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机制的研究摘要:我国青少年对篮球的热爱有目共睹,但参加专业篮球训练的人数却少之又少。
青少年篮球教练在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微观角度来讲,篮球教练肩负着培养篮球人才的重任,从人才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篮球教练同样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责任。
为此,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与培养策略,希望能够引领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篮球运动中。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机制;策略青少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篮球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竞技体育运动,重视培养青少年篮球人才,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根基。
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面树立“和谐、长远、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观,坚持不懈的推动篮球后备人才的良性发展,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紧密围绕我国国情、青少年教育现状以及篮球事业的发展趋势,从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多个途径探索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
1.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体校与普通中学是我国目前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两种主要模式,随着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不断推广,走向CUBA职业赛场的篮球队员越来越多,但是与整个职业赛场相比,能够参与职业联赛的青少年球员的数量仍然极少。
1.1体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是指具有篮球运动天赋,经过后天专业、系统的训练以及自身的努力,有极大可能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少年。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将体校作为体育竞技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历经多年的发展,体校培育了大量为我国体育运动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体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面向全社会招收具有体育运动天赋和潜力的青少年学生,培养环节包括运动员的选拔、运动训练、竞技比赛、竞技体育管理等。
我国女篮后备力量的剖析
我国女篮近年来取得了多个重要的国际比赛及锦标赛的冠军,但是,我们也需要注重后备力量的储备。
我们的女篮后备力量在人才富集和储备方面有所不足。
首先,在人才富集方面,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有足够多的优秀人才作为女篮的后备力量。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基层青少年体育的投入,提高群众体育的普及率,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和喜欢篮球运动。
其次,在储备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女篮后备队的建设,并注重后备队员的训练和培养。
我们应该打造多条精英球员输送通道,通过培养更多的新人,提升我们的后备力量储备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后备力量的赛事训练安排,增强其与专业排名球队队员的竞争和磨合能力。
总之,女篮后备力量的富集与储备是建立在人才培养和管理基础上,这既需要国家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推广。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优秀的女篮后备力量储备,在世界篮坛上展现出中国女子篮球的强大实力。
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探究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
与当今社会已经不相适应,致使目前篮球后备人才出现了断档,一
批出道时被认为是天才少年的球员,现在并没有质的进步,而他们
身后也未见有什么亮点的球员,更不用说球员群体了。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形式正在调整和转换,多种体育后备
人才的培养形式将长期并存。举国体制培养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
通过政策干预,高度集中的业余体校、省市体工队到国家队的运动
员管理体制,保障了我国运动队的稳定,提供了青少年后备力量,
但是,存在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等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原有的
各种体制都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也不例外。
计划体制时代培养的运动员,长年从事专业训练,从小脱离基础教
育,具有文化水平低、职业技术专项化的特点,许多退役的运动员
基本上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当前,国家已不可能再为运动员负责解
决就业等问题,接受更好的教育则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较少接受文化教育造成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
的现状,让很多家长不愿意让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从事专业的竞技训
练,上大学则是一种风险更小的选择。我们在总结“举国体制”推
动体育发展产生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这种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篮球运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社会化普及程度高。为了进一
步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水平,在国际大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管理
部门通过体制改革,将篮球运动进行市场化改革。1995年,竞赛体
制改为职业联赛,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使得篮球项目成为中国的
第一运动项目。但是,国家队始终未能在世界性的大赛中取得新的
突破,在国内水平最高的cba联赛中,各队依靠外援打球的现象比
较严重,青年优秀人才相对较少,充分暴露出篮球后备人才的匮乏、
后劲不足等问题。
重视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保持该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保证。nba之
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保持在世界篮坛的最高水平,其基础就是拥有
巨大的后备人才储备库,每年有大量的优秀篮球运动员加入。美国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数量达到六十多万人,在ncaa注册的大学生篮
球运动员二十多万人,每年有四五十人参加nba选秀;法律法规相
当健全,小学、中学、大学的篮球基础训练完全市场化,遵循市场
的规律,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篮球
运动作为较早步入市场的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完全市场
化,没有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取代了计划经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
养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在举国体制下的专业竞技体制将
逐渐减少,其他培养形式将长期并存,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正发生着
变化,向多元化、开放的模式转化。
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长周期、大投入的系统工程,政府对该事业
的关注和支持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青少年篮球比赛的商业价值低于
成年队比赛,所以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只注重职业联赛和商业比赛
的投入,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投入很少,导致了篮球后备人才培养
的经费不足的现状。经费是物质基础,是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
障,因此,训练经费的筹集和合理使用是影响训练的重要因素。只
有加强球队自身的造血功能,吸引社会的投资赞助,才是最好的出
路。在美国,许多企业参与到赞助青少年体育的行列。体育赛事可
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在美国,青少年体育赞助已经形成一套成
熟的机制,它促进了各项目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与体育赞助的结
合,是美国体育后备人才保持长盛不衰的坚实基础。
从改革开放至今,体育赞助方面有了较快速的发展。但对中小学年
龄层次的青少年来说,体育赞助的介入还很少,青少年的体育赞助
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
发展。
科学选材是提高训练成才率的基础,也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
的技术保障。每个项目都存在对该项目运动员选材的特殊要求,根
据这些特殊要求,将具有项目优势的苗子选出来进行科学训练,有
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教练员的选材方式还是以“经验选材”为主,
大多数教练以测试一般身体素质和目测为主,忽视科学选材方式的
运用,导致部分有潜力的苗子被错过,因此,科学选材应成为后备
人才选拔的必备条件,并尽快出台篮球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材的标
准,规范基层教练员的科学选材的方式方法。
我国虽然拥有强大的篮球后备人才基础,但青少年接受正规训练的
时间普遍较晚。篮球后备运动员的培养主要是依靠业余体校完成,
中小学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基层培养单位地域分布不
平衡,大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没
有被充分挖掘。各级管理部门应提高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程
度,建立篮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基金,改善和加强训练的硬件环
境建设,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良性循环的育人环境。同时,要认真
落实国家现有的激励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物质奖励的
力度,从而为更好地培养出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
版社,2000.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