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后的护理观察发表时间:2015-09-16T09:55:39.4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郭思敏[导读]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 法洛四联症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病情比较复杂,在儿童发绀型心脏畸形中约占50~90%[1]。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摘要: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患儿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30例法洛四联症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30例患儿中,有4例患儿术后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其中2例出现灌注肺,2例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有1例患儿死亡,病死率为3.33%。
结论:对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后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并发症;护理法洛四联症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病情比较复杂,在儿童发绀型心脏畸形中约占50~90%[1]。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法洛四联症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已获临床认可,但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度过术后危险期,术后应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2]。
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30例法洛四联症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护理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30例法洛四联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具有法洛四联症的相关临床症状,且均经CT、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3]。
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4例。
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7±2.1岁。
合并冠状动脉畸形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护理欢迎来到,合并冠状动脉畸形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护理的护理学毕业论文在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时,合并冠状动脉畸形并不少见,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达5%~12%,畸形的冠状动脉虽不会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但会影响经典的右室流出道(RVOT)切口,增加手术难度,该类患者手术病死率可达6.6%~8.8%。
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们为18例合并冠状动脉畸形法洛四联症的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院自2004年10月到2010年12月,共治疗TOF患者576例,合并冠状动脉畸形18例,占3%(18/576),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0.5~29岁,平均(4.0±3.1)岁;体质量3.5~55.0kg,平均(12.0±4.1)kg,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活动受限,血红蛋白(15.2±24.1)g/L,平均19.4g/L,经皮血氧饱和度0.68~0.89,MCGoon指数1.2~1.8,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30~47/m2.室间隔缺损均为连接不良型,14~26mm;主动脉骑跨30%~85%;单纯漏斗部狭窄3例,漏斗部合并肺动脉狭窄4例,漏斗部合并肺动脉环狭窄6例,漏斗部合并肺动脉瓣、瓣环、主肺动脉或分支开口狭窄5例.除均合并冠状动脉畸形外,其它合并畸形主要有房间隔缺损4例、卵圆孔未闭1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永存左上腔1例、右位心1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TOF诊断,其中2例心导管造影检查,1例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畸形,其余患者术前未发现冠状动脉畸形。
全组均采取胸部正中切口,4∶1冷氧合血心脏停跳液间断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心外探查明确的合并冠状动脉畸形者,根据异常冠状动脉情况分别做如下手术:经右房和肺动脉切口疏通RVOT7例、改变右室缺口4例、主肺动脉移位法2例、双流出道法2例、游离牵开左前降支疏通加宽RVOT2例、1又1/2心室矫治术1例。
法洛氏四联症护理措施什么是法洛氏四联症?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其特征包括心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和主动脉骑跨。
这些异常结构导致了氧血流入体循环的不足,最终导致了氧合血流量的减少。
法洛氏四联症是婴幼儿和儿童中最常见的心脏缺陷之一。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和青紫。
早期的发现和适时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措施对于患有法洛氏四联症的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控制病情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护理措施:1. 监护生命体征法洛氏四联症是一种复杂的心脏病,因此患者需要经常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
