙(早)为正交,则甲(2)X乙($)为反交。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27-30页,完成下列内容: 一、几个重要的遗传学概念以及杂交实验过程中各种符号的含义 1.父本早:母本P:亲本F,:子一代F2:子二代X:杂交0:自交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R川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N屮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3.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刈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4.纯合子: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5.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者: 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豌豆是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 2、理解对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测交 3、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解释自由组合现象;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复习巩固】 基因的分离定律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第35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孟德尔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之后,他又对两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孟德尔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发现F1全部是。F1自交,F2中除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之外,还出现了和的重组性状。孟德尔运用统计学进行统计,发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数目分别是315、101、108、32,其数目比接近。 (2)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回答: A 黄色和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绿色是 B 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隐性性状是 (3)思考:F2中四种类型豌豆的性状分离比9:3:3:1与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3:1有关系吗?是否矛盾呢? 2、仔细阅读课本37页内容,理解孟德尔对以上实验结果是如何解释的? (1)由基因分离定律可知:生物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基因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如果我们用Y表示控制黄色的基因,y表示控制绿色的基因;R表示控制圆粒的基因,r表示控制皱粒的基因。那 么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是;绿色皱粒(♀)的基因型是,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是,F1的基因型是,F1的表现型是;若黄色圆粒为♀,绿色皱粒为♂,则F1的基因型是,F1的表现型是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独立遗传,即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也是遗传。他还认为控制不同性 状的基因之间可以。所以F1能产生、、、和四种类型的配子,并 且比例是。 (3)F1自交四种雌配子和四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可以形成种组合,请完成下表。 YR Yr yR yr YR Yr yR ry 通过上面表格可以看出F2的基因型有种,表现型有,相应的比例为:::。 3、孟德尔运用实验对他的假设进行了验证,你能写出该实验的遗传图解吗?

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一、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导学] 1.人类研究力与运动间关系的历史过程。要知道伽利略的成功在于把“明明白白的实验事实和清清楚楚的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物理学从此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2.力与运动的关系。(1)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2)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这个实验的事实依据是运动物体撤去推力后没有立即停止运动,而是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停止的,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抓住这些事实依据的本质属性,并作出合理化的推理,这就是伽利略的高明之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思维方法。 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 揭示物体的这一本质属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贡献之一。 6.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任何物理规律都有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范例精析] 例1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 C.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乒乓球惯性较小的缘故 D.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其惯性越小,受到的外力越小,惯性越大 解析:物体的惯性仅由其质量决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它是否受力及运动情况均无关.此题正确答案为C.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其质量小惯性小的缘故. 拓展:①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 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力,使他随与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有由于时间很短,不明显而已 D.从人跳起后仍落到回车上原处,这是由于人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本题提示:人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原因是人有惯性,所以正确答案是D。

高中生物 3.1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3.1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苏教版必 修2 C 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 (注:AA=aa)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Tt,表现型是抗锈病。(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抗锈病和不抗锈病,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TT或Tt。其中基因型为 Tt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判断遗传病显隐性的常规方法: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性状。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100%或1/2。 【典型例题】 例

1、若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下图中能表示自交代数与纯合子所占比例关系的是例 2、(11)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例 3、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例 4、下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对于该病而言,有关该家系成员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I2是杂合体 C、I4是杂合体的概率是1/3 例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三章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Word版含答案

丄第二节基囲的分富定律 学习目标:1.遗传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 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内容 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6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7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设计1 —自主轨一城、理清眾节主干扣识 I 设计2 —尝试徴一做,岌现预习中的薄弱环节 [教材梳理] 一、遗传、变异与性状 1. 遗传: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2.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3?性状: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相关概念及符号: ①显性性状:R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②隐性性状:F i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③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岀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④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 符号P F1X? 2£ 自主学习植肆主干屛"umi "uHMu护口

2? (1) 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2) 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 F i 体细胞内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3) F i 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 (4) F i 自交时,不同类型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5) 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⑹遗传图解: F (亲代} 紫花X 白花 (AA) (讪 I I A _a 紫花X 紫花 3.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中,1号罐中小球代表 2种雌配子,2号罐中小球代表2种雄配子,红球代表 基因A ,绿球代表基因a 。 4. 分离假设的验证 (1) 方法:测交,即让 F i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 测交实验图解: 配子 Fi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 3 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 F2 的分离比例。 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能画出其遗传图解。 2、重点难点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画出其遗传图解。 3、课前预习,导读自学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试验的?F1 的表现型是什么?证明两对相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是隐形性状。 2、F2 代的表现型有哪几种?出现了哪些新类型?各亲本类型和新类型的比值是多少?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遵循。F2 比例均为 。 (二)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①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 R、r 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 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和,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和。 ②杂交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表现型是。 ③当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4 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种,性状表现为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三)巩固训练 1.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 与b B.Y 与y C.E 与E D.f 与f 2.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 A.YyRr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3.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A.只有黄色圆粒B.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种 C.有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两种D.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种 4、豌豆的纯合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杂交,F2 中黄色皱粒有360 株,那么绿色皱粒约有() A.360 株 B.120 株 C.90 株 D.40 株

