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广告语言在语体风格上的偏离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经济广告语对汉语语义“歪曲”现象的分析广告不仅仅是经济进步的产物,也是展现文化的新型方式,因为广告语在修辞与词汇等方面独具特色与魅力,所以广告语一方面丰富与创新了汉语语义,另一方面使汉语语义出现“歪曲”现象,这样的情况对社会风气产生着不良影响。
本文分析了经济广告语对汉语语义的“歪曲”,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经济广告语;汉语语义;“歪曲”现象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物质文明得以发展,这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得以提高,进而出现了大量的经济广告,而经济广告语的新颖性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消费人员的焦点,但是却导致汉语语义出现“歪曲”现象,因此,加强经济广告语对汉语语义“歪曲”现象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广告的基本理解广告主要指的是广而告之,广告语属于广告架构的主要构成环节,一方面被社会文化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对社会文化起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汉字属于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经济广告语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不只是与广告市场未来的实际发展紧密关联,也与我国文化遗产的全面传承密切联系。
二、经济广告语对汉语言的丰富创新汉字主要具备写意与象形等特征,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活动越来越激烈,这使企业商战已经迈入了“智”战阶段,而广告竞争也变成了广告创意方面的竞争活动。
也是汉字与汉语言的具体特点,广告策划人员全面运用汉语的优势性条件,将其改头换面之后用作广告语,期望以此為消费人员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形成更好的广告成效。
(一)比喻在语言修辞方面,比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指的是对象与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使用事物比拟此对象。
这样的经济广告语更加形象且生动,比如,“XX牛仔裤,如同第二层皮肤”。
这样的经济广告语主要使用了明喻手段,把牛仔裤当做是人们的皮肤,展现了牛仔裤的亲肤性与舒适性,此广告语的文字十分简洁,并且更加形象与生动。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虽然都是为了促销和传达信息,但在表达方式、语气、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两个方面论述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一、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1. 中文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中文商业广告用语以简洁、直白、凝练为特点,追求口语化和感性化,多使用中文的修辞格和说理方式。
如:“全场半价”、“买一送一”、“低价急售”等。
中文商业广告用语也注重巧妙的搭配和韵律的处理,采用平仄对仗的手法来增加语言的效果。
2. 英文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英文商业广告用语以简明、明快和直接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强调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简练。
英文广告使用的短语和词汇通常都是简单明了的表达。
如:“on sale”、“buy now”、“discount”等。
英文商业广告还善于使用对比、修饰等手法,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卖点的突出。
二、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文化差异1. 文化内涵不同中文商业广告用语注重情感的渲染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引用较多。
如在对待家庭、孝顺、友谊等方面会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而英文商业广告用语则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优点和实用性。
2. 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中文商业广告用语偏爱修辞、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其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和感性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英文商业广告则更加简练、直观,强调信息的传达和产品的实用性。
3. 语气和文化差异中文商业广告用语在语气上更加委婉、礼貌,并常使用带有婉转语调的句子。
而英文商业广告则更加直接、干练,并有时使用一些俚语和幽默语言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除了以上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还存在其他一些差异。
中文商业广告着重强调产品的性价比和使用效果,重视人际关系和亲近感;而英文商业广告则善于利用数据和事实来证明产品的品质和竞争优势,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性。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浅析汉语商业广告语中的语用现象篇一: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摘要:汉语歧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汉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类型、影响和消除办法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浅析. 关键字: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什么是歧义?一言以蔽之,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如: 1、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中“开刀的”既可指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指“被做手术的患者”。
