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82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10.05 KB
- 文档页数:1
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王丽春【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方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收治的68例原发性痛经症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为寒凝胞宫型、气血两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损型与阳虚内寒型,采取口服逐淤汤加减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之后,治愈48例(70.58%),其中12例(17.65%)患者在第1疗程即治愈,25例(36.76%)患者在第2个疗程治愈,11(16.18%)例患者在第3个疗程治愈;好转19例(27.94%),未治愈1例(1.47%),总有效率为(98.53%)%.结论逐淤汤对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0(008)029【总页数】2页(P240-241)【关键词】中药;逐淤汤;原发性痛经【作者】王丽春【作者单位】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1+3痛经属于妇科疾病的常见病,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校服疼痛,或者因小腹疼痛引起的腰部骶椎疼痛,甚至晕厥[1]。
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生殖器官的质性病变痛经,多为青春期女性。
由于引起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复杂,复发率高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疑难病症之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收治的68例原发性痛经症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为寒凝胞宫型、气血两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损型与阳虚内寒型。
其中年龄最大26岁,最小13岁,平均20.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平均4.9年;未婚者52例(76.47%),已婚者16例(23.53%),就诊钱曾经服用止疼消炎药物者38例(55.88%)。
1.2 诊断标准患者在月经前后或者月经期间的小腹疼痛明显、有坠胀感。
因小腹疼痛引起的腰部骶椎疼痛者例16例(23.54%),9例(13.24%)伴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所以病例进行B超检查都无发现其生殖器的质性病变,根据我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68例患者分为寒凝胞宫型、气血两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损型与阳虚内寒型(表1)。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月经过多血热证的治法是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定经汤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期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经色红,质铜月经后期的主要病机不包括痰湿治疗经期延长气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安冲汤下列各项,不属于闭止性月经不调主要病机的是血热对闭经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患者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性欲淡淡,面色晦黯,眼眶黯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其证候是肾气亏损证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有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朴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育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病机是血瘀治疗继发性痛经痰瘀互结证,推荐的方剂为消癔丸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腹痛特点是胀痛拒按下列中医外治法推荐用于治疗内异症,除了坐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畏寒肢冷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常见证候的是气滞证崩漏的常见病因是脾虚、肾虚、血热、血瘀患者经血非时暴下不止,血色淡黯或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或面浮肢肿,目眼青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我尿多,舌淡脂,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其治法是温肾昼气,固冲止血提出“蒸流、澄源、复旧”治腐三法的是《丹溪心法附余》治疗崩弱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逐瘀止血汤催乳素复测,下面正确的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早上空暖,静尘1小时,在10~11点抽血选择性激素检查的时间和项目下面错误的是:T、PRL可任一时间测定关于LH测定,下面正确的是: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提示PCOSLH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中错误的是:预测排卵:结合B超,排卵前LH≥10IU/L,提示LH 锋出现催乳素相关问题错误的是:额激素可以促使催乳素降低孕酮( P)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P值上升,通常说明排卵前脾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节白,脉细弱产后恶露持续( )周以上仍淋沥不断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3下列关于赤带说法有误的是( ) 妇检:无宫颈鹿烂,子宫,附件区压病不明显肾阴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红,少苷或有裂纹,脉细软崩漏的辅助检查包括( ) 以上均是下列关于崩漏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采用针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而会穴、大敦穴、隐白穴生脉散山( )组成人参(完参)、麦冬、五味子采用艾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百会穴、大敦穴、隐白穴对于> ( )周岁仍未绝经,崩漏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采用促绝经法治疗55虚热证型崩漏的治法是养阴清热,因冲止血,主方是( ) 上下相资汤下列关于气虚崩漏得说法有误的是( ) 可用参制汤治疗国环境等国素改变停经( )者,可不予治疗12月将闭经称为“经水断绝”,概括闭经病因为“固虚、积冷、结气” 的是( ) 张仲豪少女初潮( )年内偶尔出现月经传闭现象,可不予治疗2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又中断( )个月以上者,称闭经6闭经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以上均是继发性闭经可伴有( )等症状以上均是下列属于阴虚血燥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瓜石汤下列属于气滞血采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血质逐渐涌痰湿阻滞证型闭经的舌脉表现为() 舌淡醉,苔腻,脉滞寒凝血染证型闭经的治法是() 温经教案,活血通经下列属于气血虚弱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人参养营汤闭经的治疗原则包括( ) 以上均正确Ⅱ型闭经是指( ) 有内源性维激素产生、FSH及PRL水今正常原发闭经是指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14.16对于FSH升高≥ ( )U/L的闭经患者,由于其卵巢功能衰竭,不建议采用促排卵药物治疗20对于有生育要求,规范地诱发排卵 ( )个周期后未成功妊娠,或合并绘卵管问题的闭经患者或男方国素不孕者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6~9下列关于激素替代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人流水后闭经通常表现为腹痛或不规律出血实验室化验性激素的主要目的是探查( ) 有无恢复排卵人流术后闭经容易牵累的部位和特点,除外( ) 卵巢临床上排除妊娠后,孕激素试验可选用微粒化黄体酮( ), gd,10天200mg临床上如有周期性腹痛无出血,或仅有点滴血色,应考虑( ) 宫颈管黏连原发性闭经是指()后无月经朱潮16岁关于痛经.下列哪一项描述不正确( ) 几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胀痛或其他不适称为痛经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是( ) 子宫组织中PG含量增高原发性痛经的表现错误的是( ) 多在月经相潮即发病痛经的治疗错误的是( ) 可给予前列腺素合成酶激动剂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原则不包括( ) 经济性原则缓解痛经可拍打的穴位是() 三间交以下关于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按揉法在命门、胃俞、关元会、三焦命治疗,局部湿热为疫,时间约30~50分钟以下关于脊柱整复手法治疗痛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化瘀能够疏通腰骶部气血经脉以下关于痛经摩腹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周厚法在小线部厢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约25分钟,以下关于痛经的鉴别诊断的描述错误的是( ) 痛经患者的HCG阳性,血热下降,WBC正常或稍高患者,女,痛经来医院就诊,患者经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血赔炎、量少、质稀,或有耳鸣、头晕、眼花,或腰骶酸痛,小腹空坠不湿,或潮热颤红,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总结8篇篇1一、引言痛经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病症,多数患者在经期出现周期性腹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总结导师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为同道提供参考。