基因分离定律学案(学生版)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命题热点预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1.考查内容:主要考查遗传杂交实验的方法、遗传概念的辨析、性状显隐性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定、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等。 2.考查方式:以遗传实验、遗传现象及遗传图解的方式单独考查,或者与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综合考查。 3.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涉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 知识点1:几组核心概念的理解(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1、交配类:杂交(×)、自交(○×)、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 (验证杂(纯)合子、测定基因型)P:亲本、♀:母本、♂:父本、F 1:子一代、F 2:子二代 2、性状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 4、个体类: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如DD 、dd 、AABB 、AAbb )、杂合子(如Dd 、AaBB 、AaBb ) 注意: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不管有多少对纯合都是杂合子。 知识点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假说-演绎法)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提醒 ①孟德 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时代“基因”这一名词还未提出来,孟德尔用“遗传因子”表示。(基因是在1909年由约翰逊提出)②F 1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D 和d,D 和d 的比例为 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生物雄配子的数量一般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人工异花传粉(两性花)的一般步骤:去雄(即去除母本的雄蕊,豌豆在花蕾期进行)→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受粉→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注: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单性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不用去雄。 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复等位基 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 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 血型的I A 、I B 、i 三个基因)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必考专题二 遗传规律 第6讲 分离定律学案

第6讲分离定律 [考试要求]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b/b)。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验证(b/b)。3.分离定律的实质(b/b)。4.显性的相对性(a/a)。 5.分离定律的应用(c/c)。 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c/c)。 7.杂交实验的设计(/c)。 1.(2018·浙江4月选考)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I A与I B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 答案 C 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解析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应在花蕾期花粉尚未成熟时去雄,A错误;完成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错误;F1自交,其F2中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出现白花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错误;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 答案 D 3.(2015·10月浙江选考卷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解析杂合豌豆表现为紫花,说明豌豆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杂合紫花豌豆的基因型设为Aa,则白花豌豆的基因型为aa,Aa×aa→1Aa∶1aa,故子代表现型为1紫花∶1白花。 答案 C 1.正误判断 (1)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开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2)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子代均表现红眼。(×) (3)杂合紫花豌豆测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4)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必要条件。(×) (5)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和比例。(×) (6)“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2.填充表格 解决分离定律问题的6把钥匙(A基因对a基因完全显性) 亲本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 AA ①② 全部表现显性 ③④ ⑤⑥显性∶隐性=3∶1 ⑦⑧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部表现隐性 提示①AA×Aa②AA∶Aa=1∶1③AA×aa

高中生物 第6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6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全套导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必须回顾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及有关概念,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试验时,需要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答案:C 2、对下列遗传术语的理解,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 B、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 D、测交可用来测定杂种的基因型答案:C 3、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能在后代中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亲本组合是 A、纯合白花纯合红花 B、纯合红花纯合红花

C、纯合白花杂合红花 D、纯合红花杂合红花答案:D 4、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 A、雄性黑马是杂合子 B、雄性黑马是隐性性状 C、枣红马是显性性状 D、枣红马是隐性性状答案:AD 5、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产生后代的表现型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无法判断答案:C 6、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针对___________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而总结出来的,是指在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它们分别位于___________上,具有 __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时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去, ___________遗传给后代。答案:一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独立地随配子

初中物理8.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NO1: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 难点)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 学想象能力. 3.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重点、 难点) 4.运用惯性概念,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重点、难点) 【预习生成】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4页并看图12.5-1。 ①讨论交流: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 ②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对身边所发生现象的观察。类似的例子请再举几 个? (2)“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这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你提一个相关的问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 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新知探究】 (1)阅读课文第45页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6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苏教版

