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社区的公共设施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一、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在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教学设计中,了解并强调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定义与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指在公共场所或参与公共活动时,人们应遵循的规范和约定,这些规范和约定保障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在日常生活和公共场合中,学生们必须理解和遵守的规则都源自公共秩序的要求。
社会意义: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良好的公共秩序能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维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此外它也能提高社会效率,使人们的出行、交往更加顺畅。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开始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理解为何需要遵守这些规则,并在生活中积极实践。
实际案例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例如公共交通的排队上车、红绿灯规则保证了道路交通的安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随地吐痰等则是文明行为的体现。
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使学生明白公共秩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公共秩序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接下来我们会深入讲解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让学生们明确自己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维护并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
二、公共场所行为规范在进入公共场所时,我们常常会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是由公共场所的特性和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所共同营造的。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这些规范。
公共场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学校、公园、博物馆还是电影院等,都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场所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秩序,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遵守和维护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不仅保障了我们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公共场所行为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尊重他人权利,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礼貌,友善待人;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穿行等。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旧课程和新课程✧三代教育对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教育事记:义务教育的普及等(3)第三小组——家乡医疗事业的变化✧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建成✧网上预约挂号、农村医保普及、建成数字化120指挥中心……8、看谁知道的更多:除了上述了解到的三个方面以外,家乡还有哪些变化呢?9、形容一下:通过这些调查活动,我们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此,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家乡的发展呢?10、总结:家乡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这是看得见、体会得到的。
11、找一找:课本第94页12、小组合作:你的家乡在发展中是否也遇到了问题?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13、试一试:我为家乡建言献策(1)全班交流一下小组分享的“家乡发展建议”,看看大家的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
(2)请把一些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和相应的可行性意见收集起来,选派代表尝试给政府写写信,为家乡建言献策吧!知道家乡的发展市看得见,感受得到的。
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措施,学会向政府提建议。
课堂小结家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面对问题,不能回避。
我们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
总结提升第十二课 家乡的喜与忧1.家乡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这是看得见、体会得到的.2.家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不能(回避)。
3.学校开展“家乡发展建设"的调查活动,请你做出一份简单可行的调查方案。
方案1:以收集、观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生活服务设施方面的变化。
①方便人们休闲的设施建设(公园、广场、图书馆、体育馆等)②方便人们购物的商业设施建设(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
方案2:以采访家人的方式,了解家乡教育方面(可以改为其他方面,如城市建设方面,出行方式方面)发生的变化。
我们的公共生活–认识公共生活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公共生活的概念,并且了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他们将学会区分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并且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
说课内容一. 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指的是每个人在社会中为了共同利益而参与的活动。
公共生活不仅仅涉及政治和经济领域,也包括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
公共生活很重要,因为只有我们拥有良好的公共生活才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
二. 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公共生活涉及到每个人,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如果我们不参与公共生活,就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益处,我们的社区和国家也无法发展。
通过公共生活,人们可以更好地协调自己的利益和社区的利益。
公共生活需要每个人的支持和合作,因此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三. 区分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公共事务指的是涉及大多数人的事情,例如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公园保护等。
个人事务指的是与个人有关的事情,例如购物,娱乐,个人健康等。
区分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是很关键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当我们去购物或娱乐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到不影响其他人。
如果我们忽视了公共事务,我们就不能维护社区的发展,这样显然是不利于我们自己的生活的。
四. 认识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每个人都是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社会做贡献。
我们需要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积极参与公共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说课活动设计本节课排练了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的模式,但也融入了一定的互动和思考。
1.导入活动: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来导入本节课,例如“大家都知道公共生活吗?”“你觉得公共生活重要吗?”等等。
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帮同学解决疑问。
2.活动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事例,让学生自己分辨是公共事务还是个人事务,然后对比一下哪些事情有益于自己和社会,进一步巩固区分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的内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活动3:1.列举文明参与公共生活的要求。
