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电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0.50 KB
- 文档页数:12
数电简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数电简单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字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如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代数等。
(2)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构建和功能,如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3)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如编码器、译码器、触发器等。
(4)熟悉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逻辑门电路构建简单的数字电路。
(2)能够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3)能够运用数字电路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系统。
(4)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字电路基本概念: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代数等。
2.基本逻辑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3.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算术逻辑单元等。
4.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
5.数字电路设计方法及应用: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实际案例解析等。
6.实验操作:基本逻辑门电路的搭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数字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电课设方案第1篇数电课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电路设计在电子工程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字电路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技能。
本方案旨在为数字电路设计课程设计提供一个明确、合规的方案,确保课程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项目目标1. 深化学生对数字电路设计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4. 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培养良好的工程素养。
三、设计方案1. 课程设计内容- 课题选择:根据课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字电路设计课题,如:计数器、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等;- 功能需求:明确课题所需实现的功能,分析功能需求,制定详细的技术指标;- 技术路线: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制定技术路线。
2. 设计工具与平台- 设计工具:选用业界主流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如:Multisim、Proteus、Quartus II等;- 设计平台:基于FPGA/CPLD器件进行数字电路设计,选择合适的开发板和实验箱。
3. 设计规范与标准-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学校规定;- 遵循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确保电路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电路图、程序代码、文档等资料齐全,命名规范,便于查阅。
4. 课程设计流程- 设计准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熟悉设计工具,了解项目背景;- 方案设计:根据功能需求,制定技术路线,完成初步设计;- 电路仿真:利用设计工具进行电路仿真,验证设计方案;- 硬件实现:基于FPGA/CPLD器件,实现数字电路;- 调试与优化:对硬件实现进行调试,优化电路性能;- 文档编写:整理设计过程,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5. 课程评价- 设计成果:以实现功能、性能指标为评价标准;- 设计报告:以报告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评价标准;- 答辩环节:考察学生对设计过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0个数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逻辑门的功能与原理。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数字电路元件,如触发器、计数器等。
3. 学生能够解释数字电路中的编码与译码过程,掌握二进制、BCD码等转换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图,并进行仿真实验。
2. 学生能够分析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解决基本的数字逻辑问题。
3. 学生能够利用数字电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的精神风貌。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三章“数字电路基础”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数字电路概述: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电路的发展历程。
2. 数字逻辑门:讲解基本逻辑门(与、或、非、异或)的功能、原理及符号表示,分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
3. 组合逻辑电路: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如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
4. 触发器:介绍触发器的分类、功能及工作原理,重点讲解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等常见触发器。
5.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组成、特点及设计方法,举例说明计数器、寄存器等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
6.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结合Multisim等软件,指导学生进行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7. 数字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数字电路在日常生活、通信、计算机等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数电课程设计实验课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数字电路组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并进行功能分析。
3.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数字电路图,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掌握使用数字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和仿真测试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工具对数字电路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
3.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字电路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电子科技的热情。
2. 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验课,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数字电路知识的理解。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数字电路的认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后续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实验课教学内容以《数字电路》教材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和第五章“时序逻辑电路”为基础,涵盖以下内容:1. 组合逻辑电路原理与设计:- 组合逻辑电路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常见组合逻辑电路(如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的原理与功能;-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方法及步骤。