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 保持通气道通畅由于肺动脉狭窄和心室间隔缺损的存在,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因此,保持患者的通气道通畅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持通气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积聚导致阻塞;•适时采取体位引流、物理治疗等方法,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除;•防止感染,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干燥;•根据医嘱给予氧气治疗,维持适当的氧合。
3. 提供适当饮食对于法洛氏四联症的患者,饮食调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和促进康复,还可以防止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以下原则提供适当的饮食:•遵循个体化、均衡的膳食原则;•调整饮食的体积和频率,以减轻心脏负担;•提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4. 监测液体平衡对法洛氏四联症患者而言,液体平衡的监测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通过以下方式来监测和维持患者的液体平衡:•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检查尿量,避免过量排尿;•根据患者的体征和病情,调整液体摄入量;•确保患者合理获得足够的水分,以防脱水。
5. 维持体温稳定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146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法络四联症一期手术根治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一期手术根治的146例婴幼儿法络四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
146例婴幼儿法络四联症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室缺大小,主动脉骑跨和肺动脉狭窄程度。
常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矫治手术。
术后常规监护>48 h,辅助呼吸10 h~3 d,出院时复查胸片、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
结果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死亡5例,灌注肺死亡3例,右心衰竭死亡1例,术后并发严重心律紊乱死亡1例,余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随访6~48个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达Ⅰ~Ⅱ级,生长发育良好。
结论一期根治术是治疗婴幼儿法络四联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婴幼儿;法络四联症;外科治疗随着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和围术期监护技术的进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正在向低龄、低体重发展,治疗效果也逐渐改善[1]。
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其手术年龄趋向于越来越小。
本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共为146例婴幼儿(≤3岁)施行一期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146例患儿中男104例,女42例。
年龄4个月~3周,平均年龄(2.25±0.85)岁,其中48 h,呼吸机辅助呼吸10 h~3 d,脱机后病情稳定出监护室,在出院时常规复查胸片、心电图及彩超等。
2 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转流65~293 min,平均转流(105.3±48.1)min;主动脉阻断30~150 min,平均阻断(70.2±19.8)min。
术后早期(30 d内)死亡10例,手术死亡率 6.8%。
导致死亡的原因: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5例,灌注肺3例,右心衰竭1例,术后并发严重心律紊乱死亡1例,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研究进展
金全金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3(010)018
【摘要】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以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和右室肥厚四种征象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先天性心血管复合畸形。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0%,在儿童紫绀型心脏畸形中则居首位,占50%-90%。
法洛
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经常出现各种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疗效,而且增加死亡率。
现将婴幼儿TOF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进展综
述如下。
【总页数】2页(P132-133)
【作者】金全金
【作者单位】133000延吉市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CCU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2.婴儿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
3.UPPP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4.法洛四联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5.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的护理体会目的分析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护理的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法乐氏四联症患儿200例,所有患儿在根治术后行专业护理。
结果术后,患儿并发心律失常5例,通过护理和对症治疗后,患儿逐渐好转;因治疗无效死亡2例,剩余患者经10~40天的恢复,痊愈出院。
结论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对患儿进行护理,可有效的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且效果显著。