同一个句子出现不止一种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浅析的现象――歧义。
而我今天将从歧义的分类、影响和消除的办法这三方面对汉语中歧义现象进行论述一、歧义的种类歧义在划分种类时可以有多种依据,这里我将歧义划分为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两大类。
(一). 句法结构造成的歧义1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汉语语法中结构关系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
一个歧义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如:2、学生家长都来了3、他想起来了。
例五,是谁来了?句中的“学生家长”,到底是联合结构“学生和家长”,还是偏正结构“学生的家长”呢?而例六,是他要起床了,还是他想起了什么事?我们是该理解为述宾还是述补?(2)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
4、新工人宿舍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人宿舍是新建的?还是理解为这宿舍是新进来的工人住的?5、其他国家大事与例四类似,这个例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它一方面可以认为是本国其他的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外国的国家大事。
(3)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6反对哥哥袒护妹妹反对哥哥袒护妹妹7告别山区的青年告别山区的青年(二). 语义造成的歧义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8 “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再看:9、这个人谁也没问过。
是大家谁也没有问过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没有问过其他人?这种歧义就是由于施事与受事同形造成的(2)语义指向不明造成的歧义。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反映了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对于广告用语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商业广告中,语言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广告的有效性和传达的效果。
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在广告中的表达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上。
中文广告注重描述性和说服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想象力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中国的广告语经常使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典故和成语来进行表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而英文广告则更加直接和简洁,注重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强调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
英文广告语常常采用简短的句子和清晰的表达方式,以便快速、直接地传达所需要的信息和观点。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还体现在文化内涵上。
中文广告注重情感和人情味,强调亲和力和人情味。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经常出现在广告语中,以此来影响受众的情感和态度。
相比之下,英文广告则更加注重商业化和实用性,强调个人利益和产品的实际效益。
英文广告语通常会突出产品的性能和价值,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兴趣。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还体现在文化符号和象征上。
中文广告常常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象征,如龙、凤、红色等,以此来凸显产品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
而英文广告则更加注重全球化和国际化,强调产品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特点。
英文广告语通常会运用国际通用的符号和象征,以此来表达产品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形象。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上。
中文广告注重情感共鸣和人情味,注重产品的情感渲染和人际关系;而英文广告则更加注重商业化和实用性,强调产品的实际效益和国际形象。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也为商业广告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提出了挑战和机遇。
在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时,需要充分了解受众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灵活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符号,以此来有效地传达广告信息和实现传播效果。
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几乎无时无刻不会在我们的视线中出现,促进了产品的推销和经济的繁荣。
但是,近年来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广告语言的文字不规范现象也愈发突出,这对于消费者的选择和认知都存在着不小的影响。
本文对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结果在调查中,我们主要选取了商场、超市、网购等多个渠道的广告文案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法错误在广告文案中,语法错误现象比较普遍,例如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
