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复习作文写作专题第十八章《议论要有条有理》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03 KB
- 文档页数:2
写作教案议论要有理有据课题:议论要有理有据主备人:宫建敏主备时间:2008-9-15全组审核时间:2008-9-19【训练目标】:高二学年作文训练的重点落在规范的议论文写作上,特别是议论文写作的格式和文体的鲜明特点的引导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写作技巧,能完成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训练重点】:1、能提出正确、新颖、有个人见解和针对性的论点2、学习选取准确、典型、新鲜、有说服力的论据【训练模式】:1、范文引路:从今年高考满分作文入手,感悟规范的议论文的特点。
2、教师指点:对相关议论文写作知识——什么是议论要有理有据进行简单讲解,结合给出的高考满分作文进行分析。
3、写作导引:对本次要写作的作文进行思路和写作上的指导4、作文点评:对批改后的班级作文选取好、中、差三种类型的作文进行分析和总结,与学生一起共同欣赏,明确优点,指出存在问题。
【训练时数】:除开写作时间,两课时【训练流程】:第一流程:范文引路1、展示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2、题目解读:首先考生必须在作文中一定要体现“亲疏”与“差异”的区别,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
《议论要有理有据》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议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议论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论证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议论文章。
分析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
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论证能力。
2.3 教学重难点论证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运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观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议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讲解论证的结构和技巧。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精选的议论文章,引导学生理解论证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提高论证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或争议性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的目的和重要性。
4.2 讲解议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议论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议论的结构和要素。
4.3 讲解论证的结构和技巧讲解论证的步骤和要点。
讲解如何运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观点。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论证技巧。
布置学生写一篇议论性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5.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讨论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的论证技巧进行支持。
6.2 小组合作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论证任务。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篇议论性文章。
6.3 写作练习设计一些写作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论证技巧进行写作。
议论要有条有理我们平时作文,常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无话可说,一是有话不知如何说。
前者涉及文章的材料问题,后者涉及文章的结构、表达问题。
结构是文章的基本模式,它能反映出文章布局的基本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
但文章结构没有一定的公式,写作时要尽量使结构形式多样化,尽量求其新鲜活泼。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有一个故事:据说有位裁缝师傅,替人裁衣量尺寸时,不但注意穿衣者的身材,而且对于性情、年龄也注意观察,甚至连何时中举等,也要细细打听。
有人问他,他说出了一番“短长之理”:胖子的衣服,腰部应特别宽;瘦的就不妨窄些。
性急的人衣服宜短,性子慢的就可长一些。
少年中举的,难免骄傲些,走路一定挺胸凸肚,这种人衣服要前长后短才合身;老年中举的,大多意气消沉,弯腰曲背,他们的衣服要前短后长……文章结构也是这样,没有固定的模式。
用清代诗人袁枚的话说,就是“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
对于议论文而言,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
并列式,就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几层意思,逐层加以论证,最后往往还要总括起来,回应论题。
因为中间几层在形式上是并列关系,所以叫并列式;又因为从整体上看有总有分,所以又叫总分式,或总分总式。
比如1982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的考生在议论时将文题一分为二,先议“先天下之忧而忧”,论“后天下之乐而乐”,形成了“先忧”与“后乐”各占二分之一的行文结构。
此种模式就是并列式。
递进式,就是后边的论证是在前边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
它的特点是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有着明显的推理关系,或由表及里,或由轻到重,或由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等等。
这种组合方式的好处在于使议论逐层展开,从而显示出一定的深度。
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例,如果采用递进式,可以先论述“先忧后乐”的必要性,再论述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进而论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层与层之间呈现出环环相扣的论证体系。
高二语文作文写作教程第十八章议论要有条有理获奖学案2高二语文作文写作教程第十八章议论要有条有理获奖学案2范文示例〔一〕登上高处沈晨“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它似乎在告诉人们,将自己放在低处才能稳稳当当。
然而,因怕失足坠落而不敢登上高处的心态,我以为十分不妥.倘若人人怀有“登高必跌重〞的念头,个人何以进步,社会又何以发展?在思想上,人应当尽量登上高处。
有人说:“人应当具有深刻的思想,否则将会变成毫无希望的枯井。
〞是呀,人如果不能登上思想的高地,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境况!即使再大的家业交给他,他也会败得一塌糊涂。
蜀后主刘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让思想登上高处,所以胸无大志,缺乏主见,说话草率,赏罚不明,最终葬送了刘备打下的江山。
人只有从一个较高的思想层面想问题,才能把问题想得透彻,才会看得比别人更远,更准。
在境界上,人应当尽量登上高处。
王安石登飞来峰写下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杜甫在泰山之巅写下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都反应了诗人那种超脱凡俗的境界。
人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境界,才会有苏洵“泰山崩于前而不惧〞的镇定,才会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才会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才会有谭嗣同“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大义凛然。
在地位上,人应当尽量登上高处。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是呀,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应当追求自己更高的位置.试想,一个中尉艾森豪威尔绝对发挥不了一个统帅艾森豪威尔的作用。
