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公告
- 格式:pdf
- 大小:215.79 KB
- 文档页数:1
2017年“环境设计”专业学士学位预评估专家反馈意见评估指标名称:1.1专业建设规划1.自评报告:可再简洁一些,见附件修改部分。
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情况需补充说明,见附件。
2.简况表:内容书写文不达题,语句不通,修改及建议补充内容见附件。
3.支撑材料:专业申报材料补充13年批复材料,无需放专业申报通知材料。
培养方案原则意见,培养方案应顺序装订。
执行计划调整应附申请审批表培养方案特点分析应结合本专业谈补充材料均应装订专评估指标名称:1.2建设规划与效果1.2.1建设目标与规划 B自评报告中的这部分内容应该根据报告支撑材料中的规划重新改写。
1.2.2专业特色 C专业特色不鲜明。
建议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过程,知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改写这部分内容。
1.2.3建设成效 C应该对应建设规划中的方案,逐条说明实现的程度,而不是泛泛的描述。
支撑材料中应该提供相应的明细和复印件,例如,实验设备的清单,获奖的复印件等等。
以上具体修改建议,见纸质稿上的标注。
评估指标名称:2.2.1教学水平指标内容:教师讲课与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达优良的教师的比例达任课教师的80% (A)教师讲课与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达优良的教师的比例达任课教师的65~70%,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质量有保证(C)自评报告(A):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除了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任务外,还参加指导学生课程实验、生产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工作。
从2013年9月到2016年7月共六学期,督导听本专业教师授课,平均优良率达100%,同行和学生评教优良率均为100%,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队伍总共13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实验设备,实习基地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及管理。
基本满足实验实践教学要求。
10名教师均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76.9%。
对“自评报告”中,2.师资队伍2.2.1教学水平的论述,不够准确: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队伍总共13名教师, 10名教师均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大类培养概述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下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环境生态工程4个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培养旨在夯实学科基础,培养领域内通专融合、复合交叉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科学研究、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大类培养采用1+3模式,学生进校后,先进行大类培养,一年后分流,分专业进行分类培养。
每个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只能选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环境生态工程4个专业中的一个专业进行修读。
专业分流以学生自愿选择为前提,以科学规划学生职业发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原则,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特点的匹配,科学、合理的进行专业分流。
二、专业概述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2012年9月教育部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基本专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污染环境生态修复、受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自然生态保育、生态重建等将成为未来中国生态环境领域的主要任务。
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大批既具有生态学宏观思维,又具有强大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
重庆大学是国内第一批获教育部备案“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批招生单位之一。
我校于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准全国首批设置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批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工程底蕴和环境领域的长期积累,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为支撑,依托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营造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创新平台,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理工深度交叉融合的实践型创新复合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主要由生态科学与工程系负责培养,拥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国际视野广阔,学缘结构多样,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40%为海外著名高校毕业。
关于公布2017届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评审结果的通知
各院(系):
依据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及教务处《关于征集与评选2017届本科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通知》精神,教务处对各院(系)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认真审核汇总,并通过维普查重软件逐一进行查重,对于出现的查重相似比高于20%等个别问题,分别与相关院(系)负责人及指导教师沟通,及时进行了修正。
本次共评选出2017届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140篇。
结果如下(详见附件):
教务处
2017年6月21日
附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届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结果。
教培函〔2014〕18号关于实施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2014年上半年在线培训的通知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4年上半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的通知》(教高司函〔2014〕8号),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网培中心”)将于2014年上半年推出498门在线培训课程,供高校教师自主选择学习。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高校承担与所培训课程相同或相近教学任务的在职教师,重点是中青年教师。
二、培训课程在线培训课程面向课程教学和教师发展,以先进教学理念、经验、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专家在线指导为辅,引导学员互相交流学习、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主讲教师由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等担任。
在线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视频学习。
视频分为主视频课程和辅修视频资源。
2.培训活动。
包括观看网络直播讲座、参与教学沙龙、进行专题讨论、参与论坛交流、提交培训论文、点评学员论文、分享教学资源等。
3.辅导答疑。
特聘教授、助学教师组织在线答疑、教学辅导,为学员提供辅助学习材料和培训论文评审等。
在线培训课程班主任在学员学习过程中将提供及时帮助和服务。
学员使用学习卡登录网培中心网站(xxx)参加培训。
学校也可建立“院校教师在线学习中心”(以下简称“在线学习中心”)参加培训。
每门在线培训课程的学习周期为3个月。
在线课程目录见附件一。
三、在线学习中心“在线学习中心”是网培中心为高校开发的教师培训学习管理平台,网培中心免费为高校安装。
“在线学习中心”可供教师免费学习网培公开课、选修专题等资源,收看直播讲座和参与教学沙龙,通过培训管理系统管理教师培训。
培训课程需学校付费购买。
“在线学习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见“院校在线学习中心建设指南”(附件二)。
已购买培训课程的学校,其教师在本校“在线学习中心”注册报名学习,可与全国选取同一课程的其他教师共同在线学习和交流。
关于公布2013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
计)评选结果的通知
教通字[2013]76号
各教学单位:
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和《关于做好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通〔2012〕125号)等文件精神,各教学单位推荐了199篇毕业论文(设计)参加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
其中,一等奖62篇,二等奖68篇,三等奖69篇。
2013年6月25日,由校教学督导员组成的专家组,通过听取学生现场答辩的形式,对各教学单位推荐的一等奖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评审,并以审阅和讨论的形式对二、三等奖毕业论文进行了评审。
本届共评审出优秀论文(设计)共195篇,其中,一等奖60篇、二等奖68篇、三等奖67篇,现予以公布。
附件:沈阳农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获奖名单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附件:
沈阳农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获奖名单
.