2. 时序逻辑电路原理与设计:- 时序逻辑电路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常见时序逻辑电路(如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的原理与功能;- 同步与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3. 数字电路仿真与测试:- 使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数字电路图绘制及仿真;- 常用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数字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
数电课程设计模板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理解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
2. 学会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数字电路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符号进行数字电路图绘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如Multisim)进行数字电路仿真实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数字电路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2.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
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逻辑基础: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逻辑门电路,逻辑代数及其化简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2. 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等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组合逻辑电路3. 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分析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时序逻辑电路4. 数字电路设计:简单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数字电路的测试与调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字电路设计5. 数字电路仿真: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数字电路仿真实验,验证理论分析与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数字电路仿真6. 实践项目:分组进行数字电路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数字逻辑基础(2课时)2. 组合逻辑电路(4课时)3. 时序逻辑电路(4课时)4. 数字电路设计(2课时)5. 数字电路仿真(2课时)6. 实践项目(4课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及时序逻辑电路等理论知识教学中,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性的知识传授。
大三数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2. 理解并掌握数字电路的常用技术指标,如速度、功耗、可靠性等;3. 了解数字电路的测试与验证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系统;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电路实现特定功能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数字电路的绘制、仿真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浓厚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勇于尝试和不断探索。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大三学生在掌握数字电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设计和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逻辑基础:逻辑函数、逻辑门电路、逻辑代数及其化简方法;- 教材章节:第1章 数字逻辑基础2. 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算术逻辑单元等;- 教材章节:第2章 组合逻辑电路3. 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状态机等;- 教材章节:第3章 时序逻辑电路4. 数字电路设计方法:同步电路设计、异步电路设计、数字系统设计流程;- 教材章节:第4章 数字电路设计方法5. 数字电路仿真与测试:仿真软件应用、测试方法与验证;- 教材章节:第5章 数字电路仿真与测试6. 实践项目: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时钟、数字信号发生器或其他综合性数字系统;- 教材章节:第6章 实践项目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安排,每个部分均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仿真测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较简单的数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理解常用逻辑门电路的原理及其功能。
2. 学会分析简单的数字电路,并能正确使用逻辑门电路进行组合设计。
3. 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门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电子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数字电路知识,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逻辑门电路原理、功能及其符号表示;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的特点。
2. 常用逻辑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等。
3. 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逻辑门电路的设计方法。
4. 数制及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方法。
5. 实践操作:动手实践,运用逻辑门电路进行组合设计,完成简单的数字电路搭建。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数字电路基础知识,介绍常用逻辑门电路的原理和功能。
第二课时: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学会分析组合逻辑电路。
第三课时:数制及其转换,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转换方法。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数字电路搭建,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性如下: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第二章:逻辑门电路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第四章:数制及其转换第五章:数字电路实践操作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以清晰、生动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系统讲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逻辑门电路原理及功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数电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数字电路元件的原理与功能;2. 学会使用数字电路实验箱,正确搭建和测试基本数字电路;3. 掌握数字电路的仿真软件,能够进行简单数字电路的仿真设计与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熟练进行数字电路的搭建与调试;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遵循实验操作规范;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方法,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包括数字逻辑、逻辑门、触发器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2. 常用数字电路元件:重点学习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逻辑门电路;-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逻辑门电路3. 数字电路实验操作:使用数字电路实验箱,进行基本数字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字电路实验操作4. 数字电路仿真软件应用:学习使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数字电路仿真;-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字电路仿真软件及其应用5. 简单数字电路设计: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完成如计数器、定时器等电路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 简单数字电路设计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2课时)2. 常用数字电路元件(2课时)3. 数字电路实验操作(3课时)4. 数字电路仿真软件应用(2课时)5. 简单数字电路设计(3课时)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字电路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数字电路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数字电路元件及其功能。