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关心公共事务等。
2.你觉得在公共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遵守社会公德。
因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才能保证公共生活的秩序和和谐,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
二)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活动4:1.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指整个社会共同享有的利益,包括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财产等。
2.为什么要共同维护公共利益?因为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保证公共生活的质量和和谐,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
活动5:1.列举一些共同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式。
保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关心公共事务、合理利用公共资源等。
2.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每个人都要有公共意识,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共意识和文明素质。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我们的公共生活》,了解了公共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文明参与公共生活和共同维护公共利益。
我们要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与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文明举止,尊重他人需求和公共利益。
这是现代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国家形象和荣誉的要求。
遵守公共秩序和爱护公共设施是我们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方面。
排队是公共生活中的常见规则,我们需要自觉排队,尊重他人权利,遵守公平秩序。
设立“排队日”是对公共公礼仪的善意提醒,有利于减少乱插队现象。
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我们应该树立规则意识,让守规则、讲秩序成为自己的公共生活惯。
常见的公共设施包括绿地、道路、路灯、地下(上)线路和管道停车场(库)、配电房(室)及电器设备、消防设备、电梯、健身娱乐设施公告牌等。
这些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优美环境,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维护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使人们的公共生活有了安全保障。
4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一课。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6条"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
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本课围绕着"公共生活",设置了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维护公共利益",主要让学生知道公共设施和资源是公共生活的保障,懂得每个人都有权力使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也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目标】1.知道人们离不开公共生活,要学会共同维护公共利益。
2.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3.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记者采访提示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引导:同学们,今年春节尚未远去,我们便又迎来了另一场狂欢,让世界再次看见中国的大国智慧,下面我们再一起来领略一下大国的风采(播放视频)北京成为了首个双奥之城,中国健儿的超凡表现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看到这些,你们感到骄傲吗?下面我们要考考大家,刚才的视频中你都看到了哪些设施?2. 学生回答。
3. 师总结:她们老师可以用,你可以用,大家都可以用,它们是公共设施,这是政府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程序。
为我们提供的。
生活中,你的周围有哪些公共设施?4. 生交流5. 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4.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公共生活,增强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职责,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情景道具、角色道具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布置。
4.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公共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公共生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4 我们的公共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
3.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我们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我们也要积极的参与公共生活,这样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社会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板书课题:我们的公共生活二、新课讲授(一)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活动1:1.我们通常在哪些场所参与公共生活?在图书馆阅览书报、到商店购物消费、去旅游体闲、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具、区电影院等。
2.小结:生活中,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博物馆参观,去集市购物,去医院就诊,电影院,博物馆即是院等场所都是公共空间,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
活动21.P22页,阅读图片,根据类别填入相应的公共场所名称。
交通场所: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所:文化交流场所:购物场所:就诊厕所2.参与公共生活对我们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1)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力(3)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
3. 师: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人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看P23页,阅读下图,思考不同的选择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1)没有人来,没有人做,我可以躺在上面吗?(2)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私人生活空间,一个是公共生活空间,在这两个空间,人们的言谈举止有什么不同呢?4.说一下你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再讲述一下这些不文明现象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广场、街头乱扔果皮废纸,在影剧院、展览馆吵闹,购物付款不排派对,践踏草坪、损坏公务,在公共厕所吸烟,外出旅游随意刻画等等。
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4 我们的公共生活一、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1课。
有关公共生活的相关内容在低中年级都有涉及。
二上《我们在公共扬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三上《安全护我成长》聚焦生活中的生命与安全,三下《我们的公共生活》探究公共设施与公共规则。
五下则更深层次地探讨公共生活,使学生整体上对公共生活及个人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形成全面的认识。
本单元共3课,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到“共参与”,引导学生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我们的公共生活》由两个话题组成,第一个话题“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与自身的关系,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要注意言行举止。