标签: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护理法乐氏四联症是一种由四种畸形疾病并存的心脏病,四种畸形分别为右室肥厚、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主肺动脉狭窄。
在患儿患病早期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术对其进行干预,可有效的阻断该疾病的发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但是,由于患者处于低龄,体重偏低,其心肌发育还未完善,且患儿手术创伤的恢复能力和耐受体外循环能力偏低。
因此,对患儿术后早期护理和监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法乐氏四联症患儿200例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法乐氏四联症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0~43个月,平均年龄(32.4±1.2)月。
200例患儿均在耐受体外循环能力和身体情况良好状的态下,进行心脏畸形根治术。
术后对患儿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吸氧10h,同时在监护室内停留1~3天。
1.2 方法1.2.1 术后循环系统护理①术后,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运用动态心电图观察患儿的心律和心率变化。
观察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患儿是否出现异位或窦性心律,同时应常备抗心率药物(利多卡因和胺碘酮)。
严格监视使用临时起博机的患儿,护理人员应随时检查起博机的导线,以防止起博机导线脱落,并随时备好备用电池。
②术后,观察患儿心脏功能变化,必要时可采用强心药物进行治疗(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法洛氏四联症患儿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08-07T15:10:05.7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何洁朱双萍[导读] 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一组复合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2)【关键词】法洛氏四联症术后并发症护理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一组复合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
病理改变包括:肺动脉狭窄(包括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四部分。
是小儿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其发病率在0. 2%左右,占先心病的12% -14%,若不及时行手术治疗,约25%的患儿死于1岁以内,由于缺氧发作或者持续低氧血症,大约70%的患儿需要在1岁以内手术[1]。
本文主要分析法洛氏四联症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患儿,男,11M19D,因发现先天性心脏病1年余入院,门诊拟“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房间隔缺损”,2015.1.26收治入院。
2.4行TOF根治术+ASD修补术,继发孔ASD1.5cm,VSD主瓣下型,直径约1.4cm,主动脉骑跨50%,术后转入外科监护室,当时患儿:T:36℃,P:128次/分,R:26次/分,BP:99/68mmHg,CVP:14mmHg,SPO2: 99%,予呼吸机应用,心肺监护,2.6 撤离呼吸机,改面罩吸氧。
2.13改鼻导管吸氧,2.16患儿反应好,生命体征平稳,转心脏外科继续治疗。
2.19患儿因尿量少,利尿效果不佳,血气示血钾7.6mmol/L,体检提示患儿腹胀明显,肝脏大,肋下5cm,再次转入外科监护室治疗,转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尿道狭窄,心功能不全,胸腺缺如。
予经鼻无创辅助通气CPAP应用,SPO2监测正常。
心超示心包积液,予心包穿刺,抽出5ml黄色液体,过程顺利。
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 r 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49-01
【摘要】目的:回顾总结tof在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注意术前多饮水,适度吸氧,预防脑缺氧发作,术后严密监测心肺功能,维持容量平衡,防止低心排,强调尽早拔出气管插管,预防喉头水肿和肺部并发症。
结果:36例tof患儿均痊愈出院。
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法洛氏四联症围术期临床护理
法洛氏四联症(tof)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先天性紫绀性心脏畸形,主要病变是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vsd和右心室肥厚,其发病率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1]。
手术是治愈本病的唯一手段,由于此类患者年龄小,和并畸形多,术前心功能差,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相对较长,纠治术后大血管病理生理改变较明显,术后极易发生心、肺、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
因此。
采用适合婴幼儿tof自身特点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的关键[2]。
近年来由于人工心肺机设备及技术改进、麻醉、外科技术日臻成熟,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提高,tof的疗效大大提高,术后早期死亡率下降至3%左右。
现将36例
tof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个月至15岁,体重5
㎏~15㎏.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紫绀,喜蹲踞,活动耐力差,生长发育滞后,末梢spo2为55%~93%,hb80~210g/l。
胸片示:心脏呈靴型,肺血少。
术前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并根据其数据计算mc goon指数,所有患儿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
其中单纯tof20例,合并pda 6例,vsd 7例,术后发生低心排3例。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预防脑缺氧发作由于tof患儿血红蛋白增多,血液粘稠度大,血液过于浓缩,易诱发脑缺氧发作,故术前应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少食多餐,或术前静脉补液。
遵医嘱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每日吸氧2~3次,每次15~30min,以改善缺氧症状。