2. 学会分析简单的数字电路图,并能正确描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掌握数字电路的测试方法,能够运用测试仪器对电路进行调试和故障排查。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并进行实际搭建。
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数字电路实验设备,进行电路连接和测试。
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分析,能够发现并解决数字电路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验过程中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2. 激发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遵循实验操作规范。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触发器等,参考教材第2章相关内容。
2. 常用数字电路元件:学习译码器、编码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元件的功能和应用,参考教材第3章相关内容。
3. 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分析简单数字电路图,学会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参考教材第4章相关内容。
4. 数字电路实验操作:教授实验操作规范,指导学生进行数字电路搭建、测试和调试,参考教材第5章相关内容。
5. 故障排查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字电路故障排查方法,参考教材第6章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第1周: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学习。
2. 第2周:常用数字电路元件学习。
3. 第3周: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
4. 第4周:数字电路实验操作及故障排查。
川大数电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数字电路的能力,包括逻辑函数、逻辑代数和状态机;3. 使学生了解数字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系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数字电路的能力,如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2. 提高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如Multisim、Quartus II等)进行数字电路仿真和实现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电子技术领域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电路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根据课程性质、学生特点,结合本课程目标,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字逻辑基础:介绍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对应教材第1章至第3章。
2. 组合逻辑电路: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包括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算术逻辑单元等,对应教材第4章。
3. 时序逻辑电路:阐述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状态机等,对应教材第5章至第6章。
4. 数字电路设计方法:介绍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设计规范、硬件描述语言(HDL)编程、仿真和测试,对应教材第7章。
汽车尾灯控制器设计(一)设计要求
假设汽车尾部左右两侧各有4个指示灯(用发光二极管模拟)有四种显示模式如下:
1.汽车正常运行时指示灯全灭;
2.右转弯时,右侧4个指示灯按右循环顺序点亮,每灯只亮0.5秒;
3.左转弯时,左侧4个指示灯按左循环顺序点亮,每灯只亮0.5秒;
4.临时刹车时左右两侧所有指示灯同时闪烁。
(二)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原理
(1) 列出尾灯与汽车运行状态表(见表1-1)
汽车尾灯和汽车运行状态关系表(1-1)
开关
控制
行驶状态左尾灯右尾灯
S 1 S
0 D1 D2 D3 R1 R2 R3
0 0 向前灯灭灯灭
0 1 右转弯灯灭按R1 R2 R3 顺序循环点亮
1 0 左转弯按L1 L
2 L
3 顺序循环点亮灯灭
1 1 刹车所有的尾灯随时钟CP同时闪烁
(2) 设计总体框图
由于汽车左右转弯时,四个指示灯循环点亮,所以用四进制计数器控制译码器电路顺序输出低电平,从而控制尾灯按要求点亮。
由此得出在每种运行状态下,各指示灯与各给定条件(S1、S0、CP、Q1、Q0)的关系,即逻辑功能表如下表(1-2)所示(表中0表示灯灭状态,1表示灯亮状态)。
汽车尾灯控制逻辑功能表(1-2)
由尾灯控制逻辑功能表得出总体框图,如下图(2-1)所示。
汽车尾灯控制电路原理框图(2-1)
(3) 设计单元电路
a.三进制计数器电路可由16进制计数器74LS161构成,如下图所示。
U19
74LS161D
QA 14QB 13QC 12QD 11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ENT
10~LOAD 9~CLR 1CLK
2
U20D 74LS00D VCC
5V
GND GND
V1200 Hz 5 V
GND GND VCC
31
29
30
34
b.汽车尾灯电路 如图(3-1)所示,其显示驱动电路由6个发光二极管和6个反相器构成;译码电路由3-8线译码器74LS138和6个与非门构成。
74LS138的三个输入端A2、A1、A0分别接S1、Q1、Q0,而Q1Q0是三进制计数器的输出端。
当S1 = 0、S0 = 1,使能信号A=G=1,计数器的状态为00,01,10时,74LS138对应的输出端0Y,1Y,2Y 依次为0有效(4Y,5Y,6Y 信号为“1”无效),即反相器G1~G3的输出端也依次为0,故指示灯D1→D2→D3按顺序点亮示意汽车右转弯。
若上述条件不变,而S1=1、S0=0,则74LS138对应的输出端4Y 、5Y 、6Y 依次为0有效,即反相器G4~G6的输出端依次为0,故指示灯D4→D5→D6按顺序点亮,示意汽车左转弯。
当G=0,A=1时,74LS138的输出端全为1,G6~G1的输出端也全为1,指示灯全灭灯;当G=0,A=CP 时,指示灯随CP 的频率闪烁。
汽车尾灯电路(3-1)
c.开关控制电路。
设74LS138和显示驱动电路的使能端信号分别为G 和A ,根据总体逻辑功能表分析及组合得G 、A 与给定条件(S1、S0、CP)的真值表,如表(3-2)所示。
S1,S0,CP 与G ,A 逻辑功能表(3-2)
由表(3-2)经过整理得逻辑表达式为
由上式可得开关控制电路
(4)汽车尾灯总体电路
(二) 汽车尾灯控制电路仿真运行(图中S1=A,S0=S)
(1)当汽车正常运行时,S1=S0=0,使G=0,A=1,74LS138的输出端全为1,G6~G1的输出端也全为1,指示灯全灭灯。
(2)当汽车左拐时,S1=1,S0=0时,使得A=G=1, 74LS138对应的输出端4Y、5Y、6Y依次为0有效,即反相器G4~G6的输出端依次为0,故指示灯D4→D5→D6按顺序点亮,示意汽车左转弯。
(3)当汽车右拐时,S1=0,S0=1时,使能信号A=G=1,计数器的状态为00,01,10时,74LS138对应的输出端0Y,1Y,2Y依次为0有效(4Y,5Y,6Y信号为“1”无效),即反相器G1~G3的输出端也依次为0,故指示灯D1→D2→D3按顺序点亮示意汽车右转弯。
(4)当汽车刹车时,S1=S0=1时,G=0,A=CP,指示灯随CP的频率闪烁。
74LS138引脚图
74LS161引脚图
74LS00引脚图
74LS86引脚图
A1
B1
Y1
A2
B2
Y2
GND
(四)设计总结:
这次设计是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与同学讨论以及独立思考设计出来的。
在设计过程中,我用到了本学期所学过的同步计数器74LS161和译码器74LS138。
因此,我对它们的功能和运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同时通过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模拟仿真,从而使设计结果得到了验证。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环节,使我了解到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之间的联系,使我对单元功能电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优点:基本实现汽车在运行时尾灯点亮方式的基本情况。
设计中的不足:由于行车时都是开关控制,所以每一个开关都应该有一个消除机械振动的装置,可以用基本SR触发器来实现。
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一不足进行改良,从而使整个系统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