二、导师治疗痛经的基本理念导师认为痛经的根源在于气血不和,治疗痛经的关键在于调和气血,兼顾肝肾。
在诊断上,导师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疼痛部位、疼痛性质、伴随症状等,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三、导师治疗痛经的常用方法1. 药物治疗导师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对于实证痛经,导师多选用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药物;对于虚证痛经,导师则选用补益肝肾、养血调经的药物。
同时,导师还注重药物的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针灸治疗导师认为针灸治疗痛经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调和气血,缓解疼痛。
在治疗过程中,导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
3. 饮食调理导师强调饮食调理在痛经治疗中的重要性。
建议患者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温热、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四、导师治疗痛经的典型案例为更直观地展示导师治疗痛经的经验,本文选取一例典型病例进行介绍。
患者为25岁女性,痛经史5年,每次经期腹痛难忍,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
导师根据患者的症状,诊断为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所致的痛经。
采用中药方剂配合针灸治疗,同时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调理。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其他不适症状也有所改善。
五、经验与教训1. 强调辨证施治:导师认为,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2. 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与饮食调理相结合:导师指出,治疗痛经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饮食调理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注重与患者沟通:导师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4. 关注治疗效果的评估与调整:导师强调,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复方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痛经是指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女性在经前、经期或经后出现周期性疼痛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生活中,有很多女性都会受到原发性痛经的困扰,给她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40%的女性在生育年龄内患有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而且长期疼痛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着不良影响,还会引起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针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且易导致药物依赖和药物副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中医的方法来治疗原发性痛经。
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机是由于气滞、血瘀、寒凝、湿困等原因导致的,而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正是根据这些病机制定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复方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为更多患有原发性痛经的女性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围绕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复合辨证论治的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展开。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能够进一步推广中药复方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药复方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具体包括分析中药复方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临床研究结果,评估中药复方复合辨证论治的效果,探讨中药复方在个性化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研究的建议,以推广中药复方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有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原发性痛经是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周期性疼痛,多发生在月经的第一天或前几天,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头痛、腰痛、腹胀等。
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等疾病引起的子宫肌瘤,会导致子宫收缩不畅,从而引起痛经。
中药复方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继发性痛经后,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月经不适症状。
该病症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常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持续2-3天,伴有腹部剧痛,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中医药认为痛经属于“经痛”范畴,是由于气血不畅引起的,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采用针对性的中药复方治疗。
本文将从中药复方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进行阐述。
中药复方是指由两种或更多中药组成的配伍药物,可通过调理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时,中医医师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辨证施治,包括望、闻、问、切等方法,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的不同结果,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中药复方,使气血运行顺畅、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
中药复方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中医辨证分类辨明了原发性痛经病因的不同类型,比如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寒湿凝滞型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原发性痛经,中医医师可以结合中药复方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比如对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可以选用舒肝活血汤,对肝肾不足型的患者可以选用四物汤等。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能够更好地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中药复方能够综合调理机体的气血运行功能。
中药复方多采用多味药物的配伍,能够综合调理机体的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
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等药物可以用于调补气血,行气活血,改善气滞血瘀病理状态,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时,中药复方能够综合调理机体的多个方面功能,使得治疗更加全面和有效。
中药复方能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相比于西药治疗,中药复方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时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还能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中药复方多采用天然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使用,药性温和,不易刺激胃肠粘膜,减少了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反应。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9-01【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
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及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及治愈时间长短。
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具有差异性(p0.05).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对有意向避孕的在患者排卵期时给予炔诺酮片或复方甲地避孕药进行常规性避孕;对不愿意接受避孕的患者可采用吲哚吲唑类、灭酸类及苯丙酸衍生物类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