这些错误不仅会影响整体外观,也会让人对广告的真实性和专业性产生怀疑。
例如,一家超市的食品推销广告中出现了“厂家直供,质量优异”的文字,但却将“优异”错写成了“优良”,这样的错误既影响了广告的形象,也令人对推销的食品质量产生了疑虑。
二、虚假宣传在一些广告中,虚假宣传现象也非常普遍,通常是夸大产品的功效、遮盖产品的缺陷或者误导消费者等。
这些做法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并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例如,一些美容产品广告中常常喊出“祛斑、美白、消除黑眼圈”等诱人的口号,但实际效果却难以达到,这就存在着虚假宣传之嫌。
三、口号套话在一些广告中,经常出现口号式的套话语言,形式相似、内容雷同,给人留下印象深度不足的感觉。
这样的广告语言容易被人忽略,达不到推销的效果。
例如,“鲜美可口、健康营养”这样的套话,在各类食品广告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已经让人对这些语言产生了审美疲劳的感觉。
影响分析广告语言文字错误现象的存在,不仅给企业的宣传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广告语言文字错误、虚假宣传、口号套话等现象会让消费者对广告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
其次,这些错误现象还会让一些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感,降低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最后,这些现象还有可能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现代广告在汉语语言世界中的偏离语言世界是相对于文化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而言的,指语言内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等。
汉语广告语言必须与汉语语言世界相适应,现代广告在语言世界中的偏离,表现在对语音的偏离、对传统词义的偏离及对句式结构的偏离。
标签:广告语言偏离语音语法结构一、引言“零度”和“偏离”是比利时列日学派和法国新修辞学派修辞学中最核心的概念。
这两个学派提出零度和偏离理论,最初是用来解释文学作品的风格。
著名修辞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王希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他说:“如果零度是用来描写正常的、规范的、中性的话语状态,那么偏离则是用来描写对零度的违反状态。
”[1]事实上,纯粹的零度是不存在的,一切言语都是对规则的偏离。
偏离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凡是能使信息增值、提高表达效果的,属于正偏离;反之,一切使信息损耗、削弱了表达效果的就是负偏离。
[2]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一理论,王先生又进一步提出了四个世界理论。
他指出,正负偏离在语言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里以零度为坐标相互对称地存在着。
这里所说的语言世界指的是语言本身,即修辞学所讲的小语境,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等多方面。
语言世界的零度指的是被全社会所公认的客观存在的、正常的、规范的语言和语用规则,语言世界的正偏离是指那种取得极好的修辞效果的,有巨大艺术魅力的语言偏离,而那种不正确的、不规范的、损害了表达效果,没有实际活动的必要性作支柱的修辞状态便是对语言世界的负偏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通过声音、色彩、图案、音乐等多种方式表达诉求,以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
但是,不论采用何种形式,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林月腾在《广告语言》里所说:“广告语言是广告的魂,没有广告语言,广告不能成为广告。
”[3]语言是广告的重要内容。
一些创意新奇、效果良好的广告,都有着异彩纷呈的语言世界。
本文运用零度偏离理论来分析现代广告在语言世界中的正负偏离情况。
广告语中偏离常规语言现象一、词汇偏离常规的语言现象1.词语误用一般来说,准确、简洁、鲜明、生动,是撰写现代广告、锤炼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传媒广告从业人员素质高低的主要指标④。
广告语言必须简洁,它不像其他文字作品可以尽情地挥洒。
言简意赅的广告语言,能变成流行语,被牢牢记住。
广告语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词语的误用,这是因为有的商家不太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才造成这样的失误。
如:(1)清仓衬衫,廉价出售,欲购从速,以免向隅。
(某广告商场广告语)(2)某某牌洗衣机披风雪,沐春雨,不孚众望。
(某洗衣机广告语)例(1)中“向隅”一词的使用有误。
这是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人皆不乐矣。
”“向”在这里的意思“对着,而“隅”是墙角的意思,“向隅而泣”的用现在的意思翻译是“对着墙角哭泣”。
后来用来也形容因无人理睬而孤独哀伤的样子。
而这则广告把“向隅”同“以免”搭配一起用在这样的语境中,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估计广告商是想表达“因没抓紧时间买到廉价的商品而只能呆在墙角边站着的意思”,取其前两个字“望文生义”而错用了这个典故。
其后可用“以免错失良机”来更替。
例(2)首先我们看前面的描述的“披风雪,沐春雨”我们暂且理解为广告商估计是想表达洗衣机的代替手洗的便利,使用这款洗衣机所表现出来的快乐之感和实用的效果,但后面是个成语“不孚众望”,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孚”,信服。
该成语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既然不符合大众的期望,那么这个洗衣机肯定就不会受到欢迎,而广告商想表达的意思是因为好用,而不会让大家失望的“不负众望”,这个“负”是“辜负”的意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才是正确的用法。
2.词语乱用最高级修饰语广告作为商家打响品牌的一个渠道,广告商家自然费劲脑力的需要在广告上下功夫。
但是在这个“广告满天飞”的现代社会里,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广告在众多相同产品的广告中脱颖而出呢?广告商想方设法地滥用谐音或者篡改成语,其中也不乏滥用词语的最高级来宣传自己产品的现象。