人如果只甘心做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那么他便只能发挥一个普通人的作用。
人若想有大的作为,就必须登上更重要的位置。
一位女教师曾对她的学生讲过: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位伟人,当我长大后,发现这不大可能;于是,我就再次梦想成为一位伟人的妻子,但如今我已结婚,丈夫是一个平凡的职员;于是,我继续梦想,让自己成为一位伟人的老师.也许将来,这个梦想不一定会实现.但我依旧感到欣慰和富足,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第二单元议论要有条有理【训练目标】1、通过训练,进一步明白文章“有条有理”的重要性,并掌握对照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争取做到善于判断文章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毛病,并能够修改。
【知识技能】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
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论证结构。
而合理的安排文章论证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
在写作之前,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观点和响应的材料,弄清楚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和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部分同学在写文章时,往往忽略了观点和材料之间,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安排好文章的论证结构,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结论是文章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谈骨气》一文的结构就属于这种比较典型的“三段式”。
文章1~3自然段是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并对“骨气”这一概念加以解释。
4~8自然段是本论部分,以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了中国人民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最末一段是结论,点明中国人的“骨气”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要做到有条有理,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掌握对照式和总分式这两种论证结构。
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除了层进式、总分式等结构,还有对照式和总分式:1、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议论要有理有据》语文教案1、培养学生善于说理的能力,使之能够针对某一问题有话可说,说而深刻。
2、培养学生使用论据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2课时作为议论文,就必须做到以理服人。
然而,现在不少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不善于说理,对讲道理深感困难。
有的学生认为摆事实就是讲道理,形成了“观点套例子”的模式,即使说道理,也是蜻蜓点水,空泛无力,无法到达有理有据。
分析就是把一件事情,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和因素,理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属性、彼此关系,加以考察。
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醒事物、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更好地进展说明。
详细运用分析方法说,应该注意:1、分析要细致,要有条理。
在分析时,要把一个事物,一个问题剖开来,剖得细一点,不要浮在外表,要一层进一层,直至问题的核心。
同时,要细而不乱。
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井井有条,这样分析才会有说服力。
2、分析要详细,要有的放矢。
在进展论证时,应该自始至终结合详细事物分析,严密联系分析。
不能空对空,不能脱离详细事物盲目地讲几句道理。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
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着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那么、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尽人所知并为人所工人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选用作论据的理论必须是经过时间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至尽仍有生命力的。
经典着作中的理论,如是原文摘引,应防止断章取义;如是原意概括,应该符合原文的根本内容。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1、要注意各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展筛选辨析,区别细微差异。
议论要有理有据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议论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 培养学生运用事实、道理、数据等论据进行论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逻辑思维组织文章,使作文有理有据。
二、教学内容1. 议论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数据论证。
3. 逻辑思维的组织方式:因果关系、对比关系、递进关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论证方法的运用,逻辑思维的组织。
2. 教学难点:如何使论证有力,论据与论点紧密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议论作文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引出议论作文的要求。
2. 讲解议论作文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引论、本论、结论的关系。
3. 讲解论证方法,举例说明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数据论证的运用。
4. 讲解逻辑思维的组织方式,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递进关系等。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练习。
五、课后作业1. 选取一个论点,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2. 运用逻辑思维的组织方式,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议论作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取一篇论证充分的议论作文,分析其论证过程和论据的使用。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方面分析文章的优点,以此为榜样进行学习。
七、论证练习1. 组织学生进行论证练习,要求学生围绕给定的论点,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论证练习,指出论证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八、逻辑思维训练1. 组织逻辑思维训练活动,如思维导图、逻辑游戏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逻辑思维训练中的收获,如何运用到作文论证中。