患者于经前2~3天口服以上的药物一种或交替服用,以确保效果。
2 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分型治疗,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痛经引起的原因,适当增减处方中的成分。
基础药方为:桃仁8g、益母草8g、红花、玄胡索、当归、白芍、牛膝、茯苓、丹参、甘草等药物各10g。
对于气滞型经痛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枳壳、香附、川楝子、乌药各10g,用于治疗腹部胀痛、经量少、静脉不畅及气血难行者。
对于虚寒型痛经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桂枝、良姜、丁香各10g,用于治疗气血阻滞、脉络阻塞、寒凝胞宫者;对于血瘀型经痛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乳香、没药、田七、赤芍各10g,用于治疗血瘀宫中,经血内阻、血脉不畅通的患者。
对于血虚型痛经者则可在基础方上添加白术、党参、阿胶、熟地各10g,可用于治疗血不养宫、气血虚弱、经血减少的患者。
3以上药方自月经来潮前五天左右的时间开始煎服,患者每天服用1剂,到行经时结束服药。
1.3 疗效评价4治愈:患者下腹部疼痛消失,没有出现其他相关全身性症状;有效:患者下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患者其他全身性疾病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下腹疼痛没有缓解,患者全身性症状没有改善,其中以痊愈及好转计算显效率。
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总结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期出现下腹疼痛,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腰酸背痛、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常见于青年女性。
导师治疗痛经的临证经验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
下面是我对导师治疗痛经临证经验的总结。
1. 中药治疗导师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常用的方剂有舒经活血丸、将军护心丸、逍遥丸等。
在选择中药方剂时,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判断,如寒症和燥热症等,然后结合药性和药味进行配伍,以达到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效果。
2. 针灸治疗导师常用的针灸疗法有取穴出血、艾灸等。
在经前期进行取穴出血时,常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的出血,达到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效果。
艾灸则是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性刺激穴位,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缓解痛经的症状。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导师在治疗痛经时,常常结合中西医的理论进行综合治疗。
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中医辨证,然后再结合西医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综合运用中药、针灸和西药等方法,从多个方面同时治疗痛经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
4. 生活调理及心理疏导除了药物和针灸治疗,导师还重视对患者的生活调理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减少对痛经的刺激。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医导师在治疗痛经方面有着丰富的临证经验。
在治疗中,导师主要运用中药与针灸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生活调理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痛经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个体化的综合考虑。
中医治疗痛经效方12首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经期中,发生腹部及腰骰部疼痛或不适,甚至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影响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病症。
痛经大致分为原发性痛经、膜样性痛经、充血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四种。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多发生在初潮或初潮后2~3年;膜样性痛经可发生于育龄期任何1次月经,或数月至1年以上发生1次;充血性痛经平时症状不明显,或类似盆腔炎,在行经前及经期症状严重,盆腔部检查无实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是因盆腔疾患所诱发。
对痛经的治疗原则上是对症治疗。
原发性痛经以止痛为主;继发性痛经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不论何种性质的痛经均以药物治疗为好。
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等,主要发病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
活血行瘀,理气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中医治疗痛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选介痛经口服液、芍药甘草汤、加味没竭汤等治疗痛经的有效方剂12首,以供临床参考选用。
1.痛经口服液【处方组成】当归、芍药、地黄、川芎、丹参、红花、五灵脂、益母草、青皮、木香、香附、炮姜、肉桂各等分。
【治疗方法】上药制成口服液,于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3次,每次10ml,连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功效主治】养血行血,祛瘀止痛。
主治原发性痛经。
【临床运用】治疗原发性痛经100例,近期临床治愈37例,显效4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83%。
【经验体会】血虚则血海空虚,冲任失于濡润,再加瘀血阻滞,则经前、经后均可出现疼痛。
方用当归、芍药、地黄、炮姜、肉桂温经散寒,养血;川芎、丹参、红花、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青皮、木香、香附调经止痛。
本方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其标本兼治,攻补同用,以补血为主,血足则胞宫得养;祛瘀则疼痛能除。
2.芍药甘草汤【处方组成】炒白芍60~90g,炙甘草30g。
加减变化:气滞血瘀型炒白芍量用60g,并加赤芍30g;寒凝血滞型者炒白芍量用90g,并加肉桂10g。
中药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中药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
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分期疗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愈32(45.71%),显效26例(37.24%),有效9例(12.86%),无效3例(4.29%),总有效率95.81%;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满意、复发率低的优势,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g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ld congealing and blood stasis primary dysmenorrhea.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cold congealing and blood stasis primary dysmenorrhe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dject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ging therapy was given.3 menstrual cycles were as a course.After one cours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 of symptom and signs,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respectively. Results 32 cases(45.71%)were cured,26 cases(37.24%)were remarkably effective,9 cases(12.86%)were effective,3 cases(4.29%)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81%.The score of symptom and signs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before treatment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g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ld congealing and blood stasis primary dysmenorrhe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specificity,satisfactory effects and low recurrence rate,and causes no obvious toxic and side effects.[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ging therapy;Primary dysmenorrhe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而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的妇科疾病,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发病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