汉语广告语言在语体风格上的偏离广告文案是商家和厂家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属于典型的应用文体,语言风格采用一般事务语体。
事实上,为了让广告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广告语言在语体类别上经常会互相通融、互相变换,形成广告语言在语体风格上的偏离。
常见的有对文艺语体的偏离、对科技语体和新闻语体的偏离。
标签:广告语言语体风格偏离一、引言零度和偏离是比利时列日学派和法国新修辞学派修辞学中最核心的概念。
这两个学派提出的零度和偏离理论,起初是用来解释文学作品的风格。
著名修辞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王希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他说:“如果零度是用来描写正常的、规范的、中性的话语状态,那么偏离则是用来描写对零度的违反状态。
”[1]事实上,纯粹的零度是不存在的,一切言语都是对规则的偏离,偏离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凡是能使信息增值、提高表达效果的一切属于正偏离,反之,一切使信息损耗、削弱了表达效果的就是负偏离。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是一种特殊艺术,它通过声音、色彩、图案、音乐等多种方式表达诉求,以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
但是,不论采用何种形式,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林月腾在《广告语言》里所说:“广告语言是广告的魂,没有广告语言,广告不能成为广告。
”[3]语言是广告的重要内容。
一些创意新奇、效果奇特的广告,都有着异彩纷呈的语言世界。
笔者日前曾运用零度偏离理论分析过现代广告在语言世界中的正负偏离情况。
主要是从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角度,分析广告语言如何才能做到正确、规范,做到声韵美、形式美,从而实现广告语言在语言世界中的正偏离。
[4]本文将运用零度偏离理论,从语体学和文章学的出发,分析现代广告对汉语语言世界的偏离情况。
二、语体和语体风格在谈语体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文体,因为文体决定语体,使用什么样的语体,是由不同的文体决定的。
文体即文章的体裁和样式。
书面文章的体式,按照其功能可分为应用文体、科学文体、文学文体和政论文体四种类型。
语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语言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内容、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等)而形成的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表达方式。
《辞海》则将其简单地解释为语言的社会功能变体。
著名学者王伯熙指出:“所谓语言风格,指的是人们在运用语言材料(语言要素)进行交际时,由于受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交际任务(即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制约,或由于受不同的交际者的秉性、素质的制约,而采用各不相同、独具特色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的系列。
”[5]由此可见,语体实际上是为适应不同文体需要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风格。
既然书面文章的体式,按照其功能可分为应用文体、科学文体、文学文体和政论文体四种类型,那么相应地就会产生四种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和政论语体,或者再进一步细分为法律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新闻语体、网络语体七种。
广告文案属于典型的应用文体,它主要的目的是加速流通、指导消费、促进竞争、丰富文化生活,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同时具有可信性、诱导性、简明性和艺术性。
按照上文说的文体和语体的对应关系,广告语言应该使用事务语体,风格上应该讲究简洁、朴实、庄严、准确,以程式化的书面语体为基本形态。
但事实上,优秀的广告制作者们,为了让广告出现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往往會在语体类别上互相通融、互相变换,这就形成了广告在语体风格上的偏离。
根据零度偏离理论,如果说广告的所呈现的语体风格零度是指那些正确的、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的话,那么,那些由于巧妙地变换语体风格,使信息增值,取得极好的表达效果的广告语体,就是对语言世界的正偏离;而那些不正确、不规范的,或者是损害表达效果的语体风格则是对语言世界的负偏离。
三、广告文案对语体风格的偏离(一)对文艺语体的偏离文艺语体是创作文艺作品所用的语言形式。
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形象地再现生活。
其特征是描绘性的。
语言的准确性是它的基础,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是它的基本要求,语言的艺术化是它追求的目标。
[6]这种语体,在语言的声音、意义和结构各方面都努力追求艺术化,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
准确、鲜明、生动是文艺语体要达到的效果。
大多数人认为,广告是一种应用文体,广告写作是一种应用写作,谈不上艺术技巧和形象塑造。
一般情况下,这种说法并没有错。
但是,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过去,各个商家在广告制作上费尽心机,只想更多地吸引眼球,赢得不同消费者地关注。
因此,作为市场宣传媒介的广告,不可能单纯的拘泥于应用文体,而应该成为一种宣传商品的艺术精品了,因而,文艺语体就自然被广泛地应用到作为应用文体的广告语言中。
试看下面这两则来自万科楼盘蔚蓝海岸的广告:(1)分享蓝钻空间艺术/在阳光通过的地方,可以是书房,可以是咖啡屋…/阳光斜射过来,穿过树梢,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通过背光面的植物高矮搭配,光影变化更有层次/舒适、明朗的氛围,注定这里不只是景观的一角/更是驻足的场所,是邻里聊天、闲坐的极佳所在/坐在绿荫园林里,可以随便要上一杯咖啡或一壶香茶/捧一本好书,在咖啡书香里呆上一下午/蓝钻休闲式的空间/注入了“邻里中心”的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每一个空间,都让社区成员享受更多的阳光、景观/也能分享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人间温情和生活享受尽在其中/到蔚蓝海岸来,分享卓越生活。