.
.
.
.
.
.
.
.
.
.
.
.
.
.。
8期马晓君等:东北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测度及影响因素 3179
[37] Johan A, Delphine F, K oen S. A shapely decomposi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ithout residual [J]. Energy Policy, 2002,30(2):727-736. [38] 孙玉环,李倩,陈婷.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行业差异及影响因素分
析——基于指数分解 [J]. 调研世界, 2016,(4):28-34.
[39]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
[EB/OL]. /zfxx/zfwj/szfwj/zfwj2011_119230/ 201704/t20170427_2883215.html 2017-4-21.
[40]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吉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
方案 [EB/OL]./szf/gkml/201702/t20170217_2473483.
html 2017-1-25/2017-2-10.
[41]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工作的意见 [EB/OL]. /wjfg/system/2017/ 10/27/010852303.shtml 2017-7-16/2017-10-27.
作者简介:马晓君(1978-),女,辽宁抚顺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发表论文30余篇.
2017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公告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组织的2017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作品121篇.按照《全国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管理办法》规定,经专家初审和复审,并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官方网站公示,36篇作品获得“2017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称号.现予公布.名单如下.
2017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名单
作品类型作品名称申报单位作者指导教师山东省北部地区F市排水工程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宸王秀蘅
催化铁内电解体系及预磁化对其强化作用研究四川大学任逸赖波
吴江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基于CDI技术的脱盐研究与工程设计同济大学杨帆赵文涛
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和休闲景观一体化工程重庆大学杨旭琳杨永川,李伟某建筑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设计及其模拟北京建筑大学王宣凯王建龙
上海市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中国矿业大学陈悦何士龙,张洁3万吨/天化工园区综合废(污)水处理工程的初步设计北京化工大学卢昕悦胡翔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长安大学武文培张小玲
咸阳上林苑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田乐乐杨永哲
ZZ县新建燃煤电厂1×350MW机组除尘脱硫工艺设计太原理工大学于思尧梁美生
杭州市公交车油改电项目碳排放效益核算浙江大学应紫敏杨武
毕业设计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设计沈阳工业大学祝浩崔丽
在线水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昆明理工大学潘科衡瞿广飞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生态控制理论及新技术研究天津大学李一希乔治
临汾市多环芳烃排放清单与多介质归趋模拟南京师范大学刘伟夏忠欢
表面活性剂强化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张冬蕊张秀霞
洋山港生物体内多环芳烃含量水平及食用风险评价上海海洋大学陈晨李娟英
一种绿色阻垢缓蚀剂“改性PESA”的研制及工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尚舒曾德芳
茶渣激活功能菌群高效降解活性艳蓝19及其机理探究东华大学俞承志谢学辉
核壳结构ZVI@PANI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去除Cr(VI)的性能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张天革邱斌
个体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情绪反应研究南京大学杨建勋毕军
防晒霜和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对珊瑚的生态毒理研究中央民族大学黄静颖金军
放牧对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龙颂元杨玉荣
石墨烯材料的水生生物毒性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雯丽范文宏
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乙二酸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铁溶解度的影响中国海洋大学张怡雪石金辉
木糖对优势能源微藻生长和产油的影响齐鲁工业大学仲云宋明明
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源强时空异质性及预测苏州科技大学姜滢陈重军
基于高积累镉植物龙葵制备纳米CdS的研究论文吉林化工学院武双双邹继颖
植物根系作用下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土-水介质迁移规律与传播机制中国矿业大学孔亚东路平
红麻植物稳定修复体系根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山大学黄淇晁元卿
Fe3O4@MIL-100(Fe)材料的合成、表征及作为吸附剂萃取水中的非甾体抗炎药物沈阳药科大学辜帆侯晓虹
微生物絮凝处理禽畜养殖废水的机理和效果分析厦门理工学院徐美容程慧艳
基于耦合反硝化高效脱氮及分步除氟工艺处理光伏清洗废水苏州科技大学马航李祥
南京仙林地区春季大气PM2.5中PAHs污染特征及人群呼吸暴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陈翀夏忠欢
碳氮比(C/N)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试验研究兰州交通大学何利斌孙洪伟
毕业论文
模拟氧化沟不同分区供氧模式的脱氮效果对比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胡世义金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