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一 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45.17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生物《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学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学习重点难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基础知识】1、果酒制作的原理(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它的代谢类型是,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
思考:果酒制作过程中,在不灭菌的情况下,如何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前存在的生物关系如何?(2)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
(4)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
2、果醋的制作原理(1)果酒进一步发酵能获得果醋,酒变醋的原理是。
思考:变酸的酒表面有菌膜,菌膜是怎样形成的?溶液内部能形成菌膜吗?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深层发酵?(2)果醋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原因是。
(3)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
3、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思考: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生殖方式有什么不同?【疑难点拨】1、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2、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3、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能力提升】1、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A、都是异养生物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D、生存温度都超过80℃2、、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CO2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3、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生长温度以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会急剧下降,是由于细胞内哪些物质发物了不可逆的破坏( )A、蛋白质和核酸B、蛋白质和磷脂C、核酸和核膜D、载体和DNA4、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C、加缓冲液D、加新鲜培养基5、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如右图所示。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课题2 腐乳的制作(一)旁栏思考题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
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基础知识(一)发酵1、概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及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据氧气需求情况分为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据发酵生成产物分为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等。
(二).果酒的制作原理1、菌种:酵母菌1)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2)繁殖方式: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有性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3)生存环境: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4)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异化作用类型:兼性厌氧型。
5)菌种来源:主要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果酒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2、制作原理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C6H12O6 +6O2 6CO2+6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 2C2H5OH + 2CO23、发酵条件1)温度:18--25 ℃,20℃左右是最适宜温度。
补充:温度对发酵的影响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
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
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
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
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2)PH值:4.0-5.8为最适PH,在最低PH为2.5,最高为8.0的条件下酵母菌尚能生存但是生长及其缓慢甚至容易死亡。
3)前期通氧,然后控制缺氧。
(三).果醋的制作原理1、菌种:醋酸菌1)形态、结构:醋酸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胞从椭圆到杆状,单生、成对或成链。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果酒制作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B.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菌种C.红葡萄酒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了发酵液中D.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不能生长繁殖,而其他杂菌能快速生长解析:选D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A正确;在果酒制作过程中,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菌种,可以提高果酒的品质,B正确;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中导致葡萄酒呈现红色,C正确;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D错误。
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要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温度对酵母菌进行的酒精发酵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进行的醋酸发酵影响不大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进行消毒解析:选C 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时需要缺氧的环境,所以制作果酒时瓶口应该密闭,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所以制作果醋时要一直通氧,若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温度对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醋酸菌的醋酸发酵影响都很大;制作果酒和果醋时,发酵瓶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3.(2019·杭州期末)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解析:选C 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一1.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结果是( D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减产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2.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所含成分的最大区别是( B ) A.前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B.后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C.前者必须通入氧气D.后者必须通入氧气3.制作葡萄醋时,必须控制的发酵条件是( D )A.温度18~250C,适时通气B.温度18~250C,隔绝空气C.温度30~35℃,隔绝空气D.温度30~350C,适时通气4.下反应不属于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反应式的是( C ) A.C6 H12O6+6O2→6CO2+6H2O B.C6H12O6→2C2H5OH+2CO2C.CO2+H2O→CH2O+O2 D.C2 H5OH+O2→CH 3COOH+H2O5.在发酵装置中,排气口要和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其主要目的是( B ) A.让产生的气体缓慢排出B.防止杂菌污染C.防止散热过多D.有利于通过排气口进行气体交换6.请根据某同学尝试使用罐头瓶在常温(21℃±3℃)下制作果酒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⑴开始时消过毒的罐头瓶中加入新鲜的葡萄汁和酵母菌,添加酵母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加葡萄汁的目的是为酵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酵母菌能分解C6 H12O6形成酒精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课后练习1.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一组生物是( D ) A.噬菌体、细菌B.变形虫、草履虫C.蓝藻、酵母菌D.放线菌、圆褐固氮菌2.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B )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C.加缓冲液D.加新鲜培养基3.将葡萄汁制成果酒和果醋后(A )A.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变化B.能量增加,有机物种类不变C.能量不变,有机物种类变化D.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不变4.细胞结构是原核细胞、生长繁殖过程不需要氧气、体内不含有氧呼吸酶的微生物是(C ) A.酵母菌B.醋酸菌C.乳酸菌D.变形虫5.在醋酸菌利用葡萄酒生产葡萄醋的过程中,因为培养环境的改变,醋酸菌也可能出现变异现象,这种变异来源是( B ) A.染色体变异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等位基因分离6.(多选)若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可能的原因是( ABCD )A.密封不严,有氧气进入B.有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C.发酵罐消毒不彻底D.发酵液灭菌不彻底7.(多选)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涉及的操作过程有( ABC )A.发酵装置的消毒B.接种菌种C.通人氧气量和酸碱度的控制D.发酵过程高温加热8.