九、课堂讨论1.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某一论点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评,指出论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议论要有理有据作文教案第一章:议论作文的基本概念与要求1.1 议论作文的定义与特点1.2 议论作文的基本结构与要素1.3 议论作文的评分标准与要求第二章:选择合适的论点2.1 确定论点的原则与方法2.2 论点的正确性与合理性2.3 论点的新颖性与深度第三章:收集与分析论据3.1 论据的类型与来源3.2 论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信度3.3 论据的适用性与相关性第四章:论证方法与技巧4.1 举例论证的方法与技巧4.2 引用论证的方法与技巧4.3 对比论证的方法与技巧4.4 因果论证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组织议论作文的结构5.1 引言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5.2 本论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5.3 结论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5.4 过渡句与过渡段的运用第六章:使用恰当的论证语言6.1 论证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6.2 论证语言的逻辑性与条理性6.3 论证语言的生动性与感染力第七章:反驳与答辩7.1 识别论敌论点的方法与技巧7.2 反驳论敌论点的策略与方法7.3 答辩与回应质疑的技巧第八章:作文的修改与润色8.1 检查作文的逻辑性与条理性8.2 检查作文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8.3 修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九章:议论作文的实战演练9.1 选取适合议论的素材与题目9.2 按照议论作文的结构与要求进行写作9.3 学生作文的展示与讨论10.1 议论作文的常见问题与改进方法10.2 提高议论作文水平的策略与建议10.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议论作文的写作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六、使用恰当的论证语言6.1 论证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用词不当、表述不准确的问题。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选择准确的词汇,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6.2 论证语言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学生在组织论据时,可能会出现论点混乱、逻辑不清的情况。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确保论证过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6.3 论证语言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学生需要运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
议论要有条有理【训练目标】1、掌握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论证结构。
2、善于判断文章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毛病,并能够修改。
【重点剖析】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
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论证结构。
而合理的安排文章论证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
一.掌握议论文的“三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1. 引论(提出问题):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
2.本论(分析问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3.结论(解决问题):结论是文章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结构。
1.并列式在论证中,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这种并列可以是在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几个分论点的并列,也可以是论证过程中的几个论据的并列。
在语言形式上往往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等标志。
另外,处于并列关系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基本是平等的,一般是可以互换的。
2.总分式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就是论证的层次之间,先总说后分说,或是先分说后总说,或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是最多见的。
这种结构形式,在“总”与“分”之间常见明显"放"的语言标志,而在“分”与“总”之间又多有明显“收”的语言标志。
3.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两种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思,这就是对照式。
毛泽东同志生前曾经说过“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比较,突出说明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因此,参与对照的双方,或者是一“正”一“反”,或者是一“主”一“从”。
1. 让学生掌握议论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 培养学生运用事实、道理和修辞手段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能力。
3. 提高学生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的作文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议论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 议论作文的基本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3. 运用事实、道理和修辞手段进行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议论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 讲解议论作文的基本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3. 讲解运用事实、道理和修辞手段进行论证的方法。
4. 示例分析:分析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议论作文,讲解其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5. 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一篇议论作文,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否符合议论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 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的要求。
3. 评价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事实、道理和修辞手段进行论证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具有代表性的议论作文示例。
3. 学生作文评价标准。
1. 讲授法:讲解议论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基本要求以及论证方法。
2. 示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议论作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议论作文基本结构和要求。
2. 讲解论证方法:讲解如何运用事实、道理和修辞手段进行论证。
3. 示例分析:分析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议论作文,讲解其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一篇议论作文,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共同提高。
八、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议论作文基本结构和要求、基本要求以及论证方法。
2. 完成一篇议论作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专题训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富豪说:金钱虽然买不到爱情,却能买到婚姻;金钱虽然买不到健康,却能买到享受;金钱虽然买不到学问,却能买到学分;金钱虽然买不到文化,却能买到文凭;金钱虽然买不到威望,却能买到威风;金钱虽然买不到文思,却能买到文章;金钱虽然买不到名望,却能买到名声;金钱虽然买不到真理,却能买到真相;金钱虽然买不到星星,却能买到歌星!