第6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Ⅲ) 学习目标 1.掌握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及其概率计算。2.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基础知识| 一、解决基因的分离定律问题的重要工具 1.“六把钥匙” 亲本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①AA×AA AA 全为显性 ②AA×Aa AA∶Aa=1∶1全为显性 ③AA×aa Aa 全为显性 ④Aa×Aa AA∶Aa∶aa=1∶2∶1显性∶隐性=3∶1_ ⑤Aa×aa Aa∶aa=1∶1显性∶隐性=1∶1 ⑥aa×aa aa 全为隐性 2. (1)乘法定理当两个事件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那么这两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时概率的乘积。 (2)加法定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1.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设计育种过程。 2.在医学实践中,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推断。 |自查自纠| (1)若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子,则子代均表现显性性状( ) (2)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亲本一定均含有隐性基因( ) (3)杂合紫花豌豆自交,所得的紫花后代中杂合子占二分之一( ) (4)杂合子(Aa)连续自交,子代中纯合子概率逐渐增大( ) (5)人类多指患者的基因型不确定,而先天性聋哑的基因型确定( ) 答案(1)√(2)√(3)×(4)√(5)√

|图解图说| ★如果患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则该病肯定是显性遗传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则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区分抗锈病小麦与易感锈病小麦? 提示:给小麦接种锈菌,观察小麦是否出现锈病。 探究点一相关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 【典例1】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分析回答: (1)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该男孩与一个父亲是单眼皮的双眼皮女孩结婚,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__________。 ◆解法展示 首先需确定显隐性:据“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推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然后逐小题解答。 (1)单眼皮男孩的基因型是bb,其中一个基因来自父方,一个基因来自母方,所以双亲都含有b基因;又因为双亲均表现双眼皮,必然均含有B基因,所以双亲基因型均是Bb。 (2)单眼皮父亲的基因型是bb,其中一个b基因一定传给其女儿,又双眼皮女孩必含有B基因,所以女孩的基因型是Bb。男孩的基因型是bb,女孩的基因型是Bb,根据“bb×Bb→Bb、bb”推知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双眼皮或单眼皮。 答案(1)Bb Bb (2)双眼皮或单眼皮

基因分离定律 教案

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决办法] (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 [解决办法] 相对性状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3章 第2节 第1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目标导航】 1.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2.结合教材图解,概述孟德尔对假说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所示: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2)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配子。 (3)F1(YyRr)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四种,其比例为:YR∶Yr∶yR∶yr =1∶1∶1∶1。 (4)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些组合中,共有9种基因型,决定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5.孟德尔关于豌豆三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亲本类型: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亲本。 (2)F1的性状表现:都表现为显性性状。 (3)F2的性状表现:发生了性状分离,数量比是27∶9∶9∶9∶3∶3∶3∶1,即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27种。 6.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理论上的应用 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变异大多数可以用不同基因的不同组合来解释,如含2对杂合基因的个体,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可能有4(即22)种;含3对杂合基因的个体,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可能有8(即23)种;依此类推,含n对杂合基因的个体,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可能有2n种。 (2)实践上的应用 ①育种实践上的应用 杂交育种:在遗传学上,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在育种实践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经选择获得新品种。 ②医学实践上的应用 在医学实践中,可依据自由组合定律来分析家族系谱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并且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判断正误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指的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学时认识惯性、用惯性解释简单的现象。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2)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和两个方面。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3-5个象棋子塑料尺纸条硬币纸杯硬纸板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二、惯性 活动3: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并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初步认 识惯性 1.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立定跳远不如急行跳远跳的远 (2)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为什么很难立即停下来 2.观看老师演示图1和图2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了使实验1的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如何打击硬纸板 (2)在图2中,当小车碰到木块时,小车和车上的木块的 说明 从身边的简单现 象开始,让学 生大胆假设和 分析 在演示的同时注 意提醒学生注意 观察各部分运动 状态的变化

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填一填 填一填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或的性质。 2.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活动4:学生分组实验,利用自己带来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 来进一步认识惯性 1.利用自己带来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活动5:观察下面的图片,增强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并回答问题1.观察图3中的两幅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4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苏教版

第4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Ⅰ) 学习目标 1.概述孟德尔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2.阐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基础知识| 一、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1.实验材料——豌豆的特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差异明显的相对性状。 2.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亲本) 紫花×白花↓ F1(子一代) 紫花 ↓? F2(子二代) 紫花白花比例接近_3∶1(1)P具有相对性状 (2)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4)实验结果与正交、反交无关 1.理论解释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F1中显性遗传因子(A)对隐性遗传因子(a)具有显性作用,且彼此保持独立。 (3)F1(Aa)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花粉,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卵细胞。 (4)F1自花传粉时,不同类型的两性配子间结合的概率相等,从而F2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是AA∶Aa∶aa=1∶2∶1,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紫花:白花=3∶1。 2.遗传图解