第二个话题“维护公共利益”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设施和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要树立共建共享思想,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二、学情分析在低中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认识公共生活中具象的“物”,过渡到了抽象的规范,有了一定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态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上有些人的公共意识不高,学生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在公共生活中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分享、合作探究,了解公共空间、公共生活与自身的关系,知道公共生活具有公开性和公共性。
2.通过情境模拟、行为纠正,了解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的区别,知道在公共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展示良好的形象。
(重难点)3.通过观看视频、分享交流,感受公共生活的多样性,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调查,交流分享,知道公共设施的设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保护公共设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通过观看视频,行为辨析,知道不当行为给公共生活带来的影响,提高公共意识。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我家的好邻居教学⽬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标: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树⽴维护和增进邻⾥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能⼒⽬标:说话、做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学会与⼈交流合作。
知识⽬标:懂得邻⾥之间要和睦相处,对邻居讲谦让,能谅解⼈,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懂得邻⾥之间要和睦相处,对邻居讲谦让,能谅解⼈,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增进邻⾥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师:同学们,能说说你家邻居的情况吗?⽐如,他叫什么名字?在哪⼯作或上学?给我们介绍⼀下好吗?学⽣:⼩组交流,简单介绍⾃⼰的邻居。
⽼师:我们的邻居每天和我们朝⼣相处,怎样处理好邻⾥关系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家的好邻居。
⼆、新知讲授活动⼀:邻居家的⼩伙伴⽼师:你认识邻居家的⼩伙伴吗?你和他们平时都玩些什么呢?学⽣:说⼀说。
⽼师:如果还不认识,该怎样认识他们呢?学⽣:思考回答。
⽼师:到邻居家玩,需要注意什么呢?请找出如下图中适当的⾏为,演⼀演;找出不适当的⾏为,议⼀议,改⼀改。
⽼师:如果⼩伙伴到我家来玩,作为主⼈,我该怎么做呢?学⽣: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邻⾥间的温暖⽼师:常⾔道,远亲不如近邻。
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伸出援助之⼿。
说说邻居帮助你的事⼉。
学⽣:⾃由回答。
⽼师:邻⾥互助,⽣活和睦。
让我们也来做⼀些⼒所能及的事吧!你能为邻⾥做些什么呢?学⽣:⾃由回答。
⽼师:阅读“垃圾不见了”,这幢楼⾥的居民扔垃圾的习惯有什么问题?新搬来的⼩⼥孩的⾏为会给这⾥带来什么变化?学⽣:仔细阅读并回答。
活动三:不给邻居添⿇烦⽼师:邻居之间相处也会遇到⽭盾,看看下⾯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学⽣:学⽣观看情境图并回答。
⽼师:在你的邻⾥⽣活中遇到过什么⽭盾?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学⽣:⾃由回答。
⽼师:如果平时能多为邻居想⼀想,就可以减少很多⿇烦。
社区的公共设施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分为四部分。第一课时教学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前三块
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第二部分的第四块和第三、四部分。
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社区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区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外形美观、功能齐全的新型设施相
继出现。这部分选取了六张图片,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不同功能对
社区的主要设施进行了介绍,让学生对社区设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里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
主要分四方面展开:
1.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了解社区主要公共设施的“使用对象、使
用时间、使用目的及注意事项”。
2.通过调查“社区老人的一天”和“我的一天”以及分别使用过哪
些社区公共设施来比较分析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设施使用的需要。
3.学生在充分调查体验的基础上,以“这是我所在的社区”为主题
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感悟。
4.以“社区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是否应该免费开放”为论题展开小
辩论,使学生明白社区的设施都应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第三部分,让学生通过“情景剧”的表演,体验“如何借助社区里
相应的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文选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
碰到的问题:爸爸外出,妈妈生病,无法为孩子准备早餐,孩子该如何
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借用社区公共设施来解决困难。
第四部分,主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让学生知道更好地维护社
区的公共设施,注意安全,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
起,并鼓励学生自觉的付诸行动。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明白社区公共设施和社区成员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自己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
2. 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教 具
1. 课件
2. 学生课前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公共设施及其使用情况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基础教案 个性设计
(过程步骤)
一、认识社区的公共设施 1、谈话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社区的有关内容,这节课,就再让我们走进社区,去了解一下社区的公共设施。(板书课题) 2、了解社区的公共设施 (1)录像欣赏 师:大家先来看一段片子,看看这个社区里都有哪些公共设施。(媒体播放) (2)交流 你看到了哪些公共设施,它们有什么用途。 (3)结合实际谈 你所在的社区有这些设施吗?设在哪里?除了这些,你们社区还有哪些公共设施。 小结:看来,我们的社区的设施挺齐全的,有的设施还很现代化,这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二、社区公共设施的用处 1、交流调查发现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扫视”了一下社区的公共设施。社区的公共设施我们天天见到,它们也天天为我们服务,可谓是我们的老朋友。其实,这些老朋友身上可研究的东西还多着呢!课前,同学们对自己所在的社区里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进行了调查,大家一定有许多发现,许多收获。如果认真去做,认真去思考的话,你也许会有许多疑问甚至困难。咱们来交流交流,并一起研究一下吧。 (1)小组讨论调查结果 (2)小组代表汇报调查结果,教师予以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完成书中表格) (3)按照讨论的结果,学生完善自己的调查表。 2、描绘“社区的一天” (1)社区的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老年人、中年人、青年、小孩在社区活动
的身影。现在,我们来看看老人是怎样描述他的社区生
活的。(媒体故事:“社区老人的一天”)
(2)你自己在一天中,又分别使用过哪些公共设施呢,
谁来介绍一下?
(3)填课文中的表格。
(4)从刚才的交流中,你觉得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设
施的需求相同吗?
三、拓展
1、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2、拓展
以“这是我所在的社区”为主题,为自己的社区描
绘一张美丽的图景,办个班级小展览。
板书设计
社区的公共设施
健身活动 文化生活 宣传阵地 公共服务 ……
健身
设施 乒乓室 …… 阅览室 党员活动中心 …… 宣传栏 黑板报 …… 卫生服务室
警务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