哲人说:金钱能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金钱能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金钱能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能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金钱能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能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金钱能买到权威,但买不到威望;金钱能买到躯体,但买不到灵魂;金钱能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金钱能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金钱能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
要求:准确理解上述材料所包含的意义,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分析】
本材料描述了两种人的“金钱观”,并据此罗列了多种社会现象,分别阐述各自对金钱的看法。
显然,按照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规范去认识,富豪的观点应当加以批判,哲人的观点应当加以提倡。
但是,由于材料罗列了太多的生活现象,我们作文时,不能全部都用上,否则所作之文就会变成大杂烩,没有了筋骨,也就没有了明确的主旨。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比较接近的现象作为论述对象,加以议论。
我们可以将作文题目拟为“别让金钱蒙蔽了双眼(心灵)”“金钱,必须再谈的话题”“淡泊人生”“金钱与精神”“人生的境界(追求)”,等等。
【习作示例】
当情感遇到利益
施伟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丰富的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并不代表你的精神生活可以被忽略。
其实,感情和金钱都是健康生活的保障,缺一不可。
情感是利益的浑浊河塘中的一朵荷花。
苏武在各种威逼利诱下,仍然忠诚于他的国家,
抛却所有的杂念,对名利的诱惑视而不见,痛恨那些叛徒,那些出卖国家的人。
这些都只是因为他对国家的忠贞。
在周围的人一个个背叛国家的时候,他仍然不为所动,正如池塘里的荷花那样清新、纯洁!
情感是利益的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丛飞,虽然没有健壮的身躯,没有俊俏的脸庞,但在孩子们的心中,他就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他把参加演出的收入都无私地捐出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儿童。
他不怕辛苦,一场场的演出换来孩子们灿烂的笑容。
他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本该很富裕的他却因为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患上绝症而离开了我们。
他不贪婪于丰实的物质享受,而是奉献自己的一切,为了别人过得更好,正如沙漠里的绿洲那样给着世界以希望!
情感是利益的昏昏黑夜中的一颗星星。
曾一度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在他29岁的时候就已拥有29亿左右的庞大资产!然而这样一个富豪却对他的子女斤斤计较。
他把他的大部分资产都捐给了社会,却对他的孩子说:“一切要靠自己!”他是凭着怎样一个信念做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决定。
比尔·盖茨无私地奉献大众,追求自力更生的思想,正如黑夜里的星星那样闪亮,启人心智!
在这样一个大千世界里,有太多的诱惑和冲突。
别慌张,看清你的本来和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当情感遇到利益时,请打开你身边的窗户,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注视那绿油油的草地,还有嬉戏玩耍的孩童和安详的老人……你会从心底里发出呐喊——
瞧,这一切是多么美好!
【老师点评】
本文行文结构严谨,条理井然。
文章开头直接点出主题,呼应文章题目;中间三段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并且三个分论点的句式做到整齐一致;结尾部分回扣开头,不动声色地再点主题。
语言干脆利落,流畅自然。