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在不灭菌的情况下,如何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进行新课(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 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阅读教材资料,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阅读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1.2 果醋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作业 [基础全练] 1.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灭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解析: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作碳源;果酒制作过程中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其他微生物不适应缺氧和酸性环境。 答案:C 2.下列关于酿制果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果醋所用的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 B.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 ℃,发酵效果最好 C.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中断氧气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解析:A项正确,醋酸菌是一种好氧型细菌;B项错误,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 ℃;C项正确,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项正确,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答案:B 3.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变为醋酸( ) A.氧气、糖源充足 B.缺少氧气、糖源充足 C.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D.氧气、糖源都缺少 解析: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答案:C 4.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B.酵母菌主要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3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D.酵母菌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 解析:酵母菌为异养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生存;酵母菌主要繁殖方式为出芽生殖;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酵母菌是真菌,青霉素只能抑制细菌繁殖。 答案:A 5.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 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 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 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发酵需要O2的参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时大量繁殖,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 答案:A 6.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②过程发酵所用的酵母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C.②过程中为保证无氧环境,应将发酵装置中发酵瓶装满 D.③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打开 解析:①过程要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A错误;②过程为果酒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线粒体、内质网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苹果酒发酵过程中,瓶中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发酵初期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同时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C错误;③过程为果醋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故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应开启,D正确。 答案:D 7.发酵酿造的苹果醋正成为果醋市场新贵,该产品由苹果汁经“两次发酵”而成。以下关于“两次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发酵指乳酸发酵,第二次发酵指醋酸发酵 B.第一次发酵指酒精发酵,第二次发酵指醋酸发酵 C.两次发酵均为真菌所为 D.两次发酵均为细菌所为 解析:果醋制作过程中“两次发酵”是指相继发生的通过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和通过醋酸菌把酒精氧化为醋酸两个过程。酵母菌和醋酸菌分别属于真菌和细菌。 答案:B 8.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解析:改变通入气体的种类,例如分别通入氮气和氧气,可研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对发酵的影响,A项正确;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更利于创造无氧条件,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B项正确;果醋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其生长的适宜温度是30~35 ℃,温度能影响醋酸菌的代谢,从而影响果醋的发酵周期,C项正确;气体的入口必须伸入培养液中,气体出口不能伸入培养液中,如果气体的入口和出口交换,会导致发酵液喷出,D项错误。 答案:D 9.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葡萄除梗―→破碎―→自然发酵―→葡萄酒―→灭菌贮藏 (1)葡萄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分解葡萄糖生成________,该物质在无氧条件下,转变成酒精。 (2)葡萄除梗应在冲洗后完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在没有严格灭菌的条件下,通过控制________和_________措施,使酵母菌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种。由于酵母菌能在缺氧、________的发酵液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不能,所以果酒制作过程不需严格灭菌。 (4)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出现葡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醋酸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 解析:(1)葡萄酒是利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该物质转变成酒精。(2)葡萄先冲洗再除梗是为了避免除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3)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会大量繁殖,故应控制温度和通入氧气。在缺氧时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使发酵液变酸,而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所以果酒制作过程不需要严格灭菌。(4)酒变酸也有可能是发酵容器密闭不严,酒精在醋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了醋酸。 答案:(1)酵母菌 丙酮酸 (2)避免除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3)温度 通入氧气 酸性 (4)发酵容器密闭不严 10.某果酒厂的果酒滞销,预计将生产的部分果酒“转变”为果醋。研究人员设置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乙瓶为发酵瓶。请回答: (1)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果酒时,需要向果汁中接种纯净的________菌种,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2)在乙瓶中,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先将酒精变为________,最后变为醋酸。在果醋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向乙瓶中通入无菌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3)可以用________来检验丙瓶中是否含有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________色。 解析:(1)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果酒时,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需要向果汁中接种纯净的酵母菌菌种,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2)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由于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此温度范围内。(3)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现灰绿色。 答案:(1)酵母菌 无菌 (2)乙醛 醋酸菌为好氧细菌 30~35 ℃ (3)重铬酸钾 灰绿 [素养提升] 11.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时一般酒中所含的酒精成分在12%左右,其原因是( ) A.加水过多 B.原料中用于发酵的糖太少 C.一定浓度的酒精影响酵母菌的存活 D.发酵过程中产热多,高温使酵母菌死亡 解析:酒精浓度过高会对酵母菌产生毒害作用,因此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时,一般酒中所含的酒精成分在12%左右。 答案:C 12.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图,下列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是先快速增加,随后增加速率放慢,一段时间内维持在一定水平,最后由于营养缺乏,pH极度不适和酒精浓度过高导致繁殖速率小于死亡速率,数量下降。 答案:B 13.如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B.O~P期间发酵液的温度会降低 C.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在M点前,无酒精产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会不断释放热能,所以O~P期间发酵液的温度会升高,B错误;酒精浓度过高对酵母菌本身有害,所以会抑制酵母菌繁殖,C正确;N点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已达到最大值,增长速率为0,种群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D错误。 答案:C 14.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