同时应限制患儿活动过量,医护人员做各项处置时应防止患儿过度紧张,发生疼痛与哭闹。
因上速情绪改变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室流出道肥厚的肌肉过度收缩,使缺氧加重,诱发脑缺氧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青紫加重,失去
知觉,重者可猝死。
2.1.2 训练指导: 指导患儿练习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如让患儿深呼吸,然后屏气2~3s,借助腹肌用力咳嗽,有利于患儿术后
有效咳嗽,防止术后肺炎、肺不张的发生[3]。
2.1.3 术前访视因心脏手术创伤大,风险性也大,家长存在较大的恐惧心理,患儿也随年龄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紧张,护
士应术前访视,与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与他们沟通。
告知他们手术后即可见的明显效果,并简单讲解手术方法和术后护
理情况,手术成功率高,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2.2 术后护理
2.2.1 循环功能监护术后由于血液循环动力学的重新调整,除了常规的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血压、脉搏、spo2外,重点观测左心房与肺动脉压,了解心脏前后负荷情况及是否存在残余分流与梗阻[4],并作为应用药物与输液的重要指标,对监测低心排亦有重要意义。
本组有3例发生低心排、为低血压、脉速、尿少、四肢湿冷、肝大,我们应用了增强心肌收缩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微量泵静脉注射,根据血压变化不断调整药物浓度,记24h 尿量,尿量在1ml∕㎏h以上时,补足血容量后,可使用利尿剂,同时注意保暖,术后有3例患儿心率偏慢、血压亦低,我们采用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与阿托品,有的应用大剂量莨菪碱类药物治疗,取得良效[5]。
2.2.2 加强呼吸功能的监护 tof术后,肺血流量增多,肺动脉压升高,气道分泌物亦增多,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功能的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显得十分重要。
轻症患儿,血压平稳后,给予定时翻身排背,做肺部物理治疗。
给予雾化吸入,同时鼓励患儿自主咳嗽,自行排出分泌物。
根据病情定时做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呼吸功能。
对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则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值随时合理调节呼吸机各参数,维持氧分压在12kpa,
spo295%以上,应用peep时,压力从2~4㎝h2o开始,压力过高可引起右室舒张末压力升高,室间隔向左偏移,左室舒张末容量及每搏量减少。
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只要血流动力学稳定,患儿自主呼吸回复,即改为辅助呼吸,无异常后可拔管,可防止患儿喉头水肿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对2日内不能拔气管插管者,应保证能量供应,可给予静脉营养。
本组有6例患儿由于痰液粘稠,又因创口疼痛不敢做有效咳嗽,发生了肺炎,经积极治疗与护理痊愈。
2.2.3 维持容量平衡严密地心电监测,观察周围循环情况,术后早期补充血容量,以补充胶体溶液为主,维持cvp在8~10 ㎜hg,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和短时间内的快速补液,补液量不应超过2~4 ml∕㎏h,维持血钾
3.5~
4.5mmol∕l,要保证足够的静脉通路。
判定容量是否平衡取决与尿量,一般保持尿量2ml∕㎏h即可。
如心率快、cvp下降、尿少,血压低,末梢循环差则考虑容量不足,可给予5%的白蛋白或血浆或代血浆。
2.2.4 观察引流液的量和质 tof患儿慢性缺氧,侧枝循环丰富,红细胞脆性大,比容高,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差及术中转流对细胞的破坏,术后出血较非青紫型心脏病者多,故术后应密切观察,注意单位时间内胸腔引流管引流液的量和质,并保持引流管通畅,经常挤压,防止心包填塞[6]。
大多数病人2~3d当胸
液减少时,即可拔管。
3 健康教育
告知家长耐心细致的照顾患儿,交代患儿活动范围、活动量、活动方法,保证足够的休息,避免激烈活动,如跑步、跳高、游泳等,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合理的营养,饮食以高营养易消化为主,适当限制盐的摄入量,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教会家长严格按医嘱为患儿服用强心利尿药,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尿量、脉搏、体温、皮肤颜色有无改变等,出院后及时复诊,并告知复诊时间以及所带资料。
术后1年内,睡眠时尽量
平卧,不易长期侧卧,以免胸骨畸形愈合。
4 小结
法洛氏四联症(tof)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近年由于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的提高,本病疗效大大提高,术后早期死亡率下降至3%以下。
做好围术期护理,护士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沟通技巧、默契的术中配合、有效的术后观察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和患儿平稳渡过围术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郭家强,吴清玉。
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3:410-411.
[2]李庆印。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术后呼吸道管理的方法探讨
[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76-77。
[3]张淑敏。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胸外科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39(4):3056。
[4]刘锦芬,朱宏斌,朱洁明。
连续115例小儿法洛四联症
外科治疗无死亡经验[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5):263-265。
[5]莫绪明,钱龙宝,张儒航,等。
小儿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1):43.
[6]唐荣阔。
心血管病护理手册[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17-119.
作者单位:276001 山东省临沂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