(2)四艘马来古船被还原了,穿上完好的梢木甲板经过细细的打磨/铺在星河湾总长4千米的溪水上/走在这五十二座梢木桥上,桥板咚咚的声音一如数百年经历的回响/每到雨天,乌黑的梢木桥一下明亮起来,像镜子一样反射出世界/仿佛又恢复了他们在海上时叱咤风云的精神/园林中的树木从桥上现出倒影/通过木桥的人们也映现在桥上,洗却一身尘嚣/穿过树林间的小径,一路上有黄腊石、叠水为伴,见到梢木桥,也就到家了/星河湾的梢木桥,架设在每个单元大堂前的溪水上,是每天回家必经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全成品生活必需的过程。
十分明显,这两则文案采用的语体是典型的文艺语体中的散文体。
例(1)中的文案并没有直接描绘蔚蓝海岸的实际概况,而是将它提升至精神层面。
创作者描绘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一杯咖啡,一壶香茶,一本好书,是诗意生活的内容。
作者刻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去打造诗情画意的文字,这不免让置身于喧闹都市中的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契合,让他们在浮躁的繁华中去寻求高雅诗意的生活:摆脱一切繁琐的生活,停下来,给自己放个假。
例(2)中的文案更是文艺范十足,创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当然,它描写的重点不是星河湾的房子,而是运用铺陈的手法,从星河湾这个楼盘信息中找到最有价值的内容,去打造属于自己的营销世界。
整个广告文案以一座马来古船改造的梢木桥为突破口,又以其为中心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
在描写中,结合比喻、拟人等各类修辞手法。
梢木桥、桥下的溪水、踩在桥板上咚咚的声音、树木从桥上现出的倒影、穿过林间的小径,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而又古朴的优美画卷,这一切,都衬托了整个楼盘的高贵品质,因此,这样的广告用语,可以让人在对文字的美的享受中不自觉地产生对产品拥有的欲望。
文艺语体除了散文体之外,其他的如诗歌体、戏剧体在广告创意中也经常被使用,并且往往能收到極好的表达效果,根据王希杰的偏离理论,这种巧妙地变换语体风格,使信息增值,取得极好的表达效果的广告语体,就是对语言世界的正偏离。
(二)对科技语体的偏离科技语体是表述、记载、传递科学技术知识的语体。
这种语体使用范围很广,社会科学中的哲学、经济学、历史著作、教育学、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地理、数、理、化、农、林、医等,这些方面的学术著作、教科书、论文、报告等等,都要用这种语体。
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不同,它不是描绘性的,而是记叙性的,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
它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洁。
语言的艺术美,不是它追求的目标。
同其他语体相比较,它的显著特点是术语性,会大量地运用科技术语。
科技语体在广告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来介绍产品的生产原理、性能、特点和使用功效,使消费者从科学的角度上认识和了解产品,从而从理性上产生购买欲望。
如云南白药牙膏的广告文案:(3)去渍因子:植酸钠PEG-8(聚乙二醇-8),安全温和溶解牙渍——更多美白力,有助去除牙渍,减轻牙结石、牙菌斑的形成;清新因子:Mint(天然薄荷成分),帮助口腔保持清新口气——更多清新力,帮助减轻烟后残留产生的口腔异味,使口气持续清新;润口因子:Optaflow,促进口腔唾液分泌,缓解口腔干燥——更多滋润力,改善烟后干燥问题,增加口腔润湿感。
文艺语体在广告中的使用注重唤醒消费者的感性诉求,而科技语体更加注重的是唤起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所以它更多的是说明科学道理。
由于它不追求语言的艺术化和语言的生动性,所以在修辞方式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局限性,类似于双关、反语、粘连、婉曲等修辞方式是很少使用的。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科技语体在广告中的使用和在一般的科技文章中的使用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试看下面这则广告:(4)精选薏苡仁、细辛、乌梢蛇、地龙、牛膝、桂枝等11味地道纯中药组方,打开闭阻,引药入经,把风湿闭组赶出去!(曹清华牌薏辛除湿止痛胶囊)例(4)广告语和例(3)有些不同,它在使用科技语体的时候,注意了长短句式的变化,同时也灵活的运用了一些其它的修辞手段。
有学者认为科技语体可以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两者由于受众对象不同,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大不相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通俗科技语体是给不大熟悉这门科学的外行看的,所以尽量少使用术语、符号、公式之类,对术语尽量做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解说,并努力使句式灵活多变,较多地使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使语言风格向文艺语体靠拢。
广告语言的受众对象不是专业人员,而是广大消费者,在唤起人们的理性需求时,同时又能使人受到感性冲击,这才算最理想的效果。
所以广告在使用科技语体时,会使用带有一定文学性的科技语体。
按照王希杰的偏离理论,这也是变换语体风格,使信息增值,只要能取得好的表达效果,是对语言世界的正偏离。
(三)对新闻语体的偏离新闻语体指的是以客观、精确、简洁为特征,以传播新闻信息为目的的一种书面语体形式。
消息、通讯等报刊文章所用语体都是新闻语体,这种语体是以记叙为主要手段,及时报道社会上所发生事情。
但这种记叙与文艺作品的记叙又有不同,不需要采用文艺笔法去美化和感染人,只需要用平实的语言去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
广告创作中,为了凸显题旨,增加受众对广告的注意力,广告制作人员经常会学习和借鉴新闻界制作新闻的形式和方法,将新闻语体运用到广告创作中,实际上是为了创作新闻式的广告宣传作品。
这样的广告语言,可以有效地利用新闻文体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广告语言的表现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借助新闻在人民群众中极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提高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