雄配子 1/2A 1/2a 雌配子 1/2A 1/4AA紫花1/4Aa紫花 1/2a 1/4Aa紫花1/4aa白花 3. (1)模拟内容 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 1号罐、2号罐雌、雄生殖器官 罐中的彩球雌、雄配子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 小罐编号→分装彩球→抓取→记录→放回→重复→统计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彩球组合类型及数量比:AA∶Aa∶aa≈1∶2∶1。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3∶1。 |自查自纠| (1)豌豆一般都是纯种,原因是豌豆为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 (2)欲实现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杂交,只需将二者间行种植即可( ) (3)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只表现高茎性状,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 (4)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5)杂种F1(Aa)中紫花因子A对白花a因子表现完全显性作用,从而杂种F1只表现出A 所控制的性状( ) (6)为了使得每次抓取时两种小球被抓的概率相同,抓取过的小球要放回小桶( ) 答案(1)√(2)×(3)√(4)×(5)√(6)√ |图解图说|

(完整版)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1.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1.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 2.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2.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3.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3.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 相对性状,杂交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教师活动: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m,矮茎0.3m左右。 教师活动: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学生活动:是。具备相对性状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同一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种子的形状;不同类型——圆滑和皱缩。 师生交流:交待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 ——目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杂种第二代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图,对着图讲述试验过程,注意如下几个概念: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学案(1)》学案1.docx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高效导航】 1.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和验证的过程、结果及原理; (2)记住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试验F?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布和比例规律。 (3)会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育种和遗传病分析问题。 (4)掌握解题思路及方法。 2.学习重点: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知识迁移的能力。 (2)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中的概率计算、遗传育种、家族遗传病分析等遗传学问题。 3.学习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屮的应用 (3)用基因自由组合足律解决遗传学问题。 “看,,一知识经纬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 “导”一自主预习 笫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选用性状:①豌豆种子的颜色:___________ 与绿色。②豌豆种子的形状: ____________ 与皱粒。 (2)试验方法:_____________ o (3)过程与现彖 P 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 F1 ________ V

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4)实验分析 ①Fi全为黄色圆粒,说明_________ 对 ______ 为显性,________ 对______ 为显性。 ②卜、2中粒色分离比为:黄色:绿色二______ ,粒形的分离比为:圆粒:皱粒二____________ o 表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 ______________ O ③F2有四种性状表现,其中___________ 、绿色圆粒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的重新组合类 型,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 ①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②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纯种黄色圆粒为________________ ;纯种绿色皱粒为 _________________ o (2)几的遗传因子组成:亲代形成配子时,YYRR产生一种 ____________ 配子,yyir产生一种— —配子。亲代产生的两种配子结合后,产生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表现型)为 _____________ o (3)F:配子的产生 ①遗传因子的行为: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___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 以 ________ O ②配子的种类及比例:F]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YR : Yr : — : yr =—:— (4)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 ①受精吋,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 的。 ②F?有____ 种结合方式,________ 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基因型), __________ 种性状表现。 ③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YYRR : YYRr : YyRR : YyRr : YYrr : Yyrr : yyRR : yyRr : yyrr ④性状表现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实验方法:。 (2)理论预期①A (YyRr)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YR : Yr : yR : yr = 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隐性纯合子(yyrr)只产生一种配子 ___________________ 。

2021届教科版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学案: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有答案)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学习过程】 一、知识纲要导引 二、基础导学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自学教材“理想实验的魅力”部分)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运动。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1)理想实验过程 ①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 ③如果第二个斜面倾角减小,小球仍将到达原来的高度,但是运动的距离更长。 ④当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要到达原有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

(2)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其他物体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一定律(自学教材“牛顿第一定律”部分)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惯性。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不同质量的物体,惯性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物体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不同,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的质量(mass)。 2.质量: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三、思考判断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2)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4)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时惯性也大。() (5)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速度的改变。() 思考与讨论 从牛顿第一定律得知,物体都要保持它们原有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也可以说,它们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能力”,即都具有惯性。那么,怎样描述惯性的大小呢? 问题解答: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能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如小轿车比大货车启动时更容易提速;工厂的车床等一些机械,它们的质量很大,目的是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又如战斗机在投入战斗前,为了提高其灵活性而抛掉副油箱。所以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四、启迪思维,突破重点 主题一:理想斜面实验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